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生命照亮历史

发布时间:2020-12-16 11:07   本文被浏览过:

    南京大屠杀,曾经几十年不为世界所知。1997年,一部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这部书的作者,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张纯如曾在1995年7-8月间来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录制的5盘原始录像带,如今静静地保存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里。这本书出版时她只有29岁,然而7年后她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36岁。今天,是张纯如去世14周年忌日,她是个无法忘记历史的女子,我们也无法忘记她。
张纯如女士

“感念你们记得纯如”

      张家祖辈曾生活在南京,在南京被屠城时逃出,3年后,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出生在几乎每天都会遭受日军轰炸的重庆。当时的南京、重庆以及整个中国,就是他们的父辈讲述的血腥记忆。

      2014年12月中旬,张纯如的父母张绍进和张盈盈来到南京,探访女儿1995年7月在南京采访的足迹。在当年带领张纯如采访的杨夏鸣教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的陪同下,他们用一天的时间走遍了花神庙、挹江门、中山码头、幕府山、煤炭港、草鞋峡、燕子矶等大屠杀遇难者丛葬地……在当年纯如走过的地方,他们每每伫立良久。他们还参观了拉贝故居,当年也是张纯如发现了《拉贝日记》,让这本记录着侵华日军南京屠城时制造的500多起惨案的日记在沉睡多年后公诸于世。

      重走张纯如当年的足迹,张妈妈说,“我现在可以知道到纯如当年的心情,我现在感觉也非常沉痛,那么多同胞是怎么被杀害的。”

纯如的父母还把女儿的一些遗物捐赠给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如今,在博物馆里,为张纯如开辟了一个展柜,展示着张纯如生前使用的名片、眼镜、女士公文包,以及她在南京采访时录制的5盘原始录像带。

2017年4月12日,张妈妈再次参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时,留言道“感念你们记得纯如。”

张纯如母亲给博物馆留言


历史自然不会忘记这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张纯如生前在南京采访大屠杀幸存者录像带

张纯如生前使用眼镜

张纯如生前名片

张纯如生前使用皮包

无比残忍的历史照片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医院,她的父亲张绍进是物理学家,母亲张盈盈是微生物专家,两人刚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当时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后。

张纯如第一次听父母讲起1937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当时她想,如果外祖父母没有及时逃离南京,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她了。

童年时代的张纯如,对周遭的世界充满好奇,并表现出对写作极大的热爱。她会把她所见所闻都写进她的故事和诗歌中,而且经常获奖。11岁时便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的青年作家大会。

她还对家族来到美国充满好奇。父母就告诉她,他们像张纯如这么大的时候,中国正在遭遇着什么,他们给她讲抗日战争期间所遭受的苦难,父母希望她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不要忘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的巨大战争创伤。

在父母讲述的许多故事里,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期间,纯如的外祖父母几乎失散的故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讲起南京大屠杀时常因为愤怒而哽咽落泪、声音颤抖。父母也没有想到,在餐桌上随口说的故事,有朝一日会促使张纯如写下畅销全世界并改变全世界人民对二战看法的《南京大屠杀》一书。

17岁那年,张纯如考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有着强大理工基因的她,如果一直顺着这条路,很可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但是大二时,她忽然转到新闻系,她要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张纯如先在美联社实习了3个月,又在《芝加哥论坛报》实习了3个月,每天要跑城市新闻里各种琐事,参加各种会议,这是新闻系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张纯如觉得这种工作很无聊,她决定要当一名独立的作家,为此,她去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班念了一年。

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前夕,科普出版社的编辑苏珊找人写钱学森传,写作班的老师推荐了张纯如。苏珊问张纯如,你看这个题目值不值得写。结果两个星期后,张纯如就把有关钱学森的所有资料都查了出来。苏珊大为吃惊,就请张纯如来写这部书。

1994年12月,还在写钱学森传的张纯如,受邀参加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会议。会议在加州的一个小镇举行,会议上展出了30年代日军侵华期间拍下的照片:“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飘满江面,还有被砍掉的头颅,被割开的肚腹,以及裸体的妇女,强奸他们的日本士兵迫使他们做出各种色情的姿势,她们的脸扭曲变形,带着让人无法忘记的痛苦和耻辱的表情。”这是张纯如一生中见到的最可怕的照片,以至于像噩梦一样缠绕着她好几天无法平静入睡。

她决定去书写历史上最残忍的这一幕。

后来一位日本记者采访张纯如,为什么决定写这本书?

    张纯如回答说,“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父母讲述的南京大屠杀就令我震惊。他们告诉我,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屠杀了数十万计的中国平民,甚至连小孩也不放过。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去图书馆试图了解更多的细节,但是却找不到一星半点儿与此相关的信息。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在市里的公共图书馆里,在我的世界历史教材里,什么都找不到,更糟糕的是,我的老师们居然对这件事一无所知。这件事在我的记忆中作为问号存在了许多年,直到1994年我在图片展上看到相关的照片,那些照片激起了我写这本书的念头。”——(摘自《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张盈盈著)

只身赴南京采访

      很快,张纯如发现,在美国的一些图书馆里,还是能够找到有关南京暴行的零散资料。美国的传教士、记者和军官在日记、胶片和照片中记下了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仅有这些资料是不够的,张纯如决定到中国去,到南京去,向中国的历史学家求教,并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1995年7月,27岁的张纯如只身一人从美国飞往中国香港,途经深圳坐火车到广州,再从广州坐火车前往南京。有上万人挤在广州火车站,不会说粤语的张纯如最后在没空调的硬卧车厢,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挤在一起,在酷热中熬到南京。

      在火车上的时候,张纯如就生病了,但她一到南京还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资料的采集中,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

      在南京,张纯如并没有一个真正认识的朋友,只是在美国的有关会议上得知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孙宅巍是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的专家,辗转联系到孙宅巍后,孙宅巍帮她安排了自己的好友王卫星、杨夏鸣两位老师给予帮助。

      张纯如先后采访到大屠杀的幸存者唐顺山、李秀英、夏淑琴、潘开明、陈德贵、侯占清、刘永新等,并为所有的幸存者录了像。她的问题非常多,也非常具体,她想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南京普通老百姓当时穿什么鞋子,早上是什么饭,怎么生活,怎么烧饭,当时的天气,街道的形状等等。对于幸存者们提到的地名,张纯如在当年的地图上一一查看,发现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她会很高兴,感觉证人证词都经得起推敲。在采访夏淑琴后,她还专门到屠杀旧址中华门新路5号寻访,尽管周围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张纯如仍详细拍摄了现场。

      她听不懂南京方言,现场全依赖杨夏鸣的翻译,回到工作室还要重放录像。杨夏鸣的妻子至今还记得,每次采访回来,张纯如就跟杨夏鸣在房子里放录像,“放一段又停下来,叽里呱啦讲半天,然后再放一遍,又讲”。

      在南京炎炎的夏日下, 张纯如和杨夏鸣一起走进南京郊区的荒草丛中,寻找那些有标记和没有标记的屠场。那些刑场上遍布荒草,早已荒芜,汗水浸湿了她的头发和T恤,还被蚊子叮了一身的包。当她看到石碑上的死亡数字和日期,想到无辜的中国人就是在这里被屠杀然后被遗忘,巨大的悲痛涌上心头。他们看完遍布南京郊区的大小刑场后,已经是傍晚了。站在无名遇难者的石碑前,悲哀吞噬了她的心灵。

      这个怀着强烈正义感的华裔姑娘,深深地同情着这些经历过苦难的人们。在采访中,见到大屠杀幸存者生活条件都不怎么好,她很是难过。她还跟杨夏鸣说,等这本书写完,要去学法律,将来代表这些幸存者和日本打官司,要求日本赔偿他们的损失。

      在南京采访时,帮助张纯如搜集史料的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问她,为什么想写这本书?张纯如说,纳粹屠杀犹太人,全世界家喻户晓,但是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无人知晓,我作为中国人的后裔,写出它是我的责任。

《南京暴行》出版却精神崩溃

      离开南京后,张纯如又飞到台湾,采访生活在台湾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到美国后,她继续为写书做调查,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拉贝日记》。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有关拉贝的文献后,张纯如通过德国教师协会联系到拉贝的外甥女莱因哈特,找到拉贝当年写给希特勒的报告和他在南京时记录的日军的暴行。1996年12月13日,《拉贝日记》向全世界公开。

      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历经周折终于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日军对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

      张纯如也令日本右翼丧魂落魄,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跳出来攻击她。张纯如通过电视向齐藤发起挑战,要求他以大使的身份,当场在全美国人的面前道歉。最终齐藤不得不含糊宣称“日本政府多次为日军成员犯下的残酷暴行道歉”。

      南京大屠杀也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张纯如不仅要面对还要一一叙述出来,“砍头、活埋、活焚、挖心、分尸,在粪池中溺淹……”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张纯如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这部书出版后,她还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也不敢随意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去世前,她对朋友说,“这些年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2003年4月,在她的第三部作品《华人在美国》出版之后,她又准备写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并开始采访二战美军战俘幸存者。这些幸存的美军战俘的故事恐怖得无可言喻,残酷史实引发她的忧郁症,并且不断加深,终于精神崩溃。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的丈夫向警方报案称张纯如失踪。随后,在加州的公路旁,张纯如被警方发现在车内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纯如去世前,她的父母还在收集各种信息,了解如何应付可能自杀的家人的抑郁问题。而这段时间,张纯如一直在积极准备她如何解脱。他们几乎是在赛跑,但却并未意识到,张纯如居然这么快付诸行动。

      张纯如的突然离去,震惊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家媒体播报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华裔女子致敬。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张纯如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她写下的历史纪实著作《南京暴行》引起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张妈妈说,纯如的一生短暂却辉煌,她留下的是一个充满勇气与信仰的生命传奇,她的作品,将继续给人们带来启迪和灵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