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泽东把《论持久战》作为献给“七一”的礼物?

发布时间:2021-07-08 11:42   本文被浏览过:

这是一个无比感奋人心的历史节点: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向1921致敬,向百年风雨致敬,向无数先辈先烈致敬,为了这个日子,全党、全国上下纷纷用庄重的仪式、多彩的活动表达内心的崇敬、感恩与愿景。

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百年大党一路浴血蹈火而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这一准确时间是1980年才得以考证确定。此前,7月1日被确定为一个象征意义的建党纪念日,深入人心,直至现在。

怎样纪念党的诞辰,为什么要纪念党的诞辰,怎样在党的生日之时讲好党的故事?在“七一”被正式确定为党的生日前后,《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发行的大型机关报,始终积极率先发声,向全中国传递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送给“七一”与抗战的礼物

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的一周年。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今后抗战中能够尽其更善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作为送给这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

——毛泽东《论持久战》,新华日报馆1938年出版

新华日报馆印行的《论持久战》新华日报馆印行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将《论持久战》作为送给“七一”和“七七”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将《论持久战》作为送给“七一”和“七七”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

6月,新华日报报史馆接受了一份珍贵馈赠:新华日报馆1938年发行的毛泽东《论持久战》单行本。捐赠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介绍,1938年7月25日至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馆先后3次印行《论持久战》单行本。每版印数均在一千本以上,印刷精美,在国统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是毛泽东在延安定的一个象征性的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中诞生,纪念日期的确定过程也尤为曲折。”中央军委党史军史专家库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李峻说,《新华日报》在推动、记录、传播“七一”为党的生日的过程中走在前列,发出重要声音。

1936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陈潭秋在莫斯科撰写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被史学界公认为最早回忆并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共一大内情的重要文献。

1938年春,中共中央为纪念建党17周年,需要确定具体日期。当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回忆,一大是7月召开,但无法考证确切日期,于是商量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日期。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内撰写《论持久战》资料图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内撰写《论持久战》资料图

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写就《论持久战》,提出:“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我党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日来纪念。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世界战争史的名作、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论持久战》的讲演与写作,毛泽东将其作为献给建党和抗战这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由此可见民族与国家在这位伟人心中的地位。

193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发布纪念建党文件,但纲要中未明确党的生日的具体日期。

党报迅速跟进。6月25日,中共中央文件发布第二天,《新中华报》就在延安发表《从“七一”到“七七”纪念周,抗大是怎样筹备的?》一文,第一次在报纸上刊载纪念“七一”的文章。一个多月后的8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两篇纪念建党文章,分别是洛甫(张闻天)《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和吴克坚《光荣奋斗的十七年》。

张闻天《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和吴克坚《光荣奋斗的十七年》张闻天《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和吴克坚《光荣奋斗的十七年》

时任《新华日报》总编辑吴克坚在《光荣奋斗的十七年》中说:中国共产党开了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组织上形成了独立的秘密的民主集中制而有铁的纪律的战斗组织的政党。“这句话精确概括出我党的特点。”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加华说。

1940年7月1日,《新华日报》第一次出七一社论《中共成立十九周年纪念》。一年之后,中央书记处于1941年6月30日发布的《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一锤定音,从中央层面首次明确把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来纪念: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

社论《中共成立十九周年纪念》社论《中共成立十九周年纪念》

根据中共中央的这一指示,是年7月1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特辑》。当天,《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出版并发表社论《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

 

在国统区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1938年8月1日第四版:洛甫(张闻天)《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吴克坚《光荣奋斗的17年》

1940年7月1日第二版:社论《中共成立十九周年纪念》

1941年7月1日第一版:社论《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

1942年7月1日第二版:社论《伟大的考验》

1942年7月7日第四版:朱德《纪念中共二十一周年》

1944年7月1日第二版:社论《中国共产党二十三周年纪念》

1945年7月1日第二版:社论《民主团结,走向胜利》

1946年7月1日第二版:吴玉章代论《忠实实行三民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五周年》

这份可贵的报道清单,刻录了《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纪念建党的勇毅坚持。社论、代论、文章……,“回头翻看,依然真切地感受到力量。”李峻说。

社论《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社论《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

“人民”是《新华日报》“七一”社论的高频词。

1941年“七一”社论《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阐明党二十年来艰辛不倦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人民的迫切利益”,也正是因为此,中国共产党“能获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同情与拥护”。1944年建党二十三周年社论提出:“我党是从中国人民中生长出来的,在中国人民中生了根的。”“他(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了人民的奋斗,他鼓励和接受人民的批评,所以能够生长和壮大起来,所以能成为中国广大人民不可少的政党。”1945年“七一”社论对人民的利益和党的利益的关系作出表述:“离开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利益。”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党的初心使命不会变,那就是为着人民,这一点在《新华日报》的社论文章中得到充分体现。”张加华说。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加华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 记者 张琦 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加华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 记者 张琦 摄

牺牲,《新华日报》“七一”社论文章中的又一个高频词汇。张加华说,奋斗到极致的外在表现是牺牲。

“二十三年不算长,英勇壮烈的牺牲,却真不少。多少优秀的党员和人民,为了共产党的人民的事业流了血。”

“你的诞生,仿佛是黑夜中点燃着的一盏明灯,照耀着英勇的战士前进,前赴后继,勇敢牺牲。”

……

“若不是心怀崇高理想信念,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献出生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一直在提醒后人要不忘初心。”吴先斌说。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数万青年奔赴延安。“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诗人何其芳描述道。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统计,仅1938年5月至8月,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就有2288人,当年总计有1万多名青年从这里获准去延安。

 

在建党纪念中吹响号角最强音

你的诞生,是全国被压迫人民的新生,二十八年来英勇顽强的斗争,锻炼成钢铁一般的队伍,在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倒了扼制民族工业发展的官僚资本,推翻了好话尽坏事做尽的反动政府……

——吴树琴(陶行知夫人)诗歌《中共诞生二八周年颂》,1949年7月1日《新华日报》

吴树琴(陶行知夫人)诗歌《中共诞生二八周年颂》吴树琴(陶行知夫人)诗歌《中共诞生二八周年颂》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当我们纪念党的生日,不是单纯地回顾历史,而是在纪念中,提醒我们当前党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哪些任务。”张加华说,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因此才能永葆鲜活生命力。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1938年8月1日刊发的张闻天文章《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阐释当前党的总目标:“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打倒封建军阀,建设国内和平;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吴克坚指出当前阶段党的口号是“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提出为争取实现独立自由民主幸福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主张。”

1940年7月1日,《新华日报》第一次刊发七一建党社论,阐释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九周年的最好办法,就是“给正在无孔不入的日寇的政治诱降以坚决的打击,给正在千方百计鼓吹‘和平’反共的投降派汪精卫等以坚决抵抗。”也就是说,纪念党的生日,有重要的作用和使命,而且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任务。

中央军委党史军史专家库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李峻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 张琦 摄中央军委党史军史专家库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李峻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 张琦 摄

“从《新华日报》可以清晰地看出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抗战路线的区别。”李峻说,纪念社论鼓舞民众抗战信心,动员全民族团结抗战,表达情感,加强团结,党和人民拧成一股绳。

解放战争时期,党调整战略目标和任务,《新华日报》社论文章也有了新的阐释。

“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的代论《忠实实行三民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五周年》“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的代论《忠实实行三民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五周年》

1946年6月,解放战争打响,是年“七一”,《新华日报》刊载“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的代论《忠实实行三民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五周年》,指责国民党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发出让人警醒的声音:“在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渴望国家安定而国民党当局正积极从事扩大内战的今天,来注意这些丧权辱国的政策是万分必要的。”

1949年4月30日,南京解放后的第八天,《新华日报》回到当年的筹办地南京,作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恢复出版。日月换新天,推翻了国民党的压迫,这一年的《新华日报》终于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七一”纪念报道。

毛泽东署名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毛泽东署名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

1949年7月1日,党迎来了第二十八个纪念日,《新华日报》一版刊载毛泽东署名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揭露国民党和美国勾结的丑恶嘴脸:“它(美国)要奴役全世界,它用武器帮助蒋介石杀戮了几百万中国人。”并宣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的胜利。

第五版“庆祝中共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专页”,刊登有文章《我们怎样来庆祝“七一”》、陶行知夫人吴树琴专访和她写的诗歌《中共诞生二八周年颂》。第六版则有大半个版面的“纪念‘七一’漫画专页”。腰间别着镰刀,左手拿着斧头,右手持枪杆子,一名高大身影的人,背后是如同冉冉升起的旭日,上书“七一”二字,旭日即将普照大地。人物代表着新生的中国,他满脸正气地怒视仓皇逃跑的两个小人,他们分别代表着蒋介石政权和反动残余——这是署名魏紫熙的漫画《阳光普照》。

纪念“七一”漫画专页纪念“七一”漫画专页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回望百年的每一个“七一”,都是观察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重要时间窗: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沧海横流到千帆竞渡,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终得玉成。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