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16 11:06   本文被浏览过:

我们都是凡人,凡人想有非凡的业绩,必须付出非凡的努力,网络上有句流行语,你要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要有别人意想不到的付出。2019年博物馆紧紧围绕历史与文物、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人的内心积极探索实践,脚踏实地,诚心而前,向上而行。在未来的博物馆历史的天空中的灿烂星河,是我们博物馆每一位员工辛勤汗水凝结而成,博物馆现在正式员工8名,在兵乏马弱的情况下,以不到一个班的兵力,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达到了营团的作战效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完全来自于领导的关爱、社会的支持、员工的努力,观众的参与。

 

01

历史与文物

文物是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对我们修复历史记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货真价实的文物就没有货真价实的历史。博物馆从成立之日时,就高度重视文物的征集工作,视文物为博物馆的生命之基。

2019年博物馆共征集文物83件,日军侵华老照片254张。征集数量上比往年有所下降,由于我们坚持文物征集需达到“高精专”的标准,博物馆文物精品数不断提升。2019年我们先后征集的精品文物中有《日军第七联队攻打南京纪念章》《四明公所界碑》《山东省主席何思源抗战胜利奖章》《八路军抗日杀敌英雄奖章》《八路军掖南县政府抗日奖章》,见证侵华日军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的军刀《凯旋》。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读懂文物就等于读懂历史。

    《日军第七联队攻打南京纪念章》揭秘了该部队在南京的一段丑陋行为,《四明公所界碑》反映了中国人民早期反对帝国主义扩张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一块界碑,折射中国人的反抗精神。两枚八路军的抗日徽章反映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凯旋》军刀是由1945年9月9日担任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总警卫的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收缴的日军将官军刀,后刻字铭文敬赠中国战区陆军副参谋长萧毅肃。廖耀湘作为南京保卫战的失败者,历经磨难最终成为“南京胜利”的见证者,是一个时代的个人缩影。此刀的发现不仅让人体会廖耀湘个人的心路之旅,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凤凰涅槃之后,经过了彻夜难眠的5083个日日夜夜,终于迎来抗战的胜利,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在泣血中终于站到荣誉巅峰,迎风而唱,引吭高歌。博物馆经十多年的聚沙成塔,已征集到精品文物6000多件,抗战图书4万册。每征集到一件文物,不仅可以让历史活起来,也给博物馆多一份活下去的底气。

    历史因记忆才有价值,图书是记忆的重要方式,博物馆每年都向海内外征集各种关于抗战记忆的书籍与论文。2019年共征集抗战图书803本,其中属文献类的图书30多本。例如1937年出版的《八百壮士》,1932年出版的翟秋白的《论中国文学革命》,1945年马来西亚出版的《血碑》,1945年手写体《马骥日记》,1946年出版的美国记者福尔曼反映抗战影集《西行漫影》。2019年江西收藏家胡志杰和湖南收藏家罗征涛分别向博物馆捐赠十余件文物;南京出版社捐赠书籍《南京保卫战档案》一套,范国平先生捐赠书籍《李顿调查报告》一套;公永刚先生捐赠书籍《拉贝日记》一套,日本友人山本富工夫捐赠父亲自传《一个士兵的从军日记》;日本美术家羽贺文佳捐赠美术作品《永不忘你》,在此向支持我馆发展的每一位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真相只有一个,人们通过对真相的不同解读让历史焕发第二次生命,让人类文明之火代代相传。

 

02

历史与社会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的大较量,中国人民终于以惨痛的代价,赢得了胜利,在这场抵御外来民族侵略中,每一位敢于反抗的战士都应该被历史铭记。但由于我国受前“苏联”记忆模式的影响,热宏观、冷微观,大量的历史细节被宏大叙事所代替,使历史的丰富性大打折扣,让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历史若不深耕,就会变得虚晃。
博物馆从2012年起以抢救性的态度采访抗战老兵口述史。2016年起博物馆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精心组织人员,按照国际口述史的规范要求进行专项工作,投入巨大,成绩也斐然。目前已采访1468位老兵口述史。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梵天净土行。2019年博物馆远赴全国各地32个市县共计采访老兵109人,其中男性抗战老兵96人,女性抗战老兵10人,年龄最大103岁,最小为89岁,涉及陆军、空军、海军、黄埔军校等老兵。把一些重大的历史战役细节给予了充分的挖掘,目前已形成60多万字的口述文稿。

      2018年9月,江苏省民建、南京民建、爱德基金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共同发起“思源爱民公益基金”项目,在爱德基金会淘宝爱心店铺18万网友的支持下,共募集资金58万余元,全部用于2019年度的慰问抗战老兵活动中,分成春节慰问、端午慰问、中秋慰问、新年慰问(2020) 四个子项目。涵盖江苏、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广西、江西、云南、四川、陕西、天津、福建等16个省,共计慰问700位抗战老兵,慰问善款566000元。今年6月,南京保卫战老兵周义云不幸逝世,馆长吴先斌远赴湖南岳阳市周老家中吊唁,代表博物馆送周老最后一程。 历史因细节而真实,真实因细节而鲜活。只有真实的细节,博物馆才能成为道听途说终止的地方。马克思说“历史即我们”,正因为“我们”,抗战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激情澎湃的抗战历史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以史明鉴,方知未来。

2019年度博物馆本着“小活动、大参与,小故事、大教育,小课堂、大舞台”的理念,先后举办抗战大讲堂6期,分别是:第35期张建军主讲《标准化、大众化、国际化,发挥好场馆的教育功能》;第36期朱维群主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抗日战争》;第37期欧阳维主讲《田汉、欧阳予倩与抗战文化动员》;第38期孙国栋主讲《新四军与“铁军”精神》;第39期胡阿祥主讲《“支那”的来源与变味》;第40期王银泉主讲《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翻译和国际传播》。总计现场听众近900多人,线上直播观众点击率80多万人次,博物馆公众号推送文章28篇,总计阅读量163315,其中有5篇阅读数过万,分别是《感念你们记得纯如》阅读量21627;《向胜利致敬!民族万岁!》阅读量33381;《我们胜利了!中国不会亡!》阅读量23586;《“活着”的丰碑》阅读量12486;《抗战女神·自由之花》阅读量17246。

 

03

历史与内心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的信仰是来自人内心对某事物的高度热爱与认同并永远追随。纵观全世界,没有哪国度的人像中国人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对历史的认同也是对国家的认同。在中国,历史即信仰,当然只有符合马列主义历史唯物的历史,才是我们应追求的历史信仰。
认同国家的历史是我们家国情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2019年3月23日三江学院在我馆设立志愿服务基地;9月12日南京市外交协会在我馆设立对外交流基地;12月25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与我馆签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社会合作基地。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由著名实业家鲁冠球创办,这次合作协议的签订,是我馆的荣幸,也是我博物馆用自己的方式向远在天堂的鲁冠球先生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并永远学习鲁先生的依法合理、谦虚谨慎、务实低调、与时俱进的行事风格。
2019年博物馆总计接待观众32391人次,团队245个,其中学生团队103个;国外及港澳台参观团11个,计252人;未成年观众2520人。博物馆2019年增设双语语音讲解系统,不再提供免费人工讲解服务,但本着奉献社会的原则,博物馆对特殊人群免费讲解63场。
2019年博物馆充分联合社会资源,为博物馆发展助力。3月与台湾中华战略学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论坛》及两岸抗战名人后代见面会;10月与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共同举办《抗战老兵主题巡讲展》,为期两个月,进入杭州一个纪念馆、两个图书馆、三所大学巡展;12月与江苏省阅读促进会、南京市阅读促进会联合举办《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抗战经典诵读会。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增加了博物馆与社会的勾联度,为博物馆发展找到新空间。

从博物馆学角度讲,重要人物的来访是对馆的知名度的提升,以及馆务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助推。12月1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来访;12月12日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来访;8月18日香港唐英年先生来访;7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先生来访。特别是郝明金主席在民主党派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之际来访,无疑是对我馆工作的肯定与支持,郝主席在参观时指出:“希望博物馆更好的发挥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多挖掘民建人在抗战中的历史,培养民建人的家国情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当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博物馆制作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宣传短片《不后悔》,在中国传媒大学2019口述历史国际周中获得“年度优秀口述历史项目短片”;馆长吴先斌获省政协《七十年七十人最美政协委员》荣誉称号;撰写的社情民意《我对政协工作的思考》被全国政协、民建中央采用;起草的《关于我省非国有博物馆问题与思路》的调研报告获省长吴政隆、副省长王江批示。

   历史具有惩恶扬善的功能,“永志不忘”是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的控诉。2019年2月,博物馆赴日本,在立命馆大学举办的和平论坛上播放自制纪录片《一个没有国籍的女人》,催人泪下;12月赴韩国翰林大学举办的《东亚和平论坛》,馆长吴先斌作《和平是最好的美容剂》主题演讲,好评如潮。博物馆志愿者陈刚在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参加市里举办的分享会,并作演讲《我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收藏战争是为了和平永驻。

2019年,感恩观众,让我们有了工作的意义,感恩历史,让我们有了激情不灭的岁月,感恩博物馆,让我们这群人有了安身立命之处。

寒来暑往,百年讵几时,日就月将,君子不可闲,2020年博物馆进入第十四个年头,十四年中国人完成了抗战使命,而“我的抗战”却无穷期,正因遥遥无期,才让我们懂得有一种美丽叫坚持,在波斯语中有一句谚语,意思是说,一个人面临不得不跨越的河,若知道河的宽就不敢跨越,只有在不知道河的宽的时候,才敢鼓足勇气,拼命一跃,这种勇气不是争强好斗的匹夫之勇,是智慧,是艺术,更是苍生共渡。

人是万物之灵,2020年,博物馆将坚持以人为本,释放每位员工的潜力,寻找与观众共鸣点,让历史人物细节触手可摸,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博物馆的最佳位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编辑:来碧荣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