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陪同张纯如父母重走张纯如当年采访足迹

发布时间:2014-12-21 09:56   本文被浏览过:

      12月14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及两名工作人员、江苏省电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杨夏鸣教授等一行人,陪同来自美国的张纯如父母重走张纯如当年在南京采访搜集南京大屠杀证据路线。首先来到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花神庙地区丛葬地,在这里,张纯如父母向遇难者鞠躬默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女士的雕塑也坐落在这里,一行人前往悼念。

      拜谒花神庙丛葬地之后,一行人驱车前往南京中华门,中华门是南京的正南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正是由中华门进入南京城,对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登上中华门,杨夏鸣教授向张纯如父母讲解了中华门的历史以及当年与张纯如女士在此调查的情景。

张纯如父母登上中华门远眺城门内外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杨夏鸣教授以及江苏省台记者与张纯如父母在中华门前留影

      参观完中华门,徒步来到张纯如曾经采访过的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当年的家,可惜的是,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曾经的小屋已不复存在。
      接着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前往拉贝故居纪念馆。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市小粉桥1号,是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的故居。半个多世纪以来,拉贝故居一直默默无闻的伫立在中山路与广州路路口,无人理会,直至上世纪末,才向世人露出他本真的面目以及承载的历史故事。对此,张纯如女士的贡献功不可没,正是因为她用英文写了那本《南京浩劫》,才让西方人了解到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暴行,随之,《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记载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证据才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拉贝故居纪念馆,也大量展出了张纯如女士的照片和故事。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拉贝故居纪念馆馆长、杨夏鸣教授等与张纯如父母在拉贝雕像前留影

      下午,一行人又随即来到雨花台、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位于金银街的西苑宾馆(张纯如女士当年在南京采访在此住宿)、南京市第十二中学、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以及位于幕府山脚下的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有一座约翰马吉图书馆,是以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命名的一座图书馆,以此纪念约翰马吉在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中拍摄下了屠城铁证。

张纯如父母在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前鞠躬默哀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杨夏鸣教授与张纯如父母在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留影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杨夏鸣教授与张纯如父母在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留影

      最后一站,陪同张纯如父母来到位于南京城北郊幕府山东北角的燕子矶公园,燕子矶公园北临长江,具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在过去由于许多年轻人在此投江轻生,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遂在此立碑“想一想死不得”,拯救了无数年轻的生命。但是在1937年的12月,五万同胞在此不想死,却不得不死,日军的刀枪犹如催命符一样。
      张纯如父母看到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也是感慨颇深,张纯如母亲讲:“今天非常有意义,因为我看了纯如的书,在她去世以后也想到南京来追踪她的足迹,今天走过的这些地方名字我统统都是知道的,像雨花台、中山门、草鞋峡、煤炭港、燕子矶,这次能在一天之内把所有纯如在1995年7月在杨教授带领下走的地方重走一遍,感觉意义非凡,我现在可以了解到纯如当年的心情,因为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这个地方的景色,看到纪念碑碑文记载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心情的确是很沉痛的,尤其一想到日军屠杀我们那么多同胞,心情也是很悲愤的,以及可以想象到当年那么多人为了逃生想尽各种办法,那种情形也是很悲惨的。我觉得今天非常值得也非常有意义,感谢你们,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张纯如父亲表示:“我出生在1937年抗战爆发那年,从小就一直听父母讲过很多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南京大屠杀,今天去的很多地方都是父母讲过的,地名都是很熟的,今天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来看一下,感觉非常值得,重温77年前的历史,谢谢你们。”


张纯如父母与杨夏鸣教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留影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