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30 16:31   本文被浏览过:

     举历史大旗 做大义之人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记忆,就有什么样的性格。发生在20世纪中华大地上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和平与战争的大较量。中国人民在长达5083个日日夜夜的抗争中,最终以伤亡军民3500万,财产损失6000亿美金(以1937年比值计算)的惨痛代价赢得胜利。毛主席指出“中国的抗战是百年来未有的,它的性质是革命的”。抗战胜利,民族重光。

      人的记忆是从哪里来?是从历史中来,没有记忆,就没有历史。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传播抗战记忆的一家非国有博物馆,职工8人,现有藏品6340件,图书43000册,老兵口述史1600余人。“举历史大旗,做大义之人”是我们博物馆唯一不二的宗旨。

      现对博物馆2023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感谢关心支持博物馆的人们并鞭策自己。
 
一、 博物立志,咬定文物不放松
 

      文物是历史的“容颜”,能折射历史的本质。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文物的展陈犹如一列豪华列车,司机自己开得欢,空载无人白耗力。我馆在年初时就积极统筹资金近百万元,开拓征集渠道。今年已征集文物103件,其中极具文献价值的有:当代政治经济学开拓者、民建会员、重庆《新华日报》主编许涤新《关于左联时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手稿;民建会员、中共隐蔽战线杰出人员阎宝航签发的《烈士家属证书》;联合画报《日本无条件投降》专刊;华北军区出版的纪念《白求恩》专刊;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日宣战录音唱片等等。

 
民建会员、重庆《新华日报》总编 许涤新 手稿
 
 
联合画报《日本无条件投降》专刊
 
纪念《白求恩》专刊
 
      2022年起,博物馆以《民族之声》为主题开始在海内外收集抗战老唱片,目前已完成收藏一百多张,其中有著名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毕业歌》《长城谣》《卢沟问答》《八一四进行曲》等等,通过这些老唱片,我们可以聆听到在抗战烽火中前辈们的啼血呐喊,英勇奋斗,使抗战精神得到具象性地表达。也是我馆在完成《青春热血保家乡》《典籍里的红色中国》两个红色主题收藏之后,进行的第三个主题收藏。
 

《大刀进行曲》和《毕业歌》老唱片
 
      图书是历史的轨迹,也是历史记忆与传承的重要载体。2023年,博物馆购买抗战类图书302本,使我馆图书拥有量进一步提升,为后人研究抗战史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资料。
 
二、博物格致,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学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博物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积极承担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第二课堂作用。2003年共接待线下观众三万多人,无偿为中小学生免费讲解两百多场,并举办《抗战精神代代传》《我是一个兵》《小号手》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活动,让观众知道今天气象万千的中国是前辈用无数苦难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倍加爱护,从而倍加努力。

 
研学活动
 
      把“坐”馆变成“行”馆,走进高校和社区是博物馆工作的延伸。 2023年,先后为东南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嘉兴南湖学院送去三场讲座,并与雨花台区图书馆合作举办微型展览《典籍里的红色中国》,为南京监狱的服刑人员作《斯诺与红色中国》讲座。

      以歌咏志,大道天成。2023年9月17日,南京市金陵中学西善分校学生在我馆举行《抗战名曲歌咏会》活动。中国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中,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之际,我馆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宁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协办,共同举办了《忆峥嵘岁月,扬时代强音》抗战名曲演唱会。以情景式演出,给大学生们上一堂自我教育的“大思政课”,使大学生们懂得知己所来,识己所在,明己所往。
 

南师大学生在演唱会上
 
      12月13日,我馆作为南京市六家抗战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同步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活动,有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西善分校的师生17人、三江学院学生30人、江苏省南京女子监狱民警20人及我馆工作人员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公祭日同步悼念活动,做到“意识形态”与“公祭活动”双安全。公祭日之际,南京市建康路小学向我馆捐赠了一批以和平为主题的少年儿童画。

      文物的“活化”就是使文物在观众心中“悟化”。2023年我馆制作系列短视频《文物会说话》共计八集:《殉国企业家项松茂》《“藏本事件”始末记》《海棠血泪》《永生的八一四》《长城外面是故乡》《张寒晖与〈松花江上〉》《由金山想到施洋》《红色女特工关露》,累计总时长55分钟,线上播放量138588人次。让观众由“去一馆看一物”变成“看一物来一馆”,逐步扩大博物馆的“粉丝群”。
 
三、博物弘源,开拓工作新思路
 

      抗战为什么能赢?!就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民抗战,全民胜利。如今,纪念抗战也不是一馆一人之责,需联合多方力量,整合资源。今年以来,博物馆积极与国内其他专业馆走动与联系,学习兄弟馆经验。“谁知对床语,胜读十年书”。先后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八路军纪念馆及山西烽火抗战纪念馆等41家纪念馆。其中山西烽火抗战纪念馆与我馆同属非国有抗战类博物馆,两位馆长就文物的交换展览达成了初步的意向。2023年2月,南京史志馆联盟成立,我馆是首批加入的成员之一。12月,我馆被聘为南京党史学会理事单位。

      2023年5月,博物馆参加江苏省文物局举办的全省革命纪念馆馆长培训班。7月参加中国纪念馆专委会在上海举行的年会,馆长吴先斌受邀在年会分论坛上作《文创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主题演讲。8月13日,应邀参加淞沪抗战纪念馆的纪念活动及学术会议,馆长吴先斌作了《青春热血保家乡》的主题发言并引用抗战老兵的话:“和平就是天堂”,让现场每位专家学者深深铭记。会上,还向淞沪抗战纪念馆捐赠了五位“淞沪抗战老兵口述史”视频。9月初,我馆参加卢沟桥抗战纪念馆文物征集工作会,馆长吴先斌以《文物征集中的点线面》进行了经验分享。10月底,博物馆受国家文物局革命司邀请,参加在延安举行的《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我馆融入革命类馆大家庭。同音相闻,同志相从。12月份,我馆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学术报告会,馆长吴先斌在报告会上作《延安〈解放日报〉新四军的新闻记忆》的学术报告。

      不学不成,所有的成功都是学习的成功。我馆虚心向国有馆学习,向同行先进学习。今年我馆与广西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结为馆际友好馆。我馆还积极无偿出借文物给新华日报报史馆、江苏地方志馆、钟山集团励志社博物馆等,协助他们讲好历史故事,传播民族先进文化。

      2023年底,我馆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捐赠1934年首版《渔光曲》老唱片,以此纪念《渔光曲》诞辰九十周年。急调一批红色文物给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协助他们完成重大政治任务展陈。


“中共一大”纪念馆颁发的收藏证书
 
四、博物爱人,做一个温暖的博物馆
 

      老兵年轻时搀扶过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年轻人现应搀扶他们。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馆在江苏省民建、南京市民建、爱德基金会及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成立了思源爱民基金“关爱老兵项目”。九年来,共计慰问老兵4900人次,发放公募慰问金397万余元。对老兵的关爱,是我们对历史最大的铭记与致敬,也是我博物馆的与众不同。许多老兵称我馆不仅有历史,还有温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许多当年风华正茂的反法西斯战士,在命运多舛中飘荡,在这些老兵风烛残年之际,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还他们人生最后的尊严。博物馆关爱老兵计划不仅是一个温暖工程,也是从社会维稳面的民心工程。

      2023年,博物馆一季度用于慰问老兵的公募资金243959.73元,二季度355804.24元,三季度400511.27元,四季度318194.76元。金钱只能代表数字,不能代表我们能弥补对老兵的愧欠。
 

慰问老兵
 
      “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 2023年博物馆为冯宗尧、张远两位抗战老兵举办百岁寿宴。


博物馆为两位抗战老兵举办“百岁宴”

      人间有爱,岁月无情。这一年,又有许多老兵离开了我们:黄埔15期老兵张修齐,享年102岁;四川籍抗战老兵苏国章,享年100岁;南京保卫战老兵李连仲,享年106岁……,在此,我们也表达深深的哀悼与怀念。


抗战老兵张修齐(2023年8月5日归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博物馆从2012年开始做抗战老兵口述史。今年博物馆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出版《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微观史”素材。


《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发布会现场
 
五、博物正心,致敬和平新时代
 

毛主席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享受和平的“定海神针”。人民军队的奋斗史也是人民历史的一部分,我馆从成立那年起就关注人民军队的历史,2012年9月18日我馆采访的第一位抗战老兵就是新四军老战士。
 
      2022年,我馆征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量文物与资料,今年7月,我馆联合江苏省方志馆、昆山地方志,开始挖掘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新华日报》记者和《现代快报》记者随我馆人员深入实地调查采访,分别发布新闻报道《一面旗帜两百签名,见证军民鱼水情》和《寻找70年前的签名记忆:一面旗帜见证拳拳爱国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学习强国”等重要媒体平台纷纷转载。


馆长吴先斌在昆山与历史见证人后代
 
      2023年我馆及戎耀公益组织受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委托,在江苏、北京为援挝抗美老战士进行了口述访谈采集,共采访7人。今年4月--6月,我馆口述历史工作室受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委托,联合戎耀公益组织共同执行了国家社科军事学重大项目《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021-SKJJ-A-005,共采访志愿军老战士34人。

      2023年7月,博物馆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抗美援朝学术座谈会》。会上,馆长吴先斌作了《一个志愿军的日记》的专题介绍,体会一个普通士兵的“大吼一声震山河,肠到柔时天地悲”。我馆还收藏有志愿军一等功臣王贵文遗物等等。明年,博物馆还将赴东北一带,仔细深挖这些志愿军文物背后的故事。志愿军的事迹告诉我们和平哲学:在妥协中求和平,和平亡;在斗争中求和平,和平存!
 

志愿军一等功臣王贵文遗物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2024年,博物馆将进入第十八个年头。十八岁是一个人正值青春年华,无限美好。对我馆来说,却是任重道远,艰难而行。我们实在不敢用华丽的词汇来形容博物馆的未来,但“做困难事,当有心人”是我永不放弃的格言。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身处和平,唯有感恩!

附件:

2023年社会捐赠清单


2023年馆员志愿者名单

2023年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