《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收录的75名新四军老战士,来自新四军所辖7个师和新四军各根据地的地方部队,由于抗战期间新四军主要活动区域为江苏、安徽和浙江一带,因此这75名新四军老战士中,也主要来自江苏、安徽和浙江三省。
其中年龄最大是1914年出生的王痕。张连红表示,“2019年1月我们课题组采访他时,他已经高寿105岁了。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据我了解,这 75 名新四军老战士中,还在世的仅剩 20 余人了。”大部分老战士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都不到20岁,其中在1925年到1928年这四年中出生的有43人。75名老战士中年龄最小的是吴亚民、陈克平、蒋令三人,他们都是1931年出生的,今年也已经92岁了。
本书收录的新四军老战士,在抗战期间虽然大都为普通士兵,其中既有一线战斗人员,也有文艺兵、卫生兵、通信兵、勤务兵、政工人员以及会计后勤保障人员等,75名新四军老战士中还有8名女兵,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令人动容。
从新四军老战士刘亚辉的讲述中,可以窥见激战的残酷。“攻打泗县,战斗很激烈。我们连牺牲了十几个人,我们有个副班长肠子都漏出来了,他自己却不知道。撤退的时候,有个战士跟他说 : ‘你肚子上是什么东西’?他一看,才知道肠子露在外面了,副班长当场牺牲。”
张连红在座谈会上表示,课题组在访谈过程中,不仅注重搜集重要的军事战役、重大事件等资料,同时特别关注战时精神层面的资料,比如士兵的战场体验、情感生活等,“这些资料虽然零散,但有利于我们构建真实全面丰富的抗日战争史,形成完整的民族记忆。”
其中有儿女情长,也有军民关系水乳交融。新四军老战士李昌银回忆说,他是 1941 年结的婚,“我结了婚后在 1942 年就离开家去当兵了,当了 12 年的兵,1954 年才回来的,我的老伴就在家等了我 12 年。”
新四军老战士李剑锋回忆起新四军 4 师师长彭雪枫登门认娘的故事,感人至深。抗战期间,谢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老伴经受不住打击,也死了。彭师长知道这件事后,就到龙山去看望谢老太太,见了老太太后跪倒就叫 :“老妈妈,儿子来看你了 !”谢老太太不敢叫司令当儿子,彭师长却说 :“你不认我这儿子,我就不起来 !”谢老太太这才认下了这个“儿子”。
“这本书的出版,是抢救性保护抗战历史记忆的重要成果。”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工作人员肖力说,自己也是新四军后代,过去经常听父亲讲述抗日故事。如今,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越来越少,编纂抗战口述史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张连红代表编者向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雨花台区图书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捐赠了新书。
据悉,课题组围绕抗战老战士的口述调查,已先后出版《烽火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张连红透露,已出版的书中涵盖近 300 名抗战老战士的口述资料,还在继续整理现有的口述资料,希望将来可以将所有口述资料分类整理成 40 册出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