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成南京民间抗馆首位志愿讲解员
交汇点记者 程岚岚
陈刚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为少儿观众作讲解
因人施讲,原创诗词、抗战童谣成讲解词
“因人施讲”一直是业界公认的讲解最高境界,陈刚担任志愿讲解员5个多月,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到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参观的人员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也有革命烈士的家属子女,还有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等,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为了最大程度地给各类观众做好解说工作,陈刚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增加历史典故和文物故事,还会根据观众的不同和现场需要,融入自己原创的诗词《七绝·卢沟桥大刀题句》(根据陈中柱将军和大刀的故事创作而成)、《蝶恋花·王志芳与陈中柱将军之家国情》等内容,打破平铺直叙的讲解过程,缓解观众听觉疲劳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历史和文物的认识。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子在听完陈刚的讲解后,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从没见过以这种形式讲解的。”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陈刚还接待了雨花台区外国语学校小学二年级的十几位小观众。抗战的历史充满血雨腥风。为了做好小观众们的讲解员,陈刚不仅事先简要了解了小学二、三年级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还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压缩讲解时间,把每个展区的代表性文物介绍浓缩到20个字左右,并从馆藏史料中有选择地背诵了《抗战三字经》《新编“九一八”小调》《大刀卢沟桥》和《长城谣》4首抗战童谣做辅助。
“童谣朗朗上口,也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所以我特别设计了开头和结尾词,在教孩子们抗战童谣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与孩子们互动起来,成为孩子的大朋友,这样就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陈刚笑着说,整个讲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听讲解的时候也都兴致高昂。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非常肯定陈刚的这种做法:“警察老陈利用业余时间来馆为观众讲解,每次讲完,都会把自己的心得写进日记给我看。那天他来告诉我,为了能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历史,他用抗战儿歌作为解说词,让我先试听,听后我深受感染。”
陈刚在拜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
徒步拜祭23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馆里大学生志愿者很多,每次举办重要活动他们都会来帮忙。但陈老师是我馆的第一位讲解志愿者,也是坚持时间最久的志愿者,不管大小活动,只要有时间都会参与。平时只要有时间,他也都会来馆里随时给参观者进行讲解。”馆长助理来碧荣告诉记者。
2015年8月1日,陈刚被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聘为义务讲解员,这也是该馆向社会开放近十年来诞生的第一位讲解志愿者。“我素来对中国历史,包括抗战史有兴趣。”陈刚告诉记者,他申请并当上馆里的义务讲解员,既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作为一名致力于宣扬革命精神和珍爱和平的普通南京市民,充满抗战情怀的陈刚在2014年12月18日,即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后,就利用6天的公休假,以一个南京市民的身份徒步探访并拜祭了南京全部23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遗址),并拍摄了完整的第一手影像资料。
“其实,除了关注抗战史外,我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来馆里当志愿者,动力主要还是来源于馆长吴先斌精神力量的感召。”陈刚表示,吴馆长近15年来一直致力于抗战文物的收集,散尽万金,以一己之力建成了这样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民间抗战博物馆,维持至今。“馆长的这种执着和理念感动了我,他履行着一个公民的国家责任,而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的出现,则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民族的记忆。所以我也要以抗战义务讲解员为己任,让更多的观众感知曾经的民族苦难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唤起现代人对‘居安思危’的思考。能为传承抗战历史做点贡献,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无悔。”
陈刚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苏国宝
挑灯背诵,为万余字解说词用眼贴
为了尽早正式承担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工作,陈刚在业余时间可是忙坏了:既要抽时间去书店购买相关书籍,体悟专家接待的讲解理念和技巧,还要赶到梅园新村、六朝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旁听其他讲解员的现场讲解,了解规范用语和技巧,又要去南京图书馆摘录、借阅江苏讲解员大赛和有关文博讲解的专业书籍……
虽然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陈刚却乐在其中。当然,也有对陈刚来说特别“痛苦”的事儿,那就是背熟馆里交给他的1.3万多字的解说词。“看着书房案头逾万字的解说词,我脑袋有点大。理解完全没问题,但时间、地点要一字不差背下来挺头疼的,毕竟已经不是机械记忆的最佳年龄了。”
为了攻克这座“堡垒”,陈刚去馆里拍下了每件藏品的图片,特别是所有与讲解词有关的藏品细节,陈刚都特意拍了特写,以便对照,帮助记忆。他还请参加过市里讲解员培训班的馆长助理给他上课,加深印象。“那段时间满脑子都是解说词,看着似乎有数,丢开稿子后又是一团‘浆糊’,其中数字还经常搞混,只好先缓一缓干点别的。”
真正拿下“堡垒”,是在陈刚去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内蒙古乌兰布统大草原的采风路上。“入夜,同室文友早就已经‘草原敖包会’了,我还在挑灯夜战。”陈刚说,为了克服眼睛的视觉疲劳,他还准备了一件特殊“装备”——眼贴。“后来室友听说后,很支持我。他当先生,我当背书学生,效率大为提高。”终于,在从北京到南京的高铁上,陈刚攻克了1万多字的解说词,前后只用了6天时间。
5个多月来,陈刚利用业余时间到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为观众义务讲解几十场,将该馆的日常动态、讲解实践、观众互动、讲解员的学习和思考,以日记的形式如实记录下来,形成了57篇日记,共3万余字。
(转自《江南时报》2016.2.25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