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
中华口述史协会常务副会长、扬州大学前副校长 周新国 先生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共同探讨口述史的一些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是一枝独秀,作为中国史学,通过史学在这块尤其在国史、党史包括抗战史研究,口述史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包括思想观念也包括实践,首先说这块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得到中国重大课题抗战老兵口述史,这次的研习营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向。今天希望和大家谈论一下新世纪有关中国大陆的口述历史,因为有关台湾的口述史情况,可能昨天有的教授已经讲了,有关香港、澳门在座可能有所了解了。
我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有一些中国口述史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我们通常讲的中国口述史,是中国史料一部分。历史是已经逝去的永不复返的客观发展过程,就历史事件和人物而言,在历史上只能产生一次随后便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不可能像化学反应那样在实验室里多次重复实验。因此,人们认识、了解过去,只能靠过去历史遗留的史料。史料是过去社会在物质文化和社会运动中,包括在自然界本身所遗留的记载和遗迹,它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口述史料。文字史料而言,在我们学术界有人把史料分成很多,我一般称为12大块。文字史料包括档案、方志、谱牒、报刊、文集、类书、笔记、日记、信札、回忆录。这种是档案史料,这是清代笔记。我们研究太古学派简史或者文学上的历史,《老残游记》。
第二大称之为文物史料,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可移动文物是指个人和国家收藏以及出土的文物,包括工艺品、生产工具、生活资料、交通工具以及服饰和其他工艺品,后者指文物包括单位即历史遗址。像我们看到的园明园,都是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像这个鼎。南京大屠杀遗址是不可移动的,包括南京现在保存的民国总统府。所谓的口述史料是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成为史料的民间传说,社会歌谣,历史任务讲话记录、录像以及访问调查的原始资料。我觉得三种材料在今天来说,过去的双重证据,我认为现在应该是三重证据,有文字史料也要有文物史料,同时要有口述史,对很多历史细节的描述,实际上口述史更重要。口述史料在中国古代就有一些端倪,像《诗经》、《楚辞》,在中国是有口述史的,千万不要以为是从国外过来的。像我们看到的《史记》,有大量的记载。这些材料和今天所讲的口述史是一致的。
口述史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应该说注意到口述史是一种新的方法,史学界都开始流传一种史学方法,在今天来说口述史是深入民间标志的精英和民众在共同构建的历史,因此这种新的理念我们必须关注起来。因此在今天来说,我们的史学发展既需要传统的办法,更需要新的方法和理念,对民众来说更需要口述历史。用口述历史来滋养我们历史精神,用口述历史来补充我们很多历史的不足。口述史的本质我觉得是真实和客观,如同文献史料和文物史料一样,对口述史料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做好大量的考订。我想这块在今天讲述中间,我们共同注意。
因此我说有中国口述史传统但和现代口述史有区别,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口述资料,在《诗经、尚书、论语、史记里都有记载,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口述史与现代口述史有明显的区别。我归纳为有几个不同,第一是方法不同,第二是理念不同,第三是组织化不同,第四是成果不同。我们传统口述史只要有一个人记载,它所做的可能都是精英人物,可以说代代相传,很少有组织机构,工作中没有规范。现代口述史是笔记、录音、录像、光盘等,整个社会尤其重视社会下层及习俗等,实践成果有录音录像电影,理论成果是研究论著并形成分支学科。这次搞的研习营,反映了一种组织化,我们现在有中华口述史研究会。口述史组织化像现在提出建口述史博物馆、口述史档案馆等,我想特别应该重要的是工作规范,现代口述史和过去相比单枪匹马是完整的工作守则、工作规范、法律规范等。这次搞的活动,我看到大家都穿了短袖的体恤,体现了我们工作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口述历史健康发展。
同时我想也把新世纪中国大陆口述史情况讲一下,昨天左玉河教授也谈到,我想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口述史,它的发展主要是三大块。第一块是学术会议,应该说口述史会议,全国性的大概至少有8次,其中大概在中华口述史研究会直接召开,前后大概有4次。我想它的一个发展是学术会议,一个是口述史的实践成果,一个是口述史的理论成果,我们研习营现在处在全国什么位置。我简单向各位介绍一下,2004年首届中华口述史高级论坛学科建设会议在扬州开的,浙江、山东、河北、东北,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中国社科院等,都参与了这次会议,中国大陆第一次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团体,第二对有关的工作守则规范做了讨论。这好像是在第二届中华口述史研究会,会议之后大概两年半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应该说是在前一次会议基础上继续。第三届中华口述史学术讨论会在四川,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四川社科院、四川省政协包括四川的学者们对口述历史非常重视,一些退下来的老领导和学者对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最后实践成果像汶川大地震,包括对绵阳等地方抢救资料,对事件发生一直到最后事件抢救恢复过程都做了很多史料,大家对口述史未来之路也做了探讨。第四届是2014年是在广东中山,应该说这次会议许多学者包括来自新疆、福建大批学者对口述历史进一步做了研讨,特别对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说到大陆自己召开的会议,应该说在上次会议期间,中华口述史研究会会长常务理事提出一个共同要求,召开国际性口述史会议,应该说我们和东南大学都联系了,希望今年把这个会联系起来。这段期间一直进行海峡两岸三地口述史会议,这是在上海,首届海峡两岸口述历史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这是在厦门社科院厦门社科联以及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口述史会议,学术会议是秘书长专政,提出很多指导性意见,会长和常务会长执行。这是我们两岸三地的口述史,应该说两岸三地包括台湾、澳门、香港,许多学者和大陆进行交流,应该说对整个大陆口述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家知道口述史会议目前在大陆所召开的情况,应该说这些学术会议的召开,还是丰富了口述史的理论和实践,同时也推动了我们口述史的进行。口述史在新世纪以来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是触电就是电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设有《口述历史》栏目,在《大家》、《见证》、《面对面》等栏目中也采用了口述历史的办法。部分地方电视台如北京电视台、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也纷纷把口述历史引入电视栏目,每周一个人,一周播放4到5次,每次15分钟,应该说吸引了很多观众,滋养了我们历史水平。这是崔永元先生的《电影传奇》、《我的长征》等电路纪录片,还有一些人物的口述历史,这些介绍他们的生平和史料的贡献,是真实介绍他们的个人历史,还有去年推出的大国工匠,更体现的是中下层,这批工匠可能是某一个兵工厂或者某一个企业,但是不管是我们的卫星,不管是我们的导弹,不管是我们的潜艇,可以说在里面很重要的许多人物构建是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口述历史丰富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口述史的发展。第二是网络,触网是新世纪以来一枝独秀很重要的特点,这是我们江苏民国春秋网“口述”栏目,把有关江苏的情况甚至全部情况都进行了梳理,其中有一些人物比如孙欧(音译)是全国性的。这是人民网文史频道对口述历史的记忆,非常受到观众的欢迎。这是雅虎网文化类口述历史栏目。现在网络中间所播放的新世纪以来口述史历史内容非常多,像轰动一时的“李震”之死,文革期间公安部部长李震之死很震动,最后确认是抑郁症而死。相对于江青秘书阎长贵八年秦城冤狱后“老实人”的悲壮结局”,对我们了解文革期间的江青实际情况有所帮助,对江青真实情况做了真实口述,江青钱不够了向毛泽东要钱,但是不收礼。把历史回到真实,这就是做口述历史最重要的。这是文革中的胡耀邦,被红卫兵用皮带抽得在地上打滚。这是章乃器,写了有关他的情况。我觉得网上的介绍极大了丰富我们的历史视野,但是网上的真真假假要值得我们注意,微信每天收集到的信息非常多,历史学家无法进一步解释,无法进行澄清。我觉得我们今年做口述史,就需要做真实的口述史。第三个是报刊,像《三联生活周刊》口述历史专栏,介绍了载沣的生活,对丰富我们历史是有好处的。我们过去历史思维中只有红、黑、白,实际上黑中有白。东方周刊,现在有许多报刊,包括文汇报刊都有许多的口述历史理论文章和实践文章。这是项英、周恩来和叶挺的合照,这是项英女儿做的口述历史,对项英这块我们做新四军很多人都会有,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这是魏丽华做的,在海峡两岸评价都不完全统一,但是有他特殊的地位,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从香港回到大陆,台湾对他的评价和大陆对他的评价不一样。第四我们在实践成果中除了电视、网络之外,很大一块是出版,我们做老兵的口述也要进入出版,近年来以口述史为名公开发表的相关注说,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由社会学、人类学做的田野调查,像走进鼓楼,像江西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对我们了解作为民族史是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是文学工作者用新闻采访的方式写的口述作品,现在社会上流传的是大量文学工作者用新闻采访方式的口述作品。像张建伟的《男人之隐》,老威的《中国底层访谈录》,还有《非隐私访谈记录—成功女性的独白》,《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所谓钓鱼者旁观者的说法,有早晨晨练人的说法等,把这些说法综合起来看,还是可以描绘出老舍临死之前和去世后的情况。第三文学工作者用口述访谈整理的历史性口述史,这个尤其要注意。像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他是大学生,对文革期间有很多记忆,他的地位确定了这段历史很多真实的记忆。在这之前我们说粉碎四人帮由叶帅做领导,吴德给我们的描述至少是叶帅和华国锋,因为他当时是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对这块的重视。9月9号毛泽东去世,当晚对毛泽东遗体的处理,还有向全国人民发告示,华国锋知道叶帅他们几人并不重视。中央领导在当时的形势下,大家没有什么往来。叶帅把李先念领进去,李先念说是华国锋让我来的,叶帅很谨慎,把收音机开开,他知道会有人窃听。可以说华国锋和叶帅之间的桥梁是李先念起到很大的作用。粉碎四人帮之间,叶帅三次到了华主席那,华主席也到叶帅那,粉碎四人帮引起最小的振荡,应该说他们都起到了作用。我觉得这样的史学工作者的访谈对我们了解历史起到很大的作用,一直到华国锋去世之后,对他的地位还是起很大的作用。我想史学工作者所做的访谈记录既有本人的口述、录音录像也有签字的文稿。像《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他的口述原先报中央,现在还没有完全批下来,去年汪老也去世了。我们在抗战时期,像南京大屠杀史料及幸存者调查,我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扬州大学和当时美国南加州大学也在做幸存者调查。像中国口述史研究会编的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还有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的口述历史。因此我概括说,口述历史新世纪以来出现的热潮主要有这样几个方向和特征。第一口述历史,在史学领域之外被更多领域接受,不管是电视、网络或者其他媒体,口述史在大量史学研究以外出现。第二口述历史除了我们记载的重要人物精英口述历史之外,目前自下而上的民众口述史的形成是中国口述史一枝独秀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必将给中国史学带来更大的变化。第三包括在北京、上海、吉林、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原先是六个,现在有八九个,包括福建、天津,应该说这些地区都各自有它的特色。比如山西做的大寨口述,对陈勇会(音译)在抗战时期,在日本人统治时期做的事情,对大寨前后的变化的口述。包括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包括今天所看到许多的抗战口述历史。我们目前在2015年新世纪以来也出现了一大批,抗战老兵的口述史。有一个李瑶华(音译)做了三卷,让我们对抗战老兵了解了很多新的东西。
新世纪口述历史除了实践成果还有理论成果,包括左玉河昨天晚上跟我讲,希望在理论方面能够做一个大课题,国家课题,我说我们肯定支持。这是2005年《中国口述史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还有《大家来做口述史》,我们做口述史要和网站做对接,及时把消息报道出去,我们不仅在口述史学术会议和实践,在口述史理论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探讨。在这块中,大家能够更多关注这块。
口述史理论从新世纪以来尽管探讨的内容很多,但是实际上仔细看起来我们还是区分,第一个重要的贡献区分了什么是口述史料和口述历史,昨天我想左玉河秘书长专门把重大理论问题都讲了,我简单说一下。第二口述史与历史学变革,第三是关于建立中国特色中国气魄的口述史学,昨天左玉河教授从上个世纪到本诗集以来我们中国口述史理论进行重大理论探讨和总结,我们大多的口述史学包括港澳台和其他国家理论,我们的构建对世界史学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理解。
口述史开展的一些想法,应该说口述史的研究实际上领域开广,我们现在比较多的建议:第一进一步呼吁并推动将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列入国家专业目录中历史门类二级学科,原来12大门类,现在是13大门类,像我们史学类放在哪一个门类?在国外有专门的口述史教授,有专门的口述史博物馆,有专门的口述史的专业课程,但是我们国内到目前为止口述史没有列入国家专业目录。第二就是口述史博物馆,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有口述史博物馆,我们希望在国家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口述史分馆或者口述史档案馆,这件事已经被注意起来,2014年扬州档案馆搞史料库,我们国家专门真正的口述史档案馆和博物馆还没有,应该说随着我们文化建设的高潮到来,我觉得这件事也是逐步提上日程。口述史研究项目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给予更多立项,从14年我们开始呼吁,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去年我们张连红教授重大项目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我们现在有一些项目在省市立项,得到了支持。优秀成果给予奖励,要进一步再落实,无论是国家教育部的奖或者各个部位的奖,或者各个省市的奖。第四我们应该能够考虑到和国际的合作,在美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口述史研究国家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两岸四地的口述史研究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的口述史研究。
在口述史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应该看到口述史研究大有作为,这是我上一次在江苏档案局讲的,我们各地开展口述史应该说大有作为,不仅是抗战老兵,不仅是我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们有许多的口述要进行。第一我们有政府,有高校,党校,有社科院,有媒体,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像吴馆长自己开展个人这块。因此大家合力做口述史,我觉得在中国口述史高潮时期会有作为。口述史的亟待抢救项目很多,有民国口述史、抗战口述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史等,包括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口述史,还有新老华侨口述史等。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很多重大事件,像土改、镇反、反右派、大跃进、四清、文革史和改革开放30年史等。我觉得我们在做抗战老兵口述的同时,应该考虑一些全国性的,地区性的口述历史,这样我们能够长久持续的开展下去。
最后一个问题口述史实践,实践这块我想也和各位谈谈我们在这块开展的实践的一些想法。应该说我们所做的口述历史,一个是时间比较早,最早在50年代做了辛亥革命江苏地区的史料,对辛亥革命幸存做了口述,因为50年代做的时候,好多人都健在,那时候还抢救了一批材料,我们抢救了后人的口述,包括他们自己留下的很多文献资料。一直到抗战老兵的口述,南京大屠杀幸存口述者,这条线还是不断的。我觉得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我一直讲不仅是南京大屠杀是江苏大屠杀,1937年12月7号南京大屠杀以后,15号进入扬州,进入扬州以后搞了一次大屠杀惨案,把400多扬州民工挑走帮他们运东西,运完东西在回去的路上,在过河的时候,因为是冬天,日本人用机枪,回想这些人运的东西是否有其他的重要物品?只有一个人从万和沙(音译)跳下来幸存。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当然南京大屠杀可能更重要,包括南师大、南大,其他的学者都做了,但是面很大,有一些今天看起来实际上我觉得规范性还不够,我们在面对日本人许多质疑的时候,我们需要拿出铁证,因此世界级遗产把南京大屠杀列进去,是要给全世界开放的,日本人也要去看的。
从我们实践感到,我觉得在口述史中的实践问题,我觉得至少涉及到几个方面。前年开始做的抗战老兵的口述,我们出了一个《铁血夕阳红》,主要做了扬州新四军老兵的口述史,做了资料库和访谈。
第一个问题 做抗战老兵口述史
做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等,第一条面临的是道德操守,就是我们口述史的访谈者,尽管我们可能各自背景不同,昨天我问到南师大有关同志,这次我们研习营来的队伍是什么样的队伍,我们有“游击队、正规军”,我们糅合在一起,我们今天在做抗战老兵口述史应该具备道德操守,就是要求真实、客观,必须站在中立者的角度来记述老兵的口述史,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现在大家的口述,可以说有很多访谈式,你问他说,当然有些可以追问,但是你不要一层一层加问,老兵打死一个日本鬼子,你在想是不是变成两个?两个就变成五个?这样的记述口述历史就使人觉得打问号?他说的,你就按照他说的记述下来就行了,不在乎多少只在乎真实,他的部队、番号不夸大也不缩小,不一定将军就比士兵贡献大,不一定就要记载军长、少将等,我想我们记载的抗战老兵不管是什么,要把真实说出来,实事求是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客观,他讲的情况,你就按照他讲的情况来,不要引导他按照现在的口径来说,他说他的国军、新四军、八路军都可以理解,按照各自的情况实事求是客观的记录这段历史,就是我们访谈者具备的基本道德操守,不管是他的亲属还是后裔。访谈者对受访者应该尽到责任,告诉他的责任,讲什么就是什么。对于公众来说,我们要把这块情况真实记录下来,不夸大缩小,我们访谈者可能还有许多所属的单位,不管政府还是企业、个人和私营,我们秉持的是客观和真实,我们要在访谈中注意这点。第二我们应该注意从这么多年做的口述,应该做到法律规范,我们很多做口述的访谈者,对法律规范这块可能有很多的一开始做的不够,这次组织的研习营,一开始有了番号,也有工作守则,同时也有大家统一的标识,返回各地去做的时候,我觉得你还要注意规定的法律规则或者合同,这些和你过去传统的不同,传统是他说你记,没有人来和你核对,我想我们今天做应该注意到法律规范,双方约定理清口述史的著作权,我们口述史做了这么多年,从整个中国口述史学界所面临的法律诉讼案并不少。遵守法律,以双方的约定为前提,理清口述成果的著作权。明确约定,分清责任,定理法律授权,协议书必须进行公正,或者由律师签证,访谈者不删改、不擅自发表口述资料,不违背事先双方约定。遵守道德,以法律为准绳,以免口述访谈对第三者的诽谤。访谈可以把访谈口述录像录音保存下来,但是一旦要面对出版的时候,要审核一下。尊重人格,以公民权利为依据,尊重避讳,谨防侵犯他人隐私权。包括民族、宗教,现在民族和宗教东西也是我们在口述时应该注意到的,对于基督教等的问题可能都会出现到,这些有时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注意。
第二个问题 应该注意法律规范
这是口述访谈双方协议书,协议书有多种,我们可能在采访完之后签字,也有可能是访谈几次签合同,一次访谈、两次访谈结束尽可能有一个简单的协议,主要有六点要求。第一我们双方合作,乙方同样被视为参加者之一,这样对受访者来说有一种责任。对形成的文字稿、音像资料是双方共有的,其著作权比例为甲方、乙方各50%。第三是文字稿、音像资料公开,公开形式要跟他明确,比如发表、出版或其他方式。第四是协商未尽事宜要双方协商,有争议我们口述史研究历来放到仲裁委员会,现在各地几乎都有仲裁委员会,只要双方能够接受。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具有同等效应。第五本协议自签订日起生效。第六本协议一是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至少大体上我们都像“正规军”。
第三个问题 口述史访谈工作过程与步骤
做所有口述史访谈不可减免,我想第一个是收集、查阅、整理有关访谈计划所涉及的有关资料,制作访谈记录,我们在衡阳要访谈衡阳老兵,肯定要对衡阳政协、衡阳老干部处等进行了解,之后有一个访谈记录收集资料,至少知道我们现在整体上这个社区大致有多少。我记得我们做扬州的时候,从老干部学校一直到政协,可以说侨办个个口子都联系了,把名单兜底,包括在敬老院,然后制定访谈计划,还要制定一个整个策略,从哪开始,因为访谈这件事要花钱。就像这次活动,我一想也不容易全国各地都来了,要吃住,要交通费还要有补助,你们像种子一样撒在全国各地也面临这样的事情,有的老兵家里很贫困,你可能要拔山涉水,所以要做一个计划。我们访谈的对象抗战老兵是抢救型的,这些人至少80岁以上了,很多都是90岁,耳朵也不行,在这块访谈计划的制作有时候需要调整,有的时候还身体不好,有时候做着做着就住进医院或者去世了,这些情况都会出现,因为对访谈计划的设计和收集有关材料,要多方面制定计划。第二是编写访谈提纲,多方面考虑涉及访谈问题,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身世、部队、番号和所经历抗战的主要情况,谈谈个人的感悟,他可能会谈到他的困难,我们要让他慢慢谈下去,该补助补助,该怎样怎样,一路挖掘,一路宣传,一路也是做安抚。在这期间,编辑访谈编辑提纲涉及多方面内容,我想这些访谈计划在你手上,但是访谈提纲最好早一点送给受访者。如果有了访谈提纲,对这个人或者对这个村子上或者这个乡几个人进行采访,最好找一个乡里某一个人进行协助,应该说乡里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乡里还招待吃一顿饭,引我们到老兵家里,这样就奠定了很多。乡村老兵有的口音是粤语,有的是苏北话,找乡里的人可以帮你翻译,他的家属还给你做一些辅助规律,提前将访谈提纲送到受访者,由地方的街坊或者亲人告诉他访谈内容,他不会按照计划来做,就把想好的东西说出来,只要你不打断他的思路就行了。现在几十位研习营的同志到全国各地,要像种子一样开花结果,要组成队伍,在当地是三个人最好,我想要检查一下我们所用的访谈设备,最好的团队是两三个人,带好我们自己的必要设备,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纸张。访谈提纲也要做好制定,对于一些最基本的情况、时间、数字要具体描述清楚。最后是文稿整理,大家收集完资料都需要整理,第一种是原汁原味型,最普遍的是一问一答型,或你问我答型等。第二种是考订型,即在口述者口述基础上,按史学方法,依据可依靠史料对口述考订意见提出建议。第三种文本整理型。大家可以看看福建做的《我的鼓浪屿往事》。第二种唐德刚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第三种《姜义华口述历史》。口述加文献,我觉得结合使人看的更清晰,我们在做口述史尽可能用一问一答加上文献就好一些了。资料的处置,实际上口述史保存归档,要做到统一。第二口述资料的发表公开,第三整理出版之后,采访者、单位和口述者的审阅签字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们刚刚做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最后形成的稿件要给他本人看看,本人不识字的,请他的子女读给他听,否则是谁负责?是他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
以上是我关于中国大陆在新世纪以来口述史的做法和想法,谢谢各位。
编辑:王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