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期:胡阿祥《“支那”的来源与变味》

发布时间:2022-11-29 11:27   本文被浏览过:

主办单位: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季我努学社
联合主办单位: 爱德基金会、超星数字图书馆、中信数字出版、拇指阅读、《历史教学问题》杂志、《温故》杂志、《新华月报》杂志、凤凰历史频道、 腾讯历史频道、网易博客频道、中华军事频道等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季我努沙龙     学术讲座第16期
“支那”的来源与变味            主讲嘉宾:胡阿祥
时间:2019年11月16日上午9:30-12:00


主讲人简介: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六博物馆馆长。甘肃省“飞天学者”。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百家讲坛、喜马拉雅FM主讲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出版著作50多部,发表论文与随笔500余篇。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的,也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量的汉民族英雄和成功人士,都曾经将中国称呼为“支那”。然而,日本侵华时期,支那一词广为人知,却充斥着贬义中国的意味,究竟“支那”从何而来?本期我们邀请到知名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先生为大家解答。

 
    吴先斌:大家稍微安静一下,没有位置的也少安毋躁,我来帮大家找凳子,我们的大讲堂马上就开始,大概有几件事情要注意,第一就是把手机调到振动或者静音的状态,这个房子比较屏蔽,老师讲课时候比较安静,突然声音响起来那个声音也挺吓人的,跟日本鬼子声音一样挺吓人的,所以大家把声音调到振动或者静音状态。
    第二个中途我们就不休息了,我们请胡老师给我们讲两个小时左右,大家如果还要上洗手间的话,这一层没有洗手间,大家到第三层、第四层,我想这个有必要跟大家做一个说明,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大家因为这个博物馆比较封闭,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要随意地走动,我们需要走动的话请保持脚步的安静。稍微安静一下,我再去帮忙找凳子去。
    各位有许多是博物馆的老听众,也有新朋友,大家上午好。由我们博物馆举办的第39期大讲堂我们现在就正式开始。这期大讲堂我们请到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实际上应该讲前面要加两个字,著名教授胡阿祥老师来给我们讲关于支那这个词的来源和演变。胡老师是一个著作等身的教授,他不光是学术做得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他的思维的缜密特别是他外形的长相非常有魅力,我想听他的课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充满魅力的一个艺术之旅,大家掌声欢迎。
    胡阿祥:很荣幸在这个特别有魅力,特别有象征意义的吴先斌馆长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和诸位交流。那么交流的题目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支那。支那的来源和变味,我这个题目想了半天,来源可以理解,这个词哪儿来的,变味,因为支那一开始真的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歧视的一个词,那么支那这个词为什么从没有歧视的意思变成的一种有歧视的意思呢?它实际上凸显了中日关系时的一个侧面,我们讨论什么问题,讨论什么事情,首先有问题的指向,为什么要跟诸位交流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是怎么出来的。
    我平时喜欢用的一个软件百度翻译,百度翻译检索支那是检索不出来的,检索了以后它的显示的一句话叫该词条不符合法规,无法转释。敏感以至如此,就像那个辞典,我要检索一个词检索不到,这个是非常奇异的一件事情。那么不仅百度翻译是这样,我们看我在百家讲坛讲课,第二次在百家讲坛讲的时候讲的一个题目叫《国之名称》,我们中国有哪些名字,比方说就中国,就是一个名字,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经常讲中华人民共产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么台湾岛上那个特殊的地方政权我们怎么称呼它?那么唯一的合法政府那就说法还有唯二对吧?但是我们今天出现一个特殊的地方政权。诸位,我们出去介绍自己的夫人,女生介绍自己的老公会这么介绍吗?这是我唯一的夫人,没这么介绍吧?这么介绍有点让人怀疑。那么中国是什么意思呢?我在百家讲坛上就讲这些问题,中国、中华、九州、四海、天下那么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China、Serica、Tabac,这些名称怎么来的。其中有一讲我本来拟的题目是《China与支那》,但是这个题目被央视改为《中国英文称谓的由来》。我里面讲的支那的所有内容全部剪掉了,包括解释China的这个词,我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也被全部剪掉了,所以这一讲我觉得后来播出来就没内容了,最后播了30几分钟,太敏感了。这是我们在中央媒体。
    那在学术方面来说日文著作的汉译作为中国代称的支那现在基本上一律改为中国,这个对我们研究名词的人来说就很麻烦,资料就没有了。虽然支那大多数情况下所指的确实是现在的中国,但是支那的语境和中国的语境是不一样的。从工具书、工具软件到央视媒体,到我们学术方面,支那为什么是这样?如此等等,为什么?我前些天接待一位重要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客人,台湾原来中国时报的总裁叫余纪忠,余纪忠先生的女儿到南京来访问,在六合博物馆说到瓷器的时候扯到了China,然后又扯到了支那。然后余女士对支那极为反感,我们知道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过,她小时候成长在这个环境里,对支那极为反感。很优雅地跟我说了一句胡教授,支那这个话题我们不说了,会勾起我痛苦的回忆。为什么?就这个词,所以今天本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我们不妨围绕着支那展开追源和溯流。追源我们把这个词一直追到头,这个词怎么来的,搜寻这个词怎么演变的。这个词就是这个词语,但是它的意思不断在演变,它的感觉不断在变化,今天两个小时,我争取两个小时之内把这个话题说完,非常复杂。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支那的来源,支那这两个字当然是汉字,它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词,支那我先把观点亮出来,支那本来是古印度的梵文,cina的汉译。那么cina传入西方,比方说英语体系中间就是今天的China,那么如此来说的话,支那往前追一步是cina,cina往前面追一步是China,或者是支那来源于cina,cina又演化出的China,那么什么是China?那China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名字吧?我们面对外国人在英语中我们是China。但是大家想到一个问题没有,从我这个演变过程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对西方人称我们China好像没有不愉快的感觉吧?那我说这一个系统的东西,支那就是从这个China来的,那为什么不愉快呢?问题又出来了。
    那么China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称China?社会的普遍的观点因为China指中国,小写的china指瓷器,所以称呼中国的China源于称呼瓷器的China,都是这么说的吧?我刚才讲我在央视讲这个话题的时候,把英语的China的内容也剪掉了,就是我下面的观点是被剪掉的,他们认为我胡阿祥在胡说。真不是胡说,他说胡教授这个不行,这个归引起社会认知的混乱的。
    称呼中国的大写的这个源于称呼瓷器这个小写的,这是社会的普遍的一种看法,好像小学生都是接受这个教育的。当然这些年也有一些比较搞笑的时候,说我们为什么称China呢?因为中国人比较喜欢吃,所以China就是吃了,好像音译是蛮对的。中华美食世界第一嘛,中国一天到晚吃,吃就是China。有些人开玩笑说China,好像英语也蛮贴切的,China拆迁嘛。然后呢似乎有点学术感觉的是江西人特别喜欢说的,说我们为什么称China呢?因为China,这音译很接近吧?昌南就是今天的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又是“瓷都”,我们英语中间大写和小写又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和瓷器的名称,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China不成立。我们看看China景德镇名称的演变。东晋的时候称新平,南朝时候称昌南,北宋的时候因年号而改为景德镇。
    我下面要讨论的China这个词产生的时间比它要早得多。昌南还没有的时候我们已经这么称了,怎么可能是来源于景德镇呢?所以我把这些归属为叫开玩笑或者叫臆想的说法。但是其实之所以社会上有这种开玩笑的说法这也似乎体现了中国人的一些特征吧,吃嘛,China。那么瓷器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所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因为瓷器在中国确实蛮重要的。首先中国瓷器的出现时代最早,三千多年前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近两千年前已经出现了成熟青瓷,我们到博物馆里去看看,看前秦的东西可能青铜器为主,看秦汉的东西可能石头比较多,秦汉以后从魏晋南北朝直到今天中国最日常的器皿是什么?瓷器。瓷器是最多的吧?而且中国的瓷器真的从目前考古所见资料来说,中国的瓷器是最早的,其次呢中国的瓷器最多,中国不仅盛产瓷器,而且唐宋以来输出商品更以瓷器为大宗。我们现在经常有个什么海上面沉船在考古发现,就发现上面都是瓷器。我们南京跟文莱国是友好的城市跟国家的关系,文莱国的海岸地区经常发现中国的瓷器,到处都是。所以不仅瓷器最早,而且瓷器最多。这种多不仅是我们本身多,而且输出商品中间也最多。这是第二。
    第三中国瓷器的精美确实名闻天下,换言之就是中国的瓷器最好,最早、最多、最好。怎么个好呢?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明如镜,引得外国人惊叹不已。一看见这些东西China。所以瓷器的说法虽然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它是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说到这里如果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的China确实源于瓷器那今天一半的时间可以不必说了。其实这个观点,中国的称呼、英语称呼来源于瓷器是错的。怎么个错误?错在它颠倒了大写的China和小写的China的因果关系。不是中国这个China来源于瓷器,而是瓷器这个China来源于中国的China。我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我打一个比较粗俗的比方,在旧英语当中,现在这个词用得不多了。在旧英语当中PEKI有两个解读,一个解释是北京,另外一个是烤鸭。请问,是北京来源于烤鸭,还是烤鸭来源于北京?我这上面选了两幅图,一个是我们伟大首都北京城,一个是北京烤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真的,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可能不太习惯北京的这种饮食,吃不习惯,千万不要说不好吃,北京人肯定觉得好吃。我们是不习惯,我们唯一能够感觉还行的,还对付就是这烤鸭,一吃到这烤鸭“北京”,然后北京就成烤鸭了,烤鸭就是成了北京的符号了。对于老外来说也是一样的,中国的东西最精美的就是瓷器,看见瓷器China,于是瓷器就叫China了。好,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下面我们来论证这个过程,其实这个过程论证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找一个各个时代的工具书、辞典来翻一翻就清楚了。瓷器我们这里仅以英语为例,欧洲当然还有什么法语了其他的语言,都差不多,大体上差不多。瓷器本来写作porcelain,注意,我的英语发音肯定是不大准确的,因为我们这个年代是看英语的,口语不行。现在的孩子英语很好。那么中国瓷器很简单,那么就是China  porcelain或者porcelain  China,中国的瓷器是吧?那么到了17世纪英语中有了Chinaware这个指称中国瓷器的专用词,前面中国后面WARE是器皿,中国的东西当然很多,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的这个东西最好,最具有代表性。欧洲那些贵族家里面如果不摆几件中国的细瓷好像都没面子。因此它成了中国东西的代表,所以从porcelain就慢慢到了英语中间就有了Chinaware这个指称中国瓷器的专用词。再到后来表示物品器皿的ware省略,只用China也可以代表中国瓷器,这什么意思呢?这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口语是越简单越好,这个在座的诸位我随便说个例子,打个比方南京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都有,比方说我问一个同学你是哪里,他说我是黑龙江人。在这个语境中间我们一定知道他是黑龙江省的人,他不是黑龙江里面的人。黑龙江里面只有大麻哈鱼是吧?那么Chinaware书面语在口语中间后来就把这器皿省略掉了,这是个语言的正常的发展现象。比方说再举个例子南美洲阿根廷的首都叫什么?布宜诺斯艾利斯对吧?这是经过若干次挥发简化以后的情况,原来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个城市的名字很长。慢慢简化,简化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现在更在简化,现在叫布艾利斯。从Chinaware到China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再到后面一步,China不再被视为中国瓷器的专用词,而是同时兼容了原来的porcelain,这什么意思呢?因为中国的瓷器是最好的,代表着瓷器的最高的标准,所以后来就把这一类东西就称为China了。那就是不管是中国到西方的瓷器,日本去的,韩国去的也就叫China。因为中国的最好。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现在英语中间两个可以解释为瓷器的单词,一个是China,一个是porcelain,这个不是一个学术考证的东西,这就是个技术活。你把不同时期的辞典拿出来翻翻就清楚了。那么我们的问题方向转变了,既然作为国家称呼的China不是来源于瓷器,那么请问作为中国称呼的cina、China、支那,真正的来源到底是什么?
    我不知道诸位听众朋友有没有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了解?我们为什么称China,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名字,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的属于个人的姓名以外,有一个属于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名字中国。那在英语中间称China。而在我们自己的古代的语言当中,以及后来的日本人的称呼中间称支那。其实这个在学术界不是一个新话题,我们来层层深入地看。
    从学术研究来说个话题是几百年的一个老话题了,三百多年前,1655年意大利传教士马蒂尼,我这里找了幅马蒂尼的画像,他的中文名称翻译得满的,他自己取的叫卫匡国,英语翻译过来马蒂尼。1655年意大利传教士马蒂尼在欧洲的河南的阿姆斯特丹所出版的一本书叫《中国新图》。发表了China为秦国的秦。China不是吃,不是拆,不是昌南,马蒂尼认为China来源于秦国的秦。至今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话题引起过很多的讨论,但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甚至说绝对的主流观点认为,China源于古印度的梵文cina,cina这个词公元前四世纪就见于记载,公元前四世纪到今天多少年了?超过两千年了,昌南什么时候出现的?景德镇,我刚才说唐朝的时候才叫昌南镇,唐朝是618年到907年。那这时代差得太远了。所以景德镇的瓷器是很好,但它不是中国的由来。江西人特喜欢说这个东西了,因为这很光荣的瓷器,我们中国为什么称China,来源于景德镇,这多牛逼呀。公元前四世纪就见于印度四史的记载,比方说马可波罗多、罗莫耶那这些词是中间都有了。那cina是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秦。cina是秦的对音,什么叫对音?就是它的基音。我们现在社会生活中间这种基音还有很多,我们今天是在南京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中国现在带京的城市有两座,一座南京一座北京。我经常说南京是华夏民族的正统之都,北京是中华民族的融合之地。北京的民族融合怎么一个体现?北京人住的地方叫什么?叫胡同,北京不是一个充满胡气的地方吗?北京人为什么称胡同呢?胡同是蒙古语水井的汉字基音,人住的地方当然有井了,尤其是北方河流比较少,人住的地方得有市场吧?所以我们把民间社会叫做市井社会,对吧?这就叫基音,胡同,胡都港(蒙古语)。然后基音是胡同。那么秦呢?到了梵文当中cina是秦的对音,A是代表土地的后缀,我们在座的学拼音文字的应该知道,这个后缀是吧?比方说在中亚地区很多国家后面带“斯坦”这个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斯坦是什么?斯坦是斯拉夫语的土地的意思,哈萨克斯坦就是卡萨克的土地,吉尔吉斯斯坦就是吉尔吉斯的土地,这叫后缀。因为秦到了梵文中间cina,梵文我不会写,我们这边是罗马字母的拼写。那么秦的土地cina,传到西方去最早是葡萄牙人带过去的,叫做China。
    问题又变了,我们的国家China支那来源于cina,cina来源于秦,那么问题秦来源于什么?什么事情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才有意思,秦、秦国,我们首先了解秦国。秦的土地呀,秦国的土地,那秦国哪儿来的?秦的帝国年限是公元前891年到886年之间的非子,这个部族或者说这个民族,按照今天叫民族,真正拥有一块自己的地方是公元前891年到886年之间,如果说借用后来的词叫开国皇帝的话,那它的开国君主是谁呢?非子,非子是谁?非子是中国西部地区游牧部族的一个首领,因为他的马养得特别好,然后给周天子是周孝王时代,,非子为周王室养马,因为他的马养得好,繁殖力特别高,这个马养得膘肥体壮,在古代马是很重要的,马相当于古代的机械化部队。于是周孝文一高兴,你给我马养得这么好,于是就划了一块地方给他,建立了一个小国家,级别很低,我们称之为附庸小国。什么叫附庸呢?因为天子下边是诸侯这一级,诸侯再下面可能才到附庸。但不管它的国家的级别怎么怎么小,它毕竟是一个实体了。这个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间其实记载得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秦本记》里面记载说非子为朕惜马,这个朕就是周孝王,惜就是养育的意思,朕其封头为附庸。其实中国古代早期这个周人是一个农业民族,周人的祖先叫弃,南晋的始祖叫弃,放弃的弃。这名字是不是蛮奇怪的?怎么取这么个名字。弃的母亲叫姜嫄,姜嫄小姑娘或者说大丫头,有次出去在野地里面闲逛,看见一个巨人的脚印,心想这个脚印都这么大,这个男子一定也长得很高大英俊是吧?于是她就把她的脚踩进了那个巨人的脚印里,这个时候姜嫄的身体发生了奇异的反应,大概就像受到雷击或者电击一样,过了不久就怀孕了,然后就养下了一个小男孩儿,大家想想,当时已经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前叶了,一个没来由的小孩儿出来了,于是呢就把这个孩子扔掉。先扔到了人来车往的道路上,那么这个小孩儿肯定会被人家车子碰得压掉了是吧?结果没想到行人和车马都绕着他走,不压他。姜嫄想想这不是回事儿,于是又把他扔到山里面去了。山里面有野兽,会被野兽吃掉。结果不仅野兽不来吃,山里面砍柴的、打猎的人还来照顾这个小孩儿。姜嫄说这不是回事儿,一狠心把这个孩子扔到了冬天结冰的冰河上,那肯定会冻死嘛。没想到,这时候天上飞下了很多大鸟,用翅膀覆盖着这个小孩儿,姜嫄一看好像这孩子有说法,于是就把他抱回去自己养了。因为多次被抛弃,所以给他起名叫弃,放弃的弃。弃这个小孩儿与众不同,其他小孩儿比如说喜欢玩儿的他不喜欢,弃特别喜欢玩儿泥巴,特别对各种种植、各种作物感兴趣。就跟我们小孩儿南京的民俗小孩儿到一定的时候要簸箕里面放点儿东西看小孩儿抓什么东西是吧?这叫抓周。比方说像我这样的我估计如果编个神话,我小时候可能一抓就抓笔是吧,做学问的。有的小孩儿抓了胭脂,男孩儿,爸爸妈妈气得这孩子没出息,怎么抓个胭脂呢对吧?姜嫄估计就是抓了一堆粮食。他确实喜欢琢磨各种植物,各种作物。
    在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中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后来被称作后稷,我们看一下这个词,这个词也蛮复杂的,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不都有社稷坛吧,北京不有社稷坛吗?什么叫社稷坛?社我看这个字怎么写?这边是个土,就是祭祀土地的意思,稷呢是小米,谷子,去皮以后就是小米。古代作为粮食的总称,后稷是什么?后稷就是农神的意思。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土地和粮食吧?所以社稷坛。那稷怎么来的呢?从周朝来。因为弃特别喜欢种植粮食,所以当时的夏朝等于就相当于聘请他做农业部部长。他致力于改革、改良作物的种子,推广种植,对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他这样的功绩,后人称他为后稷。稷这里面代表的就是农业和粮食,后呢?我们知道现在或者说传统时代,把女性的最高地位者成为后,是吧?太后、皇后、母后是吧?我们现在的博士的夫人喜欢在家里自称博后,她博士的后嘛。但是早期后这个字指男性最高统治者叫后,等到帝、王这些词出现以后,帝和王这些字来指代男性最高统治者,后就转变为女性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了。所以后稷这两个字就是农神的意思。
    中国是从周朝开始才是真正进入农业社会的,农业社会、农业民族他种田行,他养马不行,游牧不行,而非子的这个部族就是个养马的部族,游牧的部族。那国家不能没有养马的人,于是周孝王把这个人请来,给他养马。马养得很好,最后分给他一块土地,成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什么呢?这个国家叫秦。问题就出来了,为叫秦?为什么不叫别的东西?我这个人特别喜欢琢磨这些东西,所以头发琢磨完了。其实我在南京留下的符号蛮多的,南京的道路名称我大概命名的不下七百个,路名,我取的路名不下七百个。我也非常关注地名,地名背后有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小地名、大地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秦也是个地名,它直接关系到支那,直接关系到China,那秦为什么叫秦呢?
    秦为什么不叫周,秦为什么不叫夏,秦为什么不叫明,秦为什么不清?万世万物都有它的来源,秦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看按照中国传统的拆字法,有人说这是三人持禾,在著名的南宋词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面就记载了说秦是什么意思呢?拆字的人说三人持禾,秦这个字是不是三人持禾,上面不是三横吗,然后不是一个人吗?然后底下是个禾苗的禾。这典型的拆字。关键在于三人持禾干吗?在路上三个人一个人手上面拿一把禾苗,神经病啊?你不能这么拆字,这拆的一点意义都没有。于是又有一种说法,传统的说法说秦是什么意思?是春秋循环,一说起秦我们就会想起秦始皇帝嬴政,秦始皇帝嬴政他为什么叫始皇帝?说我是始皇帝,然后二世、三世之万世传之无穷。他要废除掉四号,什么叫四好呢?什么武帝、什么文帝,他说这一类不好,这些东西等于他过世以后,驾崩以后不是后人来评价他吗,皇帝要人来评价吗?所以按照编号来,始皇帝、二世、三世、万世,那么秦朝就二世。有人说担心这个秦为什么叫秦呢?说就是春秋循环的意思。秦字上面是春吧,春字的字头,下面这个禾苗是秋字的偏旁,所以秦就是春秋合在一起。只要地球存在,我们这个温带亚热带地区那就是春秋循环,这是不变的。所以这就意味着万寿无疆。但是大家想想当时非子的时候他叫秦会想到这么多吗?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这个三横一个人一个禾苗这种秦这种想法什么时候出现的?公元前890多年的时候秦字就这么写吗?我们很多东西都要置身到历史的语境中间,我们不要恢复当时这个时候秦字的想法。当时的秦怎么写的?诸位当时的秦是这么写的,周朝经文当中的秦字,因为周朝的很多文字在青铜器上,所以我们要把青铜器上那个铭文叫做经文。周朝经文的秦字是这么写的,汉字可以望文生义的,我们看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首先它是一种禾,什么样的禾,跟一般的禾不一样,它是两个禾,这个下面不是两个禾吗?两个禾代表就是密集丛生在一起的,不是很稀疏生长,而是密集生长。一人为人,二人为丛,三人为众,这就是多的意思。这种禾呢是野草还是有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我们看这上面的这个字,好像一对什么?像一对手在收割它是吧?那个这个有用处的值得收割的这种禾跟一般的禾长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就在中间这个字,这个像一个什么,像一个宝葫芦一样的。我们知道禾,像小麦、水稻都是禾的东西,这种东西成熟了以后它那上面的穗是怎么样的?它是弯曲下来的,成熟的以后它是弯下来的。而这种禾它在这个禾苗是笔直朝天的,我们今天叫穗,原来实际上叫秀,优秀的秀,优秀的秀上面不是一个禾吗?下面一个乃吗?什么叫优秀?就是最好的果实叫优秀。秀就是果实的意思,就那个禾穗上面。好,这是一种生长着很密集的禾穗笔直朝天的值得人们去收割有用的一种禾。那是什么禾?我们依据古籍的对证,依据现在的实地考察,依据跟游牧业的关系,最后确认了这种禾是“猫尾谷”,是一种草叫猫尾谷,注意,你看我这里的图片就是猫尾谷的图片。这个是南京大学生物系所收的猫尾谷的标本,猫尾谷是北方地区的叫法,尤其是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把很多的草叫谷子,学名叫梯牧草,这是一种什么草呢?马和羊最喜欢吃的一种牧草,它比较适合于比较寒凉的气候,海拔一千米以上到两千多米,亩产量能够达到两千斤。马和羊都喜欢吃,但是羊不能多吃,羊多吃了以后会导致消化不良。到了深秋以后人们把这种禾收割回来,把它榨碎,是马过冬的主要的食物。
    换言之非子为什么马养得好,因为他推广了改良了秦这种牧草。因为他推广改良了这种牧草,所以他的养马事业得到了大发展,并且因此而得到了周天子的嘉奖,给他封了一块土地,成立了一个国家,换言之天子脚下的“弼马温”,就像孙悟空一样的弼马温非子成了一个开国的人物,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猫尾谷,秦这种草。所以为了纪念他立国的根本,非子把他的国家称为秦。我在央视第一次到央视多少年前,讲《国号》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讲到这个官名,但是网络上面有很多批评的声音,说这个胡阿祥在胡说,怎么可能一个国家的大号拿一种草,而且还不是人吃的草,它是马吃的草。各位,怎么就不可能呢?我这里随便举两个例子,这种名称来源于植物、动物的太多了,多了去了。命名一定要抓特征的,它是特征么。比方说美洲的巴西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不能按汉字来解释巴西,按照汉字望文生义,这个有很多很好玩儿的故事。据说李鸿章的儿子要到葡萄牙去做公使,李鸿章大人在他的儿子出发之前惊奇地问他的儿子,怎么葡萄还有牙?那么这么说西班牙呢?海牙呢?你不能这么解释,这都是汉字基音。巴西是红木的意思,非洲的喀麦隆是什么意思?河虾的意思。非洲的马里是河马的意思。非洲还有一个国家埃塞尔比亚,大家都知道这个国家吧?埃塞俄比亚的名字更有意思,埃塞俄比亚什么意思?是特别黑的面孔的意思,估计埃塞俄比亚人比一般非洲人还要黑,强调他的特征,所以他是特别黑的面孔埃塞俄比亚。不仅外国的国家名称是这样,中国的地名也大量是这样。比如说柴达木我想诸位朋友应该知道,学过地理的一定知道柴达木是什么意思?柴达木不是又是柴,又是木,柴达木也是个基音的地名,柴达木是盐湖的意思。克拉玛依是什么意思?这我们大家都知道,黑色的油的意思。我们江苏有个县叫赣县,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地方,在连云港那边,赣榆,很多领导到了赣榆以后就问赣榆的地方领导县长书记你赣榆什么意思啊?傻掉了。中国人都喜欢问这个,所以2007年12月底,赣榆专门为这个事情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赣榆地名由来的讨论会,一个赣榆的名字有十几种的解释,就望文生义,有的说赣榆为什么叫赣榆,云南市江西输过来一种榆木在这里最有名,所以叫赣榆。江西不是赣吗?那么榆是木,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后来考古发现,又发现这个榆不是木字边,还有一种写法是提手边,于是又有了说法。说这个榆是一种摸,怎么摸呢?是摸天,我不知道天怎么摸,说是一种观测星象的做法。然后赣榆这个地方志里面的记载那是赣榆人最不喜欢的,说是这个地方的人又杠又愚,但是你换位思考一下,你如果是赣榆县的县委书记,上面的领导来问你是什么意思,你跟人家说这些东西人家大领导会生气的,到底什么意思?所以就这样开了一个学术讨论会。我平时真的蛮忙的,没有时间写文章。后来我说我真没有时间写文章,你一定要我来开会可以,后来我看那个会议安排一整天的会最后把我安排在大会总结。我那一天认真地听了十几位发言人对赣榆这个名称的起码将近十种说法,我一边听我一边记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后来我那个会议总结,我讲了50分钟。我说前面各位先生的观点真的让人心生敬意,为了这个名字脑洞都想穿了。但是我说按照我的理解都有问题,赣榆是什么意思?很简单,盐,就我们今天吃的盐。这个问题说起来非常复杂,就不说了,就是盐。它是一个古粤语的基音,我有很多的证据的。然后他说胡教授这么简单?我说就这么简单。而且这不是赣榆一个特例,很多情况。盐也是一种物质吧,所以我们看巴西是红木,喀麦隆是河虾,什么马里是河马,所以这种动植物命名是很正常的。它是这个国家一国的最关键的原因所在。
    各位,说了半天,说我们这个China是草,我不知道大家是文化自信一把,还是文化自信的反面一把。为什么国家的名称就不能是草呢?就不能是喂马的草呢?其实这个话题如果再往下说,这里刚才提到了很多地名,我今天在这里特别推荐一下诸位,今天晚上七点央视的四频道马上要开播一个新的大会,央视这些年做了很多大会,现在好像做得最热闹的是中国诗词大会,今天晚上开始连续12期中国地名大会。星期六是四频道七点钟,星期天是一频道,央视一频道晚上十点半重播。12期,估计到播到明年了,明年初。这个节目我是担任点评嘉宾,主持人是鲁健,两位点评嘉宾,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一位是我。这个节目大家一定会看得很有意思,地名是怎么来的,而且这个节目真的后来我在现场录制,真的感觉怎么会这样呢?70位选手每一场比赛上台四位选手,按照这个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12台节目一个女生没有上去,一个女生没有冲出来。我们节目都知道一般什么,一般节目没有女生不好看,那主持人陆剑是男的,阚正是男的,我也是男的,下面的选手都是男的。这节目看什么呢?后来我们甚至跟央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能不能把那几个手速快的那个答题器给它做点儿文章,把它迟缓一下。央视说这个不能,这我们比赛要讲究公平的。诗词大会女生蛮多的吧?地名大会,地名的背后是地理,好像这玩意儿不是女生玩儿的东西。但是大家可以看看,我们里面解释了很多,就像我刚才赣榆、塔里木、柴达木、克拉玛依这些地名,其实真的往往有出乎我们意料的一些答案。好,我们录节目是很累的,你看这是我们最后节目录完了以后一个大合影,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12期录制完成,2019年8月27日凌晨五点于北京怀柔。我们决赛那一场大概在晚上十点多钟录到凌晨五点才录完。然后我是七点钟的北京南站的高铁回南京,录完了节目我当天晚上就把东西带到录制现场,录完了东西马上车子到北京高铁站然后就回了。今天晚上这个节目开播,应该蛮有意思的。在这个录制现场我几次流下眼泪,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特别出题人,有特别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现在这种大会节目都要有中国精神在里面,要弘扬主旋律。好,这里顺带提了一下。
    China等于秦,秦等于草,推广一下子中国人是什么?Chinese,这个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就是秦人,秦人就是中国人。如果我们意译的话,音译的话Chinese就是秦人,如果意译的话就是中国人。而中国的主体民族我们知道又是汉,起码我们今天90%以上的人民族成分是汉吧?那汉代雅称叫华夏。注意,汉族的雅称叫华夏民族。或者说汉族的旧称叫华夏,在我们的语境中间往往谈民族的时候叫汉族,往往谈民族的文化的时候我们叫华夏文化。华夏文化跟中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一个文化,华夏文化是说我们汉族的文化。真的,我是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间发现很好玩。China、Chinese,竟然反映到我们华夏民族的特征,这就叫名实相符。怎么说呢?华夏在古代是相对于蛮夷戎狄而说的,蛮夷戎狄我们今天有的时候看古书上能看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吧?有的时候我们不是很恶意的,就善意的习惯湖南人叫南蛮子是吧?当然了河南人称我们江苏人是什么?河南人称江苏人是蛮子,江苏人称江西人、湖南人是蛮子,江西人、湖南人称云南人是蛮子,云南人没得称了,就说外国人是蛮子。华夏和蛮夷戎狄后来的汉和胡的区别何在?古代我们把少数民族称作胡,胡人,当然跟我这个胡没关系。我今年刚出了一本书叫《胡说六朝》。因为我姓胡,南京是六朝古都,写了很多关于南京的小东西,把它集在一起叫《胡说六朝》,只能我取这个名字,诸位听众没有,你们如果不姓胡不要用这个词,这个词带有民族歧视色彩。因为中国古代中原人把北方民族、草原民族称作胡人,形容人言语不正常叫胡说,形容人行为不正常叫胡闹、胡搞。我们这些兄弟民族没有把言语不正常、行为不正常叫汉说、汉闹,那我们怎么能称说胡说、胡闹呢?所以这个词是带有民族歧视的,最好不要用。
    华夏和蛮夷戎狄、汉和胡的区别何在呢?《礼记王制篇》里面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说法,说“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也。”这话比较容易理解,不细解释了。被发文身,文身就是绞丝边那个纹,在座的年轻人不要纹身,纹身会让你失去机会的。我们部队里是不招纹身的人的。万一以后要当兵了,这条路就被堵死掉了。一定要纹也可以,搞个纹身贴贴嘛。我也贴过的,贴得很好。而且干吗呢?纹身是蛮夷的做法,有不火食者也,什么叫不火食?吃生东西嘛,所以大家不要觉得一天到晚吃刺参,吃什么韩餐、日餐那个刺参那些生的东西是什么文明,那不文明的。我们这个东西玩过了,现在不玩了。偶尔尝尝可以。“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南方我们称南蛮子,什么雕题交趾?雕题就是额头上的刺青,题是额头的意思。交趾呢?不同地方的人的长相是不一样的,身体特征有差别,南方地区多山,所以南方人走路往往有点外八字,外八字下山比较稳,南方地方很潮湿,如果像闽南地区海南、广东那边的人的脚趾头都像我们这样子的话,我这是手,就像这样的话他会怎么样?他里面会烂脚丫子。所以我们看烂脚丫子叫香港脚是吧?为什么不叫南京脚?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有时候看影视剧,看广东、香港的影视剧,这个市民最喜欢穿的一种拖鞋是什么?叫人字拖。人字拖说明他这里很空,我们穿人子拖很难过的,因为我们脚趾并得很紧。因为他的脚趾是这样的,所以当两个脚并起来的时候,他两个脚趾会互相压到的,就叫交趾,南方人的特征。“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被法衣皮,衣皮像我今天就是衣皮,这也是不文明的。什么叫不粒食?植物类的食物都叫粒食,我们汉人讲五谷,稻黍稷麦豆都是粒食吧,一粒一粒的东西。不粒食就是以肉食为主。我们最近有点小烦恼,猪肉价格比较高是不是?其他我们都很开心对吧?西部地区、北方地区游牧民族不是以吃肉食为主吗?连喝的茶都是奶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换言之,这里面没说到华夏,华夏是相比较而言那就是火食,就是粒食。这些蛮夷戎狄是披发衣皮,我们是什么?束发衣衽,孔子不就说过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把这些蛮夷戎狄赶走,我就要披发左衽,那就要成了蛮夷戎狄了。那么粒食就是五谷稻黍稷麦豆为主食的,各位,我绕了这么一大圈是什么意思?China等于秦,秦等于草,我们又是吃草的民族,真是名副其实。这里面说到的华夏,其实华夏也可以稍微解释一下。
    我们现在我们国家的神圣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代表我们国家的性质,中华两个字是我们特别拥有的名字,中华两个字怎么来的?中华两个字是从中国和华夏两个词中间各取一个字组成的。那华夏呢?什么意思呢?华夏就是像花一样美丽的夏,大约公元三百年前后出现了今天我们写的“花”这个字。在这个字没有出现之前,无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开花都叫“华”。等这个字出现了以后有了分工,草木植物开花叫花,比如我们南京一首最有名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草本植物开的叫花。木本植物开的叫华,唐诗中间哪个人写的我忘记了,叫“桂华秋皎洁”,桂华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桂花。张九龄的是吧?这个秋天的月夜那个桂树开的那个花香味就像月光一样的迷漫。那么华夏是像花一样美丽的夏,这个的花指的就是文化,那么关键夏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名字,夏是什么意思?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叫夏,为什么叫夏?我们大家做一个游戏来看看,你给我造一个字夏,你怎么造?我们造字有的简单,像甲骨文中间的十二生肖字,你抓它的特征就行了。牛突出那个牛头,老虎突出那个尾巴和那个嘴巴。狗,甲骨文里的狗那个尾巴是翘上去的。甲骨文中猪那个尾巴是耷拉下来的。狗尾巴也耷拉下来的。这就叫抓特征。物质能够抓特征,夏天是个概念,怎么抓特征?古人后来造出来的“夏”字是这样的。这是甲骨文中间的夏字,这什么东西呀?蚂蚁?夏天蚂蚁比较多是吧?大家再猜。前两天有人还专门采访我,有一个地方还悬赏,十万块钱一个字认甲骨文。因为我们至今发现的甲骨文的单字大约有五千个,大约现在能认识的只有一半,还有两千多个甲骨文我们不认识。悬赏十万字一个字,你不能瞎认,得经过这些专家们认可的,这也是正确的方法,认字嘛,这是什么字,这是夏字,它是什么东西?大家猜,其实甲骨文有的时候最难认的是什么?最难认的是物质名词,人名、地名,因为这个很难从上下的语境中间推测出来是吧?比方说今天吴先斌先生跟大家在这里交流,和今天胡阿祥先生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你很难从上下语境中间推断出来是吴馆长还是胡馆长对吧?这种字是最难认的,而夏是属于差不多这种性质的字。
    刚才有朋友说是蚂蚁,有很多甲骨学家说这个字蝗虫、天牛、蟋蟀、猴子,郭沫若先生说这是长两只脚的龟,那么我养了40年的龟了,也没见过长两个脚的龟。那它到底是啥呢?请问上面讲的这一系列的东西跟夏天的夏有什么关系?什么都是跟夏字有关系?太阳也不行,你如果夏画一个太阳人家解读这是日。夏天的特征是很热,那应该画一个人淌汗,那是热。刚才一个朋友说的对,这是蝉,知了。一到了夏天知了,知了声音一叫就夏天大了。所以古人用这种借代的方法,这是一个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两个字追根溯源,包括我们一天到晚华夏银行、华夏基金这个夏哪儿来的?是一个知了。为什么第一个中国世袭制王朝是用一个知了来代替呀?知了有什么特征?中国农业民族是特别喜欢讲象征的,我们菊竹梅兰不就是四种植物吗?我们怎么赋予它那么多的文化含义呢?这就叫象征。知了有什么象征意义?知了会叫,古人象征就不叫叫了,盯在高高的树上叫声传得很远这叫居高鸣远。代表自己的文化影响传播得很远。我们今天知道知了是吸这个树枝来生活,但是古人观察得不仔细,认为知了是餐风饮露的,多雅,多纯洁?我们观察到知了它会蜕壳的对吧?蝉蛹,蛹变成蝉,蝉再变成蛹,所以认为知了是不死的东西,永生的。这几种文化意象一加起来中国第一个王朝叫夏。多好的意思。但是第一个王朝叫夏,跟后来秦始皇帝说我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是一个意思?哪个国家不喜欢自己万寿无疆?其实今天这个蝉的意思也很丰富,前两年经济危机,我在南京一些做生意的朋友日子不好过,我就跟他们讲心理安慰嘛,你就在那个皮带上面挂一个东西,红木雕的一只蝉挂在皮带上,腰缠万贯。到了大学,你们大学生要谈恋爱,谈恋爱学生又没钱,你怎么买东西、戒指送呢?可以两个男女朋友各自都挂一个什么东西?挂一对蝉,红木蝉,意思多好,又不贵,缠缠绵绵。要考大学了,你挂观音挂佛,当然也很好,但是比较一般没有特点。挂一个蝉,一鸣惊人是吧?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扯远了。
    我们把上面第一部分我们回顾一下,China不是社会所认知的来源于词,而是词来源于China,China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秦,秦来源于草,而这种草又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特征,我们华夏民族就是吃草的民族。这就叫名实相符。这是我们考证的第一个问题,支那的来源。
    更复杂的问题在后面,但cina、China,出口转内销以后,注意,我们这个词从外面又进来的时候我们没有翻译成秦,如果挥发它本来的面貌我们应该翻译成秦吧?是说秦出去了,那再回来应该还是秦啊?我们没有翻译成秦,翻译成什么呢?在汉译的佛典和中国僧人所写的著作中,cina亦写为真丹、震旦、指那、支那、至那。而在历史的使用当中又以震旦和支那最为常见。这词都是一个词源,我们看震旦和支那其实是一个翻译,都是从这个cina翻译过来的。我们就以这两个用得最多的词来看,我们在讲支那之前先简单地说一下震旦。
    震旦我这里给它定性叫侍卫的震旦,震旦是意译的,震旦这两个字诸位听起来蛮好的吧?意正音响,而且一种辉煌明亮的感觉,其实暗含贬义。我们现在中国人很讨厌支那这个词,但是很喜欢震旦这个词,我走遍上海陆家嘴的,一家很大的集团叫震旦集团,我的母校复旦大学,民国的时候叫震旦大学,最初叫震旦大学。马相伯,江苏丹阳的马相伯先生,法国教会的传教士他创办的。后来马相伯先生因为不满于法国教会对震旦,当时就叫震旦中学的控制,于是另外出来了创办了复旦大学。复旦就是恢复震旦的意思。不是现在复旦大学我的母校所宣传的什么日月光华,旦复旦夕,不是那个。复旦就是恢复震旦的意思。你看我们中国人喜欢用这个震旦,震旦这两个字看上去真不错,但是真的,如果细细追究的话,震旦的意思不好,甚至比我下面要讲的支那更差。怎么不好?
    西晋法立、法炬翻译的《楼碳经》里面说,“䓗河以东,名为震旦”,河指的是今天西域那边很西边的聪明发源的那条河。但是这条资料就很重要了,我们经常讲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你看西晋时候就这么说的,䓗河以东名为震旦,震旦就是指我们。那为什么称震旦呢?“要于东宇故得名也”。唐朝的惠灵法师又说,东方属正,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我们看这个阴阳八卦图,震的方位在这个方位,这就像一个反过来一个盆子一样,所以叫正仰盂,它的方位是在东部,东南方位。东方为正,就是这个意思。是日出之方,什么叫日出之方,太阳出来的地方,东方日出,所以叫震旦。震是八卦方位之一,而旦呢?旦是什么意思?旦就是日出地平线的意思,底下这一横就是地平线,上面是个太阳。所以旦后来就是开始的意思,我们叫元旦。简而言之震旦就是东方日出处的国家。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我们是天下之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我们是为天下之中的国家,我们怎么成了东方的国家?在中华文化中间,最讲究的就是一个中,我们如果今天这里开会摆了三张椅子,居中坐的一定是最重要的吧?我们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出来,那我们是讲礼仪的国家,我们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是居中的,这不能乱。乱的话莫名其妙的外国人会解读出无序的不存在的东西。
    我们中国最有文化的一个省,但是这个省老是被人家歧视,河南省,河南省的人说什么事情好、什么事情可以、什么事情适宜,中,太有文化了,一个词力压全国,所以诸位以后要感觉有文化你改词,中!就有文化了。我们西方人叫好,好这个词有点俗,这边是个女,这边是个子,男女双全就好了,确实好,这个字可以是女子,女子就好我们男人就不好了。汉字是有价值的,汉字是有优劣的。大家翻翻新华字典带女子偏旁的大部分字不好,但是最好的字也是带女子边的。我这人比较讲究这个东西,或者说做人为学科的真的讲究。每年开学的时候新生来了,博士生、博士生来了要跟导师见面,有人打电话约我见面的时间,经常他们的习惯用语是胡老师你明天早上在不在,我停个一两秒钟、两三秒钟缓缓的说,正常情况下我在。怎么能够这么问人家话呢?胡老师你明天早上在学校吗?你明天早上在家吗?应该这么问是吧,我们有些我经常在外面陪一些朋友吃饭,陪一些领导,陪领导显得自己特别忙吧,吃饭吃一半说对不起我先走了,我说坐下,大家舍不得你走,早着呢,我先回去了什么东西,不能说走,中国忌讳一些字嘛是不是。
    中是中国最高的文化价值所在,中庸嘛,万物取乎中嘛,开价一千,还价五百,七百五十成交嘛,这都是中嘛。那怎么在这里面震旦成了东方的国家了,所以诸位称我们为震旦是佛教地理观的体现,佛教以恒河中游一带的中天竺为中国,所以视我们在中国为东土东国,东胜神州。大家明白这个意思?佛教是在印度起源的,印度尼泊尔那里,他认为他才是中国,那我们就成了东边的国家。印度称我们为东国,称我们为震旦,就跟我们称日本东洋鬼子差不多,这都是相对的称呼,因为地球是圆的,哪里有中呢?
    各位,佛教中间,佛典中间以及中国僧人所传的著作中间,支那翻译成震旦这完全是佛教的立场,而且是印度佛教的立场。我一说到东土东国大家应该想起来一个《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唐僧他句口头禅,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去往西天取经,按照我们现在我们国家提倡的文化自信我肯定不这么说,我一定说胡某来自中土大唐,去往边地取经,这才叫文化自信,是不是?所以这个词是带有贬义的。
    我们下面主要来谈支那问题。刚才讲到从三国六朝以来我们取过来的经要翻译,到了后来中国僧人自己也写著作,里面对于中国的称呼除了震旦以外用的最多的就是支那,支那在公元前三十几四十几到今天一千七八百年的时间了,整个使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字总是支那这两个字,但是意思不断的在变。
    我们现在看看支那在中国尤其是古代的使用情况,第一个阶段褒义的支那,意译的震旦看似意正音响辉煌明亮其实暗含贬义。音译的支那,支那两个字是音译的这个大家能够理解,本来就有褒义,注意这个褒义不是滞纳这两个字本身有褒义,而是它的引申义,什么叫引申义呢,比方说南京,南京这个地名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南方的京城,引申义我们南京现在牛逼的很,我们前不久拿了一个世界文学之都,我们要成为中国佛都,南京是一个华夏文化特别坚韧的地方,美丽故都创新名城这都是引申义,这些引申义从南京这两个字看不出来的。
    音译的支那本来就具有褒义,这个褒义不是字面意而是引申义。我们看唐朝宋朝时代学者的解释。唐朝的和尚中国古代是僧人,从东晋以后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姓,姓释,跟释迦摩尼一个姓,唐是唐朝的僧人。唐释慧苑在华严经音译里面解释是支那是三维思维以及国内多所思虑多所技拙这什么意思呢,说支那的意思就是有思想的人,有技巧的人,这就是多所思虑多所技拙,这好像是中国人的特征,这是华严经音译的解释。
    宋代的僧人法云在他的翻译名义集里面说支那此云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无论是多所思域多所制作还是翻维思维还是文物国,这一类的解释在中华语境中间是有疑义的。比方说唐朝学者孔孔颖达在解释尚书的时候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说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仪之道,中国有四书礼乐视为中,中国是一个光明的地方,汉朝有一句话叫做“昼象中国,夜象夷狄”,中国像白天一样,蛮夷就好像夜晚一样,其实我们后来政治语境中间也有这样的表达对吧,我们经常讲哪些哪些地方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们是生长在阳光下长大在蜜水里,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跟我讲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说台湾人民只有香蕉皮吃,诸位看我的名字阿祥,我祖籍是宁波的,我父亲是上海人,所以后来虽然生长在安徽桐城,但是上海的亲戚不断会寄给我们一些上海好吃的东西,所以香蕉我是知道的。因为当时你想在安徽桐城那个地方七十年代谁见过香蕉啊?后来我就举手,老师,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我说请问老师,台湾人民只有香蕉皮吃,那香蕉谁吃掉了?老师说从来没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一下子至今记得那个场景一下傻了一下,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下课再讨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讲课讲着后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互相想起来了,胡阿祥我告诉你,香蕉被帝国主义吃掉了。
    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仪之道,到了慈禧太后那就非常有名的卖国淫,我大中华无所没有,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我们这么多古代是不讲什么经济交流,不讲什么经济交换的,人家东西过来叫朝贡,我不算经济战人家朝贡一个杯子给我我还他十个杯子,我大中华嘛。这就叫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仪之道。无论是支那是思维还是支那是文物都是好意思,所以支那这个词为中国帝王所喜见乐闻,我愿意听这个词。
    像这样的资料很多,宋词的天竺传,天竺主要指今天的印度,天竺传里面记载天平天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天竺国善表给我们的宋朝,这个表里面怎么说的,近闻支那国内有大明王,大明王就是大关明佛,也就是阿弥陀佛,说近闻支那国内有大明王至圣至明,说大明王怎么好,反正就是赞美的文字,最后伏愿支那皇帝福慧圆满,寿命延长。人家给我们的国书上面称我们是支那国,称我们是支那皇,这肯定是我们愿意听的嘛,这是最初褒义的支那。
    但是也有人认为其实支那这两个汉字从字面上来说其实没什么意思,还不像震旦那么有意思。比方说唐朝的僧人义净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里面说“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这里的西国主要是指印度尼泊尔那边,因为他们称我们东国我们称他们为西国,西国名大唐为支那,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更无别意。诸位你从支那这两个字能看出大唐的意思吗?看不出来,他就是一个称呼,这是无意的支那,没有什么意思,就是个表达。
    再往下面划,中国古代主要是这两种解释,主要是褒义的解释,还有认为支那这两个字就是指中国这个地方而已。事情的变化到了晚清时代,晚清时代受到狭隘的民族主义影响,支那演变成了否定满洲大清统治,具有革命意义的一个词,又是追求文明应世者使用的时髦的新名词。怎么讲这个问题呢,比如说晚清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反感日本人称他们为清国奴,或者叫清国佬,这个词是带有贬义的,而且注意我这里说民族主义,对于大量的汉人来说中华的传统文化观念还是不喜欢接受其他民族的统治,是吧?清朝的统治民族是满洲,到了晚清的时候这个僧文他们的民族主义都要反清复明,这个时候被人称为清国奴这不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吗?我要代表我的身份我不认可你满洲的统治,我就不愿意被人称为清国人,我得找一个新的名词啊,找个新的名词是什么?时髦的名字支那,当时用这个名字是很时髦的,像我们看一些影视剧小说,外国回来的人不都把头发剪掉了是吧?头发剪掉时髦的新派人物嘛,而且辛亥革命以后很多人不愿意剪发,清朝满洲刚进来的时候汉人不愿意剃发一样,所以清朝的统治很成功。清朝刚进来的时候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要头不要发,要发不要头。
    我们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很多都跟这个(剃发)有关。汉人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能剃的,满洲就说你要跟我,认可我的统治你必须就要剃掉,这是一种表达,但是多少人头发剃掉满人就自杀掉了。经过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多少的汉人不愿意剪掉这根辫子?新派人物在街上抓到人家剪辫子,很多人剪掉以后回家就上吊自杀了,而且很多顽固派跟新派人物辩论,到底应不应该剪这个辫子,新派人物说人为什么要留一根猪尾巴,这些顽固派辩论的非常精采,说你说这个是猪尾巴是吧?那谁能够长猪尾巴?猪才能长猪尾巴是吧?那我就是猪,那有尾巴的猪看上去像个猪,把尾巴剪掉了猪都不是猪,那我还是留着吧。绕过来了吧?
    穿西服,到民国的时候很多人穿中山装,不穿长袍马褂了,不留辫子了,这是行为和服装上面的追求时髦。那在用词上面呢?问你是哪里人,我不是清国人,我是支那人,怎么样?蛮时髦的吧?清国人这个词又被人家带有贬义,因为真的你只要国家不行了你这个词汇就有贬义了,这是一个普遍的行为。
    所以晚期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宁可用支那而不愿意用清国,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说1902年章太炎、冯自由等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242年纪念会,1902年往前面推242年是1661年,这个明显是被清朝这些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复明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是汉人亡国的时候了,这是1661年永历皇帝朱由榔来被吴三桂他们俘虏了,南明算是在这一年真正结束。
    支那亡国没有说大明朝亡国也没有说是中国亡国,这里的支那就是指中国,这是我们自己用的词。1905年黄兴等人在日本创办的支那叫二十世纪之支那,梁启超曾经用的笔名叫支那少年,日本这个词像今天这样子有贬义他们会用吗?肯定不会用,所以我们看从中国古代长期的超过一千年的褒义的支那,个别人说这两个字没什么意思,无意的支那也是不褒不贬的,到了晚清以来,一百多年前支那成了时髦的带有革命色彩的,否定满洲统治的一个新名词。既然支那这么好我们现在为什么成现在这个情况了呢?这就联系到下一个方面,我们看支那在日本的情况。
    刚才讲支那在中国的情况从褒义兼无意到时髦,那么支那在日本的使用情况怎么样呢,这问题很复杂我只能简单梳理一个线索,古代日本称中国,唐朝以前多称我们为吴为汉,称吴多于称汉,日本早期可能跟中国大陆的交往比较多的是我们江南的吴帝,我们江南这个地区称吴,前秦的时候就是吴国和越国嘛,三国的时候又有吴国嘛,我们现在江南地区下那个吴侬软语,那叫吴语,所以江南这一块是。因为日本早期跟我们发生交流的量比较多,所以把从中国来的地方称为吴,纺织工人叫吴织,织工嘛。
    唐以后多称唐,称汉,同样称唐多于称汉,日本人汉字翻译有三种是吧?汉音、吴音、唐音是吧?这也说明这个问题。认为其他还有一些称呼比如说称日暮处国,他们是日出的地方我们是日幕的地方,西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我们就是西边的国家嘛,产业国(音),诸位这些词不带贬义的,就我看那些很粗浅日本的东西产业国(音)是个永远见不到太阳的地方,但是那是船南水稻的一个美好的乐园。
    称吴、称汉、称唐还有日暮处国、西国、产业国(音)等等,十八世纪以后开始启用了佛经中间的支那或者是支国,我们知道日本也是佛教国家,而且日本的佛教跟中国的佛教关系很密切,很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我们中国人的佛意佛经中间称的是支那,称的是震旦,这个容易理解,这个词也就到日本的佛教的圈子里面,称支那称支国,但是注意十八世纪之前,日本主要的称不是称我们为支那的,是称吴、称汉、称唐,支那有但是只是存在于佛教的圈子里,而十八世纪以后这个词开始慢慢的出现到了社会上面使用。以上名词都不含贬义,吴、汉尤其是唐还带有敬意。
    我看日本老人写一些东西回忆以前,他们以前一说起唐都要站起把身上的灰打打干净,因为大唐是值得尊敬的国家。日本的文化近代以来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国代叫什么大化革新,大化革新,大化革新整个就是用我们中国的东西,模仿中国的东西。日本这个国家变得很快,到近代以来觉得中国的东西不行了开始学西方,日本甚至有政治家提出来让日本的女子都嫁给西方人改良日本的人种,开始学西方就把中国的东西丢掉了。
    中国的东西就不太再带有那么多记忆的东西,但是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以后中国的东西一说起汉、唐、吴发自内心的敬意好像语境有点不太符合了。这里说个小故事其实蛮有意思的,很多名称相对而言这个故事蛮有名的,这些年有人考证这个故事可能这里面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就这个故事的原始版本跟大家聊一聊。
    公元607年还是中国隋朝的时候,日本听政的圣德太子致书中国隋朝皇帝杨广,杨广就是后来我们叫隋炀帝的那个。这个书信抬头怎么写的呢,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暮处天子,日本的文献中间还有另外一种版本叫日出处天皇致书日暮处天子,在中国文献中间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暮天子,日本的文献当中是日出处天皇至书日暮处天子,一个是日出的地方一个是日暮的地方,说他们称我们为日暮处啊,其实这个我觉得没有太明显的褒义贬义的问题,但是中国的皇帝听了不高兴了,我下面说。到了第二年圣德太子又一封国书,东天皇敬给西皇帝,我是东天的,我们是西国嘛,他是东天皇我们是西皇帝,西皇帝是西国的皇帝嘛,隋朝的皇帝杨广接到这个国书以后就告诉朝廷里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我”,说以后你再收到这样的国书你别跟我说,你这打回去算了,不懂礼嘛。蛮夷书有无礼者,因为在我们看来他们是藩属国,蛮夷国,但日本学者认知当然不一样,现在日本学者在圣德这个事情是大加赞成。著名一位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木宫泰彦所写的日中文化交流史里面就有感叹,说圣德太子一面向往中国文化,极欲试图吸收,而另一面又始终尊重国家体面,对隋采取对等态度,真是值得敬佩,这不对等的吗?东天皇西皇帝嘛,这是对等的。
    我们看出来无论是西国、日暮处国没有贬义,这是圣德太子的画像,底下是日本日币上面,我不知道现在的日币上有没有圣德太子,没有的是吧,原来的日币上有圣德太子的。我们再来看支那的意思怎么就变了呢。
    刚才说十八世纪以后日本慢慢的开始支那这个词从佛教的圈子里面往社会上用,但还不是太普遍,到了十九世纪末期,1890年代开始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期,日本改称中国为支那,这个事情从历史背景来说密切联系着甲午战争,1894年是甲午战争,这个战争怎么个过程就不说了,中国的藩属国朝鲜,说到这里,朝鲜这两个字的读法标准正确的读法是朝鲜,我们现在这两个词全读错了,我跟央视说过这个问题,央视说对不起没办法改,一改的话大家会更加混乱。为什么叫朝鲜啊?在半岛上有一首歌叫朝鲜之歌,朝鲜之歌怎么唱的呢,对不起思密达我不会,我们按照汉语来说,朝鲜之歌的头两句是早晨的阳光金光万道多鲜艳,我们的国家因此取名叫朝鲜吧,如果是朝鲜怎么解释啊?朝鲜就是早上很鲜艳的阳光的意思,甲午海战中当时清朝,清、朝鲜、日本这三方的事情,日本要侵略朝鲜,我们按照常规的读法,中国派军队过去黄海海战,最后北洋水师对吧?打的很惨。大家看过一部电影叫甲午战争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等,这个战争本身我不说了,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当然失败了,到了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真的很惨的条约,马关条约,我在读中学是安徽省桐城中学桐城中学的创始人是吴玉如先生,吴玉如先生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的最重要的人物,他到日本考察日本的学制,后来日本人特别安排吴玉如回国的时候在签订马关条约的地方,叫春帆楼,在那里让吴玉如先生看这个东西然后让吴玉如先生提字,很尴尬的场景,吴玉如先生提伤心之地。1895年马关条约,但甲午海战我们战败了,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大家设身处地的或者不妨换位思考的想一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是不是变了,原来是一个出孔子的国家,出唐太宗的国家,是日本学习的盛唐文明的国家,你现在这个国家变成这样了你还有什么资格让我尊重你?
    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比较好像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信或者服强者一个民族,我们有的人经常就不明白说日本和美国关系怎么就这么好呢?怎么就愿意做美国的马前卒呢?美国还把原子弹放在那,你放在原子弹在这把我打怕了我尊重你,我打败了你我不尊重你,你不行嘛,如果你的文化好为什么你给我打败了,其实这也是中国草原民族的特征,草原民族就是这样,你打败了我你的东西不好,在中国历代非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中间蒙古民族的汉化色彩是最差的,元朝是最差的,清朝的皇帝有汉族的名字吧?清朝的皇帝汉诗写的很好,汉文化修养也很高,我们现在书法上最有名的启功,启功先生是满洲人,他的字肯定比我写的好,然后写汉诗写的最多的是乾隆皇帝弘历,爱新觉罗弘历,弘历写了多少首诗啊,以前的说法是三万多首,后来据说在故宫里面清点文物的时候几个箱子又发现了乾隆的诗稿,加起来乾隆四万多首到五万多首诗了,大家想想虽然他寿命活得很长也不至于这么多的诗啊,你算时间的比例除了他睡觉和办公以外,基本上很短时间就有一首诗的题目,汉文化修养很好啊。
    草原的民族、东北的民族还有日本这个民族都是这样,尊重强者,鄙视弱者。那么在心态由敬畏转为轻蔑的同时称呼也就普遍的变为支那,这怎么理解这个话题呢,我们刚才讲无论是称吴、称汉、称唐的时候,尤其是称唐的时候,本身是一个敬词,一说起唐就是尊敬的意思,我刚才不是讲日本老人回忆,讲起唐的时候席地而坐站起来把身上的灰打打干净再说唐。你既然唐带有这么好的意思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成为了侵蚀的对象了,再用这个词显然语境就不对了,我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然后它就传成了一个原来小范围使用的,现在他把它扩大化用支那称中国,这是历史背景。那日本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释的呢?你对中国的称呼改变了你怎么解释的?当时的国际关系已经是很密切了是吧?日本人解释说我把各种说法综合在一起,有这些说法,综合在一起这不是一个人提的,你提这一点他提那一点,综合在一起。
    日本人为什么不再称我们为唐呢?为什么要称我们为支那呢,他的说法是支那是印度梵文支那的音译,日本也是佛教国家。你中国是佛教国家,印度是佛教国家,我也是佛教国家,佛经里面就是这么称的。第一点。
    第二点支那又是西方语言China的音译,而且在西方延用已久,西方人称你为China,现在国际化了,西方人一直称你China你不是听的很好吗?现在我们国际化了我也称西方语言音译啊?第二点理由。
    第三点中国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作为历史统称和地理名词用支那称中国是合适的。说你们中国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你一直在变,我单单称你为吴、汉、唐不准确,是不是有这个问题?其实宋朝的时候很有意思,赵匡胤那个宋朝,赵度那个宋朝,我们知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海外贸易是很频繁的,然后宋朝像泉州、福州、广州这些入关的地方外国商人跟我们中国人打教导都称我们为唐,你说当时已经到宋朝了,宋朝的皇帝地方官听着舒服?于是宋朝皇帝下了个指令下了个诏书,勒令各地的外交相当于海关官员跟这些外国人说,你跟这些老外商人说必须称我们为宋,我们已经是宋朝了,结果这个诏书下去一点效果都没有,人家就习惯称唐。一样的道理,日本人找这么一个理由,说中国自古以来朝代多变,作为历史的统称和地理的名字用支那来称中国是合适的,因为支那这个词看不出属于哪个朝代是吧。
    再有日本也有一带地方称中国,在京都和九州之间,京东古代的首都,九州的话就是太宰府是吧,在这个之间什么广岛、鸟根、冈山那一块,日本那一块就称中国,上面有皇帝,日本天皇和太宰府应该叫群臣,相当于我们曹操、司马义这样的人物所住的地方,在这个中间因为位于中国所以也叫中国。所以我们日本一个一个地方叫中国,如果我们用中国这个词称你们容易混淆,哪个是称日本的中国哪个是称中国的中国。
    再有原因,日本的皇室成员说这个是原话,说“皇室之尊严,非但在国内当绝对保持,即在国外,以无二致,今中国妄自尊大,僭称中华,而我亦以中华呼之。渎吾尊严,莫此为甚,亟应改称支那以正其名。”这啥意思?语言都是相对的,中是相对的,没有左右就没有中间,没有东西南北四方就没有中央是吧?我称你中国称你中华,那就意味这我成为什么了?我成为偏国了,不是这个意思吗?我怎么能够自甘偏国的地位呢?就是这个意思。说我称呼你中国代表我自降身份,而且认为中国这个词是妄自尊大的,你是天下之中人家都是蛮夷是吧?
    种种的原因所以日本人说我要称支那。即便是这样我们看支那这个词仍然不带有贬义,这有什么贬义?你称就是了。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词呢?支那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先讲不喜欢的情况,真的很有意思,我们刚才讲到章太炎、冯自由、梁启超都是何等重要晚清的任务,他们自己就称为支那,但是后来怎么就变了吗?我们看日本一个著名的学者实藤惠秀的说法,他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有这么一本名著,我们知道唐朝的时候很多日本人到我们这边留学叫遣唐使,实藤惠秀写了一本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就是我们到他们那里,晚清以来我们到他们那边留学。
    实藤惠秀在这本书里说明国时代的留日学生憎恶日本人开口支那闭口支那的程度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日本人称我们为支那已经是忍无可忍,郭沫若在日本待了很长时间是吧?郭沫若在他的自传体的小说叫《行路难》里面说,日本人说支那人比欧洲人称犹太人还要下作,我们知道纳粹德国那嘴里的犹太人,是特别的歧视的,后来修犹政策了,日本人口里的支那相当于纳粹嘴里的犹太人一样。
    在日本生活过很长时间的郁达夫,在他的日记里面写道,郁达夫日记,说支那或支那人这个名词在东年代日本民族尤其是妙年少年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我们看郁达夫日记前后行文的关系,这个妙年少年应该是他房东家那个日本的小姑娘。尤其是妙年少年的口中被说出的时候,听其者的脑里心里会其怎样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的想象不出来。因为中国人的这种对日本人嘴里的支那是这种情绪真的影响到了外交。
    1930年5月6日中华民国中央政治会议决议,敦促外交部重塑要求日本政府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写“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这是中华民国的意思。national民族,Repuplic共和,中文须写大中华民国,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这是1930年。到了1940年代以后汪伪政府,汪精卫那个汉奸政府成立以后尽管很多事情很傀儡的,但是这件事情,汪伪政府也有相关的功能,要求日本的公文称大中华民国,你不能称我支那,你称我为支那这个公文我不接受。
    那么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们抗议以后是有效果的,结果除了对华公文以后日本其他公司文件以及日本社会仍然普遍延用支那不改,换而言之就是公文改了,社会上面日本人还是习惯称支那,但是对华的公文改了。各位您觉得这是日本的让步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我们不接受他公文他马上公文称我们为大中华民国了,日本怎么这么好说话?后来我看资料真的日本人的心思很深,这个事情实际上隐含了更深一层意思。
    我们看一个文件,1932年底,日本外务省关于改称支那国为中华民国之建,这是原文,只不过我没打引号而已,“鉴于支那系满洲国独立前,总称中华民国疆域的地理性名称,故在称呼支那国有可能产生该称呼也包括满洲国之误解。”这里的满洲国就是指日本傀儡那个伪满中国嘛,大家慢慢琢磨这个意思。支那原来是1930年之前日本称我们整个的中华民国疆域,日本人说现在如果我们还用这个称呼那可能也包括了满洲国,而现在日本方面认为满洲国和中华民国没有关系了,“由于满洲国独立,以往之支那国已分为两个国家。”这是我们当时坚决不认可的观念,我这里只是作为史料在跟大家交流。“由于满洲国的独立,以往之支那国已分为两个国家。满洲国和中华民国已成全然不同的存在。我们因此认为,如将支那国改成中华民国,将有助于防止出现上述误解。”我说的简单一点支那是包括伪满洲国之前的整个中国范围,而按照日本这个文件的意思我现在如果还称支那的话那还是包括那个东北地区啊,所以我干脆分成两个称呼,一个称大中华民国或者中华民国就是指不包括伪满的范围,就是把中国的称呼从一个称呼变成了中华民国和满洲国,这意思说清楚了各位?这样来看日本政府对华公文使用中华民国之称竟然包藏着分裂中国的心理。
    我们有些学者在有些相关文件中间对这个情节好像我们抗议获胜了,后来我看到这个文件真的这个什么叫心思深?真的蛮可怕的。这是我们讨论的支那第三个,我们回顾一下。
    第一个是支那在中国的使用,我讲到后面我也记不得讲什么了,第二是支那在日本的使用,第三是支那为中国人所厌恶。我们讲第四,支那为什么带有贬义。从支那这两个字上面就像我前面讲的无意的支那一样的,支那为何带有贬义呢?我们看当事人的说法,当时的当事人的说法,郭沫若同样在他的自传体小说《行路难得》里面说,日本人说支字的时候故意要把鼻头皱起来,而说那字的时候要把鼻音拉做一个长顿,这是典型的鄙睨神情,怀有极端的恶意。我早年虽然学过日语的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日语已经基本上全部交还给老师了,我们这里有日语非常好的朋友,你能不能念一下支那在日语当中,你按照日本人鄙视的神情念给各位朋友。
    我打一下很不恰当的比方,只是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我不认可这个现象,很多人嘴里的河南人好像是有点其他意思吧?就是我们今天河南省的河南,河南人这三个字本身没有变,但是怎么在有些南方像广东、深圳那边嘴里吐出来那三个字怎么就那么充满恶意呢?上海人嘴里的江北人,是吧?江北人这个词没有贬义,但是上海人那个口气就不对啊。郭沫若讲说支的时候故意要把鼻头皱起来,说那的时候要把鼻音拉作一个长顿这是典型的鄙睨神情,极端的恶意。
    我们再看一个留学生,他的化名叫富森军(音)具体是谁现在搞不清楚,后来因为出过一本书把在日学生的文章汇在一起里面有一个富森军,富森军在他的文章里面说盖倭人,我们知道这里的倭是指日本,其实倭本来也没有贬义,倭就是大和,日本不称大和民族吗?这里面也有这种事情不细说了。盖倭人自战胜前清以后,你看到战胜前清以后就是甲午海战,即称我为支那,很清楚吧?甲午以后普遍改称我们为支那,垂为国民教育,每逢形容不正当之行为,则必曰“支那式”藉以取笑,此等教育早已灌输其国民之脑海,迨之今日,虽三尺童子,一见华人,亦出其一种丑态,曰“支那人、支那人”,恍若支那二字代表华人之万恶者也。
    大家能够理解吧?在日本的街道上中国人走过去留着一个长辫子日本小孩儿支那人、支那人,就是一种很鄙视的,甚至有了支那猪的说法。凡是人不文明,凡是人比较的,怎么样怎么样,其实真的国家强什么都强,国家弱什么都被人家瞧不起。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是以龙作为他的象征的,睡的床是龙床,穿的服装叫龙袍,中国也是龙的传人是吧,中国古代一直是这样,我们看看多少的木雕、石雕,皇帝的建筑,皇帝是九五之尊,画的都是金龙及我们再看到了晚清时代,西方漫画里的龙那绝对是一个非常肮脏丑陋鄙陋的形象,所以资产阶级新派人物觉得这个龙已经不再用了,于是我们中国有了一个新的象征,狮子,不有睡狮、醒狮、雄狮的说法吗?狮子的说法取代了龙,因为那个龙已经不行了。
    所以中国的象征龙变化,中国的称呼支那这个不带贬义的词带上了贬义。最关键是口气,存在这种情况郭沫若、富森军所写的日本人的情况。那么在中国方面呢?我把这里归文叫万文生意,汉字是万文生意的,这是一种思维习惯,清末民国时候王拱璧在他的书里面说“支那二字在倭文中果有何等意义乎?支那倭音西那,有将死之意”,是不是有这意思?讲另外一个词。蒋中正注意,我们称老蒋应该称蒋中正不要称蒋介石,老蒋名中正,字介石,称字是尊称,称名是不褒不贬的,甚至我觉得孙中山都不能称,孙文一辈子从来没叫过孙中山,他叫孙文,他叫孙逸仙,他叫孙德明,他叫孙帝象,从来没叫过孙中山,这是错误导致的。1903年章士钊依据日本人宫崎英赞33年落花梦里面有关孙文的事件抄出来的一本书命名为孙逸仙,把里面有句话翻译错了,里面有句话是孙文就是中山桥,我们知道孙文在日本逃避清廷追捕的时候化名叫中山桥,日本一个很大的姓是中山,住旅馆的时候他登记为中山桥。章士钊当时不太懂日文,孙文就是中山桥结果他翻译出来孙文就是孙中山。
    1903年这个书当时出来以后一批人后来在上海的申报什么报纸上面发启示,说你章士钊,但是他的化名叫做黄中黄,代表汉人的意思。发启示说,说你这个人怎么连姓氏都搞错了,这冠履倒错、姓氏重叠、子何不同的啊?你怎么这么狗屁不通啊?章士钊也发表声明道歉说我确实搞错了,我这个书以后再版的时候一定改掉,等到1906年这个书再版的时候他果然改对了,没有孙中山了,但是很有意思1903到1906年这三天之间孙中山这说法不尽而走,广泛传播,特别意味深长的是孙文先生也没有表示疑义,于是就出了一个我们认可的国父,伟大的民族主义先行者,推翻了三千年帝制的孙文先生出来了孙中山。
    我们南京到处是中山,中山东路、东山南路、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码头、中山林,后来还要把汉中路改成中山西路,我说拜托不要了,他说四个中山东西南北都有多好?我说不对一条汉中路改了要改多少商店的牌号?那要花多少钱,我说再说中山现在已经归西了,还叫中山西路,你不骂人家吗?
    有几任的中山陵园管理局的领导在一块儿开会,说真的拜托真的不能叫中山陵,然后就说胡教授你说应该叫什么?我说应该叫民国时候本来的名字叫总理陵园啊,1946年以后到1949年叫国父陵园,那我们肯定不能叫了,但是总理陵园可以,说胡教授不行啊,南京人一说总理就想到了周总理。所以我这边称蒋中正,我们这里蛮好玩的,我们影视剧里面我们平时习惯说法都是蒋介石,特殊过去那个时代我们还称蒋介石匪帮,蒋介石是尊称,匪帮当然是我们骂他的,尊重和骂他加在一起,我总觉得很怪异,我后来理解了,后来拍电影,西安事变是最早启用特型演员的嘛那部电影,后来这种电影看多了以后用毛主席的湖南话“蒋介石”匪帮,蒋中正匪帮,中正这两个字蛮好的。台北那个馆长后来趁睡这些时代乱搞,把他叫自由馆长,把牌牌也下掉了,原来牌牌那四个字叫霸中致正嘛,就是中正的意思。扯远了。
    蒋中正是怎么解释的呢,说“彼等呼中国为支那,这支那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将死的人之意。由此可知,彼等眼中不存在中国,所以不呼我等为中华民族而始终叫支那。”中国人还有解释说支那的支意味着支付或者支解,望文生义,是能够这么解释吧?支那的支意味着支付或者支解,那意味着夺取或者那里,即东西被人夺了去,或者支解了。也就是说支那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来解释这两个字不好,为什么中国喜欢用震旦啊?因为震旦能解释出多少好的意思?这两个字像我前面有个资料唐朝僧人易靖所说的,这就是西国称中国的名字,称大唐的名字,没啥意思。
    又有人说日本称中国为支国,如此之相对于日本支国就成了旁支附庸了,如果称我们为支那或者支国,日本叫日本,他是本,我们是支,中国人分析这种名词来是分析出无限的东西。
    我看一些日本侵华战争时候侵华日本士兵的资料,里面说到日本,日本的军队还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比如说哪个士兵过生日了部队状况可以的时候给他准备一个蛋糕,那个蛋糕做成什么形状?做成中华民族的形状,吃蛋糕要用刀子吧?你看这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吃蛋糕一刀子下去就把中国宰掉一块儿了,南京最好的地方第一刀可能下去就下南京,就是这种心理。这些东西在中国人的理解中不好,望文生义下来这些意思确定能够望文生义的出来啊。就我们刚才讲的李鸿章问他的儿子怎么葡萄还有芽,实在解释不过来,而支那真的有这个意思啊。
    我们不喜欢,日本人的口气不对,我们字面意解释出来又这么差,我们反复抗议叫日本不要称我们为支那,但日本人就是称支那,行啊,于是中日之间就爆发了一场围绕称呼的战争,你不一直称我为支那吗?针对日本顽固的称我为支那,中国也有很多人把日本的Japan音译为假扮,以视针锋相对的讥讽。诸位看这个词,假扮,虚假的假,扮演的扮,所以我们看明国的时候有报纸说假扮怎么样假扮怎么样,就是日本,支那两个字我们理解字面意不好叫你不要称非要称,行啊,我也来给你玩一个假扮。
    中国和日本的国号之争,争吵到最后既然成了支那和假扮,这在国号心理上可谓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其实情况还不仅如此,日本这个国家汉文字修养也是很高的,包括怎么翻译国外的名称,用汉字表达的时候怎么写都是有说法的。比如说俄罗斯,我们知道日俄之间的关系不好的,日俄打就是在中国东北打,我上次去旅顺,那一座山真的,先是俄国人占的,日本人差不多把那座山给打平了,日俄的争夺,在名称上也有表现,日本把俄语的俄罗斯最初翻译成鲁西亚,后来俄国人提抗议说你这三个字不好,露是什么意思?鲁一方面我们有齐国鲁国这个鲁,鲁在汉语中间还有人比较愚蠢的意思,是吧?说这个词不好,日本人很聪明后来主要的汉字写法就写成露西亚,俄国人觉得这蛮好的,蛮雅致的,其实这个字更不好,露西亚,露水太阳一晒就晒干掉了,日本人是日啊,把老毛子骗了一顿。
    日本人称美国是什么?米国,我听一些研究日本史的朋友说,原来实际上美国的称呼在日本有两种写法汉字,一种就是米国,一种是美国,跟我们写的一样的,但是太平洋战争以后普遍的都写成米国,为什么?美国不太写了?米是可以吃掉的,各位这就叫文化心理。
    再往下面说,到了1946年同盟国中的中国,同盟国我们取得二战胜利了,中国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嘛,同盟国中间的中国代表团对日本下达命令,不许再用支那称呼中国,因为我们是胜利的一方,对日本下达命令,不许再用支那称呼中国。这个情况后来怎么样呢,1969年出版的日本国语词典里面支那的注解是中国之旧称,什么叫旧称?就是已经不用的称呼,这是词典的解释,但事实上呢?同盟国让他们不要用支那称呼中国他真的就不用了吗?面对1946年我们的要求同盟国方面的要求,日本方面是怎么对待这个事情的?我们再看一遍文献脚称词典中说支那是中国之旧称,其实在当今日本在日常生活中支那并未成为废词,这除了可以理解一些老人旧心难改以外应该和1946年6月日本外务省发布的关于避免支那之称呼之四文件有关,那么这个文件是怎么称的呢?我们念一遍,大家也可以慢慢琢磨琢磨。1946年同盟国中间的中国要求日本禁止用支那了,然后很快日本外务省就发布了一个文件给相关的社会、媒体、出版社、报社、学校,这个文件里面是这么说的“晚清通常用支那二字做中国民国之国名,今后应改用中国的称号,查支那之称素为中华民国所极度厌恶者。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该词,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总之,不用支那二字即可,故示例如下。中华民国、中国、民国、中华民国人、中国人、民国人、华人、日华、美华、中苏、英华等,均无妨使用。”注意了“唯历史性、地理性又或学术性叙述之场合可不据上。如东支那海、日支事变等乃视为不得已而用之。”我们把这一段看看,不必细问根由,大家琢磨这个勇气,天皇突然下命令你们都不准用这个词了,肯定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给一个解释,这个话说的你们不要问什么原因,就是说这是没有办法说的,不必细问根由,日本民众表示了一种很不情愿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吧?而所谓不得以而用之又会继续使用支那其中可以辩解的空间,某些情况之下我们这个词必须要用,那出版报纸上面书上面有这种用法也有可以辩解的空间啊。所以一方面是词典里面说已经成了中国的旧称,一方面日本社会现在我们年轻人越来越多,老年人越来越少了,从那个年代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现在可能使用的不那么普遍但是仍然还是有。
    我们看回顾了这么多我们对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我举两位日本人的,我觉得还是比较人文的说法,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总结,我刚才提到的实藤惠秀,这是一位历史学家,1896年到1985年,历史学家实藤惠秀在他的书和文章里面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日本人使用支那这个词是带着的心理和态度即轻诬的心理、蔑视的态度,使得支那不知不觉的带上了让人讨厌的气味,引起中国人的愤怒和反感。”这是一位史学家的看法,他是活在那个年代的对吧?日本作家竹内好这是跟中国很友好的一位作家,1908年到1977年生着人,竹内好理解的同情的说法,这段话我觉得说的真的还是让人有一种感动的,说国家的名称自己的叫法和别人的叫法有所不同这在世界上并不罕见,但对日本来说历史上和中国关系深,文字是从中国输入的,现今仍有许多文字共通,所以应该避免容易引起误解的造谣。中国人对日语的支那有反感,日本人却无视人家的感情,到底存在下意识的心理。这话诸位听了琢磨一下应该是一种理解的同情吧?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这个东西,你就非要叫,我们的语言文字很多话是比较有共同的方面,你不是心理面还是瞧不起我们?
    我们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讨论了两个看上去似乎不大的问题,但牵扯的面非常广的问题。应该是China这个词怎么往西面出去的,第二是China这个词怎么在东边用。往西边去的我们是追远,追圆而善简称支那,China的来源和取意涉及了众多的学科,而以支那China称中国从地理来说显示了印度和中国的密切关系,到印度去的,从政治来说显示了秦国和秦朝对中国和域外的广泛影响,注意我刚才说的是秦国,秦国是支那和China的来源,但是这个词之所以能够一直在外国用下来跟秦朝有关系,秦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毕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秦朝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个词能够用下来跟秦朝有关。这个词的产生不是秦朝而是秦国。
    从政治来说显示了秦国秦朝对中国和域外的广泛影响,从文化来说显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China确实属于古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我们也没有完全否认此器,只是把因果关系颠倒了一下。因为这个瓷器最能够代表中国的东西,所以外国人以国家的名称来称物质的东西,说明这个东西确实很好。
    我记得有一种说法,说什么叫中国的物质文明?中国的物质文明是一块泥巴、一片树叶和一只虫子,这说的很形象,一块泥巴是什么?高岭土嘛烧成的瓷器,一片树叶是什么?一片树叶有人说是山叶有人说是茶叶,我觉得应该叫茶叶,因为后面一只虫子就是蚕宝宝,所以中国在西方语言中间称China后来变为瓷器的称呼,中国又被称为Seres,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China是非常高明的域外称谓,这是我们追寻的支那这个词的来源。那么从支那这个字的演变和变味道来说我们搜流而下,我们是往上追是吧?这个词出口转内销以后整个演变的过程它的意思。通过震旦的施位和支那的变味可见佛教地理观的特点和中日关系史的复杂。所以震旦、支那是非常有趣的,他称加自称,因为它毕竟来源于秦啊。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讨论的是学术话题,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我还是简单的说两句。推而广之如果中国这么称日本,这么多称呼产生原因演变过来及其反映在中日之政治和文化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各位我们今天讲的是日本称中国,换而言之中国称日本,我们讲到日本称中国有吴、汉、唐,有长夜国,有西国,有日幕处国,有支那,日本人也称我们为震旦,反过来中国称日本,我把它归列为三个系列,倭系列,我们一说就倭,倭寇是吧?我这里特别强调一句,没时间展开了,倭这个字本来不带贬义的,后来我们一说这个词口气不对,带上了贬义。倭和现在日本的大和是有渊源关系的,不细说了。
    倭国、倭人、倭卢(音)、倭垄(音)、倭面土(音)等等,这是一个系列的称呼,日本系列,日本、日国、日岛包括Japan,还有相对位置来说大东、东国、东洋、东瀛,这些名称来源取意以及反映的中日关系怎么样?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是吧?下次如果有机会跟朋友们再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事情总要从两方面来看吗。
    我们再推而广之两千年前东汉刘熙的一本书叫《释名》在他的序里面说“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我们一些名词用的太普遍太习惯了,但谁都不计较它的意思,就以我们江苏来说,江苏这个名字怎么来的?来源于江宁府和苏州府对吧?两个各取一个字。那么请问江宁怎么来的苏州又是怎么来的?江宁,公元280年这个名字出现注意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是带贬义的,江宁这个名字本来不好的,建都到洛阳的司马氏政权灭了建都在南京的吴国,说从此江外安宁了,你这个地方不造反给我安安静静的,所以叫江宁。注意我们国家带宁字的带安字的,基本上都在很偏远的地方,南宁、西宁,原来叫长安很好,长安变成了西安长安就成了基本上边疆地区了,我们东北的丹东原来叫安东,这实际上是种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的表现。
    苏州府的苏州又怎么来的?苏州人家说来源于姑苏,苏州不叫姑苏吗?苏州的导游喜欢这么说,每次接游客说各位游客朋友知道我们苏州为什么叫苏州吗?原来我们叫姑苏,哪位知道姑苏啊?然后一些人回答了导游就开始显摆了,说我们苏州的姑娘很美所以带一个姑字,然后为什么叫苏呢?你看繁体字的苏怎么写的,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代表我们自然环境很好,下面是个鱼代表我们是鱼米之乡,这边是河嘛,所以我们苏州是人间天堂。江西的婺源是怎么解释的,很美的一个地方,看油菜花,说婺源导游跟我说,说我们婺源的婺底下是个女,说明我们女孩儿多,女孩儿漂亮,我们的女孩儿有什么特点呢?各位游客朋友你看我们上面是矛这边是反文,代表我们这边的女孩儿能文能武所以叫婺源,鬼扯。婺源的名称是跟天上的星象有关。
    姑苏是什么意思?标准答案姑苏两个字的意思是不知道。各位对这些名称一旦打破沙锅问到底往往奥妙无穷,非常好玩。在我的理解中间我们南京是一个蛮蹉跎的城市,南京的名字中间有大量的名字从它最初的意思来说都是不好的,当然我们用多的以后把最初的名字忘掉了,我刚才说江宁这个名字,追根溯源是不太好的,秦淮这个名字追根溯源是不太好的,金陵这个名字追根溯源是不太好的,南京还叫过归化,归属的归,教化的化,说南京是没有教化的,南京没教化哪里有教化?这个名字当然也不好,这就是南京历史一个很大的特征。
    我们今天已经忘记这些名字最初的起源了,因为金陵这个名字就像震旦一样意正音响,所以我们特喜欢金陵,以至于南京起名字都喜欢带个金字,金陵饭店、金鹰、金銮、金桥,金桥是批发市场,金字实在没得用了银桥,银也用掉了玉桥,金桥、银桥、玉桥,我们不能说俗,这个蛮好帝王气。
    我们由上面的讨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汉字音形意纷繁复杂变化不定,不仅可以望文生义产生联想,若以细密的功夫进行分析,有时简直就是末穷救济,这真的玩汉字的名字真的很好玩。什么叫末穷救济呢?我举一个例子,刘备我们知道,刘备刘贤德嘛,刘备的儿子叫什么?刘禅,后来有人就说三国当时就有人说这个刘备给儿子起的名字太差了,刘备加刘禅,就是准备好了禅让,禅让只有皇帝才能准备好了就把位子让出来了嘛,所以刘备后来就被灭掉了,这就是当地四川地方的地主讨厌刘备,一天到晚诸葛亮北伐北伐,你伐不伐关我什么事,把我四川地区财富都搞没了,四川的地主一个很有名的人叫谯周解释,说刘备刘禅就是准备好了禅让,刘备还有一个养子,养子叫什么?叫刘备的儿子刘峰,刘峰加刘禅,封禅是什么人能做的事?是极天际地只有天子才能做的事啊?所以这个名字很好啊,多讲究?诸位中国这个名字太好玩了。
    所以我就说中国人有意识无意识都具有浓厚的名号情节,这样传统中国包容万象富有趣味的学问,比如说取人名就涉及到四柱五行、生肖五格,涉及到音形、音味类,涉及到象形指示会意形深,涉及到繁体字、简体字、民俗、心理、忌讳等等。各位我给南京起道路名称不容易的,给小孩儿取名字更难,我取过的小孩儿名字有多少个我已经记不得了,不少于三百个吧,每一个名字我要算来算去的,我的学生我蛮烦他们的,给你们自己的孩子取名取什么?我学生的姐姐,我学生的哥哥,我的学生的哥哥姐姐的同学,太难了,费时间。但中国人为什么讲究这个东西?你如果这么来做了自己感觉心理好像就放心了,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色。
    但是这种尽管中国人有意识无意识具有浓厚的名号情节,而且名称学是传统中国的学问,但是现在真的蛮让人遗憾的,我们的名字取的真不好。令人遗憾的现状比方说不会取名,这些名字都是我见过的,史真香,看看蛮好听不能念,胡历经,南京大学法学院原来的院长,我们在这个小场合说叫范剑,这个名字蛮好的但不能念,一念就犯贱,人名不行地名呢?我原来住的高架新村那一块原来名字叫龙阳大酒店,可能我们文人比较讲究的人不会到这个饭店里面说话,因为龙阳回头在百度上查一下龙阳是什么意思?我们取向是比较一般化的,没有特别的爱好,所以龙阳是不去的。龙阳不去怎么办呢?那个饭店又少,人家小店,龙阳大酒店一转弯小巷子里面第一家叫月月红小吃,我们想多了觉得月月红好像也不适合做小吃店的名字,月月红,所以这些名字不会取。
    还有不知道名称的意思,比如说我刚才讲到的姑苏,你瞎解释。无锡为什么叫无锡?说无锡有锡山我们知道,锡我们知道是铸造兵器一个重要核心的材料,说无锡那座锡山,天下要天平锡山里面就没有锡,天下要打仗的时候锡那边就有锡,这个山一会儿有锡一会儿没锡,各位有这样的山吗?虽然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希望但没有这样的山啊。无也是古源语的发语词,没意思的,我们是寄音的。
    在我们东南地区江苏浙江这些地方仅有一个古源语地理我们知道它的意思余,剩余的余,余杭、余悸、余姚,不一堆余吗?那余是什么意思?古籍中间留下了一句话,叫越人谓盐曰“余”,越人讲盐这个字用我们华夏文字记下来就是余,所以余姚、余悸、余杭都和盐业生产有关系,包括赣榆的那个榆也和余有关系。
    这是不知名称的意思还有我刚才提到的不会正确使用名称,像孙中山、蒋介石,还有我们经常讲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我可以负责任跟大家讲没有姓郑名成功的这位英雄,只有郑森,森林的森,他本名叫郑森,只有朱成功,南明的龙武皇帝赐郑森为朱,赐他的名为成功,从此郑森就叫朱成功,哪来的郑成功啊?各位说老实话原来比如说现在我们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哪一次如果来招待我一下子聊的很愉快赐我姓西,那我肯定叫西阿祥,我不会改的,这多大的荣耀啊?郑森从此改名叫朱成功,什么叫郑成功啊?郑成功这个名字是1683年康熙皇帝把台湾统一了以后为了羞辱这支家族斩头留尾,我把你的朱斩掉恢复你的本姓,我们郑成功是很正面的人物吧?是很敬仰的民族英雄,但是郑成功这个叫法带有歧视色彩的,包括我们讲的武则天,怎么能叫她武则天呢?武则天拍的影视剧太多了,中国历史上说男人太多说的女人不多,所以逮住了武则天拼命拍。武曌这位女生活了80多岁,她的最后去世前的半年时间里面才和则天两个字发生关系,她皇帝的位置退下来,她叫则天,她儿子李显实际上这个称号叫则天大圣皇帝,她自己降半位叫则天大圣皇后,过了不长时间她就去世了。我们怎么能够把武曌从小到大一直喊她则天啊?很多影视剧里面拍武曌的父亲武士彟是个建材商人,每次出去做生意辛苦了以后他很喜欢这个女儿,影视剧都反映每次武士彟一回来说则天过来吃饭了,我就一口饭就喷出来了。各位其实做我们这种东西觉得蛮有意思的,其实文化给人的感觉包括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感觉,包括我们到吴馆长这里意义在哪里?记住过去,人都是从过去走过来的,人要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人都是文化中人,我多知道一点文化和少知道一点文化感觉是不一样的,其实人文学科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什么叫感觉?你不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少我知道的多,你知道的是错的我知道是对的,那一下感觉不就好了吗?感觉好了人不就活的很愉快吗?人活的很愉快不就长寿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养生的方法。这种养生不仅自己养,而且自己尝试,各位我们今天谈了这么多的名称从国家名称,彼此之间的称呼到地名,我也希望诸位也来玩一玩,希望我们下次见面的时候诸位不仅有现在常用的姓名,而且有个字,我们经常社会生活上习惯的叫法你叫什么名字,但是你面对这个提问的时候心里有没有惭愧?我们现在只有名没有字,没有字在中国传统时代那叫没文化,一个人连字都没有,古代赐字是老师赐的是长辈赐的,我们现在老师长辈不赐字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取个字嘛,怎么取字吗?各位我这里跳了最重要的,我们不仅应该有名有字,而且往往笔名,比方说这是我的笔名,这是我的笔名,我有的时候写文章写书是用这个名字的,这个字怎么读?尊名之都古(音),古是非常吉祥的意思。我的名字叫阿祥,阿又是大的意思,就是很吉祥,我今天跟诸位交流课件PPT的底板就是吉祥如意上面有一个标志对吧?所以我叫胡古。
    早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自己起的,早年我的名字叫阿祥,这个名字好像土俗了一点,但是现在我理解了,大俗就是大雅了,我那天晚上中国地名大会第一期我好像就说到了阿祥这个名,后来当年年轻的时候还没有体会到这个层次我就取了个胡,所以我早年很多文章是用这个名字发的。
    中国古人还要取号,我的书斋号叫三栖四喜斋,这个斋号最大的弱点就是朋友们一不小心就念成了三妻四妾了。三栖我曾经主要待过三个地方,上海、桐城、南京,我学过三个专业,我本科学历史、研究生学地理,博士学中文,这叫三栖,四喜我最喜欢四样东西烟、酒、茶和书,我自小养四种动物,我身边一直有这四种动物猫、狗、龟、鱼,这四种,这就叫取斋号。这些朋友给我的致的印上面还有这些话,我再贺上一点,这就叫玩文化。
    我四十多岁朋友还给我致以翻印问我刻什么字我脱口而出耳顺两个字,人家孔子说六十才耳顺,我觉得我学历史的我四十岁就耳顺了,见得多了嘛。诸位文化要自己去玩的,诸位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你就可以算一算,到底好不好,到底合适不合适,如果不合适大家事业都做的蛮好的也没有必要改名,但是可以取个字来调节调节,怎么取字?你就要翻这些古书,翻新华字典不够,要翻古书,这不就完起来了吗?你玩得好了以后给儿孙起名字,给自己也起名字,起名字不求人,甚至有人找你取名字你还可以收点费,这不很好吗?
    名称真的是有意思的,我就说到这里,最后推荐一本书,如果对我讨论的话题感兴趣。今天我跟诸位交流的这些内容在我这本书里面也有一部分,在这个书里面。今年的4月23日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日的晚会评选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协会评选中国好书,主持人白岩松说2018年我们整个出版物是50万种,评出32本中国好书,我的《吾国和吾名》非常荣耀的被评为中国好书,很难啊,这真的是万里挑一,比万里挑一还要难,而且我最感到荣耀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本书也参加评奖,所以我非常有幸跟习总书记一块儿评过奖,这本书叫《吾国和吾名》,就是我的国家和我的名字。我想人都有姓名国也有名称,我们既要知道自己的名字也要知道国家的名称,国家的名称反映了中国历史和中外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今天和诸位交流的只是从China、支那这两个字来看中国和印度,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复杂关系演变,应该是一个比较具有学术性,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讨论的话题。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原定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快三个小时,胡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这个词的演变以及隐藏背后文化的韵味,我们再次感谢胡教授。也特别感谢大家能够在这认真的听胡老师讲课,也希望大家今天晚上回去看中国地名大会,再次祝贺胡老师得奖,谢谢大家。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