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收藏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集
他是二战时反法西斯阵营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忍辱负重,还有人说他是战神。他在抗战前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他亲自带兵冲在最前线,最终以身殉国。日军为了他的死先欢呼,后郑重敬礼,并停止轰炸一天以示致敬,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十万民众为他扶灵送行,周恩来称之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用生命书写了一座历史丰碑。
投笔从戎 从二等兵开始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一个书香之家。1910年,张自忠中学毕业。第二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这是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法律学校。
那时的中国,国势极为衰弱。渐渐的,他认为读法律并不是救国的好方法,便决定投笔从戎。
没有事先和家里商量,张自忠就跑到东三省车震的部队当了一名二等兵。后来在车震的举荐下,他投奔到冯玉样的部队。“见习期”过后,张自忠就升任排长。
1918年,张自忠进入了冯玉祥在常德设立的教导团,以求深造。他在教导团里非常勤奋,对人真诚。学兵团长鹿钟麟将他树为“标准学员”,冯玉祥也夸奖说:“他未来一定是个将才。”
经过学兵团半年的学习,张自忠升为连长。这个连堪称是个样板,经他训练出来的全连126名士兵,后来几乎个个成才,仅军长、师长就出了十个,旅长、团长就更多了。
很快,张自忠又升为营长。由于军纪严明,又爱兵如手足,士兵们对他的感情非常深厚。每天除去必须的睡眠时间以外,他把时间全部用在操练士兵上。
冯玉祥见他如此努力又治军有方,就任命他为学兵团团长。
1930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了,对阵双方为蒋介石与反蒋的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的桂军等。
此时,张自忠已经追随了冯玉祥14年,南征北战,从一名差遣累晋至高级将领,指挥第6师。
由于冯玉祥手下众将纷纷投蒋,西北军土崩瓦解,张自忠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此时,蒋介石派飞机给他空投委任状,任命他为第23路军总指挥,但张自忠拒绝投蒋。他对部下说:“我们做军人的,很要紧的就是忠诚。现在西北军失败了,很多人背叛了冯先生,但我张自忠不会这样做。”
冯玉祥战败后,西北军的一些零散部队退到了山西,被张学良收编,后改番号为第29军,张自忠任38师师长。
长城抗战 喜峰口与日军血战
东北沦陷后,张自忠恨不能立刻带着部队去和敌人厮杀,但是没有接到作战命令也只能心中焦急。
日本人眼见顺利拿下我东北,又开始图谋察哈尔和北平。1933年,日军继续向长城推进,奉命守长城各关口的,有宋哲元的29军。宋哲元委任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开到了喜峰口。喜峰口,位于河北省燕山山脉中段,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塞北通往北平的交通要冲。
这是张自忠第一次与日军交战。部队出发前,他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作战前动员。他慷慨激昂地说:“日本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只要我们全国军民齐心协力,与日寇拼命,就能将日寇打出中国去。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国捐躯,重如泰山!”他还要求部队特别注意两点:第一,要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不动老百姓一草一木;第二,战斗中要节省子弹,不瞄准敌人不准打枪。
当时,日军已经使用了坦克和大炮,甚至动用了飞机,而29军大多是大刀、手榴弹,全军只有野炮、山炮10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步枪多为汉阳造和38式,还有一些土造枪。
张自忠并没有因为武器落后而失去勇气。一次,他对冯治安、赵登禹等几位师长说,“人生在世,怎样都是死,打日本死了,这才是死得其所。”
他率领部队,用大刀和手榴弹在喜峰口一带与日寇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消灭日军数千人。这也是九一八之后,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一。
与日军周旋 一度落下汉奸的骂名
由于蒋介石忙于内战,长城抗战最终失败了。中日双方签订了不平等的塘沽协定,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便是29军。
彼时,蒋介石给29军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
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更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在外人看来,29军将士对日本人全都横眉竖目,只有张自忠一人,竟与日军保持往来,甚至应邀去日本访问,受到欢迎和敬重。
这时,人们忘记了,几年前,张自忠曾担任喜峰口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令大刀队夜袭敌营,砍下数百日军的头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此后,各界对张自忠的误解全面加深。
为了保全战斗实力,29军奉命南撤保定。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平津不受重大损失,也为了收殓沙场上的官兵遗体,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与敌敷衍,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秦德纯副军长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确实,北平沦陷后,国人普遍认为他是汉奸亲日派,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
张自忠苦苦支撑着,数次冒险出城均被日军拦截。直到1937年冬,他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再乔装逃到天津,辗转取道烟台、济南,最后到达南京。
蒋介石选择了信任,并任命张自忠为59军军长。返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连战连胜 为台儿庄大捷打下基础
从南京到天津的一条铁路,名叫津浦铁路,起点的天津,终点的南京都在1937年先后被日军占领,但是中间的一段路,还在我方手里。这条津浦铁路,日军无法通行直达。
1938年1月,日军绞尽脑汁想把津浦铁路打通,便派军南下。坚守淮河的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了几天,歼灭了不少日军,日军几次增加援兵,同时以飞机大炮猛轰,掩护他们的部队强渡淮河。我方因为援军未到,兵力不够分配,多地相继失陷,日军以一个师团之众向津浦铁路重地徐州进攻。
危急关头,张自忠率59军奉命增援淮河,首战就收复小蚌埠镇,声威大振。
正当张自忠在淮河杀敌的时候,临沂一线的战况却又紧张起来。1938年2月3日,日军最精锐部队之一坂垣师团攻占了我们已经收复的蒙阴,意图会同津浦路上的日军来进攻徐州。徐州若被日军攻占,那么津浦铁路的南半段就将完全落到日军手里。
坚守淮河一带的张自忠接到增援临沂的命令,便星夜兼程赶到临沂,并亲在前线指挥战斗,歼灭日军的两个联队大约6000人左右。随后,张自忠又率部队追击了几十里才收住脚步。
战前会议上,张自忠就说,“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惟有我张自忠不能!我的冤枉,只有一拼与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刷干净!我带领大家拼死保国。”
在战役中,张自忠向全军官兵书写3条手令,其中讲:“我们到最后关头,敌人亦到最后关头,看谁能忍耐最后一秒钟,谁就成功。”“我们困难,敌之困难更大,我苦战,敌之苦处数倍于我,望率所部撑眼前这一极小之时间,甚盼!甚盼!”这手令对全军将士鼓舞很大,连伤病员和炊事员也参加了战斗。
淮河阻击战最终收复了淮河北岸的防御要地,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为后面的台儿庄大捷打下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还特别提到了这场战斗。
从容押后 掩护百万大军撤退
日军在台儿庄大败后,一直退到峄县,拼命死守,等待援兵。
5月初,津浦路南段的日军开始进攻,渐渐的把中国军队包围在徐州附近。就是有军队来解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集中在徐州附近的军队,便分批撤退,以免被日军连锅端。
部队后撤,日军一定会来追击。要阻止日军的追击,就必须有军队在后面拦截。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张自忠。
张自忠接到命令,立即带领部队迅速布置好阵地,担任掩护撤退。
很快,张自忠部便遭遇到日军,他们拼死血战守着最重要的据点,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都啃不下这个硬骨头。
在张自忠的阻击下,日军始终没能继续前进,最终中国的百万大军安全撤退。日军包围徐州,消灭中国军队的计划彻底破产
完成掩护任务的张自忠,在大部队陆续安然撤退后,才开始后撤。一方面,他要继续与日军对抗,同时,还要把军队向后方移动。
由于在后撤时,张自忠都在最后面压阵,部队最终有序地安然撤走。撤退途中,不时能遇到其他部队受伤的士兵活着生病不能行走的士兵,张自忠都安排了车马来装运,宁可自己走路,最终脚都走破流血也不吭一声。
而日军方面,耗费了诸多的心思、弹药和士兵,只得到一座徐州空城。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采访的原张自忠将军部队抗战老兵叶祖钧手印
鄂北襄东 身先士卒连战连捷
1939年5月,日军抽调了4个师团的兵力约10万之众,想消灭中国驻守在桐柏山一带的部队,以便住在武汉的日军,不再日夜担心中国军队来进攻。
中国随即调集军队到南阳,增加守军实力。留在桐柏山的军队就边打边退,引诱日军走进我们的夹击层。至5月中旬,胜利的天平已向中国倾斜,中国军队开始反攻,日军死伤无数,只能向后退。
后退的日军来到襄河边,驻守在此的正是张自忠的第33集团军。张自忠命令部队分两路夹击包抄日军,还亲自率2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随后第五战区全线反攻,日军如同夹心饼干的馅儿一样,进退两难,被歼灭逾一万三千人,中国军队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
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逐渐消去了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纠缠在他的心头,使他难以释怀。
1939年夏,在重庆述职的张自忠,在接受《大刚报》记者采访时曾神色凝重地说:“我张自忠决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这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第33集团军阵地进攻,双方激战7天7夜,阵地多次被突破。当时战斗之激烈,就连苏联顾问也提议向后移动,电话更是此起彼伏纷纷告急。
张自忠既严令部队坚守阵地,又要亲自参与救援。这天,张自忠赶往一处被日军突破的阵地,到达该师指挥所时,日军炮弹已经纷纷在这附近爆炸,飞机低空扫射。一共前往的苏联顾问在找到一块隐蔽的地方后表示,欧洲战场那么激烈,总司令到山炮兵射程范围内,闻所未闻……
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他派出一个团加一个营的兵力,夜间绕道偷袭日军总指挥部。临出发前,他鼓励将士们说:“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
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路,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我方大获全胜。
出师未捷 身中7弹壮烈殉国
1940年5月1日,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张自忠此时虽然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麾下增加了两个集团军和其他部队,但是能够指挥得动的,只有自己的第33集团军。张自忠亲笔写信给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愿与诸弟共勉之。”
战斗打响后,前线部队伤亡惨重,张自忠焦急万分。在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之后,他带领两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由宜城渡过襄河,一路疾进,于14日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死伤众多。
但是,这几天里,张自忠部不仅人员伤亡较大,粮食和弹药也得不到补充。日军又得知他正在亲自指挥,便增兵加紧包围。激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战况越来越不利,日军向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张自忠带领卫队冲上山头阵中督战,他命令部队:“一定要死守阵地。没有子弹了,用刺刀刺,用大刀砍,用石头投,最后用牙咬!要坚决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战斗越发惨烈,我方士兵大多牺牲。中午时分,张自忠的左肩被子弹击中,卫士谷瑞雪就劝他暂时回到临时司令部去包扎一下伤口,张自忠坚决不肯,并大声喊道:“弟兄们!向前冲杀!”
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留下8名随从。下午3时左右,日军终于冲进我方阵地,火线之间,张自忠又中数弹,右胸部亦被洞穿,喷出的热血溅到副官马孝堂满脸满身。刚包完右胸伤口,日军就一窝蜂涌了上来。
当年的日军有资料记载着张自忠壮烈牺牲的场景:日军第四队一等兵藤冈是第一个冲到近前的。突然,从血泊中站起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他那威严的目光竟然使藤冈立即止步,惊愕地愣在那里。冲在后面的第三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打中了那军官的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拼尽全身力气猛然刺去,那军官的高大身躯终于轰然倒地。
马孝堂跟随张自忠到最后一秒钟,牺牲前,张自忠说,“我这样,死得好……”
这一年,张自忠年仅49岁。
血路尽头 毛泽东题挽词“尽忠报国”
随枣会战虽然最终取得了大胜,但是中国却永远失去了张自忠。
张自忠牺牲后,他左胸兜里有一支派克金笔,上面镌刻着“张自忠”三个字。由此,日本军官发现了躺在地上的人就是张自忠,随即向张自忠遗体行了一个军礼,日军军医用酒精把张自忠的遗体擦洗干净,殓入柏木棺材安葬。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噩耗传来,举国痛悼。人们用各种方式,向这位爱国英雄表示敬意。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
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日军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
5月23日,张自忠将军的灵柩由10万民众护送,在宜昌上船,运往重庆。日军飞机多次在宜昌上空盘旋,10万宜昌人眼睁睁地看着敌机,无一人惊慌躲避,而日军飞机也没有轰炸。
灵柩送到重庆后,葬在北碚的梅花山。冯玉祥将军在墓地周围亲手栽种了许多梅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张自忠殉国两个多月后,夫人李慧敏才获得这一噩耗,她沉痛地说:“张自忠为国家战死疆场,我不难过。我虽然是一个妇女,也应当有份。”不久,她将家事交给张自忠的弟弟,自己绝食七日而死。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北平、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都命名了张自忠路。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 1982年4月16日,张自忠将军为追认为“革命烈士”。(吴先斌 赵静娴)
(转自《扬子晚报》2015.7.23 B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