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坤巽:抗日民主人士尚仲衣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1-07-15 15:03   本文被浏览过:

 1937年秋,我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四年级学生,由于日敌飞机滥炸石牌新校舍,文学院迁回广州市区文明路旧校舍西堂上课。当时教育研究所主任崔载阳教授到欧洲苏联……等国考察教育。教育研究所主任一职,由尚仲衣教授担任。尚教授原在勷勤大学任教,他是留美学生。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敌全面侵华,他义愤填膺,一腔赤子爱国热情,便挈同爱人归国,投身抗战救亡的教育事业之中。他在中大教育系,开设有关“抗战教育”的科目,选修这科的同学十分踊跃。因为尚仲衣教授在勷勤大学任教时,深得勷大进步同学拥戴。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指导下,力促国共合作,赞助同学开展学生救亡运动,是广州著名的抗日民主人士。

      尚仲衣教授,当时40多岁,身材高大,清癯体健,面架一副近视眼镜,对同学和蔼可亲,给人印象是一位博学、精明、坦率、热情的进步学者。他讲话声音宏亮,词锋锐利而富有热情,常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他阐述抗战教育的主要原则:必须启发学生或听众认识抗战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样才能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之中,为争取抗战胜利而贡献力量。

      当时我是毕业班学生,学校规定要撰写学士毕业论文,由学生自行选定论文题目,自选指导教授。我自选论文题目为《德国法西斯教育的批判》,请求尚仲衣教授指导我撰写。尚仲衣教授说:“你这篇论文,最好请对法西斯教育有研究的教授指导。如果你要我指导的话,应该针对当前抗战迫切需要的问题来研究。比如:‘抗战时期的军队政治教育’,‘抗战时期的民众教育’,‘抗战时期的宣传教育’……等等。这样对抗日救亡才有实际的意义和应用”。对他的提示,我很受感动,一席话提高了我的认识。我便诚恳地请求他指导我撰写《抗战时期的军队政治教育》这篇毕业论文。他欣然应允,为我介绍一些参考书籍。并指示论文的中心思想和研究提纲。由于他的谆谆教导,正确启发,我的毕业论文获得学校好评。1938年夏,第四战区政治部在广州成立,他把我的毕业论文原稿,送给政治部主任李煦寰审阅。李主任后来把我的论文批交主办部队政训的第一组参考。未几,我在中大毕业后,尚仲衣教授主动介绍我到第四战区政治部工作,担任第一组的上尉组员。他本人也投笔从戎,被邀请担任政治部的第三组上校组长,主办宣传工作。

      在他领导下的第三组,有中校组员赵如琳(画家)、叶兆南(地下党员);少校组员林曦(作家、笔名司马文森)、郁风(画家,郁达夫的侄女);上尉组员黄新波(木刻家,地下党员)、梁有文(中大抗先队员);中尉组员梁永泰(青年木刻家)、准尉司书章道非(精书法,后为黄新波爱人)……等。配属给第三组领导下的还有一个政治大队,中校大队长林楚君(国民党余汉谋系的民主人士)。政治大队的队员,多是抗日救亡的进步青年,其中有地下党员、抗先队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等等。可以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型国共合作抗战机构。由于尚仲衣教授的正确领导,第三组抗战气氛浓郁,工作同志团结一致,工作积极,热情紧张。组织联系广州各阶层宣传社团,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字、艺术、口头……等等宣传方式,开展各方面的抗战宣传鼓动工作,把广州地区的抗日宣传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早在1937年底,尚仲衣教授会同广州的抗日民主人士、教授学者、社会贤达,以及国民党左派人士、中共地下党人士等,其中有黄中□、钟敬文、钟天心、左恭……等人,在广州成立抗战教育实验社。举办一期抗战教育实验训练班,班址借用文明路中山大学文学院一间较大的课室上课,约有学员数十人。由尚仲衣、黄中□、叶兆南……等任教师;中山大学抗先队员冯寄怀、何坤巽任职员。每晚演讲上课两小时。讲授抗战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是广州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高级知识分子的自发抗战组织。

        (来源:《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六辑)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