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铁、刘紫云、梁陶卿:巾帼英名永放光芒——回忆敬爱的梁绮卿同志
1944年7月26日,广州市郊游击队第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驻地番禺县植地庄遭到日军袭击,在突围的激烈战斗中,绮卿同志被敌人密集的炮火击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年仅27岁。
绮卿同志是中山县人。她少年时代在广州市省立女子中学念初中时,就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和启发,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开始有了认识,并且能够勇敢地用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斗争。1935年末,蒋介石反动政府为了贯彻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转移人民的抗日视线,麻痹人民的革命斗志,开展了所谓“新生活运动”,提倡复古。有一天,绮卿同志因为穿了一件短袖衣服上街而被认为“有伤风化”被拘留于公安局。她就利用这个机会毫不妥协地据理驳斥,揭露他们反动的虚伪本质,要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停止执行反动政策,弄得公安局的人狼狈不堪,无言以对,最后不得不把她释放回家。虽然这只是点滴经历,但却给她的妹妹梁陶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启发和引导她树立要为真理而斗争的革命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通电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绮卿同志关注祖国危亡,一毕业就回家乡中山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7年春加入了党的组织。1938年,中山县委恢复后,她曾先后担任过一区区委、四区区委、中山县委委员兼妇委书记等职务。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成立后,她还参与了党团(即现在的党组)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了该会的工作和参加一系列的斗争,特别是对该会的宣传工作抓得很紧。妇协会刊的每期稿件,都经她和县委宣传部联合审定。凡妇协一切对外宣传活动,她都事必躬亲,认真负责。除妇协工作外,她还参加过中山县话剧协社、小学教师战时服务团以及广东中山青年抗日先锋队等领导工作。
绮卿同志参加革命后,不断地学习马列主义,努力改造世界观,坚定地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她一贯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掩护革命同志活动,曾不顾敌人特务的追踪监视,巧妙地运用了自己的社会关系(当时中山县国民政府一区区长郑仲楚是她的姑丈,日本鬼子袭击中山时全家逃往港澳,留下一所很大的房子由她看管),为党设立了地下联络站。以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多次转点。她还常常将自己当教师的工资收入和家庭的金钱物资支援党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当时县委的梁奇达、徐云、叶向荣等同志都经常住在这些联络站里。绮卿同志善于团结关心同志,与同志相处得很好,做到亲密无间。凡是和她相处过的同志都有这种感觉,到了联络站,温暖如家。
绮卿同志为中山党组织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她了解到四区田边乡妇女抗日救亡工作队程志坚、方群英、孙启明、孙秀珍等同志工作积极、勇敢,便多次下乡和她们交朋友。她通过接触和利用组织学习等机会,逐步向她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细致地对她们进行教育培养,引导她们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并且积极启发她们参加共产党。1938年10月左右,先后吸收了程等4人参加了党的组织,从而推动了当地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谭连珠同志原是纺织女工,起初在石岐太原第地下联络站帮助搞生活,在绮卿同志的耐心培养教育下,终于提高了政治觉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长期住在太原第,负责交通联络工作。
绮卿同志不管是在国民党统治区、敌占区,还是在游击区,都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1939年,有一次,她以抗日救亡的名义参加了中山县抗日统率委员会组织的慰问队,到刚收复不久的大岗等地进行慰问活动。在渡江时突然碰到敌艇游弋干扰,她镇定自如,终于安然闯了过去。在搞统一战线工作时,她一方面对那些国民党官僚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另一方面又和他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所以能较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1940年3月,中山沦陷后,绮卿同志被调到南(海)番(禺)顺(德)游击区负责妇女工作,以后又调到广游二支队负责宣传和妇女工作。
当广游二支队举办第一期妇干班时,绮卿同志被委任为该班的班主任,梁铁任政治指导员。当时的环境是困难的,生活十分艰苦;学员来自四面八方,有农村的,也有从香港秘密输送进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住地流动性很大,经常要随着南、三(水)大队转移;物质条件很差,参考书籍又很缺乏。但绮卿同志从没有流露过畏难情绪。她那善良的性格,温和的语声,微笑的脸孔,总是经常地鼓舞着学员们充满胜利的信心。学员们都把她看作亲姐妹般对待。当她去向部队汇报工作或外出开会时,大家都很惦念她,有时还到村口去伫望她归来。人们还亲切地称呼她为“二打”(注:南海县好些地方称呼姐姐为“亚打”的。当时南三大队已有一位姓梁的女同志被称作“大打”,绮卿同志年少于她,故叫“二打”),连老百姓也跟着这么称呼她。
绮卿同志和梁铁亲若姐妹,常常推心置腹地倾谈,两人一直相处合作得很好,工作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在绮卿同志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妇干班的学员们从不叫苦,都能安心学习,进步较快。分配工作时,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有些分配当交通员或到机关搞机要油印工作;有些分配到地方搞统战工作;还有些被派到南海、三水、番禺等地农村开辟新的据点。妇干班使部队增加了一支妇女生力军,为当时妇女工作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是与绮卿同志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妇干班结束后,绮卿同志留在禺南地区担负妇女运动的全面领导工作。她本来是一位生长在城镇的青年知识分子,但她为了工作需要,便于联系群众,发动和团结广大劳动妇女,便把自己打扮成村姑模样,用假头发学梳当地妇女的发式,遇上下雨天,就有意识地戴着竹帽光着脚,在泥泞路上学走路,经常跌得一身泥巴一身水,仍乐呵呵地坚持爬起来再练;她还刻苦地学会了扒艇(广州方言,意即划船),连老百姓也看不出她是个知识分子。总之,她那种机智灵活、坚定沉着、热情诚恳、和蔼可亲、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使人永远难忘。
绮卿同志在个人生活上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有家庭,也有孩子,但为了革命的需要,却毅然远离爱人,刚出生的孩子就给喂米糊,以便使他适应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能健康成长,并且在不长的时间后托付给别人抚养(直到牺牲时在相隔四年多的时间里没有看过孩子一面);孑然一身长期辗转于南、番、中(山)、顺等地区工作。在战斗的过程中,她虽然也曾有过某些个人的想法,但最后总是以党性控制了个人的感情,常常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自勉。每当她思想上发生矛盾时,便反复进行自我思想斗争,冷静地、正确地处理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因而能不断地在革命的征途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禺南植地庄的残酷战斗中,绮卿同志早已身负重伤,继续突围时,炮弹又在她身边爆炸,终于夺去了她那年轻有为的生命。当时,她已是中队级的军政干部。她的牺牲,是我们部队的一个损失,但烈士的革命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她的辛勤工作,尽忠革命的高贵品质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前进。她亲手培育的革命种子,已经成长壮大,不断开花结果。她毕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已经建立,目前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烈士有知,当可含笑九泉了。
安息吧,梁绮卿烈士!
(来源:《广州文史资料》第六十四辑,广州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