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馆长: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由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和季我努学社共同举办的抗战大讲堂第16期今天上午正式开讲。我作为主办方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个严冷的冬天冒着雨来到博物馆,说明大家对历史、对博物馆是真爱。在二次大战中德国和中国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抗战前和抗战早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和走向究竟如何,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我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馆长马振犊先生来给我们剖析与讲解。大家欢迎!
马振犊:很荣幸应季我努学社和民间抗战博物馆的邀请来跟大家谈一谈德国与中国抗战的问题。刚才吴馆长开篇的时候说到德国,就是指的纳粹德国,就是希特勒领导的国家。和中国国民政府的关系怎么样?这在我们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际上战争爆发到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和德国是进入了两大阵营,一个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一个是反法西斯的同盟国集团,战争后期蒋介石也被推举为同盟国著名的领袖之一。但是在抗战之前和抗战前期纳粹德国虽然在世界战略上和日本保持了同盟关系,也是二战的发起国之一。但是它跟中国一直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这一点可能让普通的、一般的受众不是太清楚这个内幕。这段关系因为战后中德两国分出两大阵营,而且是两大阵营中主要的国家,所以这段历史被刻意的隐瞒了,也就不再提起了。因为如果再提起的话对国民政府,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有损。所以后来在战后的国民党发行的史书再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于战前纳粹德国和中国国民政府的关系都采取了避讳和隐瞒的态度。当然最后国民党退往台湾以后,台湾当局和原来支援过德国抗战的这些人员的以及他们的后代一直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往来,但是对于希特勒和蒋介石的关系就不再提及了。
现在习主席号召要深化抗战史研究,对于这一段时期中德关系是我们抗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中国和轴心国集团最大的一个国家德国保持了怎么样的关系,今天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我想讲四个部分,第一是蒋介石是希特勒的远东崇拜者。为什么说蒋介石崇拜希特勒呢?这里面要回溯到国民党成立了以后对德国的认识和对德国的态度。要说到国民党人对于德国的态度,那必须从孙中山开始讲起。国民党对德国保持着一种友好的态度,它的友好态度的根基就是它比较欣赏得到。中德关系从历史上古代开始发展的就比较好,在欧洲诸国列强当中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国家。1752年德国最早的普鲁斯国王号的轮船抵达中国,德国人开始的时候是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了解了中国,这个书传到德国以后就引起了德国人对于中国的向往,认为这里是人间的天堂。日尔曼民族比较团结、坚韧,做事认真,民族的凝聚力很强,而且善于对外扩张和侵略。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八国联军的总司令就是德国的将军。中德两国就是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下持续了清末以来的这种外交,德国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但是这种情况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也就是说德国战败以后被迫签订了很多的丧失主权的条约。沦为战败国,它自然对于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关的内容就被废除了,被废除了以后1917年,在一战当中北洋政府段祺瑞政权对德宣战。在巴黎和会中由于中国代表团不签字,当然对于一战的战胜国中国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权力,反而把山东从德国手上把这个权力转让给了日本。实际上中国是一个战胜国的地位蒙受了巨大的耻辱。这样的话在中德两国,实际上在心理上面就有些接近了。就是德国战败了以后它等于是被人欺负,中国也是被人欺负,虽然是战胜国。
1919年德国成立了魏玛共和国,德国上下民族就形成了一种要翻身,要团结起来改变国运的一个愿望和巨大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和当时的北洋政府重新签订了中德协约,1921年。这份协约可以说是在清末以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当中唯一的一个比较平等的协约。当时的政府就认为只有德国人好像有些不同,其他的都是欺负中国的,德国人开始有尊重中国的这种主权。在天下乌鸦中突然发现了这只乌鸦长了几根白毛,就对它产生了好感。特别是有一件事情给了孙中山巨大的鼓舞,就是1971年孙中山南下护法,孙中山当时可是光杆一个,他没有钱,他要掌握部队和运动部队都要钱。这时候德国领事主动找到孙中山给了他30万银元去运动海军,结果海军就跟着孙中山去南下护法。所以德国人雪中送炭的这笔钱给孙中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而且从此把德国人作为自己的盟友。孙中山曾经派出了使者访问德国,还在广州成立了南方革命政权以后也派使者访问德国。但是德国人对于广东是非常重视的,他们认为广东这个地方可以是潜力巨大,所以在后来德国和国民政府发展关系的时候仍然和广东地方当局保持了一个独特的合作关系。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说国民党人对于德国的这种友好感情就是从不平等条约的结束,从德国资助中国的革命等等各方面就引起了孙中山的重视。国民党领导阶层对于德国的好感也是延续到蒋介石执政以后。第一个问题我就想讲一下国民党人对德国的友好关系。第二方面是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在一战以后怎么样从新兴起成为二战的发动国。德国这个国家是非常有意思的,德意志民族是非常勤劳和勇敢的民族,个性非常鲜明。我们中国对外开放以后跟各国都有往来,德国人做事情某种程度上跟日本人有一定的共性,就是说做事非常认真、仔细。所以在中国民间也知道德国货是非常之信得过,德国人做事情非常认真,近乎到了刻板的地步。就是说所有的规章、制度、程序是一步都不能逾越的。而且他们男的干事业,女的就是按照当时民国时期对于德国人介绍的那些说法,就是说女子在德国整天就是打理家务的爱好者,就是说德国民族对于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一点的责任心是非常强的。主妇对于家庭的责任,男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非常鲜明,这些全是优点。日本民族也有这方面的特点,就是做事非常认真、细致、到位,而这一点恰恰和中国的不足之处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就是马马虎虎,但是这一点在德国、日本他们民族的性格就是非常认真的。第二个就是非常团结,而中国人过去旧中国可以形容为一盘散沙,对于德日民族来说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是非常强的。这些优点我们可以肯定,但是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在国家政治路线产生问题的时候就很麻烦了,这种优点立即就转化成为一种缺点。他们很容易把这些国家就变成一个战争的发源地,很容易具有侵略的力量和这种倾向。德国和日本的发展历史更是注释了这一点。
谈到德国的崛起我们就必须谈到希特勒,谈到希特勒大家可以看到希特勒这个人在德国历史上,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记录。希特勒出生于巴伐利亚的一个家庭里面,据说他的母亲是他父亲的外孙女,这也是一种传闻。他的少年时代在学校里面读书受到了他的一个历史老师的深刻影响,他在历史课上面,他的历史老师是一个反犹太主义者,就拼命的给他们灌输种族优越的理论,而且煽动仇恨犹太人的概念,所以他对他的历史老师是非常崇拜的。实际上希特勒的少年时期跟蒋介石也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就是比较顽皮,不是能安心学习的孩子,就是经常打架闹事和被学习处分。他的少年时代有一段时间失学,就在街头靠自己画明信片出售来为生。所以他一直对自己的过去耿耿于怀,就是说受到欺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希特勒作为德国下级的士兵参与了战争,在他战争中中了毒气,昏迷了。从医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说这次中毒影响了他的中枢神经,开始让他的性格上有了改变,就认为自己是世界领袖,就认为天降大任于他了,然后他就从政,开始进行政治活动。他参加了德国工人党前面加了一个国家社会主义的头衔,就是后来大家知道的纳粹党,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德国的字母就简称纳粹。他给这个党设计的符号就是德国的这个“万”字反过来的。佛教的这个“万”字符号这一横是向左的,而希特勒的那个是向右的,这个符号已经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印象。希特勒从政之后就立志振兴德国,要带德国民族打翻身仗。1920年他提出要废除合约,重新建设一个强大的德国。到了1921年的时候他就开始组织冲锋队,纳粹党就开始逐渐的走上了武装自己的道路。到了1924年的时候他发动暴动失败了,被德国政府抓了监狱里面去了。
关在监狱里的时候他写出了一个著名的著作叫《我的奋斗》,他把对于德国和对于欧洲以及全球的思考,还有对于他的想法和对人类的认识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写进去了。暴动失败以后他对自己的从政道路进行了反思,最后决定一个是要反对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反对德国的共产党,同时他也有一些欺骗的宣传口号,比如说民族振兴等等来拉拢德国的工业巨头、财团资助他,然后在民众中煽动纯粹的这种民族主义情绪。这条道路在德国逐渐的适应了当时的形势,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所谓民众的感觉、民意,大家都可以从几个例子中看到。当政府掌握了宣传机器以后对民众的所谓的教育,大多数民众是不明就理的,就是听着宣传。比如说现在为什么日本民众超过50%以上都对中国不持友好态度?那是日本长期以来的对中国的仇视和宣传所致的。为什么现在台湾的民众不像过去一样对中国大陆有向心力?向往?那也是因为陈水扁当时拼命的宣传台独的思想导致的。而马英九当政的时候又迁就了这种情绪,这样迁就了以后台湾的很多人就跟大陆离心离德,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中国人。在这其中政府的宣传引导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当时的德国的确是这样。就是说新闻广播或者报纸,所有纳粹当能影响到的掌握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在宣传,激起了德国人的情绪。一战以后德国人的日子过的确实很困难,大量的人员失业,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里面一些其他的政治组织的鼓动,游行示威不断。德国当时就呈现这种四分五裂的状况,就是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就是说德国人都认为我们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出来领导全民族走出失败的阴影,这时候希特勒就应运而生了。即使说他没有这个本事,或者说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他提出要振兴德国,大家也不考虑其他的问题,就开始拥护他、跟随他,就造成了全民的那种狂热。大家知道纳粹党上台以后举国躁动。我们老说大多数人民是好的,当一个国家成为战争发源地和机器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民众是逃脱不了责任的。比如说南京大屠杀之后日本全民狂欢,这是全民的运动,不是哪一个集团所能够操纵的。就是说当民众被误导到一条歧途上的时候,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说不好听的话,安倍这个人的身上有很多地方有这种特质,就是说煽动民众,他想办什么事都能办成。他能鼓动或者掌控一大批人来拥护他,局外者可能看的非常清楚,但是当事者不一定能够看到。
所以说一个民族它衰落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要振兴起来,他很可能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到了1930年到1932年的时候德国国内发生的罢工次数就超过了一千次,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整个就是混乱的。德国纳粹党应运而生。希特勒通过选举上台成功,1930年通过选举纳粹党成了国会的第一,所以希特勒被选为首相,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纳粹党逐步掌握的政权,纳粹的幽灵就笼罩了整个德国。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德国就快速的强大起来了,德国快速强大起来打了翻身仗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外部的原因就是同盟国,就是那些战胜国开始对于德国放任它逐步的发展起来,大家都知道英国首相这些人采取的都是什么呢?就是说你不是闹事嘛,那我就让一让,都是抱着我让一步你就不再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在战前时期是非常有害的。你对这些战争狂人让下去的话你就要永远吃亏,最后你就要倒大霉,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方面我想讲一下蒋介石对纳粹的崇拜和效仿。孙中山当然对德国人是友好的,他认为德国人帮助他,认为中国人和德国人的优点可以互补。特别是德国的工业非常发达,中国又是巨大的市场,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前景远大。而且孙中山也想在欧洲列强中寻找一个突破口来跟列强们平起平坐。蒋介石早年赴日留学,他在当时就接触到了德国的历史,对德国充满了向往和崇拜。他曾经在日本期间一度努力学习德语准备到德国去留学,但是后来因为国内的革命等等原因他就没有去成,但是他把自己的次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去了。他对德国是非常崇拜的,他曾经跟蒋纬国说过德国民族的优点可以很好的弥补我们的缺陷,所以德国在各方面都是我们的榜样,要蒋纬国好好学习。蒋介石认为德意志民族团结、认真的精神是可以弥补当时旧中国的一些社会缺陷的,他对俾斯麦的铁血政策非常崇拜,这种情况下就萌生了他夺取政权的想法。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军人领袖,他对武力的崇拜是从始至终的。
蒋介石希望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上面尽量的发展和德国的关系,在早年黄埔军校开始对于德国就非常关注,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政权以后就不断的跟德国尝试联络,而他手下的一个大将,就是朱家骅是留德毕业的,他通过朱家骅跟德国保持了很好的关系。他通过朱家骅联络在德国的老师,聘请德国人做军事顾问,并且在1928年访问德国让德国在工业、教育特别是军事上面给予支持。蒋介石为什么要请德国历史顾问呢?就是说他跟中共苏俄翻脸了,这个时候军队中的顾问就空缺,他还是希望用西方的关系来训练他的军队。当时意大利和法国都来联系过,说可以派顾问,他都不要,最后还是请了朱家骅找了德国人来。1930年经过他的努力德国工业联合会派了代表团在中国转了一大圈,跟中国各方面洽谈合作的事宜。1929年派出了蒋作宾出使德国,全面加强与德国的关系。在这个同时德国当局也和广东地方当局保持了特殊的关系,广东当局建设空军还有建设兵工厂都是德国方面资助的。
下面我们讲一下中德关系的发展,南京政府成立以后自然和德国是要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当时中国派出了大批的留学生到德国,在各个大的军火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里面实习,这批人其中重要的有海军学生在海军学校里面学习,后来回来以后在海空军还有陆军指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蒋介石因为苏联军事顾问的撤退,急需要外国顾问的补充,所以他选中了德国。朱家骅就是中德关系的一个牵线人,这个是1926年到1929年蒋介石的第一任德国军事顾问鲍尔。这个鲍尔在德军中非常有影响,他是德军参谋本部的一个少将参谋。由朱家骅的老师推荐到了南京政府做军事顾问团的团长,他12月22号抵达了上海和蒋介石进行了一次长谈,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信任。鲍尔先后召集了25名军官到中国来做军事顾问,参加了蒋介石后来的二期北伐和军阀混战的一些战争,从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29年鲍尔向蒋介石提出了建立中央钢铁厂的建议,编制了中国编遣方案。1929年3月鲍尔参加了蒋介石和贵系的战争,并且到了5月6号他在上海染上了天花,后来病死在中国了。据说也是被人暗害的,因为他曾经是帮蒋介石做事的,蒋介石对他的去世非常痛心,后来就把鲍尔的儿子留在了中国认作义子,待他非常不错。这个图片是1933年1月30日德国纳粹党通过大选上台组阁,德国年迈的总统兴登堡接见新任总理希特勒。兴登堡当时已经是80多岁了,有点老糊涂了,他是德国享有盛誉的一个元帅,后来做了德国总统。因为他年纪太大了,所以他对政务不是亲自过问的,大权都落在希特勒的手上。据说中国的大使向他递交国书的时候他都糊里糊涂的,然后他就跟这个大使讲说你长得怎么好像不像德国人呀?就是说他的脑筋根本搞不清楚这是一个客人是来递国书的,讲话都颠三倒四的。当然这样的话希特勒是很高兴,他就可以大权在握。这是德国纳粹党在纽伦堡具有大会的场景,纳粹党到最兴盛的时期是相当可怕的一个场景。(图)这是中国首任驻德公使蒋作宾1929年1月赴任,这是在德国的一个合影。(图)这是1929年工作公使蒋作宾在德国参观工厂。因为当时德国的制造业已经很发达了,(图)1930年全德工业联合会访华团在中国的图片,还有宋子文访问德国,在德国考察飞机制造厂。还有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工厂,足以证明当时中德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下面我讲一下中德关系的高潮,中德关系在蒋介石的推动和希特勒的这种默许之下开始逐渐发展。作为一个一战的战败国,当时的国际条约是规定德国是不许向国外派遣军事顾问的,这些德国军事顾问怎么到中国来呢?他们就用个人的身份和国民政府签订了雇佣协定,当然国民政府也没有亏待他们,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他们一个月的工资都是几千大洋,这个在中国是不得了的。那时候北大教授李大钊80块大洋,毛泽东做图书管理员是8块大洋,有两三块大洋一个月的生活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团长一般都是达到2千块大洋左右,还有直接发美金给他们。他们都有自己的卫队和办公室,还有专用的司机和警卫,都是享受到中国部长级的待遇。鲍尔死后就由希特勒的那个难友克里拜尔代理,这个人不太会处人际关系,蒋介石也不是太喜欢他,所以他代理了一阵子顾问团长就换人了。德国参谋作战处处长佛采尔将军来到中国做代理顾问团长,他是职业军人。佛采尔在中国最大的作用就是参加了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协助指挥中央军进行反击,最后打胜了。有一次蒋介石在郑州附近的火车站,就是他的专车停在那里指挥作战,结果是冯玉祥手下的骑兵队已经冲到了他的专车不到几百米的地方,当时据说德国顾问和蒋介石都在火车上。当时那个骑兵团长如果说知道蒋介石在这个火车上那会一鼓作气就把蒋介石生擒了,因为蒋介石当时身边已经没有多少卫队了。当时是离得很近的距离,但是因为当时不知道就撤兵了,据说蒋介石当时也是下跪祷告上帝保佑。所以开玩笑来讲如果蒋介石被生擒了话中国历史就要重新改写。另外还有就是他的德国顾问都会被活捉,德国秘密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团这件事就大白于天下了,那就要引起国际的纠纷了。所以历史就是这么奇怪,没有发现,最后居然在很近的距离骑兵就撤走了,使得蒋介石躲过了一劫。
这里有一个故事就是说佛采尔打完了中原大战以后就马不停蹄的到了江西参加了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的作战,他发明了堡垒战术,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用泥巴和碉堡一步一步向中央苏区逼近。最后把中央苏区压制到最后一小块距离,逼迫红军主力与他作战。这时候红军的指挥者也是一个德国人,就是里德。所以当时红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分别是在两个德国人的指挥下作战。而佛采尔是德国科班毕业的参谋本部的作战处处长,他比里德的军事修养要高的多,里德只不过是一战时期的德国部队的一个小兵,后来里德的军事修养都是在苏联的军事学员学的,他当然比不了佛采尔,最后当然也就打不过佛采尔,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央红军和蒋介石进行阵地战,最后把红军的主力都给干掉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里德怎么到了苏区当了一把手了呢?这里面有是一个历史故事,当时有一个共产国际驻上海的特派员被蒋介石的特工抓住了,抓住以后为了营救他,苏联红军参谋本部就派人。当时苏联红军参谋本部派在上海的远东情报站站长就是著名的间谍佐尔格,佐尔格在上海,他就跟苏联总参谋部要钱来营救这个共产国际的代表。为了保证这个钱能安全的到达上海,总参谋部就派了两个人各带了三万美元从中国东北绕道上海给佐尔格送钱,里德就是其中之一。到了上海完成了交款的任务,当然里德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到中央苏区去了解中共中央苏区的情况向红军参谋本部报告,所以他就通过秘密渠道到了苏区。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是博古,他向博古介绍说自己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也可以说他是代表,但是可能对这个代表的理解就有问题了,博古当时排斥了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之后就特别需要一个懂军事的助手来协助他指挥军事作战,这时候空降一个共产国际的代表来,而且是军事学院毕业的,所以他就把指挥红军的权力交给了里德,由里德指挥红军作战。塞克特当时是中国的国宾,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作为一个国宾怎么可能跑到江西前线去介入中国的内战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在庐山跟蒋介石会谈的时候谈到了中国的国防战略和对内战争,他绝对不可能到第一线去指挥,发明这一套战法的就是佛采尔将军。这个情况就是说在两个德国顾问的指挥之下,最后国共进行了决战。塞克特将军第一次访华回去了,蒋介石就对他充满了希望,而加上佛采尔也很有意思,这个人是纯军事家,不太管人际关系,大家对他都有意见,说他管的太多。再加上他的助手不正气,他的助手介入了中德之间的贸易,做生意拿回扣。所以蒋介石就拼命的想把塞克特拉回来做顾问团团长,而当时塞克特已经78岁的高龄了,不可能再到中国来。最后蒋介石就派朱家骅和各方面的关系,给他送了好多的礼物,最后塞克特没有办法在第二年又再次来到中国,当时他在中国只待了几个月,作为佛采尔之后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后来因为身体不行就被迫回去了,蒋介石感到非常惋惜。甚至在他做总顾问期间蒋介石下了手令说如果我不在的时候塞克特将军可以代我下命令,塞克特将军可以用蒋介石的专车以及飞机,还有给塞克特专门配备了厨师和乐队。所以塞克特回国以后说蒋总统给他了极高的待遇,非常的怀念,但是他因为身体原因回去不久就去世了,接替塞克特的就是法肯豪森,就是所谓历史书上写的“鹰物将军”,法肯豪森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鹰物两个字。
法肯豪森是塞克特的学生,塞克特把他留下来接任顾问团团长。而法肯豪森对于中国的贡献最大,最主要的是什么呢?法肯豪森基本上是在支援中国的抗战,从长城抗战开始就是在法肯豪森的指挥下、参谋下开始的,一直到大屿山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战役,随着法肯豪森流着眼泪离开中国的,跟中国人民非常友好。而且法肯豪森还是很有眼光的,他在抗战爆发前就建议蒋介石要经营湖南、湖北、四川,一定要把长江一线建成抗日主战场。这个是法肯豪森明确向蒋介石建议的,而中国的蒋百里将军也有这个建议。所以现在有人说八一三战役是偶然打起来的,说国民党根本没有准备,说是打一步看一步,对于形成了抗战主战场从北到南的一个结局,说是一个偶然现象。虽然说这种观点有它的看法,包括最近我在历史研究微信群里面有的学者还有这个看法。但是我们可以确切的 因为法肯豪森给蒋介石有两份非常重要的抗战战略建议书,在这个建议书里面法肯豪森已经写的非常明白了,就是怎么样来抗战,提出四川根据地的思想。我想蒋介石不要说是一个领袖或者政治人物,他就是一个白痴或者说一个呆子,他只要能听懂人话,有人反复跟他讲要把四川作为根据地,把厉害关系讲给他听,他也有这种意识了。就是说他是一个很笨的人,国内国外的将军们都跟他建议,难道他还一点想法都没有吗?所以你说蒋介石根本没有那种想法就是胡乱打仗,就说在上海吧,这一国领袖哪能这样随意呢个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讲法肯豪森对于中国抗战的贡献最大的就是帮助中国制定了引敌南下的战略,把长江一线变成了中日战争的主战场,对于把日本拖垮。如果日本不是从长江开始打,而是从北京、天津开始打,然后占领太原,然后一路西进占领郑州再占领西安然后再南下占领武汉,把国民政府包围在东南沿海区域的话会是什么后果?那国民政府就成了南明小朝廷了,最后只好跳海了,就没有退路了。所以这个情况绝对是国民政府当局有这个意识,因为这不只是两个军事顾问跟他讲,陈诚都跟蒋介石这么讲。陈诚就跟他讲现在只有在上海大打,把日本的主力吸引过来利用我们在长江一线的优势慢慢的拖住他们,引他们演讲西上,然后就说打不打,蒋介石说一定打。这样才有八一三后来的全面开花,70万人去跟日本人拼命。这种战争难道是轻而易举就决定的吗?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作为历史研究我们要根据史实说话,当然关于八一三战役有没有引敌南下的设想,你们在座的可能有很多军事爱好者。我也坦率的承认蒋纬国在他的《抗日御侮》这本书里面讲到说8月20号军事委员会下达作战命令,国军主力向上海、华东方向集中,国军一部北上抵抗。这份命令有没有?现在我们馆里面的8月20号的作战命令拿出来了,没有这个内容。讲的是国军主力要北上等待抗战,其中一部分到上海去。这两个命令究竟是谁的?怎么会产生这个问题的?那份蒋纬国所引的命令在哪?我曾经到过台湾国史馆、党史馆找过,都没找到。后来国内有的人就说蒋纬国是伪造档案,说为了给蒋介石贴金。后来我就跟台湾近代史研究所的教授们谈这个问题,那些教授们说不可能伪造档案的,好像台湾的学者们没有伪造档案的习惯,再说有这个必要伪造档案吗?后来我找到了台湾前国防部史证局的局长,他给了我一份命令,但是那份命令也没有蒋纬国所引的那段文字,但是基本意思能看出来就是说要在上海作战。这个情况最近好像蒋介石的那个日记里面综合来观察的话,也有一些记载。所以8月20号的作战命令是真的假的现在还没有办法来判定,但是蒋纬国是引用了。反方的意见就认为你拿不出这份命令的真实的原件你就是伪造的,你伪造的话这个意图就不存在。我的观点是说你不能用这一份文件来决定说整个的战略意图都不存在,你话不能这样说。因为过去我们对于八一三抗战有一些处于政治方面的传统观点,我们现在应该是按照习主席讲话的精神,就是要实实在在的还原历史真相。
就是谈到法肯豪森将军,他是塞克特的学生,在八一三抗战爆发的时候他带了一个前后有71人次的德国军事顾问在前线作战,最后被日本人发现了。发现了以后就对希特勒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最后希特勒没有办法就命令他们回国了。与此同时,当时中德两国在战前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易货贸易。所谓的易货贸易就是说德国是战败国、中国是穷国,双方都没有外汇,那怎么办呢?就换货,我拿东西给你换。这下德国人高兴了,为什么呢?他们也缺外汇。换什么呢?换的内容很有讲究,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和中国抗战关系很重的一个方面。大家看到八一三台儿庄战役中央军模范师训练出来的国防军全是德式装备,戴的钢盔都跟纳粹军队的钢盔一样的,骑的摩托车和用的大炮,台儿庄前线远距离大炮全是德国制造的。这些军火怎么来的呢?就是德国易货贸易送过来的。当时中国的代表团和德国军事顾问负有跟中国进行军火贸易介绍这个产品的责任,所以他们介绍德国军火商和中国直接进行贸易,甚至于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急需装备,当时美国、英国、法国都是袖手旁观的,站在那里看你们打。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在支持日本侵略中国,英法根本就不管你们,就是看着。这个时候支援的有谁呢?开始的阶段苏联并没有面出面支援中国,因为苏联和国民党的关系还没有恢复,那时候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德国,德国给中国现运军火。因为中国的军火全是买来的,打完了就没有了,急需要军火装备,最后德国从国防军的现役军队的装备中抽出来运往中国。所以说如果没有德国的帮助的话,八一三战役能不能打到那个程度,以至于后来的台儿庄战役、武汉抗战能不能取得那样的战果都是一个大问号。
但是我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德国人帮助中国绝对不是出于政治上的正义的考虑,不是说出于道义的考虑,而是非常现实的东西,我们交换东西。什么东西对德国这样的有诱惑力?就是中国的原料。其中有一种就是钨砂矿,钨砂矿是制造军事装备必须的材料,全世界70%的钨砂矿在中国,其他的部分以苏联为主。而苏联跟德国是敌对国家,绝对不会卖钨砂矿给德国的。所以德国要发展军队,要扩军准备战争就必须要制造大炮、坦克,就需要钨砂。这样就只有求中国,没有办法就只有用东西来换,中国就要军火。所以这个就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易货贸易,易货贸易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农民,贵州、四川、湖南的农民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筐一筐的把钨砂矿背出来,用火车运往广东,再用海运送到德国,德国再把军火运过来。这个之间的操作人就是翁文灏。
(图)这是希特勒给蒋介石的信以及蒋介石的回信,(图)这是当时中德两国要员在一起合影。当时中德私下的这种外交来往非常密切,有一个例子可以说给大家听。就是希特勒检阅部队的时候乘坐的那个敞篷小汽车一共有三辆,一辆他用着,一辆是他的备用车,一辆就送给蒋介石了。这些从来不对外宣传,这些历史就被隐藏在档案里面了。(图)这是蒋介石接见莱谢劳和克兰。在抗战爆发前中国国民政府的主席特使孔祥熙终于是见到了希特勒,这是双方握手的合影,6月13号。后来第二次孔祥熙到了希特勒的别墅里面会见他,这是双方的合影。 实际上希特勒是很看不起中国人的,他在《我的奋斗》里面写到中国人跟黑人一样是第三等的民族。当时欧洲人知道亚洲东亚就是日本人,对中国人是没有任何印象的。但是后来因为对于贸易的需要才开始了解中国,他了解到蒋介石那么崇拜他,所以对蒋介石也有一点好感。这两张照片是佛采尔和法肯豪森,德国的军人是职业军人,不效忠哪个政党或者哪个人,就作为一个职业。他们就是职业的军人,为谁服务就为谁作战,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观念这一套。当然纳粹党对德国军队进行了有意识的改造,把他们的将军们都改造,换上了自己的人。但是再换他们德国军队的那种精神还在那里,所以很多人不听,为什么有人要刺杀希特勒呢?就是因为他们发现军队已经走上斜路了。因为职业的道德要养成迫使他接受上面的命令、执行上面的命令,这有是军人的职业道德。所以很有意思,它是一个独立的职业。所以你说塞克特将军,包括兴登堡他们对希特勒那套都不欣赏的,但是为什么他们要合作呢?他们真的是有一种职业道德在里面,并不是说是纳粹党员才合作的,他们就是作为一个军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法肯豪森在武汉的时候接到命令说全体顾问团必须回国,在国内的威胁之下只好离开中国,走的时候都流眼泪了。法肯豪森回去以后被任命为驻比利时德军司令,他在整个做司令期间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比如说大屠杀等等的,而是比较公正的。他甚至于在后期参加了反希特勒的活动,刺杀希特勒的那个行动失败以后他被投入监狱,后来监狱被盟军接管了,他继续坐监狱,后来蒋介石还专门给他出了证明说他是好人。国民党在台湾的时候还不断的给法肯豪森的后代寄钱什么的。
刚才主要讲的是贸易和军事顾问团这两个方面,第四个就是中德关系的衰落。德国撤退顾问团这倒是一个小事情,日本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德国在中国有顾问团,有继续给中国军火就不干了,穷追猛打一定要希特勒断绝跟中国的关系。希特勒为了全球战略就抛弃了中国,他是想着日本在中国占的地方越来越大了,希望从日本的手里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日本人什么都没有给他,没有从中国得到一粒钨砂。后来希特勒就有点后悔抛弃中国了,但是纳粹政权也没有跟中国彻底的撇清关系。派了一个特使留在重庆不断的跟国民政府接洽,但是已经没有实际的用处了。希特勒想的是日本和中国最好不要打,联合起来打苏联,所以他极力的在中日之间调和。但是他不知道中日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希特勒不是强调共产主义嘛,要消灭苏联。国民党就讲说中国共产主义的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解决,日本才是世界的大祸害。当时的外交政策已经是南辕北辙了,谈不到一起去了,德国要中国去打苏联,中国要德国跟日本断交,这个也不可能,后来的结果就只能是拜拜。但是德国的经济负责人托马斯还是在暗中跟中国合作,希特勒下令说不许给中国军火了,但是经济部说我们对中国的依赖很强,说如果不履行合约的话我们要赔很多钱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决定已经签订的订单继续执行,但不再签新的合同,实际上他们就是按照订单的规定不断的把东西给中国,最后是借道越南运进来,把大炮都拆开运往中国。1938年德国的特使在重庆极力的想跟中国继续签易货协议,还想跟重庆做生意,但是国民政府不理他了,因为当时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就是两个阵营。
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非常高兴,据说蒋介石最高兴的一天就是听说日本袭击了珍珠港。他当时就看出来这场战争会胜利了。因为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当局设计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也是这个想法,就是说我一方面抵抗到底,甚至于在情况最糟的时候都有这种抗争到底想法。中国和日本打了好多年都没有宣战,在这个时候就向日本正式宣战了。这个里面要讲一下德国和汪精卫的关系,汪精卫伪政权以后德国跟他要发展一种表面的友好关系。但是德国和汪精卫的关系基本上都是表面的,就是说互相签定协议、派出外交使节、建立外交关系,主要是想把日本紧紧的拉在自己的身边,对于日本扶持的伪政权也是给予照顾,给汪精卫政权一个面子,仅停留于形式。包括汪精卫的伪政权参与所谓的对同盟国宣战,也是日本在战争后期自己的力量不足了,为了发挥汪伪的更加作用有意把汪精卫抬起来。在这个时候德国也要加入进来,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德国跟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权力等等在北洋时期就解决了,没有权力可以交换。当时德国方面还是坚持一定要签约,后来汪精卫还是给了德国这个面子,就是说签订了一个关于既有的权力,就是说德国就剩那点权力了,但是还是要装模作样的放弃,维持他一个大国的形象。
德国纳粹党的宣布部长戈培尔在后来的演讲中开始攻击中国的抗战了,当时德国和汪伪政权的外交就仅仅是个形式。下面讲一下蒋介石介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的事,当时中国还是需要德国军火的,所以开始跟各界名流保持联系,在他们联系的过程中跟反希特勒的那些军队领袖产生了关系。主要是三人组合,就是克兰、萨克特以及托马斯,他们三个人组成了一个三人组合,就开始从事反对希特勒的活动。以前那个电影上面都有的,刺杀希特勒等等。他们曾经组织了十多位军队的将军和元帅暗中在谋划怎么样刺杀希特勒。经过几次设计,包括在他的飞机上面放炸弹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就是在他的作战室里面,大家看到的那个放在希特勒旁边的那个会议桌下面的手提包。一个是那个桌腿很大,另外是那个桌腿是橡木做的,橡木是非常牢固的,所以也没有把希特勒炸死,希特勒杀了3千多人,把有反希特勒倾向的和有对希特勒不忠思想的都抓起来了。特别是这个克兰,他跟蒋介石以及跟国民政府的元老们关系都非常好,他就希望中国政府能支持他刺杀希特勒。所以蒋介石得知之后就命令宋子文向德国的这些反希特勒的人汇款资助。就是说他想通过蒋介石告诉英美方面我们准备行动了,你以后就不要追究我们的责任。蒋介石在1942年1月作出决策派人联系反希特勒的这些将军们,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反动派提供了几万美金。后来在宋子文的电报中说已经汇出3万美金交给了克兰,克兰为此给蒋介石发来了感谢电。这些都是有档案作为根据的,中国元首资助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证实。
战争结束以后托马斯、法肯豪森统统被盟军关到监狱里去了,所以后来国民政府又去打电报营救托马斯法肯豪森这些人,说他们是好人,最后他们都分别被释放了。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我们在谈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大家知道拉贝先生。拉贝先生曾经向德国纳粹党总部和希特勒反映了很多的日军暴行,纳粹方面是一清二楚的。实际上希特勒的思想也很复杂,所以我们在德国找到了大量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在当时的确是被封存的。
最后讲一下战后中德的外交关系,战争结束了中国是胜利者,德国是战败者。1945年5月8号德国宣布无条件向盟军投降。到了8月份日本也投降了。德国战后被苏美双方瓜分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是西方世界都是承认西德,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德国历史上的中德关系并没有什么渊源,跟着苏联承认了东德。直到中德签订条约,西德和中国建立关系。关于中德的易货贸易档案基本上都在我们馆里,台湾也有一部分。这些档案我们目前还是控制使用,据我所知可能还有一些旧账没有了,因为当时战争的状况你给了我多少,我给了你多少根本就没有办法算的非常清楚。也就是说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讲,那些东西如果现在算帐的话还是有作用的。这些档案我们都还在,提供一些历史研究是可以的。
刚才就是简单的给大家讨论一下或者交待一下这个过程,我想有一些地方可能讲述的也不是很到位,或者有一些错误也希望大家指正。我也写了一些书,包括《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等等。我的想法是中德关系是很有意思的,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研究中德关系史的很少,在中国大陆现在还有年轻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个;我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研究中德关系,把这历史的真相能力揭示出来。谢谢大家。
吴馆长:我们掌声感谢马振犊馆长的讲座,本次大讲堂结束,我们第17期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