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历史自信,勇于担当作为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2024年工作总结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人的意识从哪里来?是从教育中来。博物教育是现代文明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国际博协给博物馆的定位是“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和观赏为目的,通过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物品进行收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来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十八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忠诚,始终坚持为社会服务的公益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业务水平。2024年,博物馆上下同心,团结一致,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工作上,均可表可述,可圈可点。
一、文物征集,厚植初心
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支撑,没有这个支撑,博物馆会飘渺不定,这一年,本着“本体清楚、流传有序”的原则,我馆共计征集文物127件。其中珍稀文物有:
1)纸质品类:由1946年《人民日报》创刊号,1938年《大美画报》周恩来封面期刊,1937年斯诺所著《红军十讲》,1944年刘伯承、邓小平签发的“抗战烈士证”,1945年一二九师签发的“朱德青年队毕业证”等;
△1946年《人民日报》创刊号
△1938年《大美画报》
△1945年一二九师签发的“朱德青年队毕业证”
2)抗战徽章类:《冀南银行》《台儿庄纪念章》《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荣誉纪念章》《南京留守政府纪念章》《海外致公堂“献金救国”纪念章》等十多枚;
△部分纪念章
3)老唱片类:《八百壮士》《醉卧沙场》《梅娘曲》《卢沟问答》等,特别征集到民国时期中国四大女高音之一、南京艺术学院老教授——黄友蔡在抗战时发行唱片《时已半夜》,使我馆以“民族之声”为主题的抗战老唱片收藏体系更加完善。史学研究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拿证据来”,文物就是历史最鲜活的证据。也是历史初心所在,目前博物馆已完成文物收藏6481件,图书43000余册,老兵口述采访1600余位。博物馆利用文物拍摄短视频十一集,其中两期《最前线》及《一曲悲歌恸地天》经南京党史办报送,被中央党史与文献院采用,这也是我市制作的短视频第一次被该院采用,为此南京日报还专门发布新闻。我馆在2024年分别向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捐赠了史料与文物。民国史专家王晓华、著名党史人物董健吾之孙董闯分别向我馆捐赠了文物。
二、社教活动,弘扬初心
社会教育与课堂教育是教育的两个轮子,不可缺一。博物馆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博物育人”是博物馆的意义所在。2024年我馆接待观众近5万人,为市民团体提供免费讲解200余场,引导观众深刻认识历史,激发爱国情怀。今年暑假,来自南京各个高校100多名志愿者和南京市50多个中小学研学团队来我博物馆参加研学。同学们通过抚摸抗战钢盔,感受每一个钢盔下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通过“我对老兵说句话”,理解“和平就是天堂”。
△研学活动
7月7日,我馆联合南京市建康路小学举办“中国有我不会亡”诗歌朗诵会。8月15日,南京雨舟画童艺术学校联合举办“金瓯永固中华强 剪纸剪出爱国心”主题活动。12月13日,我馆举办“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等群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参与者感受抗战的悲壮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人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加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金瓯永固中华强 剪纸剪出爱国心
到高校去!博物馆还积极进入高校,助力高校的大思政课。馆长吴先斌分别赴江苏开放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开办讲座,以抗战史教育来帮助学生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到群众中去!为助力雨花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博物馆在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支持下,联合多个社区开展《百位革命纪念馆馆长进雨花》系列活动,目前举行了12场,现场参与观众累计2518人次。活动开展让社区居民不出门也能了解党史,了解到中国的红色场馆,也让全国各地来的馆长们看到了雨花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奋斗精神,了解到雨花台区如何从南京城郊之地如何成为科技之城。博物馆不能创造财富,但可以培养创造财富的人。
△《百位革命纪念馆馆长进雨花》活动现场
三、馆际交流,共结初心
谁道君起早,更有早起人。向国内专业馆学习,他们的成绩就是我馆前进的坐标,2024年我馆分别参观学习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甲午战争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一战华工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所到之处,受到各馆长们的热情接待,我馆也顺利完成十多位革命类馆长来我馆的调研交流活动。
除了博物馆人际交流,我们还积极开展文物交流。今年我们共计有28件文物“出差”交流,分别支持淮海战役纪念馆、香山革命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办好各类临展。
△白俄罗斯邀请函
△柳州文旅邀请函
博物馆还充分利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大型专业会议,积极开展学习交流。2024年,分别参加了在广安举行的《全国革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柏坡参加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二届年会,在北京参加全国抗战纪念馆联盟成立活动。用个人的力量去寻找更多的集体智慧。
△全国抗战纪念馆联盟成立,我馆是首批成员之一
△馆长吴先斌在全国革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发言
2024年11月馆长吴先斌受邀参加上海交大举办的“战争历史记忆与展陈”研讨会,会上做《虚假的和平——日本“八纮一宇”之塔真相揭露》学术报告。
△馆长吴先斌在研讨会作报告
2024年我馆聘请淮海战役纪念馆原馆长蒋越锋、渡江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小宝、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朱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上海战役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孙国武、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馆长苏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向媛华、淞沪抗战纪念馆原馆长唐磊、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等为我馆学术顾问,借大咖之名,助我馆之力。
2024年,我馆协助厦门卫视拍摄纪录片《归去来兮——两岸百年黄埔记忆》,该片荣获第30届中国纪录片盛典十优作品。协助独立制片人陈永新拍摄《中国远征军》,该片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难风雨故人来”,今年分别有民建中央副主席沈金强、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会长李中水、副会长毛泽东孙媳刘滨、全国政协原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顾伯平,原总政秘书长李凤山中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何晔晖等领导来我馆调研,他们的到来使博物馆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民建中央副主席沈金强参观我馆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莅临我馆
△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领导来我馆调研
四、对外交流,共守初心
有什么样的记忆,就有什么样的性格,因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记忆便不同,性格也不同,会产生记忆冲突、性格冲突,冲突极易导致战争。如何化解冲突,避免战争,实现和平是战争类博物馆的核心与使命。2024年,博物馆接待了多家日本民间团体的访问。10月接待的日本冲绳访问团,每名团员都写了参观学习心得,感受和平的珍贵。12月份接待了山内小掖子带领的访问团,12月26日接待了长谷川顺一带领的“上海南京近代史之旅访问团”,团长长谷川先生在70岁和80岁时都曾到过南京,这次是他在疫情后第一次来南京。我馆与长谷川先生商定,欢迎他在90岁时再来南京。民间的交流是中日友好的基础,2024年10月,我馆赴日本宫崎,分别拜访了都城市副市长西田员敏、都城市议长神胁清照,探讨追讨文物的可能性,还受宫崎民间团体之邀在南九州大学做“同类呼友 诚至通天”为主题的演讲,共筑和平记忆的堡垒。
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在日期间馆长吴先斌还专程去我馆已故老朋友来住新平先生墓前祭奠扫墓。
△在日本南九州大学演讲
日本人士松野诚也、上丸洋一、植田理都子等分别向我馆捐赠了史料和藏品。2024年12月18日,我馆受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委托,热情接待了吉隆坡广东义山参访团,双方还商议了在2025年联合办展事宜。
五、关爱老兵,致敬初心
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历史的一页,关爱老兵是我们对历史最大的铭记。由江苏省民建、南京民建、爱德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思源爱民公益基金》提供支持,我馆作为执行单位,在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天津、云南、浙江等12个省市自治区同步开展节日慰问老兵活动,2024年端午节慰问老兵247人,2024年中秋节慰问老兵250人,投入公募资金332344.83元,参与的志愿者158人。我们为每一位老兵和老兵遗孀敬上300元节日礼金及节日礼盒、生活物资等,让老兵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及尊敬。人创造历史,也创造价值,历史是活动的本身,价值是由人长期孜孜不倦追求的结果,我馆从2012年开始做老兵口述史,2016年又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及多位知名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烽火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著作,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24华章已远,2025岁月可期。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我们努力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对历史的呵护,对和平的渴望。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学术机构,更是一个道德机构,因为虚伪的人说不出真实的历史,我们将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进不求名,退不避责,用历史来凝聚我们民族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促进人类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