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斌:捍卫抗战历史永不止步

发布时间:2014-09-15 16:00   本文被浏览过:

吴先斌:捍卫抗战历史永不止步
来源:江苏工人报   作者:汤雅洪 徐嵋


        9月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对有关纪念日的新闻格外关注,因为他对这一纪念日的确立期盼了很久。
  2006年12月16日,本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通讯《私企老板举己之力留存历史一页》,详细报道南京民营企业家吴先斌自费创办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事迹。时隔八年,本报记者来到该馆进行重访,发现博物馆规模虽没有扩大,但馆藏文物已从最初的几百件增加到3700余件,抗战书籍增至4万余册。馆长吴先斌向我们讲述了他近期携南京大屠杀历史图片赴日参展的特殊经历,还跟我们分享了他八年来在抗战文物史料搜集与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与发现。
  首次赴日参展,他遭遇一番曲折
  据吴先斌介绍,8月9日至12日,由日本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会主办的第23届“为了和平揭露战争”展览,在日本名古屋公立会堂举办。此次展览有38家民间战争研究团体参与,展出了几千件历史图片与实物,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问题、日本的战争责任等十几个专题。吴先斌说:“我是国内第一个受邀参展的民间人士。”
  吴先斌带到日本展出的28幅照片反映了当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因此,在办理参展手续时曾遭遇到曲折。“我将参展照片传到展览的审核部门后,对方要求每幅照片都要标明原始出处与版权。于是我组织4个人忙了7天,在大量的史料中对28幅照片一张张进行核对。然而核对结果发到日方后,对方又提出要求:将涉及28幅照片版权的书籍、报刊带到日本进行核对。我没有同意,因为这些资料都很难搜集,一旦遗失将造成永远的遗憾。后来,我以电子文档形式将相关书籍资料发给日方,供他们进行核对,并且表示: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南京来复查,在复查中如发现有失实,所有费用由我承担;如果属实,费用全部由你们自理。”吴先斌说,就这样经过一番较量,终于通过了参展图片的审核关。
  “在日本当地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是太不容易了!”吴先斌告诉记者:“每年举办这样的展览,都会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抵制和破坏。今年办展虽然没发生骚乱,但是在展厅内我想了解日本参观者的观后感,他们都不愿意谈。有些日本青年一边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一边拍照,然而当我要拍摄他们观看展览的情景时,一个个都回避。根据我在日本了解的情况,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否认与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而且,日本人研究本国被害历史的多,而研究加害别国历史的少。”
吴先斌表示,虽然今年参展投入了5万多元的资金,但是,为了让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不被抹杀,明年他还要带相关的历史照片到日本参展!
  3700件抗战文物,每件都有故事
  采访当日,吴先斌身着白色T恤,左胸印着一个戎装的士兵单手持枪大步向前的图案,他告诉记者,这是自己设计的博物馆馆徽,士兵形象来自馆藏的一个士兵自制烟丝盒。这个烟丝盒由牛角雕刻而成,烟盒的两面,一面刻着抗日战士的英勇形象,另一面刻着“共赴国难”四个大字以及它主人的名字“第四旅七班张士元制”。吴先斌说:“我很喜欢这个拿枪的士兵形象,就参考烟盒上的图案与文字设计成馆徽,是为了反映当年全民抗战的共同心愿。”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遭遇战争,这位抗日战士也许就能成为一位艺术家,希望这位有艺术才华的抗战老兵依然健在,我很想寻找到他!”
  在吴先斌的博物馆中,收有戴安澜烈士生前专用信笺、陈中柱烈士的名片。民政部刚刚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战英烈名录中,这两位英烈名列其中。吴先斌指着陈中柱名片背后的题字告诉记者,这应该算是目前唯一幸存的陈中柱手稿。陈中柱的女儿前两年从澳大利亚来南京参观时,看到父亲的笔迹泪如雨下,她表示,这么多年了,自己终于再次看到父亲的亲笔题字,真是太激动了。后来,陈中柱的夫人王志芳还专门从澳大利亚给吴先斌写来一封信,对他的用心收藏表示感谢。
  对吴先斌来说,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件都很珍贵,每次搜集时,他都会细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经过吴先斌八年的艰辛奔波与寻找,目前,该馆已拥有3700多件珍贵文物,4万余册抗战类书籍,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就有2000多本。八年来,吴先斌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
  追赶时间,留住更多的抗战历史
  建馆八年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已接待过16万人次的参观者。前来参观抗战文物、追忆抗战历史的既有中外各界人士,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人。吴先斌说:“我是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如果哪位参观者参观时非常认真,在馆内逗留30分钟以上,我都会主动上前进行交流,乐意为他讲解。”
  虽然维持博物馆的经济压力挺大的,但该投入的地方,吴先斌毫不吝啬。在网络时代,他没忘了将博物馆的收藏与展出与国际接轨,“为了和国际接轨,我聘请了7位工作人员,创建了博物馆的网站与微信平台,馆内还贴着博物馆的二维码,实现本馆WIFI全覆盖。”与当初开馆相比,该博物馆不仅展品更多,而且展出的形式也更有创意。记者看到,展厅墙上的72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肖像和200多位抗战老兵的手印吸引着许多参观者的目光。吴先斌告诉记者:“72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都是我慰问他们时所拍摄的,这些老人都年事已高,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我必须要追赶时间。”为了追赶时间,吴先斌还组织了口述历史调查组,看望健在的抗战老兵,倾听与纪录抗战老兵的战斗故事。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吴先斌不仅自办了《抗战报》,还捐资并参与创办回溯抗战历史、探寻历史真相的杂志《山河记忆》。目前该杂志的发行量已从创刊初期的5000份增加到一万份。
近年来,吴先斌不惜代价办好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事迹感动众人,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协助吴先斌搜集与研究抗战文物与史料,使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更加完善。其中,中国银行南京玄武支行的4位志愿者不仅经常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义务提供翻译服务,而且他们在吴先斌的指导下,正在为该馆撰写一套完整的解说词,让参观者更多地了解到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