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说抗战殉国将军之(3)

发布时间:2022-11-29 15:36   本文被浏览过:

 印说抗战殉国将军
(1937年—1945年,以殉国时间为序)

       作者简介
       自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伤亡321余万人,其中254名将军喋血殒命。他们以其血肉之躯,保卫国土山河;以其天地浩气,感知国人后世。我无以表达,今以篆刻之形式,记之。(因本馆能力有限,一些将军照片尚未能收集到,深感遗撼。若有读者或其后人能够提供者,我们不甚感激!
      篆刻作者简介:童迅 字茂父 号心斋,江苏南京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顾问,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印社副秘书长。

 


15.
姜玉贞中将:(1893—1937),字连璧,山东菏泽人。毕业于山西陆军第1混成旅干部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1934年任第34军66师196旅旅长,1935年任少将。1937年10月参加忻口会战时受命坚守山西原平镇。守卫任务完成后率特务排突围至城外时,不幸中弹殉国,时年44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79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6.杨杰少将:(1895—1937),原名济动,别名子英,河北容城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大队第2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排、连、营长、团附,参加过北伐战争。1937年任国军1军1师1旅少将副旅长兼第2团团长。淞沪会战中,奉命率部于蕴藻浜和纪家桥一线阻敌。10月11日晚日军突入我军阵地,友邻旅长曾数次电话询问杨部战况,他总是回答说:“尚能支持,毋需后援。”为扭转战局,不顾日军密集的炮火,冲出掩蔽部,亲自到最前线督战,不幸被敌军炮火击中以身殉国,时年42岁。1993年民政部追授他为革命烈士。


17.庞泰峰少将:(?—1937),陕西西安人,任国民党陆军第63军91师22旅少将副旅长,忻口、太原会战中奉令于河北宁晋阻敌,1937年10月12日在与敌肉搏时负伤自戕殉国。
 

18.郝梦龄上将:(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早年投奉军,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附,1925年脱离奉军任国民军第5军上校参谋、第2旅第4团团长、第4军第26旅旅长。1927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30军第2师师长、整编第11师第32旅旅长、第54师第161旅旅长、第54师师长、兼任第9军副军长。1937年9月率第9军参加忻口战役,并受命中央地区前敌总指挥,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敌我双方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的二〇四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双方死伤惨重。 10月16日亲临前线指挥,在距敌仅200多米时中弹殉国,时年39岁。1937年12月6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83年9月13日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刘家麒中将:(1894—1937),字铮磊、锡侯,湖北武昌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曾在皖系、奉系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附。1927年参加北伐,任第30军炮兵司令兼第1团团长、第54师参谋长,1937年6月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9军第54师少将师长。1937年10月参加忻口战役,奉令于中央主阵地南怀化镇及关子村南高地阻敌,经5天5夜激战,阵地终被收复,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16日凌晨,我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和刘家麒亲自到最激烈的南怀化高地督战指挥,通过一段隘路距离敌只有200米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3岁。1937年12月6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20.郑廷珍中将:(1883—1937),河南拓城人。早年加入直系军队冯玉祥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第1师第13旅旅长,1932年任独立第5旅旅长,1935年任少将。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忻口战役争夺南怀化高地的战斗中,面对日军时,陷入重围,在突围战斗中不幸殉国,时年44岁。1937年12月6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3年6月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21.秦霖中将:(1899—1937),原名同观,字松涛,广西桂林人。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在两广军中任教官、参谋、副官、连长。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谋、团附、第72团第1营长。1936年冬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学习,抗日战争期间任第7军171师511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时,奉令担任南翔湾宅至毛宅一线阵地的守备。1937年10月23日所守主阵地两面受敌,在与日军激战中,秦霖不幸头部中弹殉国,时年38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5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2.庞汉祯中将:(1899—1937),字胤宗,广西靖西人。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第二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高级班第5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9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后任旅长、副师长兼桂林区民团副指挥官等。抗战爆发时任第7军170师510旅少将旅长,并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0月19日奉命接替517旅从谈家头至陈家行北端一线防务。22日,陈家行阵地失守,当夜,庞即率部由战头桥向陈家行阵地反攻中不幸中弹殉国,时年38岁。1938年2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5年12月16日广西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23.朱耀华中将:(1888—1937),字强生,湖南长沙人。早年投身军旅,在湘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第1旅旅长、第13军第37师师长、第4集团军第2军第23师师长,后改任第22军18师师长,1935年4月任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坚守上海大场一线,多次击退日军进攻。1937年10月26日终因敌众我寡,又无后援,大场阵地失守。朱耀华悲痛欲绝,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含恨写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自杀殉国,时年49岁。


24.官惠民少将:(1906—1937),字剑豪,广东曲江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排、连、营长、团附,1930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11月入陆军大学第10期学习,毕业后任第4军参谋、第90师第540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因功升任第90师270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初,奉命率部至南翔镇、马陆镇、石岗门间地区,接替第66军部队防线,并在嘉定县属之清水显一带布防,因遭到日军的疯狂进攻而负伤,左右劝退,他说:“敌我胜负,已取决于顷刻,何能因余伤而败全局?”又亲至前线一掩蔽部组织部队反击日军时,突有两发炮弹先后命中掩蔽部,壮烈殉国,时年31岁。1986年8月3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未完待续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