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馆实习的两个月

发布时间:2023-02-04 10:17   本文被浏览过: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庄颖)
    2022年秋,我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以下简称“抗馆”)体验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
来这里实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我在大一时学习过与博物馆相关的课程,对博物馆的性质、功能、基本概况等内容有一定的认识,来博物馆实习或许能用得上这部分知识;二是因为我一直都开着一层美颜滤镜来看博物馆,如果将别的工作单位比作村里的姑娘,那博物馆就是天上的仙女,十分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这回听到学院里安排的博物馆实习时,我便如枯草逢天降甘霖,兴致勃勃地来抗馆实习了。
    在这两个月里,我主要负责整理与上传资料的工作,也学习了如何对观众讲解馆内文物。在刚来抗馆的十来天里,我的任务是熟悉馆内文物和背诵讲解稿。抗馆因其民间博物馆的属性,讲解的风格更加自由、灵活。这意味着讲解员不必死记硬背讲解词,只需将相关内容熟记于心即可;但这也要求讲解者按观众的身份和需求对讲解内容灵活应变,学会“看人下菜碟儿”,面对不同的参观者采取不同的讲解思路。比如对中小学生,讲解者应当用历史故事吸引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抗战这段沉重历史心怀敬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精神,实现博物馆对于学校学生教育的辅助功能;对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讲解者需要根据对方的职业选择对方可能了解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更能吸引观众兴趣,增加交流互动,以提高参观者在博物馆的感受与体验。
    这显然十分考验讲解者的阅历和眼力,对于我这个实习生来说,这场考验更像一种锻炼。然而我因为性格的缘故,不擅长讲话,因而被调到整理资料的岗位上,顺便负责给另外两位实习小伙伴的讲解活动拍照,没能亲身上阵,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而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主要负责整理资料并往抗馆的网站上传文本与图片。博物馆网站的建设有利于整理、储存、展示馆内的文字、影像资料,系统性地记录以往举办的讲座以及各类活动,方便博物馆内部的管理,也起到了宣传作用,通过便捷的网络来传播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内容我以前在书上学到过,现在的亲身经历则使这些知识更加巩固。以前书上看到的“博物馆数字化任务繁重”,我如今才算真正见识到了。枯燥的文本整理搬运与庞大的文字校对工作让我每天都需要眼药水的支援,我稍微理解了早晚通勤路上满脸疲惫的上班族的感受,也明白了那些不起眼的文字校对工作者的辛劳。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对抗馆的工作越发熟悉起来,原本那层美颜滤镜也不知不觉已然破碎了。也许仙女依然是仙女,但我既然住进了仙女的村子里,便不再是外地来的傻小伙子只晓得仙女貌美,却不知仙女和别的村里的姑娘一样,也是会吃喝拉撒的。我想枯燥、无聊和疲劳一定是工作的基本属性,无论做什么工作,这些总是难以避免,不然也不会成为一项工作。
    总的来说,这次在抗馆实习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