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影追史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实习体悟

发布时间:2023-02-04 10:08   本文被浏览过: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裘雅婷)
    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完成我的毕业实习,正是,也将一直是我难忘的一段日子。
    作为一名就读于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总感到博物馆对我有天生的亲和力。以往,我也陆续参加过一些博物馆的志愿服务,不过那时所做的工作辅助性质更强。不像这一次,真正融入到某个博物馆的日常中来。共同工作的其他人慷慨予我以襄助,既是“同事”,更是前辈和老师。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共分两个主题馆——二层的“南京保卫战”主题馆、三层的“抗战文献”史料馆。每一层各分为若干单元,包括“1937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徽章”、“典籍里的红色中国”等等。博物馆的入口处并不起眼,使人莫名想起“大隐隐于市”一词。再往内走,便别有一番洞天。数目众多的展出文物,也许第一时间就会吸引住参观者的目光。再是细看,便会发现每件文物旁都至少附有相应的简短介绍。每一件文物都是具有代表性质的,必有出处,皆可考证。“淘一件文物,讲一段历史”,正如馆长吴先斌先生的“文物会说话”系列视频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这些故事使它们本身代表的历史鲜活起来。
    占据实习相当分量的工作是讲解。进行讲解,也是一种别样形式的与展品进一步接触。实习的最初,需要做的准备是熟悉展陈和讲解词文本,尽量将展出文物的故事熟记于心。一开始的两周,聆听前辈讲解员的讲解是我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跟随摄影和记录参观活动具体情况的同时,亲身实地体验面向不同人群时的讲解,如何恰当地组织语言来表达,使参观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物与其背后的故事。可以想象到的,是初次担任讲解工作时我的紧张心情。对讲解内容的熟悉程度仍不足,这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也因为我正站在名为“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地方,讲述于这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无比重要的记忆片段。
    在讲解之外,文案编辑工作也是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更新与管理博物馆网站中有关抗战学术研究论文的版块,编辑整理馆内资料库的信息等,尤其是关于抗战老兵口述史资料的部分。
此外,查找资料这一过程本身也令我受益颇多,充分满足了自我提升的需求。除去电子资料,博物馆的四层作为资料室,陈列着众多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类似一个小而精的专题图书馆。藏书多达四万余册,广收从各个视角对抗战进行观察研究的资料与论文。在为讲解工作做准备的途中,了解到各类书籍的大致分布,再选择其中与探究主题的进行借阅学习,从而不断从文献中获取细节。我对于抗战的了解便是这样一点点加深的。
虽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却多是宏观却粗略的,而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实习的点滴是我真正走入某段历史本身的亲密体验。在个人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同时,我再也无法忘记这一场战争——和每一场战争带来的伤痕之深重,和平之可贵。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