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椐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广电集团《台湾义勇队》解说词整理)
台湾义勇队在金华开办医院
一
八十多年过去了,关于台湾义勇队的故事,并不常被人们提起,我们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跨越几千公里的高山大海,苦苦追寻当年那群热血青年所走过的足迹,对于经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那是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不愿想起也不会忘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人们一点一点拼凑着那段烽烟往事,恍惚中回到从前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他们依然挺立。
李友邦
成长:
美丽的台湾岛曾经历经沧桑,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给了日本。在那个充满压迫和不平等的年代,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以各种形式一直在进行,而就在那个年代,芦洲李家出现了一位传奇英雄,他一反祖宗半耕半读的中庸家训,千里从军,扯起抗日大旗,写下了一个热血国人的铮铮铁骨,为李家、为台湾创造了历史,他就是李家第21代孙——李友邦。
在这个时代长大的李友邦,深刻地感受台湾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对日寇的仇恨,对国家兴亡的责任,让他开始思考并长大,他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打倒日寇,收复国疆。”
1921年李友邦15岁,这时他已是台湾学生运动的一个领导人,当年的一个晚上,李友邦连同其它三位爱国青年,捣毁了台北新起街日警派出所,震撼了整个台湾。李友邦当天夜里离开台湾,开始了他的出征之路,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征:
1921年的中国,正经历着新旧交替的变革,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到了大陆之后,李友邦从上海辗转到了广州,这里正是中国革命的蓬勃之地。在广州,李友邦入学黄埔军校二期,他的梦想开始启航。在黄埔军校,李友邦认识了孙中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李友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作作,更让他看到革命胜利的曙光。他坚信救台湾必先救祖国。李友邦四处奔走,并创立了台湾独立革命党,致力于台湾的革命运动。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当时李友邦正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日语教师,同时也积极参与杭州地区的革命运动,他斗志昂扬,对一场即将来临的灾难浑然不知。1932年他遭国民政府逮捕,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直到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才得以出狱,五年苦狱,他饱受刑罚,导致右腿残疾,但是他也认识了许多有志之士。1938年夏天,当李友邦在金华与骆耕漠再次相遇,向他倾诉了筹建台湾义勇队的计划,得到了骆的大力支持,此时的李友邦不曾想到,自己的命运即将迎来转折,一位抗日英雄已经呼之欲出。
集结:
福建的武夷山,在很多年前,这里是一支抗日队伍的诞生之地,那一段历史注定被人铭记。出狱之后,李友邦生活窘迫,他随国民政府的迁移,辗转来到丽水,寄居他人篱下,虽身处困境却不敢忘记使命,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依然在他的梦里。但他也不知道,就在这滚滚瓯江的几百公里之外,有一个机会正等他到来。抗战前,很多台湾同胞为了躲避日本殖民统治,逃到福建沿海一带。
1938年初夏,当时的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为了战时管理方便,采取了一种极端的管理手段,以“关怀”名义,将散居在闽南的台湾的569名台胞强行迁往闽北,崇安山区的“台民垦殖所”集中看守。在武夷山深处的一个村庄,一个仓库就是他们的临时寄居之所,台民心里委屈愤慨,却无能为力,他们希望有人能带他们走出这片大山。
当时骆耕漠是中共丽水联络站负责人,骆耕漠得知李友邦萌生组建“台湾义勇队”的愿望,立刻向中共浙江省委作了汇报,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协助李友邦筹建抗日团体。从此中国共产党与台湾义勇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在此时,生活在崇安垦殖所的那些台民也渴望能够摆脱困境走出去,加入到抗战的队伍。相隔千里,两群人的愿意不谋而合。
列队:
1938年底李友邦只身踏上了前往崇安的路,一路上山高水险,却阻挡不了他团结台湾同胞起来抗日的信念。李友邦来到了崇安台民垦殖所之后,他的救国主张和垦殖所中台民的愿望不谋而合,许多台民们跟随着李友邦踏上了抗战的道路。1939年1月,经过长途跋涉,李友邦从福建崇安带着第一批台胞30多人回到了浙江,中共浙江省委派遣骆耕漠、张一之帮助李友邦筹建台湾义勇队。台湾义勇队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承认,委任李友邦为少将,担任队长一职,张一之为秘书,义勇队有了正规的国民军队的编制。一年之后,李友邦和张一之再次赶往崇安带回第二批台民。建制以后,越来越多的台胞从各地投奔而来,队伍不断扩大。在张一之的帮助下,李友邦恢复了台湾独立革命党,修改了党章,作为台湾义勇队的行动纲领。
1936年西安事变把国共合作的旗帜第二次插在了中国的土地上。1939年周恩来以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视察金华的抗日工作。在金华,他就组织台湾义勇队工作,作出极为重要的指示。不久,贺绿汀为台湾义勇队创作队歌,吹响了台胞在陆抗日斗争的号角。
救亡:
1937年11月5日,日寇在杭州湾北部登陆,台湾义勇队活动于浙东、浙西、闽北、皖北、苏南等东南抗战前线,用各种方式抵抗日本的侵略。台湾义勇队的队员,大多成长在日据时代的台湾,他们从小学习日语,这给台湾义勇队的对敌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义勇队从创立不久,李友邦就把总部改为台湾医院,队员里有很多医术高超的医生,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帮助祖国。台湾医院的创立把义勇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很快,台湾义勇队在金华、衢州、丽水都开设了台湾医院,而衢州这一家是在当时规模最在的医院。当年的台湾医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尤其在衢州遭遇细菌战之后,作用尤为突出。
1936年日军在东北建立生化部队,计划对中国发动细菌战这个罪恶的计划,就在衢州开始实施了。日军在衢州投放了炭疽、鼠疫病毒,不久之后又在宁波和丽水也实施了细菌战,成千上万的百姓相继患病,而台湾医院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那个物资匮乏、缺医少药的时代,台湾医院还自己生产药品,免费服务百姓,大大缓解了当局政府的压力。
就在丽水瓯江边的这块空地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曾在里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樟脑生产基地。台湾盛产樟树,台湾义勇队的队员,从小就掌握了制造樟脑油的技术,抗战年代,战略物资十分缺乏,在丽水的樟脑油厂里,队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义勇队在丽水一带建了多个樟脑生产厂,生产出来的军需品通过瓯江水道被源源不断地送到抗战前线,为前方的炮火和战车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1940年4月,台湾义勇队在金华创办了多个抗日救亡进步刊物,《台湾先锋》、《台湾壁报》、《台湾革命丛书》等刊物,在那个大时代下应运而生。许多文化政界名人,都在《台湾先锋》留下了呐喊的声音。后方百姓的爱国热情,前方将士的报国壮志被子极大地鼓舞,收复台湾成了许多国人共同的责任。台湾义勇队的队员还辗转各地,进行抗日宣传演讲,用激昂的演说,唤起同胞的抗战热情。
在台湾义勇队的历史里,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生动故事,那就是台湾少年团。在金华的一个村庄,依然留存着当年台湾少年团总部驻地,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个小队员生活在这里,而这个少年团是台湾义勇队一个特别的组织。
少年
当年李友邦从崇安台民垦殖所中带回三十多名台湾同胞的同时,也有很多家属随军一起来到了金华,而其中小朋友的安置问题成了他们最大的困难。
台湾少年团刚成立时,只有六个人,后来慢慢壮大。他们在一起生活学习训练,这群苦命的孩子有了一个崭新的家。
他们唱歌、跳舞,四处进行文艺宣传,宣传他们美丽的家乡,动员他们保卫祖国,这就是李友邦创建台湾少年团的初衷。这群少年既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台湾革命和建设的希望。李友邦对这群孩子,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在他们身上,他看见了台湾的未来,在炮火的洗礼中,这群小小少年迅速成长,并且完善着自己的理想。
少年团的足迹,踏遍了浙江、江西、福建,山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的嘹亮的歌声。那一年,少年团回到了福建崇安慰问演出,直到今天,在武夷山深处的那片石壁上,依然保存着那些标语“打倒日寇,保我中华”,看着这些工整的美术字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这群勇敢的孩子,翻山越岭,保家卫国。
1942年,少年团根据鲁迅翻译的苏联名著《表》排演了一出话剧,该剧在福建首演六场,那个关于战乱中孤儿的故事,打动了所有百姓,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这些孩子们述说着中国人的心声。
2005年台湾民间为李友邦诞辰100周年而纪念展出,李友邦的妻子严秀峰,当时已经87岁了,她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一段有风有雨有情有义的沧桑岁月。
邂逅
在芦洲李家的族谱上,对严秀峰有这样一段记载:“十七岁前,为父母的独生娇女,十七岁以忠孝难两全,故泣别双亲,献身从戎,成为抗日护国尖兵。”严秀峰出生在西子湖畔,家境富裕,衣食无忧,并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抗战开始时,日寇的血腥暴行,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经过五个月的家庭抗争,她赢得了父亲的理解,这个养尊处优的西子姑娘,带着母亲的担忧和父亲的嘱托,义无反顾地奔向抗日前线。
就在严秀峰参军不久,她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场战斗,当时严秀峰的部队就布防在富春江南岸。十八岁的严秀峰,深夜里冒着漫天的炮火,偷渡富春江把情报送到前线,为东洲保卫战的胜利立下了战功,让所有人对这个文弱的姑娘刮目相看。东洲战役结束后,严秀峰的部队被调回金华,在金华听到李友邦的演说之后,严秀峰深有感触,她给李友邦寄出去书信,表达了敬佩之情,频繁的鸿往来,让他们慢慢地靠近,一样的理想,一样的情怀,两个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相见恨晚。1941年一个多风多雨的春天,在烽火仍频的衢州,李友邦和严秀峰喜结连理,而这才是他们爱情的刚刚开始。
复疆
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浙江、江西成了东南地区抗击日寇的主要战场。1942年义勇队经过长途跋涉,最后来到福建龙岩,连家祠堂成了台湾义勇队的第二个总部,当时转移到福建的队员只剩下60多人,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一段艰难的岁月。当时义勇队生活艰辛,由于国民政府无暇顾及义勇军的军饷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力更生,谋求生存。
艰苦的岁月,家庭给了李友邦无数的温暖。在龙岩,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温馨的家庭并没有牵绊李友邦光复台湾的理想,在龙岩的那段时间,义勇队发展生产,扩充队伍,队员最多的时候达到四百多人。国民政府特批他们成立台湾义勇总队。为了迎接新台湾的到来,李友邦不仅加紧队伍建设,更对日寇发动了新的攻势。1944年初,李友邦率领队伍配合当地部队三次袭击据守在厦门的日军,击毙日军八十多人,为收复厦门立下汗马功劳。
1945年9月9日,日本在南京递交降书,八年抗战在这一天宣告结束,日本投降协议在南京的签订,也预示着台湾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调查委员会特意邀请李友邦担任委员,共商光复台湾的具体措施。李友邦的梦想即将实现,抗战胜利前夕,李友邦率领义勇队来到厦门,他们在这里等待着重返台湾,一个关于台湾复疆的梦,台湾人民等待了五十年,无数先辈为此舍生取义。
义勇队副总队长张士德带着国旗飞赴台湾,在台北宾馆升起的国旗,代表着祖国迎接台湾的回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台湾光复的消息伟到厦门,李友邦在中山公园门口,留下了一张合影,这是他对孙中山先生以及许多爱国志士的致敬。几个月以后,义勇队回家了,然而他们没能想到这是一条更加崎岖凶险的返乡路。
台湾少年团
回家
1945年,随着国民政府的军舰到来,台湾结束了五十年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那年年底,李友邦和义勇队在厦门的和平码头上船踏上返乡之路,这群为光复台湾奋斗多年的战士,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他们受到了英雄一样的欢迎,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胜利的喜悦竟是如此地短暂。在他们回到台湾一个月后,台湾义勇队被解散,有些人返回大陆,有些人被并入三民主义青年团,而这群少年团的孩子们变得无家可归。李友邦把一些孩子带回自己的家,虽然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但李友邦依然抱着建设台湾的理想,全力协助三青团的工作。
在台湾那一段无政府的特殊时期,义勇队员们承担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保证了国民政府的顺利接手,但是,针对李友邦的又一次打击接踵而至。1947年,二二八事件,李友邦因拒绝执行陈仪命令,再一次被国民政府抓捕入狱,关押到南京的监狱,严秀峰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赶到南京面见蒋经国。出狱之后,李友邦担任了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副主任,这是他事业的一个巅峰,就在他满怀信心准备建设新台湾的时候,又一个变故发生了。在李友邦家里挂着一张照片,这是他和严秀峰结婚八年的纪念照。1949年就在这张照片拍摄之后不久,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厄运即将来到。蒋介石从大陆撤到台湾之后,一直心有不甘,他决定清查台湾共产党组织。1950年的台湾社会陷入肃杀的统治气氛,国民政府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断抓捕所谓的共谍分子,其中严秀峰被怀疑通匪,入狱15年。就在严秀峰被抓捕一个月后,李友邦也以“通谍罪”被关进了监狱。一年之后,被国民党政府杀害。这位收复台湾的英雄没有牺牲在抗日的战场,却倒在了蒋介石反共的屠刀之下。
历史就此留下无声的嗟叹,英雄无畏,哪怕是天地不仁。15年后严秀峰刑满出狱,却已是天人永隔。而之后她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四处奔走,为李友邦平反,直到2005年国民党承认李友邦为抗日爱国将领。李友邦将军的大幅照片被悬挂在国民党党部大楼。
如今的芦洲李宅,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来这里参观,来听哪些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