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说抗战殉国将军之(1)

发布时间:2022-11-29 15:36   本文被浏览过:

 
                                            印说抗战殉国将军
                                                     (1937年—1945年,以殉国时间为序)

       作者简介
       自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伤亡321余万人,其中254名将军喋血殒命。他们以其血肉之躯,保卫国土山河;以其天地浩气,感知国人后世。我无以表达,今以篆刻之形式,记之。(因本馆能力有限,一些将军照片尚未能收集到,深感遗撼。若有读者或其后人能够提供者,我们不甚感激!
      篆刻作者简介:童迅 字茂父 号心斋,江苏南京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顾问,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印社副秘书长。

       序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为信仰的国度,进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慎终追远、以史为鉴,已经是全国性的热潮。鸿篇巨制、高头讲章,必将翻涌而出,此为不待蓍龟之事;童迅先生木讷沉着,匠心独运,用篆刻再现254位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中国将军,实为海内外首创。
自1894年起,中国抗日五十年,伏尸千里,流血漂杵,数千万国人用生命捍卫民族的生存,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254位将军正是其中的一个群体,他们与八路军、新四军的英烈一样,理当名垂青史,为后人铭记,然而,几十年来思维惯性,这些在抗日正面战场上牺牲的将领因国民党之败亡几被遗忘。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将军、这些先烈,他们并不是为了某个党派打仗,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战,他们是中国的烈士,中华民族的英雄。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实事求是,事实上,书中的254位将军,有很多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如佟麟阁上将、黄梅兴中将、赵登禹上将、蔡炳炎中将、张本禹少将、路景荣少将……这说明新中国把他们以及他们的牺牲看成是漫长的中国革命历程的一部分。毛润之先生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他们应得的肯定和评价。
      这段抵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学院派在研究,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片面抗战”。吾今观之,抗战史是中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章,也是中国五千年战争史上最重要的一仗。几千年来的战争,大多是为王朝、政权之更迭,某个家族下台了、某个族群掌握政权了,折腾来倒腾去,站在历史的高点缩小了看,就是一个大宅门里哪一房当家的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不同,其为亡国灭种而来!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争,如果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人进行历史学专业的研究,这个面就太狭窄了。追念这段历史,使其真正凝聚为民族共同的记忆,需要方方面面介入其中,艺术家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艺术家们研究抗战、表现抗战,已经有过很多尝试,像电影、电视、小说、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摄影等。童先生创作的篆刻作品,并在其中配了将军们的照片,让我们得以再次瞻仰将军们的英姿。本书把历史研究的基本结论和篆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涉及,非常有价值。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中国以立法形式设立的遇难者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纪念的不仅仅是遇难的南京市民,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受害者,而是日本侵华期间所有的中外受害者,这是以文明和正义的名义,对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类昭示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战同气连枝)确立的现有国际关系秩序的决心。抗战史的研究,理应更加广泛、更加民众化、更加国际化,除了篆刻,也还需要有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对抗战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权利来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研究抗战史。抗战史的研究属于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而不能、也不会被“垄断”起来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如今社会上有些人认为自己才是研究这段历史的权威,拥有对抗战史的最终解释权,这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历来做事者,必须有恒心。童迅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不苟言笑,孜孜于印章的方寸之间。通过本书,其内心的汹涌澎湃,已可想见。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期待老童做出更大的成绩。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张生
                                       2015年5月22日




1. 曾宪邦少将:(1903-1937)字雨初,湖南桃江人。1925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1937年任陆军第83师498团上校团长。1937年7月8日奉令于宛平县阻敌。7月13日在与日军激战中身负数伤,伤重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时年三十四岁。 


2. 佟麟阁上将:(1892—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县人,陆军第29军中将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犯北平南苑,佟麟阁率部死守,在敌机轰炸中头部受到重伤,而壮烈殉国,时年四十五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追认佟麟阁将军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3. 赵登禹中将:(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第29军132师中将师长。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犯北平南苑,赵登禹与佟麟阁率部死守。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时,炸弹炸断其双腿而壮烈殉国,时年三十九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4. 黄梅兴少将:(1896—1937)别号敬中,广东平远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任第9集团军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14日,黄梅兴奉令于上海江湾前线阻敌,在进攻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他率部冲到八字桥,不幸身中炸弹壮烈殉国。时年四十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未完待续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