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史实

发布时间:2014-10-22 16:16   本文被浏览过:


(摘自:中国档案报 2014年10月10日 总第2670期)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告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这一天被美国总听罗斯福称之为“遗臭万年的日子”,蒋介石却视之为“枢机在握,千载一时”。次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已有整整十个年头。

从“九一八”到“七七”,国民政府“勉强忍耐”暂缓宣战

      宣战是一个国家正式通知另一个国家它们之间的和平关系终止,进入战争状态。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事实上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就曾研究过对日绝交和宣战问题。11月30日,国民政府特种外交委员会对形式作出判断后,提出了处理时局的如下方针:“此时一切政策,以团结民心保持政府人民之信任为根本要图。对外策略,第一,中国无论如何,绝不先对日本宣战;第二,须尽力维持各国对我之好感;第三,须尽力顾虑实际利害,至万不得已时,虽在军事上为民意而牺牲,亦不所惜,惟必须筹画取得真实之牺牲代价。”从“无论如何”这个用词上,可以看出当时国民政府出于外交策略的考量,基本上排除了对日玄真的可能。
      除了外交决策机构之外,国民政府的一些智囊也多主张避免对日宣战。1932年3月底,国民政府美籍法律顾问林百克专门从华盛顿寄送了一个《对日意见六项》的条陈,其中第一条意见即是强烈呼吁国民政府拒绝对日宣战。他在条陈中写道:“中国拒绝与日本宣战,在美国得一个极好之反响。盖中国无论在任何情势下,不得对日宣战,否则适陷日本之奸计,日本正在想尽方法使中国对渠(日本)宣战。据鄙人之意,中国亦万不可对日宣战,否则决有失无得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8月7日晚,从庐山赶回南京的蒋介石召开了一次国防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是国民党最高层正式决定对日抗战大计的会议,出席会议的除蒋介石外,还有汪精卫、林森、阎锡山、刘湘等国民党中央高层决策人物和一些地方高级将领。会议也讨论了对日绝交宣战的问题。会上有委员提出:“宣告断绝国交,予日以严重态度,表示中国的坚毅决心。”
      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却主张:“宣布‘断绝国交’有影响战事上的运用,给他一个不宣而战,有利于我甚多。”最后会议决定,“在未正式宣战以前,与彼交涉仍不轻弃和平。”从这里可以看出,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最高决策层在与日绝交宣战问题上仍持否定态度。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对日宣战问题上之所以存在诸多顾虑,跟蒋介石当时的外交理念有相当大的关系。蒋介石在抗战前期深信单靠中国自身力量无法打败强大的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在期盼国际干预。从早先寄希望于九国公约组织施加压力,到希望英美介入,到向苏联求援,到指望德国能有所作用,直至最后转而准备持久抗战,他也还是寄希望于未来国际形势的变动,相信坚持下去就会带来国际的干涉。因此,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蒋介石一直反对贸然对日绝交宣战,主张“苦撑待变”“应战而不求战”。
      在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在对日宣战问题上还存在一个担忧:即一旦中日处于国际法意义上的战争状态时,国际社会对华援助会由于国际法或国内法的原因受到限制,进而削弱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抵抗能力。在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以后,国民政府的喉舌《中央日报》在向读者解释过去暂不宣战的原因时候,也特意提及这一点:“中国自对日抗战以来,世界友邦中对于我们表示热烈同情,而自动加以援助者,比比皆是,我若宣战,则各友邦对我援助,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势将发生许多困难,所以对日暂不宣战,亦即不愿中日间有法律上的‘战争’存在,以谋避免国际法的拘束。举例言之,美国的中立法,到最后才加修正与废弃。在中立法尚未修正或废弃以前,中日之间如有‘战争’,则美国应用中立法的问题,立即发生”。

珍珠港的轰炸声传来,国民政府借机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对于蒋介石来说,意味着他多年来“苦撑待变”的夙愿终于变为现实,意味着中国对日宣战的时机终于来临。国民政府最高中枢立刻为此高速运转起来。
      上午8时,立法院院长孙科在例行的中枢纪念周活动上发表演说,指出目前的国际形势对中国非常有利,主张迅速对日、德、意宣战。他强调:“在目前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除了应该加紧协助英美对日加强作战外,还应该对德义(意)宣战,进一步把世界反侵略的战争合拢在一起,以这样新的姿态,来应对新的国际形势。”
      10时,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特别会议,讨论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的对策。国民党内各政要“对于今后反侵略国共同行动问题”,意见较为一致,均主张“缔结不单独媾和及军事同盟之约”。会议决定:“一、太平洋反侵略各国,应立即成立正式同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国联军总司令。二、要求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三、联盟各国应相互约定,在太平洋战争结束以前,不对日本单独媾和。”
      蒋介石想趁势逼苏联与中国同时对日宣战。12月8日,蒋通过苏联驻华大使向苏联政府递交了一项声明,建议苏联对日宣战。次日,蒋即接到苏联的答复,称:“目前苏联正竭全力抵抗轴心国中最强有力之德国,实无余力再与日本周旋。苏联亟需充分之准备,彼今正努力为之。故请求予与以相当时间,勿以对日宣战相迫太甚。”苏联的答复打消了蒋介石促苏宣战的念头,于是他决定追随英、美立即对日、德、意宣战。
      12月8日下午3时半,蒋介石以行政院长名义邀约美国驻华大使高思。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晤谈,表示:“中国现决心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美、英、苏联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中国政府现决定向日本宣战,并对其同盟国德、义(意)同时宣战……建议美国对于德义(意)两国与苏联对于日本,皆请同时宣战。”6时半,外交部长郭泰祺接见中外记者,宣布中国政府决将同时对日、德、意宣战。
      12月9日上午,蒋介石在其官邸主持召开国防最高委员会紧急常委会议,提出:“我政府与人民为表示同仇起见,应由国民政府昭告中外,正式对日宣战。又德义(意)与日同恶相济,应同时宣布对德义(意)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及中义(意)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这一提案迅速获得通过。下午5时,蒋介石召集林森、孙科、戴季陶、居正、郭泰祺、何应钦、王世杰等人晤谈,决定即日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名义发表对日宣战文告及对德、义(意)宣战文告。7时,郭泰祺专门召开中外记者发布会,宣读了国民政府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文告。
      对日宣战,一扫蒋介石心中多年之积郁。他当天写道:“本日发表宣战文告。此种大事,必须从大者远者着想。此次世界战局,比为一整个总解决,断不容分别各个之媾和;否则,虽成易败矣。”宣战次日,蒋介石还发表了《告全国军民书》,宣告:“日寇怙恶罔悛,多行不义,今竟以卑劣险诈之伎俩,策应欧洲轴心国家,实行其三国同盟联合侵略之行动,……我国民政府为伸张国际正义,保持人类文明,已对日本正式宣战,并对德、意两国同时宣战,宣告中外,谅已周知。”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