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抗战大讲堂第30期,我们邀请到了武汉大学的李少军教授主讲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在长江两岸的一个大型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和湖北,这个会战是非常大的。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我们抗日战争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现在我们就有请李少军教授为我们做主讲!
李少军:尊敬的馆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刚才莫老师已经让我做了简单的介绍,我今天也是给大家汇报一下我本人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一个研究的问题,就是武汉会战与日本海军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概括地说一下,中日全面战争当中的武汉会战,大家都知道中日全面战争从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的8月份,有8年的战争。在这个8年当中,中日之间有多次的大的战役,也有不少会战,武汉会战我自己个人的一个认识,我认为是中日全面战争第一阶段最大规模的战争。所谓的最大规模,一个是说中国方面投入这次会战军队有100多万,日本投入这次会战的军队有30多万,在这儿以前的中日战争史上,中日两国军队,一次战争当中投入这么多的军队还是没有过的,不能说以后没有,在这儿以前是没有的,这是一个。
刚才莫老师讲的,人们一般习惯的讲法,说这场战争蔓延了4个省,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其实应该是5个省,还有湖南省,因为日军的作战计划是从安庆攻陷开始,到攻占湖南的岳阳为计划的终点。这次战役也的确是在1938年的11月的中旬,日军的海军、陆军,以及攻占了湖南的岳阳作为武汉会战的重点。所以这次的战役波及的范围是5个省,后来之所以有多次的长沙会战,说明这个联系在一起。
大家知道有著名的长沙大火,为什么是在1938年,也是跟这个战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这里做一点说明,这是两国之间大规模的血战,为了这一次的会战,应该说,从我们方面来说,我们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面直接广泛的动员,这一次战役要说跟别的战役有什么不同?就是说中国当时是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比较广泛动员情况下,来进行的这次战役。大家都能够同仇敌忾,日本为了这次战役调动了不仅仅是军队,也调动了国内的政治、工业、农业还有其他方面的种种的资源,认为这次战役非常重大,这次战役我们如果大致描述一下的话,我们中国军队在劣势的武器装备下面,但是我们有显著的地形可以凭借,在劣势武器装备下,凭借险峻的地形步步抵抗,给予了日军以沉重打击。
从我们来看,军事上来讲可以概括这样来表述。如果从日本方面的角度来看,日军在军事上的确也实现了占据长江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几个重镇,打这场仗要夺这几个重镇,这次战役肯定是占据了,军事上来讲是这样。但是日本发动这次对武汉进攻的根本意图并不只是占据这个地方,是要在中国屈服的前提下,来结束这一场战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中国屈服了没有?这场战争的结果中国没有屈服;第二,战争结束了没有?没有结束,转入了更长期的两国之间的相持。
从根本意义上讲,日本这次作战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我们是失去了一些长江中游重镇,但是我们也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这场战争大致的形势图,波及的地区,我们看这个上面的图,首先我们来看,这场战争是日本投入了两个军,一个是第二军,第二军主要是在哪里作战呢?是从六安这个地方开始,主要是在大别山的外围作战,第三,第十六,四个师团,通过大别山向汉口进攻,第二军四个师团的路线是这样一个路线,然后一直打到德安这个地方。
还有一个军,就是所谓的第十一军,第十一军主要进攻路线安庆这边开始,华中派遣军在十一军,在1938年6月中旬攻陷安庆,然后主要是顺着长江,一直进攻到汉口,进攻汉口以后,依然还沿着长江向前推进,一直到岳州。日军这个十一军,不仅仅是沿着长江,还在长江两岸活动,这是日军的第六师团,这是十一军的主力,先在庐州,然后到了舒城到了桐城,然后攻打田家镇,然后再顺着长江到汉口这里,这是说在长江以北。在长江的南岸,十一军的主力基本上在攻陷九江以后,主要在长江南岸这一带地方,这里边是十一军的几个师团,第九,第二十七,第101,第106,还有一个博田支队,若干个这样的部队基本上是在长江南岸进攻,然后他们一方面是顺着长江进攻武昌,还有一个部分攻打贤灵,不仅是湖北,还到了湖南。
作战区域是非常大的,地跨五个省的。这是关于武汉会战我们简单,把概略情况说一下,我今天要讲的主题并不是武汉会战本身,我是想说日本海军跟这场战争的关系。
讲日本海军跟武汉会战的关系就有一个问题,武汉会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首先要理解这个。武汉会战为什么会打?我们要看武汉会战它的全程波及的区域,以哪里为主?以安庆到岳阳之间,长江中游几个省为主。虽然说第二军打大别山区,地跨主要是河南省境相当一部分,但是打大别山区并不是着眼于河南省本身,是着眼于进攻武汉,是从这一条路打进武汉的,它的意图并不在于直接在大别山区这个地方要怎么样,是从这个路进攻武汉,而且我们当时徐州会战以后,我们第五战区的国军部队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要进攻武汉,势必要极大地削弱我们第五战区国军的部队,所以必须在这个地方作战,但是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攻占武汉。这里我们要看清楚。
武汉会战这样看来的话,实际上日军的着眼点是长江中游,是以武汉为中心,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我们如果将八一三事变以后,淞沪会战、南京战役、武汉会战还有武汉会战以后从重庆到上海之间,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的战火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确认一点,那就是长江流域是中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中日战争的战场其实应该是两大主战场,一个是华北地区再一个就是长江流域,长江流域这个战场究竟有多大,如果从我们现在对战争的理解来看的话,应该说从上海一直到大后方,全都是抗日战争的范围,为什么呢因为这场战争不光是地面战争,还有空间的战争。因为日军对我们战争行动不仅仅是地面战争,还有大量是空袭行动,日本跟美国进行的战争,有很长时间,很多地方不是地面战争,是空间战争。美军打进日本之前,大量对日本进行空袭,就是战争行为。长江流域呢,其实更早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后面要讲这个问题。
我们说长江流域是主战场,不仅仅是说打了武汉会战这样的大战,而是说在他之前有大规模的空间的战争,在那之后,一直持续到1945年,也还有长期空间的战争,所以长江流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抗日战争当中中国的主战场。我们讲武汉会战的根源,我们一般都可以看到一个表述,共同的表述,那就是武汉当时是中国的抗日中心,中国的政府当时最高指挥机关在武汉,军事委员会在武汉,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业,还有这些方面在西迁过程中间,都先经过武汉,还有各界抗日名流,也大量集中在武汉,武汉成了1938年前后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心。日本打武汉会战就是要摧毁这个中心,这是我们看一般抗日战争的史书都会有的叙述,对不对?完全正确。日军作战计划是这么些的,就是要摧毁中国的抗日中心,要使中国丧失继续抵抗的意志,所以他进行的这次战争。
我想这一条说的是对的,但是又不是全面的,这只能说明武汉会战当时的直接的一个导因,并没有揭示武汉会战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这是我们现有研究比较缺乏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也是我这些年研究应该说有一点自己体会的地方。下面我还要讲一讲,为什么从历史角度看,为什么长江流域会成为中日战争的主战场。
近代日本对中国扩张,大家一讲到日本对华扩张,马上会想到的几个地方,一是东北,后来搞满洲国。二是台湾,三、华北。我们一般讲中日关系,日本怎么侵略中国,想到的地方首先就是这几个地方。事实当然也是,但是人们往往极大地忽略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我们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在近代也是日本扩张的重大方向。我们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那就是说日本人什么时候重新来到中国呢?往早说1862年,日本船只开到上海,结束了两百多年跟中国,由我们中国商人去没有日本人来,这样两百多年的历史,日本人重新来到中国,是在什么地方?上海。19世纪,1871年中日订立和平修好条约,到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活动,主要在哪些地方活动?当然台湾大量有日本人在活动,1874年日本还向台湾搞过出兵进犯。另外台湾对岸福建这些地方也有大量的日本人活动。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实际上日本人大量,最多的来到的地方首先是中国的上海,日本各界的人,军人、商人、学者包括娼妓,各种各样的日本人来到中国,首先最大量的集聚地是上海。在这里的活动时间最长,人数最多,日本在甲午战争以前,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国的长江中游地区,日本在汉口设立领事馆是1885年,日本近代的一些大名人,到长江流域来的时间是远远早于一般中国人的想法。
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是第一个日本到中国的海军舰长,也就是1884年,还有著名日本间谍黄本兴(音),是以汉口作为情报站。上海是日本在中国情报的核心,从汉口到上海之间,日本间谍在这儿一住几年是非常多见。扩张活动,19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日本那个时候要到中国来,是来求经济利益,在日本货卖的最多的地方,在中国是什么地方?长江流域卖的日本货最多。日本那个时候卖什么货?海产品,铜这一类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海产品在哪里卖的最多?在上海的汉口卖得最多,对吧?铜也是我们这些地方的需求量最大。所以日本对外贸易,长江流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甲午战争以前,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从19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棉纺织业工业加快,日本的土地那个时候要大种棉花是非常不合算,成本是非常高的,必须在海外大量取得廉价的棉花来源。在这个时候,是把我们长江下游的棉花作为日本工业化开端的最重要的原料资源的依赖。
日本要我们长江流域的棉花作为他的近代最主要的工业的原料,日本的棉纱纺出来以后,1891年就开始向中国输出,哪里是日本棉纱最大的市场呢?也是长江流域。还有一个日本在搞工业化的时候,大量推销各种各样的矿产品,包括煤炭,我们今天的印象当中好像日本的煤炭是缺的资源,但是那个时候日本工业化还没有起来,需要煤炭做燃料的地方不多,但是他优先发展矿山,大量煤炭要拿出去卖,卖到哪里?卖到上海。日本煤炭的国际市场从甲午战争前到甲午战争后,一直是以中国的上海作为最主要的一个市场。日本从19世纪在长江流域进行持久不断的扩张活动,是因为在这里成了他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是他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他不能够把这个地方置之度外。
我想这是他为什么要在长江流域进行扩张很重要的对象。甲午战争以后就更不必说了,甲午战争以后,我们后面要讲,日本开放,在中国最早开了四个通商口岸,全在长江流域,一个杭州,一个苏州,还有一个沙市还有一个重庆。杭州今天算不算长江流域,不同人有不同说法,但是日本人说这是长江流域的地方。这就说明了日本把他在中国扩大市场的方向,主要还是放在长江流域。事实上也是这样,因为长江流域在当时中国各个地区来看,购买力最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量相对来讲比别的地方要大一些。尤其是我们的湖南湖北,对日本棉纱的这么一个需求,一下子就压倒了,两湖地区成了日本地区棉纱输入最多的地方,而且长江流域还有好处,日本运来的这些货中间连阻碍都没有,直接用船只运到汉口,中间不用换船的,直接可以运到汉口。
中国作为长江流域作为市场这一点,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加剧,而不是有所减弱。尽管在中国别的地方也都打开了一些通商口岸,但是仍然是以这里作为主要的目标。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我的考察,一直延续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长江流域都是日本对华贸易占最大比重的区域。我想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在长江流域最大利益,就是我们长江流域有日本非要不可战略资源。
前面我说了棉花,后面还有一样东西就是铁矿石,日本近代要搞工业化,要搞发展重工业,还要发展军备,要造军舰和大炮都得要造铁矿石,但是日本是个铁矿石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靠自己是不能够做的,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搞过大型的钢铁企业,因为没有原料,没有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前后,在湖北开了一个大冶铁矿,很快就证明铁矿石的品位相当优良。但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让中国巨额赔款,没有钱支撑这个铁矿厂,日本借这个机会用他政府的经费来进行所谓,对大冶铁矿的借款,逐步逐步把中国的大冶铁矿石操控在他的手上。这个大冶铁矿石一操控在日本的手里,就等于是成了日本近代钢铁工业海外主要的原料来源。
后来在马来西亚又弄了一个好的铁矿石的地方,那个地方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旦跟英国有战争,那个铁矿石就不可靠了。大冶铁矿成了日本在长江流域所谓头号战略资源,头号战略利益。而日本海军呢,对铁矿石的依赖性又特别强,所以日本海军要说在长江流域干什么,第一件事就是确保大冶铁矿石,我们自己感到很沉重的话题就是,这个矿开出来以后,一直到1945年基本上都是被日本拿来用作自己的军工原料。一个棉花一个钢铁,这两样东西原料来源都在长江流域,非常重大。当然了,长江流域不是只有大冶有铁矿石,安徽曹冲那个地方也有铁矿石,江苏也有铁矿石,湖北也有铁矿石。日本人在长江流域找铁矿石资源,比我们中国人花的力气还要大,他在这里哪些地方有铁矿石,他都搞得清清楚楚,都想要抓到手上。
当然我们湖南还有一些他需要的东西,铅、锌、锡,这样的稀有金属,日本人也需要。长江流域对日本人来讲,所谓的重大利益,这是他的战略资源必须要确保的区域战略地方。从这一点来看,日本跟中国不战则已,战势必要在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因为他是离不了这个的,我想这是一点。我们来看呢?长江流域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你要讲就是说重大冲突事件,清代不怎么多见,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军事力量很强大。但是应该讲,中国近代的所谓的民族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民族反抗运动,应该说是在长江流域最为高涨。所以长江流域大家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动在长江流域,后来的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主要都是在长江流域推进的。
即使是共产党的革命,三大根据地,开始都是在长江流域,这就说明了什么问题呢?长江流域恰恰又是中国社会,民族觉醒最为高涨,最为领先的区域。在这种状况下面,面对着日本对中国不断的侵略扩张,要争取民族独立,所以反抗外国侵略的这么一个浪潮,在长江流域,在1915年抵制袁世凯所谓21条运动为开端,从那儿以后,长江流域的反日运动一浪高过一浪,长江流域的反日运动跟别的地方比起来有共性,都搞抵制日货。
过去我们都说抵制日货半斤八两,你抵制日货,我也抵制日货。但是我的研究,抵制日货打痛日本的地方就是长江流域,为什么?因为长江流域是日本在中国货物最大市场,他在这里一抵制,日本那个货物马上销量就大大降低。我看了一下日本对抵制日货的反应,长江流域说的多,对长江流域损失讲的大,这是他的一个特征。
再一个中国近代的,尤其是在民国以后,各种各样的,在政治舞台上能够引领反抗外来势力潮流的政治实力,基本上他们的活动还都集中在长江流域这个地方。所以日本要对付,必须要对付长江流域的这种状况,但是中国方面的反抗运动呢,在长江流域肯定会是越来越高的。武汉会战,假如没有这么一个社会状况作为基础,打不了那么大的规模。战争肯定有双方的因素,不是日本一方面的要求就可以打起来的。
抵制日本侵略的浪潮,来得很早,根源很深,涉及的面很宽,这样才有后来的大规模的反抗日本侵略战争,所以长江流域成为主战场,武汉会战完了,战争没有结束。从长江下游到上游一直在进行。我们讲武汉会战它的根源,不能光讲当时,还要看历史,而这一个视角,恰恰就是我们缺乏的,我们过去揭示不够的,于是我们很多人误以为长江流域跟日本人关系很平静的,怎么会突然来了一个大规模战争,这种解释上是不充分的,我认为应该在这个方面有所解释。
下面说一下长江流域为什么成为武汉会战的主战场?乃至于中日战争的主战场。现在我还要说一点,武汉会战的特点,这是要跟中日战争当中其他战役来比较,除了战争本身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在各自战役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之外,我觉得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我们讲武汉战争都没有强调的一个特点,是什么东西?就是日军主攻力量当中始终包括海军的华中部队,还有航空队。到现在,很多人讲武汉会战的书,讲到武汉会战基本上都在讲日本陆军在哪里打仗等等。海军在干什么?海军是什么角色?很少提及,而且很少讲具体的事实,但这恰恰是武汉会战不同于中日战争其他战役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说这次会战从头到尾,日本海军都充当了主攻力量。
别的战役当中,比如说著名的徐州会战当中,你要讲日本海军在这里充当什么力量,在天上用战绩配合一下地面的战争,基本上就是这个范围。但是武汉会战不一样,从开始到结束,日本海军都是主攻力量,怎么个主攻力量,我后面再说。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武器是劣势武器,日本武器哪一方面最先进?论武器装备,论素养,最先进的是日本海军。还有当时要说日本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首先是日本海军来体现的。日本海军充当武汉会战当中的主力,加大了中日双方的武器装备的差距,这一点要注意了。
还有一点,就是长江两岸展开了当时世界上都罕见的水陆空立体交战。大家都知道水陆空立体交战,这种战场一战当中有苗头,但是没有真正展开,在武汉会战打起来的时候,欧洲还没有展开大战,所以水陆空立体作战,这样的一种作战样式,在世界战争史上的体现,典型案例是在武汉会战当中,我特别强调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行动,对整个战局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过去都没有好好关注过的,这场战争,开始有一些不可思议,就是说这场战争当中地形对日军极为不利,江面上日军的行动,也可以说时时处处都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抵抗、阻击,还有无数水面水雷,日军何以能够顺利地推进呢?能够向前推进呢?没有考虑一个因素,就是日本海军当时他的作战样式不是仅仅的地面作战,还有空中作战,是几者之间是互相配合的。这个问题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日本海军程度不同参与过中日其他的战役?特别是1938年同一年,日本进攻广东的战役,是以海军作为很重要的力量,但是应该说日本进攻广东的战役规模,跟武汉会战是远远不能比的,日军所面临的环境条件,也跟武汉会战是完全不能比的,所以要说最典型来看日本海军在战争当中怎么起作用,还是武汉战争当中反映的最突出。这个问题,我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过去研究不多,我们了解情况的很少。往往就是以几句很简单的话,日本飞机轰炸的力度很大等等,哪来的反应,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这也就是武汉会战的特点。
我在研究武汉会战当中我就要在写日本海军这个问题上要出新,这是会战的特点。
为什么日本海军这么大的一个程度上,卷入到武汉会战当中,为什么在别的战役当中,不像在武汉会战当中卷入的程度这么大,为什么武汉会战是这个样,这也不是偶然的,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日本海军入侵长江流域的过程。日本海军入侵长江流域,在武汉会战以前几十年就开始了,所以日本海军入侵长江流域,不是始于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进行侵略活动的一个大爆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甲午战争以后,长江流域成为日本海军在华扩张重要方向。大家记得几次战役,一个甲午战争,日本海军在我们国家黄海这个地方打过大海战,军舰开到了山东威海卫,在那个地方进行了战争行动。再一个就是日俄战争,在旅顺那里进行过大战,我们的印象似乎认为日本海军是不是长期把过去主要活动,放在中国北方海面呢?因为东北很快就成了关东军控制的区域,日本在旅顺有点,但不是主要的地方。威海卫呢?威海卫这个地方很长时间是德国还有英国控制的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日本海军在那个地方能够长期活动的舞台也有限。日本很长时间只是在台湾海峡这一块地区活动的区域比较大,在哪里作为主要扩展方向呢,把长江流域作为主要的扩展方向。
马关条约把四个通商口岸开在长江流域,而且有一个通商口岸重庆就是长江上游了,日本海军是怎么来的,是跟这一条规定连在一起。因为从鸦片战争定的条约就有规定,外国的军舰可以在通商口岸之间停泊来往,这样呢日本海军就利用马关条约新设所谓的通商口岸,把他的军舰,从海上开进了我们的长江流域,时间1897年。
从那个时候起长江流域就成了日本海军活动的范围,海军活动的范围有多大?从上海到1910年,延伸到重庆。也就是日本海军的军舰从重庆到上海之间来往,这样就展开了。我想这是一个。第二个,1899年以后,前面提到了,日本逐步把战略重要资源,大冶铁矿石抓在手里,谁来确保大冶铁矿石,日本海军军的这是对他来讲,正好就是他要列举的目标,所以日本海军呢把大冶铁矿石作为长江流域必须站稳脚跟,一个最主要的根据。日本海军是怎么进来的,长江流域怎么进来的?一个是通商口岸,再一个大冶铁矿石,要注意一点,但凡学过我们历史教科书,有一条都会告诉我们,长江流域是哪国的势力范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一条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我们稍微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是作为一个常识来记住的。但是我认为这个常识现在要有必要重新认识了,那就是长江流域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英国一家独大,别的国家在这里都不能够扩张,绝对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的了解,近代一直到一战爆发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国的确在长江流域有最大的实力,也包括它的军事实力,陆军海军都是别的国家不能比的。但是我们注意到英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把整个长江流域完全变为他自己控制的一个囊中之物。英国跟别国还有复杂的关系,比如说英国跟日本,从日俄战争前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末期,英国跟日本之间有过三次军事同盟,日本跟英国的军事同盟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为什么要搞这个军事同盟,是对付沙俄的,后来对付苏俄,英国要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所以对日本大力支持,也包括对日本相对开放长江流域,日本要向长江流域扩张,第一个拦路虎不是我们,是谁呢?是英国,英国愿不愿意?我们现在看各种历史文献的记载,都没有发现英国阻止日本商业势力、军事势力还有什么其他的工业势力进入长江,实际上反进来,为什么放进来呢?英国在远东在全世界有很多地盘希望要守。
还要借助别的国家,跟他没有矛盾,或者眼前看起来没有什么矛盾的国家,也来维护一下他自己的利益,所以英国很长时间认为日本就是这么一个国家。日本也就是利用了他这一点,不断向长江流域推展各处各样的实力。也小心翼翼地保持跟英国协同关系,日本海军在每次重大行动当中,128事件之前都有一个铁定的原则,一定要跟英美保持协同关系,绝对不能引起众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英国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长江上面几乎没法维护自己的利益,长江上面军事力量,就成为了英国要依靠的对象。
我们发现日本在我们汉口,在1912年1月1日起驻军十年半的时间,驻军100多人,从来没有任何质疑,因为在英国人看来这是日本军队在汉口,不仅维护日本的利益,也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自己在这个时候力量很弱,有这个问题。
1924年以后,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国民革命浪潮高涨的时期,这次国民革命浪潮首先最大的冲击对象就是英国。比如说汉口的英租界,还有九江的英租界,这些地方都相继要被中国人收回,英国人感觉到他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是靠英国一国抵挡国民革命的浪潮,没有这个力量,但是英国一定要这么做。英国把美国拉在一起,法国也拉在一起,意大利也拉在一起,日本自然也不放过,也拉在一块。在1927年我们的北伐军要推进到上海的时候,在南京上海之间推进的时候,英国在这个时候认为上海是他最大的利益所在,所以他在这个时候要开始调集大军进来,驻扎进行抵挡。日本借了这个机会,英国人这个时候巴不得多几个国家都来派军,所以日本来讲是非常有利的机会,日本借这个机会,海军开始向中国大举驻军,日本在上海临时驻军,在义和团的时候就有过。
从1927年起,日军海军在上海搞了长驻军队,叫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在我们汉口还有一个分队,这两个陆战队的军营都还在,一个在上海的江湾路那个地方,还有一个汉口路。说明了日本海军在日本的时候,强化在上海,长江流域的军事存在,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在长江上,1924年前后已经有了一支固定的舰队,这支舰队有11支专门在长江上航行的军舰。另外的巡洋舰,临时还可以来。还有水雷艇,这是另外的东西。
我说的长驻舰队,1924年以后,已经在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了。就这个力量来看,跟英国不相上下。日本海军在长江流域的扩张,把长江流域作为主要地盘来经营,时间很早。到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已经搞了几十年了,重庆、汉口、南京、上海这些港口城市,全都是日本海军的场所港。日本海军平时都有军舰停泊在这些口岸,日本海军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日本对中国扩张,开始依赖欧美列强,到了一定程度,欧美列强成了障碍,乃至于说他要突破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这个时候矛盾就到了。大家都很清楚,矛盾的爆发点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先在东北,欧美还觉得是日本的传统地盘。但是日本海军也感觉英美挑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等于日本海军已经跟英美撕破脸了。下一轮会怎么做,是很明确的事情,要在上海。我们要讲了解日本海军对长江流域,可以要很大程度卷入战争,不了解跟英美的关系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个过程,英美扶持过他,支持过他,放他进来,然后让他在这里活动,后来慢慢自己膨胀了,要突破英美对他的限制。
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下,日本海军很大程度卷入长江流域战争,应该说在一二八事变就已经是非常明确的前奏了。一二八事变还有很多具体的情节,我们过去解释这个问题,一,配合日本制造伪满洲国,二,日本海军在这个时候要跟陆军,跟关东军争功。现在看来这种解释也还是对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实际上我们认为从跟深入的角度来看,日本海军对长江流域大规模进犯的预演,军队不是说将来作战目标仅仅就是上海周围这么点地方,他是要整个长江流域要推进。因为什么呢?我们看一二八事变当中,日本首次展开了水陆空立体实战,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本海军在1932年之前有十几年没有打过仗,航空母舰从1924年就开始搞,甚至更早,但是航空母舰实际投入作战只是在练兵,从来没有实际打过。这个地方来讲,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日本是利用一二八事变,首先来搞一次水陆空立体实战的一次演练,航空母舰用了,航空母舰战机用了,配合地面作战用了,然后在空中,对中国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都做过,在这一次。而这次作战史上来讲,很多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再看后来武汉会战当中很多的做法,都是一二八事变的复制,都是一二八事变重新战法的运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那次作战的区域的选择,我们看一二八事变的范围,主要是在上海扩展到江苏这一带,然后波及到长江的杭州,再往下看这是淞沪会战日本的行动,淞沪会战的行动一直到进攻南京的范围,和一二八事变范围,只是进一步延伸而已,扩大而已。简直就是一个范围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一片,打到了哪里?打到了长江边。显然就是说我们认为日本海军对长江流域有作战企图,有战争企图,还不是中日全面爆发的时候才爆发出来的,一二八战争就已经非常清楚了,怎么打?朝哪个方向打,具体作战方式,在这一次战争当中都有表现。
日本海军很大程度卷入一次战役,不是别的战役,必定是武汉会战,前面就非常清楚了,脉络就一目了然。日本海军成为武汉会战日军的主攻力量,绝对不是偶然,有很深刻的历史渊源。在武汉会战当中,究竟是个什么表现?不能笼统地讲日本海军在武汉会战当中是主攻力量,怎么个主攻?有几点。第一个就是说八一三事变与一二八事变时隔5年多,原因主要是日本海军,八一三事变与一二八事变时隔5年多,但是日本海军的挑战行径前后是如出一辙,陆军来挑战,挑战要制造事端,要搞事件,然后就打起来。搞起来是一模一样,连区别都没有,而且挑战首先出来挑战是谁呢?海军陆战队,一二八事变,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挑起来,八一三事变也是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挑起来的。
八一三时候,军舰就停在吴淞口,就是这样的,海军先战,陆军开始出兵,也是一模一样的,一二八事变做了一个前面的样子,八一三事变重演了当年的一二八事变的那么一个步骤。前后如出一辙,不过是扩大了范围与规模,演变成了淞沪会战,以及日军进攻南京的战役,就是一个战争继续往前推的一个过程而已。对长江流域的战争来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每次打头阵的都是日本海军,一二八是海军挑起的,八一三是海军挑起。我们还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呢?淞沪会战,南京战役之后,日本陆军的行动,因为集中力量对华北进行一个扩大进攻。所以没有连续不断的向长江流域推进,这中间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之间,还有那么一个间歇,就是日本陆军没有继续展开进攻行动。但是大家要特别注意,海军从来没有停止对长江流域的进攻,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还有一段时间,停歇了一段,就是在进攻南京,占领南京之后,开始把进攻转向华北,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华北扩大它的战役,但是日本海军不是这样的。日本海军跟海军是分工的。1937年,日本海军跟陆军是有分工的,所谓的南方就是长江流域,就是东南沿海。是实实在在干事的,陆军在华北进攻的时候,我们看海军在干什么呢,海军第一次在长江流域扩大轰炸的范围,第二是从长江口不断打通江面上通道,一直打到芜湖,为进攻汉口,进攻武汉打开江面上的通道。
日本海军从八一三事变以后对长江流域的进攻,我们说空间的战争也是战争,我们理解现代战争军队不是说只有地面战争才是战争。我们拿日本轰炸来看,从八一三事变以后,日本海军的轰炸从来没有停止,怎么讲呢?7月17号,日本的航空队军机11架轰炸蚌埠、淮阴。8月20号,航空队军机9架轰炸九江机场。这个时候的木更津航空队在台湾,鹿屋航空队军机是在朝鲜,是从那里起飞的。这两个航空队空袭的范围,安庆、南京、南昌机场,武汉这样一些地方都来了。我们发现南昌机场是日本海军进攻最大的,也是当时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军用集团。日本海军从八一三事变以后,对南昌机场反反复复不知道轰炸多少遍。八一三事变以后,情况是这个样子。八一三事变以后,持续不断还在进攻,这里讲的,8月13号到10月10号,江苏最多,浙江次之,安徽有一些地方,江西有一些地方,湖北有一些地方,然后湖南有一些地方,这几个省是不是就是武汉会战最后波及的省。
日本海军先于武汉会战,早就在这些地方进行战争了,绝对不是说后来才加入进来的,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看从1937年10月中旬到1938年6月,日本海军航空队对长江流域的空袭越来越频繁,主要轰炸的地方,南京、扬州、合肥、安庆、芜湖、蚌埠、南昌、吉安、赣县、汉口、宜昌、衡阳、长沙等地,要摧毁中国的空中军事基地,我们的主要机场集中的地方。长江流域对日本的战争,在武汉会战之前是有的,只不过战争的样式就是空袭,是由日本海军发起的。武汉会战日本海军打头阵,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的。
这是我找的文件,武汉被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的原始资料,日本的鹿屋航空队,在1937年8月21日从台湾起飞,开到汉口,开到孝感这两个军用机场进行空中袭击这么一次行动过程的记载。当然这一次还没有把炸弹丢在汉口,因为当时气侯环境不容易分辨地面,结果把炸弹丢到九江去了,但是在孝感,那是实实在在把炸弹丢下来了。这是1937年8月21日,以后就越来越多了。前面日本海军最早开始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战役,通过空袭。
接下来就武汉会战本身来说,日本海军也是先锋,武汉会战本身来讲也是先锋。武汉会战第一战是1938年6月13日,日军攻陷安庆,这是武汉会战第一战,当时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在日记中写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进攻安庆是基于海军方面,在攻陷南京之后,为从空中攻击汉口提出的要求,畑俊六解释了一下原因,当时日军的战斗机航程问题,如果从芜湖起飞,到汉口作战时间只有15分钟,中国方面了解了这么一个特点之后,在日本飞机到达汉口上空15分钟之内不要主动跟它作战,等它15分钟过了,我们再跟它在空中作战。当时有这么一个畑俊六解释是这样的,当时原因不是这么简单。但是应该说日本海军急于攻占安庆着眼于进攻武汉,这是非常明白的。实际上呢,我们看武汉会战在日本军队是谁最早对世界宣布的?是日本海军宣布的。日本要进攻汉口,这个作战行动最早宣布的是日本海军,日本海军在1938年5月28日,就下达了攻击安庆的作战命令,中国方面兼任司令长官,通过外交途径,向当时在长江上,还有舰船的欧美国家宣布,日本海军从6月11日起开始进攻汉口作战。
这个时候日本陆军没有这种表示,日本陆军行动是在行动当中,但是公开对外做这样一种正式的宣布,是日本海军做的。说明了什么呢?积极性,要进攻长江流域的劲头是海军最大的,畑俊六,1938年6月15日日军又写到,攻占安庆之后,日本海军觉得不能够停顿步伐,得赶紧打到九江去,海军第11战队方面希望,这个时候连九江一举攻占。日本海军迫不及待,这个说明日本海军发动武汉会战,迫切性比陆军来得强烈的多。
再来看一看,对于日本海军后面,日本海军投入到长江流域的这么一个水陆战力,作战力量都有一些什么力量呢?这个有很多说不明白,材料有限,或者不大说得清楚的,这里面应该说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空战部队,空中作战部队,我特别强调日本海军空中力量的,这是我们过去最忽略的地方,最不应该不了解的地方,但是也的确是一直说的不清楚的地方。那么在日军的长江流域海军而言,航空队起的作用超过了舰船,过去人们一般有印象讲海军,主要是讲舰船,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日本海军,我们理解日本海军不能简单理解为舰队,就像我们理解珍珠港事件一样。
珍珠港事件,你要说日本的船起了多大作用?没有起多大作用,主要是飞机在起作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也这样,我们以前有误解,我本人就有过误解,我以为日本在对华战争当中,没有动用他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现在我了解的情况证明我们办法是错误的。的确动用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主要是通过海军体现的,海军把航空力量投入战争,来发挥它的作用。这里面要讲一个战争,就是日本近代没有独立的工具,战机分别分属于海军和陆军的,陆军有飞行团飞行队或者航空团,海军有舰队连在一起叫航空队,大一点的叫航空站队,我们现在讲日本飞机,二战当中,讲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来轰炸,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的,海军和陆军实际上是分开的,不一样。日本海军和陆军作战是有分工的,虽然是参加同一个战役是有分工的,陆军战机主要是配合地面作战,这场战役日军要进攻,来配合在前面炸阵地搞这个东西,这是陆军。
海军干什么呢?摧毁中国的战略要地。战略的这些空军基地,这是海军要做的事情。但是海军是不是只干这个事呢?也不是。陆军配合地面作战需要的时候,他比陆军还要猛,他也配合地面作战。海军战机的实际作战行动来看,比陆军作战行动样式更多,能力更强,对吧?然后起的作用更大,航空队要特别重视,截止到1938年3月底,进攻武汉的航空力量主要是第一航空队,两个航空队,一个是木更津,一个叫鹿屋,两个航空队,但是他们的飞机分别又停在台湾,停在济州,是从那个地方起飞进攻我们的。这是到1938年3月底是这种情况,以后日军,随着淞沪战役取得进展,随着南京战役取得进展,在上海、南京、芜湖这些地方取得了地面机场。所以日本海军的航空队推进到我们中国的这么一个城市里面,我们这里看到的就是第二联合航空队,有第12、第13航空队,还有南京第一航空作战的派遣队,还有航空母舰上面战机组成的航空队,这些航空队飞机,组成了长江流域进行空中战争的主力。这是这一段时间。1938年的7月以后不一样了,增加了第15航空队,第二联合航空队,并且航母能等吕、神威、香久丸这些战机组成第三联合站队驻扎在安庆。
我以前都不相信,日本航空母舰能开进长江里来,后来我理解他的航空母舰不是今天的大型航空母舰,是小型航空母舰,有几架水上飞机,开到我们的安庆,组成了一个部队叫扬子江空袭队。到了8月中旬,第一航空队与高雄航空队一同投入长江流域作战。日本航空队对长江流域作战是经历了兵力调动的变化,还是第二联合航空队,12、13、15,这几支航空队,还有扬子江空袭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几艘水上飞机的航空,他们组成的那么一个空中力量。这些空中力量在武汉会战当中,比起日本的舰船力量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过去我们对这些叙述并不够。还有水陆站队,舰船,日本海军投入到长江作战的,他的叫法叫华中部队,日本海军当时在中国有华南部队、华中部队还有一个华北部队,投入长江流域作战是华中部队又叫第三舰队,第三舰队里面包括了几个组成部分,也有空袭部队,另外还有所谓的扬子江部队,根据地部队,还有陆战部队,三个组成部分。水上舰船,我们看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日本有一支舰队长期在长江流域活动,武汉会战期间就是扬子江空袭部队的主力,有11艘军舰,然后有第一水雷站队,第22、第24、第31驱逐队,第11、第21水雷队,还有多艘船舶用来排除水雷,清除航道障碍的水上清障队,用于水上测量、修理、运输的船舶等等,这是水上舰船,水上舰船要是行动的话,基本上是属于什么呢?就是对两岸的炮台作战。还有一个水上水雷,排雷。
我们不是沉了很多船吗?日本海军在行动过程当中,把经过的这些沉船都要排除。舰船,另外我们要做注意的就是,还有陆上作战部队,陆上作战部队,在中国历史最久,就是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可以追溯到1927年,在这个时候也是对武汉会战当中参与的一个攻击性力量,另外日本还是从海军基地派来了第四、第五特别陆战队。这些陆战队在武汉会战当中参加过多次攻坚战役,比如说九江之战,马钢之战,田家镇之战,多次参加这些攻坚战,起的作用发挥海军优势,日本海军投入作战的力量大部分就是这样的。
日本海军在战争当中的行动究竟干什么事情呢?我觉得第一个问题要强调的就是夺取制空权,现代战争当中,制空权对战争当中的胜败关系极大,日本海军我自己认为不仅是在武汉会战当中,在很多其他的会战当中,都是起到的一个争夺制空权主角的作用,我们说每次战役,日本海路军方面都有协定,协定方面都有几个作用,就是航空队的运用,对于争夺制空权,从日本军方不分海军、陆军,大本营的角度来看,认为在中国南方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主要是由海军来承担。
日本海军跟陆军争夺制空权比陆军的作用大,我可以证明第一条,就是在长江流域反复轰炸当中和空袭轰炸当中,时间最长,次数最多,范围最大,行动范围最大的就是日本海军的战役,日本陆军战机很长一段时间是用在华北方面,配合华北作战。日本陆军飞机掉到长江流域来,是到了1938年8月份,我们才看到一个大量的。在长江流域争夺制空权这个问题上来讲,持续时间也很长,范围也很大,我们讲了多次所谓空战,其实为首都是日本海军搞的。战略意图其实很简单,摧毁我们,在长江流域所有空中军事基地,日本海军这些大的地方,都是他们早已侦查好的中国的军用机场。
我在这里要提到一个情况,1936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已经有一个很全面的文件,就是篇幅很大的文件叫中支那航空兵要地志,长江流域各地中国机场情况,在什么地方,图是怎么样的,这里都有。陆军方面的情报,海军,因为在战败的时候,海军销毁的资料最多,搜集的也不少,到南昌机场、行口机场、孝感机场,这样一些中国最主要的机场,被日本海军不知道炸过多少回,每次大战一定这些地方都是要猛炸的。日本海军体现的争夺制空权,首先是对我们中国的军用机场的反复轰炸,我想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呢,制空权。就是说,我们飞机起飞的时候,在升空的时候,要来拦截日本的舰队的时候,日本的空军,日本海军飞机也会起来,这个时候跟我们很多地方展开轰炸,长江流域的大轰炸,绝大部分是日本海军干的,我想这是第二。第三点,真到了我们地面部队,遇到危机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来抢救地面部队,最有力空中力量还在海军,制空权为什么是海军来夺,这个问题我们要很好地研究。
联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当中,日本海军袭击珍珠港,我们就可以理解日本海军把中国当练兵的地方了。太平洋上大规模的海战,那些空战,实际上是在中国积累了经验,他的一些人员已经有过这样的言论,如果没有在中国作战不可想象,太平洋战争能那样吗?没有经验。所以日本海军除了对长江流域有意图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意图,就是利用我们两国之间空中武力上的悬殊,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练兵。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武汉会战当中,日本海军对制空权的影响比日本陆军所谓航空团的影响要大得多。我想这是一个看法。在武汉会战当中制空权。
第二个是协同陆军实行水陆空立体作战。我要讲两个战役,一个是九江之战,这是日本方面画的示意图,日本投入的陆军部队并不多,只是一个加强的旅团,并不是一个师团。进攻九江,九江这里是有重兵的,这次部队对九江攻击是7月下旬开始的,7月23日开始,是日本海军跟陆军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我们看到博天支队在哪里登陆呢?在九江以外的地方,这个地方日军是登陆点,但是日军后来发现,从他们得到中国方面的情报来看,中国军队早就知道他会在这个地方登陆,也就是说这个登陆点,本来是双方都很清楚必夺之地,这一次日军进攻,在这个地方并没有遭到多大的损失,为什么?一个就是空中支持,再一个就是日本海军在这个时候,怎么作战呢?日本海军分了另一路攻击九江新港这个地方,在攻击九江,多面牵制,那个地方攻击我们的九江成了正面。陆军主力在这个地方来登陆。海军陆军分别打了不同的方向,然后飞机,从23日到26日,这都是作战的范围,飞机在这里没有一天停过。反反复复对我们当时张发奎所率国军的部队进行反复的轰炸。
九江来自空中,水面配合,然后陆军往这个方向进攻的这几个方位,用这种方式来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日军进攻九江的时候,又用他的飞机轰炸南昌机场,要做到让中国的战机不能升空。我们说他所谓立体作战,他比我们近在咫尺的南昌机场,这样的一个空中基地完全压制,在发起九江作战之前,对南昌机场炸过多次,九江之战展开的时候,又用航空队反反复复炸南昌。打九江之战,不是波田之队,也不是舰队打的,还有天上的航空队非常密集,对周围的机场,对国军阵地反复的轰炸。最终的实现,我们看得出来,拿我们当时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空中武力相对于日军来讲,应该是弱了很多。我在观察九江作战的时候就看到,有没有中国的飞机在天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有机场,但是我们的飞机没有起来。最典型的事例是田家镇要塞,大家知道田家镇是武汉的门户,那个地方的江面比较窄,田家镇位居险要,正对见面,江对面还有一个炮台要塞,是典型的易守难攻。我们打这个战役,一定是日本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才有可能。江面上有大量的水雷密布,要塞周围有好几个军在这里布防,但是日军是怎么打的呢?
第一,用他的海军在这场仗进攻发起之前,反反复复对田家镇的江面这些地方进行轰炸,侦查、排雷,做这些事情。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日本海军占了九江之后,那个地方本来就有国军的一个机场,国军把长江大坝挖开了,淹了好深,日本海军进去之后马上用大的抽水机,白天黑夜不停地抽,到什么时候可以把水抽干了,飞机可以用了,到了8月底。7月20几号就占了,九江就失陷了。如果九江这个地方日本海军不能用,不能打田家镇,飞机不能起飞,距离太远。他把九江的机场可以投入实战了,就开始打田家镇了。另外他还在九江的对岸2号口也搞了一个机场,陆军的机场。日军要打田家镇之前,先得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空中优势的问题。
他要从九江,从二道口起飞到田家镇,近在咫尺,高密度的轰炸,还有一个本身每天对田家镇前面江面进行轰炸,对田家镇周边国军阵地进行反复的轰炸。我们看即使是这样,日军当时陆军兵力是不是很大,只有第六师团,第六师团是从庐州过来的,先在黄梅、广济,到了广济这个地方遭到了第五战区大量国军部队高强度的反攻,在广济打了很硬的仗,国军部队相当英勇顽强的。在这个时候日军要进攻田家镇,不可能把广济搞的什么兵都没有,要在广济这个地方扎下一个点,然后派一部分部队从广济,从北向南走,往田家镇这边打。这个是广济,这是一支部队打到田家镇的这么一个路线,只派了一个部分,三个大队,按照我们今天来算,满打满算是5000人,派5000人来攻打田家镇。就是靠我们刚才说的空中优势配合,先反复炸国军的这些阵地,然后才过来。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出了一点日军没想到的气侯情况,日军15号开始到铁石墩这个地方来进攻,18号的时候天气开始不断下大雨,当时的日本战机性能还不那么强,一下大雨就难以起飞,不能配合。日军这一个所谓的金村支队,三个大队很快陷入到困境,被包围了。国军趁这个好机会,广济死死缠住第六师团另外一部分,跟他打,另外一部分分别从别的地方来压缩这个金村支队,再加上要塞形成一个包围。日军在这个情况下面,被迫搞了两个大队来增援,增援金村支队,但是增援的部队又在嵩山口一带,又遭到了国军顽强的阻击。当时老天要是多下几天大雨,情况肯定不一样。
但是从9月21号以后,天气就开始转变了,日本当时也拼了命,日本的陆军海军的飞机在这个时候即使天气不利,也强行起飞。又来炸,只要日本飞机能上天,地面部队进攻强度就增大。后面就是援兵和包围的部队配合了,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日本海军也没闲着,日本海军用舰船在长江上面拼命向前推进,先占武穴,可以从岸上向田家镇炮台的正面进攻,然后从这里慢慢地向田家镇炮台这个地方推进,日本海军千方百计在海上,在江上推进,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在这次作战当中,金村支队本来是陷于围困当中,但是有一个口子开了,就是黄泥壶这个地方,因为国军包围部队到不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跟长江之间原来本来是陆地,但是国军在当时为了抵制日军进攻,又把长江这边的堤坝又给掘开了,意思本来是抵挡日军的进攻。但是一掘开了之后,起了坏作用,本来是船不能够到这个湖的,一掘开以后,从这边到这个地方有一条水上通道。所以日本海军跟陆军拼了命,用一条铁船就顺着这条路开进了黄花湖,就不得了,意味着金村支队得到了侧面的支持,武器、弹药、粮食,源源不断从长江上通过日本海军的船只输送到金村支队。
战场上有个大问题,就是伤员赶紧要撤出去。当时第六师团金村支队作战当中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被打伤日本鬼子越来越多,但是老在阵地上就得有人管,而且影响士气。这个通道一打开,伤员也就运出去了。这一次田家镇是典型的水陆空立体作战,空中、地面、水面,各个地方高度配合,有很顽强的抵抗,你说飞机从哪里来呢?没有战机在田家镇上空出现,没有。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次典型的水陆空立体实战,讲这一个作战,讲日军的伤亡,中日之间数字相差太大,日本人说就死了几百人,我们说他死了多少人,但是你要懂得这一仗,日本鬼子的确伤亡不是太大,不是太大的原因在哪里?就在于采取的战法是我们军队前所未遇的。武器装备力量对比之间来看相差的确太大。
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克服了战争当中遇到的不利。研究一场战役,还是要理解这个战争的细节,从这个当中汲取一些战争和教训,最担心的就是讲这些空战的时候,没有讲地面作战,空战飞行员不怕死,英雄无畏,但是战争不是一次轰炸两次轰炸的问题,得要和整个战役结合起来,这样来看的话,还是有很多的教训可以汲取,田家镇之战有什么典型的水陆空立体作战,日军可以用少量的兵力在极为不利地形下面,居然能够获得目标,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日本海军的做法,这个搞法,我们有必要了解。田家镇之战,绝不能单纯理解为日本第六师团对我们中国地面部队的进攻,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从空中救援限于绝境的地面战争,以万家岭之地。万家岭大捷,日军106师团在德安附近陷入重围之中,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这次106师团被我们全歼了,但是近年来慢慢的这种说法逐渐有改变。是重创了,没有全歼,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是为什么没有全歼?我看到目前为止讲的都不到位。关键就是日本海军起了作用,日本海军的救援。
首先我们说106师团是怎么陷入重围的?是日军11军当时急于向西推进,第九师团、第二军师团分别从不同方向,朝着我们的杨兴还有湖北的大冶在推进。日军在这个时候为了能够配合第27师团的进攻,就让战斗力很弱的第106师团向德安方面国军进攻,以牵制这个地方的国军,确保西进日军后方安全。但是这一支日军部队由于本身的战斗力很弱,再一个遇到了当时庐山周围极为复杂的地形,再加上9月28号以后庐山周围的气侯出现对日军极为不利的状况,就是雨水不断,浓雾迷天,日军战机有好几天不能配合106师团行动。
106师团被围,首先是迷路,为什么呢?有人说地图比对,但是日军在作战过程中从来不是只靠地图,最准确的是靠飞机配合,如果地图有错,飞机在天上马上进行测位,把准确的位置提供出来,但是在那几天,庐山的云雾天浓,飞机看不见地面,所以106师团说自己的地方跟实际的地方差得很远,我说这是老天帮了一点忙。日军被围以后,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道断了,后面的补给线很快就被我们国军包围部队切断了。日军别的不怕就怕确粮食,没粮食吃,马上问题就来了。日军陷入重围,至少是9月底的事,但是围了几天,11军的司令部没有当严重的问题对待,为什么呢?因为就在这同时,在这儿之前田家镇金村支队也曾经被包围,他没有叫援兵,最后居然打赢了。11军开始没有采取紧急措施来把106师团救出来,因为他当时觉得当时到处都在西进,要赶紧加快步伐,否则来不及。因为日军要占领武汉,规定最后时间最不迟不能够晚于10月底,为什么呢?长江的水按通常规律,10地长江的水就变的很浅了,军舰就不好行动了,日军要抢在10月底之前攻占武汉,主力部队这个时候绝对不能随便回头来挽救106师团,对吧?但是到10月8号,106师团顶不住了,不行了,再不找人来救就完了。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11军没有办法,让一个支队,转头来营救106师团,但是这个佐支支队营救系统做到了国军极为有力的阻击,为什么极为有力的阻击呢?佐支支队司令部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了,其他人全死了,可见阻击部队的作战强度之大。
如果指望佐支支队来营救,起码是来不及了,到不了。再然后就是说看这个不行,于是又从17师团来了一个新的支队铃木支队,又让铃木支队再来营救,铃木支队刚刚到九江就派过去营救,也是受到了国军的阻击。106师团等着这些阻击部队是等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看到日军106师团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到了10月12号这一天,是怎么描述的?就是日本第15航空部的战机飞到了万家岭战场上看到的是国军部队离司令部前面只有700米距离了,意味着什么?再有个把小时日本飞机再不来的话,司令部就覆灭了。
我们看到的问题就是,日军是从10月8号才开始尽全力营救,但是尽全力营救,地面部队实在是赶不过来了,不能够跟106师团汇合,这个时候全部的希望就落在了航空队的头上。106师团跟国军作战过程中,只要有可能日本的飞机都起飞,所以我看到国军方面的记载就是,国军跟106师团的作战,一般是白天不作战,白天日本飞机来了要回避,等到日本飞机晚上,即使能来,但是作战有效的攻击力大为减弱的时候我们再进攻。
问题到了10月10日、11日这两天,庐山的雾太重了,飞机起不来,不敢去。到过庐山的人都明白,刚刚在这里还是一天白云蓝天,几分钟之后这个地方完全就是一片雾,看不见人。这几天,飞机到不了,所以106师团差不多就完了。但是也就是老天在这个关键时候不给我们帮忙问题出现了,12号这天上午天慢慢开了,我说12号上午,11军司令部里面作战参谋跟参谋长两个人是在讲什么话呢?106师团真要完了,怎么办呢?老天过去不赏脸,不开眼。过一会突然听到九江机场海军飞机起飞了,因为九江机场离万家岭之间距离太近了,也就是十来分钟就可以到了,所以航空队的飞机到了,在12号这天,正好在我军部队离106师团700米距离的时候日本的飞机来了,本来国军是准备在12号这一点调集重兵一举歼灭106师团,但是这个天气的变化反而使我军部队陷入了非常严重的不利环境,你很密集的部队摆在一起了。这样日本飞机一个炸弹下来炸死的人就很多,所以在日军部队12日下午2点多钟前后,接连不断地对106师团周围阵地的国军反反复复轰炸,造成了国军重大伤亡。国军对106师团的进攻到12号下午就停止了。
这个材料倒不是日本反应提供的,我们看到蒋介石下的命令也是这样的,12号这一天各部停止进攻。是不是106师团一定能够逃出覆灭命运呢?如果这个天还像那样浓雾再来一天,106师团就覆灭了。在这个时候出来拼死一力把106师团营救出来的,就是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的飞机。他们的陆军飞机也营救,但是陆军飞机主要是干什么呢?投粮食,投弹药,投药品,投这些东西。但是配合地面作战搞轰炸干这些事情的,陆军飞机比海军力量要差的多。106师团后来被营救了,106师团本身的那些作战参谋首先表示感谢的都没有提到陆军飞机,都是提到感谢海军飞机。这个是当时的日本海军方面派到11军的参谋,报告当时10月12号这一天的情况,对106师团来讲,10月12号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战场上的存亡,在这里来看纯属偶然的因素,天气气侯的原因。所以我们这个解释上过去有些地方说的不大妥当,有的人喜欢用薛岳的说法,早已经证明了那是不确定的。
关键是对日本海军当时的这些行动,如何来营救不了解,所以我说日本海军的作战行动,原来规定的远程轰炸,消灭对方地面的空中基地,海军的一些东西。真要到了关键时刻,配合地面作战的时候,起的作用比陆军本身的飞机还要大。从106师团命运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这是在武汉会战当中做到的一些事情。第四个就是日本海军,当然不能光讲航空了,日本海军在武汉会战当中起的作用舰船上面来看是打开江上通道,运送兵力以及军需物资,当时对日本海军的航行来讲,应该是非常困难的,海上,长江本来将面就窄,有大量水雷,我看了日本的第11战队司令官的报告说,不怕我们的飞机,飞机对他们的损失不大,最大的是水雷。日军海军舰船损失主要是水雷造成的。扫雷艇,再一个就是什么洲,毛另洲(音)那个地方一下子被水雷击沉,上面百把海军陆战队葬身长江,都是水雷造成的,飞机对它的造成损失也不是很大,地面炮火可以打伤,但是很难打沉。日本海军最大的工作是水上排雷,还有清障。
长江这个问题本来可以作为天堑,但是张发奎回忆录说,长江成了敌人进攻我们腹心的通道,说的就是海军,反思我们,我们的海军作战没有舰船作战,我们海军作战基本上是水雷作战,飞机作战,岸上要塞作战,基本上作战样式是这个。这也反映了我们两国力量对比悬殊,是在10月24号、25号之间,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援救了106师团的航空队作战,第15航空队的飞机,发现我们的中山舰,第一批炸,第二批又来又炸,再到京口这个地方给炸掉。日本海军在整个作战当中的行动,使得整个日本军队的进攻能够克服对他们极为不利的险峻地形的因素。
没有日本海军这样的配合,那样险峻的地形,日军哪怕就是进攻取得进展,也会付出极高昂的代价,这个情况,由于他们海军的行动,使这个大大减轻了,而由我们在考虑日本海军的作战行动时候,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注意力只放在那几艘船上面,过去之所以老不讲日本海军,大家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认为就那几艘军舰,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你也讲不出有几件什么事,但是我们要理解,那个时候日本海军,不是光在水面上的军队,还有天上的军队,还在陆地上也有军队,这样来理解,都是事实。这是对于行动的理解。
武汉会战什么时候结束?我刚才讲了,1938年10月25日,汉口被日军占领,并不是武汉会战的终点,只能说就这一场战争在军事上的结局来看,日军攻占汉口,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没问题的,军事意义。但是这场战争的军事行动的终点并不是日军轰炸的,而是日军后面还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20多天的时间攻占湖南的岳阳,那个时候才可以说武汉会战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争结束以后,日本海军在干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日本海军,太平洋战争当中,是日本军队在战争当中的主力,是没问题。但是在中国好像我们不大明白日本海军在中国干什么,以武汉为主要基地,长期轰炸以重庆为中心中国大后方,这是日本海军为主的。大轰炸,对中国大后方的大轰炸,主要是日本海军在轰炸,他们的基地在哪里?在我们的武汉,武汉机场,王家墩(音)机场,就是日本海军轰炸的主要起飞点,还有孝感那个地方,是重型轰炸机起降的地方。我们大后方在跟日本没有,日本军队没有占到这个地方,但是战争在这个地方照样还在打。谁在打?军队来说是日本海军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说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绝对不是指大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这些地方都是轰炸的地方。这一点我们简单提一下。
第二个就是日本海军在长江上干什么?在武汉会战以后,主要是把手川江以下长江还有中国沿海的运输线,以利于日本对华军事占领,攫取它的资源,对中国抗战军民实行封锁。第三条,就是配合日本陆军在靠近江海的地区作战,还是它的任务。事后整个中日战争,日本海军都不是置身事外的角色,贯穿了日本海军的中日战争的全部过程,而我们对这些方面的了解还不够,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探讨,这是我关于武汉会战以后日本海军的作战行动。
我简单说这些。结语是,中日战争,从学术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发觉更多的史实,感觉到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神剧,抗战神剧这些东西,就是因为我们对过去究竟实际上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东西,缺乏一些很必要的支持。日本海军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相当人的心目当中马上就和水上那些舰船联系在一起,而不大想天上的这些方面,对日本海军不了解。我们怎么样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这不是我们坐在家里搞几条抽象的思维,就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你对实际的情形都了解的很少,你那个所谓的教训都是想象的,而不是从真真切切的历史事实当中得出来的。
像日本海军能够在中国这样地来展开这些行动,反映了,一个是无形的现实就是中日两国之间,当时在工业水平方面,在武器装备方面,在军队的作战手段方面种种最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你空空讲,抽象地讲,你要联系到具体作战来看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才真懂得这些差距意味着什么。我们要真正占领世界抢墒国,在没有好武器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切切实实地,把我们的技术、装备,我们的工业水平都要,提升到世界的先进的这样一个水平,这样还是保证我们在战争当中不陷入被动捱打的地步。我做这个研究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样的体会,我今天说的很多的是不正确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的演讲,今天现场观众80人左右,但是我们线上观众,刚才我看了一下有13万5千人,大家今天坐在这边是很幸运的,下面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跟李老师提问。
观众:日军炸沉了一艘美国军舰吗?
李少军:有啊,是占领南京以后,在长江上。有日本学者认为说是故意的,来演练一下被美军的袭击,还把这件事和后来的日军进攻珍珠港联系起来,日本海军当时认为纯属于是一次误炸行动,日本海军当时没有必要跟美国海军形成一个战争的状态,没有必要形成对抗。日本海军事后采取了很多的弥补措施,美国人提什么要求,他都按照美国的要求做了。日军方面中国的高层,是不是要求一定要向美国的军舰开火,当时还没有下定要跟美国撕破脸的决心,但是你要排除那些飞行员故意想袭击美国舰船,这样的可能性也是没有依据的。不能排除,也可能他们认为美国军舰误事,站在中国军队方面,妨碍他的手脚,给你颜色看看,真出了事,是战争过程当中误炸难免,完全是可能的。
但是这件事情要做实际研究也很困难,你要说那些实际飞行员为什么要来做,这个事情很难做到。当时日美关系是紧张的,因为日军展开对南京进攻的时候,美国军舰还停留在南京的江面,对日军来说,对他们是有敌对意义的行动,是极大意义的不满,是有一种警告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也只能说这是可能的。
观众:李教授你好,我想问一下,像你讲的日本海军用现代化海陆空性质的作战,有一种说法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其实某些方面讲,是抗战的延续,是有一个连续性,包括美国跟日本的摩擦。还有请问你一下,日本当时的海军航空队具有非常优秀的飞行员,飞行员在抗战过程中也损失了很多,如果他把这些优秀的飞行员投入到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会损失更大。
李少军:你这个问题提给飞行员,他们马上就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飞行员所谓优秀,或者飞行员技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一是练出来的,二是实战积累出来的。为什么飞行员强调飞行多少小时呢?过去一个飞行员的资格,是你飞行了多少小时?对你来讲,飞行多少小时,意味着你曾经经历过多次各种环境下的飞行,你的各种能力,绝不是在家里给你上课,给你指导一下,你去问,是在实际的环境当中来搞的。
日本把在中国的作战作为他今后更大范围的作战的一种练兵,您说的所谓优秀飞行员要拿到太平洋战争当中去,你怎么知道他优秀不优秀,首先是要在中国作战过程当中,来实际练各种各样技能,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够再后来的作战当中运用。所以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日本把中国看成了更大范围发动战争的一个演练过程,一个训练过程,一个准备过程。一个打基础过程。从这一点来看,战争不是孤立的,和全世界的战争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我想飞行员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如果从来不实战,就没有经历过各种情况下的这么一个技能的运用,突然让他到一个决定性的战争当中去发挥技能,那是不可能的。要说他曾经有过一些技能高的飞行员,也是因为在这儿之前在中国进行过多次战争,是以损害中国为代价来长他的本领。
一二八事变以前,日本海军没有在海外搞过水陆空立体实战,没有过这种事情。在一战的时候,曾经在山东青岛附近搞过一些天上飞机的轰炸,但是那是极为简单幼稚的办法,对战争过程来讲没有太大的作用,真正来讲成为一个大的局面,一种大战的组成部分。一二八战争才开始,一二八战争看到一些材料,日本海军从各个方面总结空战的经验,哪些方面要注意,哪些方面今后还要改进。
观众:请教一下武汉会战,网上资料显示,当时国军投入的兵力是110万,日军是30万,国军还是战败的。
李少军:双方的武器装备的差距,我们对差距的悬殊还是要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不是说盖一个大帽子,我说的是如果组合看军事实力,他能够实现水陆空立体实战,我们用什么东西来破解水陆空立体作战,我们当时并没有有效的,这里也说明了我们实力对比的差别。也就是说我自己有这么一个看法,日军在武汉会战当中运用的作战方式,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作战方式。这对我们军队来讲是前所未遇的状况,要不然一二八事变经历过,我们曾经搞过航空救国的热潮。一二八事变以后,中国飞机太少了,挡不住日本的空袭,我们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空军。包括多培养飞行员,多买飞机,多建航校,多建机场,1932年以后的确做了不少的事情。
但是一个国家发展空中战力,不是几年,要很长的时间,要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还要有你的科学技术,另外还要有军队高效统一的指挥部署战役,从这些方面来看,当时的中国都达不到。
日本为了发展它的空中武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后面的几十年抓得非常紧,我看日本陆军也好、空军也好,他们的飞行员练兵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下搞地勤的,都是高强度的训练,他们就是渴望着有机会在实战当中来运用。在哪里运用对他们最合适,就是对方力量相对来讲比他们差得很远,他们在这个方面,就可以把原来搞的那些东西充分在这个时候来检验,有不足怎么来弥补。所以我认为武汉会战,你要说我们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今天只是试图从海军这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反映我们实力相差悬殊,两国军队实力对比有很大的距离,我只能一个方面。
观众:日本对重庆进行了大轰炸,再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海军全部被调往太平洋战场。
李少军:没有全部,大部分。
观众:之后的战役有没有日本海军参与?
李少军:有一点,比如说宜昌作战,日本的飞机确实有。但是不可能是武汉会战这样规模的作战,那个时候不是他搞的作战,那个时候主要力量是用在轰炸我们的大后方,而且轰炸大后方大概到了1944年以后力度慢慢也在减弱。
观众:还有美国支援我们的驼峰行动,这个时候对我们后方进行了轰炸,比如说昆明,再比如说云南和缅甸附近的要塞,这个时候的轰炸。
李少军:都有,广西那边是陆军轰炸。这些问题本身对我们来讲,还没有充分搞清楚,史料性的不是太全面,但是我们已经了解了,广西那边轰炸,很多都是陆军方面的,长江流域海军做的比较多一点,有个很大的困难,战败投降的时候,要逃避战争责任,销毁了很多战争的资料,尤其是日本海军方面销毁的资料多。因为他担心随后来的就是美国对他们的惩罚。
过去我们对日本海军在中国的行动了解不多,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公布出来日本海军的资料原始史料确实相对来说比较少,日本国内战后楚得什么,日本海军航空作战这些东西,都没有数量很大的原始文字资料,好多都还是凭那些当时参与的人的回忆。
观众:当时有一个日本海军中佐写的海军回忆录,是哪里找来的?
李少军:日本的防御厅研究所的档案,我们觉得武汉会战对我们来讲比较幸运是看到了15航空队参与武汉会战全过程的记载,记载很细,每天都在干什么,炸了哪里,有多少飞机。但只是一个航空队,木更津、鹿屋这些资料是断断续续的,第三航空战队的资料也不全,有的部分有,有的部分没有。
观众:这一次让我们开了眼,对日本的参与,侵华战争称呼不是太多,你之后有没有计划。
李少军:我想做一个侵华日军史料重编,从近代重编,这个能不能实现,看我们努力的程度,我愿意去努力。
主持人:好,谢谢。时间也到了,我们这一期抗战大讲堂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