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刀
△刀柄内部刻着 " 昭和十七年 " 几个字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
这把军刀重 1400 克,长 99 厘米,刀柄 76 厘米,刀鞘 73 厘米,刀 68 厘米,刀鞘上有一块银质铭牌,上面刻有 27 个字:萧参谋长毅肃存念:凯旋。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廖耀湘敬赠。
△刀鞘上的银质铭牌
" 日本军人在投降时,交出军刀具有象征意义,表示愿意放下武器投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卫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侵华日军下级军官刀的刀鞘是绿色的,这把日本军刀是将官刀,属于侵华日军将军佩带的军刀。侵华日军投降时,这把军刀被带到了南京,作为投降的象征交给了中国军方。" 作为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的中国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得到这把刀也在情理之中。随后,廖耀湘把这把军刀赠送给了参加南京受降仪式的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卫星
专家推测:可能曾属于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
" 廖耀湘曾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差点把命丢在南京,后来他来到南京接受侵华日军投降。所以,他会在军刀上刻上‘凯旋’两个字,而不是‘胜利’或者其他。"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王晓华分析道。那么,这把 " 凯旋 " 军刀,曾经属于哪一位侵华日军将军?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王晓华
王晓华将一本《中国战区受降始末》带到了活动现场," 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的档案。" 书中详细地描写了受降签字仪式的经过。侵华日军投降签字前,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的 " 中字第 17 号备忘录 " 中指出: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规定 : 日军缴械时,不举行收缴副武器之仪式。日军代表于正式投降时,不得佩带军刀。凡日军所有军刀,均应与其他武器一律收缴,一俟正式投降,日军即不得再行佩带军刀。
" 由此可见,军刀并没有带入受降仪式会场。" 王晓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在会场外解下所配军刀,交给负责卫戍南京警备的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廖耀湘将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的军刀,分献于参与受降仪式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和副总参谋长冷欣。" 按照对等原则,侵华日军二把手的军刀交到中国战区二把手的手里,合情合理。因此从资料上分析,这把军刀最初的主人可能就是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
△军刀
王晓华说,南京受降仪式除了文字和照片,实物非常罕见。据他了解," 另外两把见证南京受降的日本投降军刀已经不知去向。"
军刀与同时期旧物光谱吻合,9 月 9 日起将在馆内展出
" 这把刀浓缩了一整部抗战史,它见证了中国的屈辱与光荣。当我在广州看到这把‘凯旋’军刀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要把它带回南京。" 吴先斌回忆道,2019 年 9 月,他从朋友处了解到,广州一位兵器收藏家刚从美国征集到一把与南京日军投降仪式相关的军刀。" 我一开始并不相信,和几位学者交流,他们也认为这么一个见证历史重要时刻的军刀,不太可能流到民间。"两赴广州,吴先斌还邀请了著名篆刻家、金石鉴赏家童迅一同去鉴定。" 在现场,我们除了眼力判断外,还摄取了军刀的成像。回到南京以后,我们通过软件,识别出军刀的光谱,与同时期旧物光谱相吻合。" 经过与广州收藏家几轮商谈,2019 年 10 月底,吴先斌花费巨资将这把见证历史的军刀带回了南京。
据吴先斌透露,9 月 9 日,也就是南京受降仪式 75 周年纪念日,这把 " 凯旋 " 军刀将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