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归侨黄子炎先生(1884~1938年)字耀登,番禺沙头镇东沙村人。父名黄高成,母梁梓,世务劳,有儿子四人,子炎排行第二。
子炎先生幼读经史,性聪颖有大志,就学时期,向往民主革命,常以国家安危为念,对满清软弱无能其残暴统治极表不满。及长,能言善辩,勇武雄奇,曾在乡间空手夺取恶霸手枪震慑土豪,名闻乡里。
辛亥革命前夕,他旅居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兴办实业,受海外华侨爱国思想熏陶,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革命活动,来往于晚晴园。是兴中会和同盟会星洲分会会员。与当地侨领张永福(晚晴园主人)、吴慎修、曾纪辰等人秉孙中山先生意旨,于民国纪元前创办同德书报社(社名由孙中山亲定),宣传三民主义,团结华侨,推翻满清;又兴办合群义务学校,提高华侨子弟文化,参与筹建新加坡“番禺会馆”事宜,工作不遗余力。
为了寻求救国道理,他一面营生,资助孙中山先生海外革命活动,一面学习先哲革命思想,在星洲以黄登之名,联络华侨及维系孙中山先生第八次革命暴动失败后从安南流散到星洲的人员。辛亥革命前夕,毅然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与党人李纪堂往来于香港、广州之间,从事革命秘密活动;又参加了革命组织的“炸弹队”和“敢死队”,誓与清廷决一死战。1910年2月黄子炎与姚雨平等人参加了由同盟会会员策划的“新军起义”,即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满清的第九次革命暴动,从沙河攻打省城广州,岂料事泄,被迫提早暴动,在东门附近展开了激战,同盟会会员倪映典不幸负伤被捕就义。
辛亥革命胜利后,黄子炎先生重返星洲。在国外得知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他义愤填膺,于民国6年(1917)撰文抨击国内政局,指责袁、张阴谋。文章主旨,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他在国内从事革命活动时,每逢返乡,定必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由于他长得气宇轩昂,又能言善辩,当时乡里戏称他为“大炮登”,由此可见其人风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亡,日寇侵我东北三省,他出于爱国义愤,携眷返国,积极投身抗日宣传,他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认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必须从小学抓起,他回乡后被推为亲仁乡乡长兼东沙小学校长,致力于教育工作。
有一年,适逢亲仁乡迎春神赛会,村中父老把神像停放于学校操场,弄得学生不能上课,他愤然把神像胡须拉掉,命人把神像抬走,他说:“神真有灵,就应匡扶社稷,抵御外侮。国难当前,你们不相信科学,大搞迷信活动。”借此教育学生,教育民众。
1937年七七事变,他意识到民族危难深重,这时更积极投身抗日运动,身体力行,不说空话。他通过亲朋关系,遣送次子伟强到广西桂林国民党中央第四军校受训,以图为国效力,保卫中华。自己常在村中聚众演讲,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亲自教唱抗日方言歌曲:“……蔡氏廷锴真发奋,起初闸北来对阵,一场恶战打到日军失晒魂……”又在村中显眼处亲自书写抗日大标语。
子炎先生家中养有一只大雄狗,这只狗非常尽职,凶猛,有谁闯进他家,如未经主人点首示意,谁也休想占得便宜。这只狗的名字叫“呀本”,即“日本”之意,这是先生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意思是要日本人为他看守门口,由此可见先生的抗日爱国思想,真可谓疾恶如仇。
那时,禺南抗日烽火风起云涌,市桥有抗日“文抗会”和“青抗会”组织。与爱国华侨子弟蔡又成志同道同,引为知己,共同发动民众,共商抗日大计,当时国民党在禺南驻军“独九旅”不战而退,他感到非常气愤。
1938年农历十月初七,日军在市头登陆,侵占南村,被我抗日民众包围,他与蔡又成在组织冲锋袭击日寇中双双牺牲,以身殉国。牺牲后归葬于东沙村白榄岗,终年54岁。
黄子炎先生有长子名伟南,战前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后出国在印尼热心从事华侨文化教育工作。次子伟强在广西桂林国民党中央第四军校毕业后在部队当上上尉连长,1944年在粤北与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25岁。黄子炎先生遗孀名梁荷花,自夫亡与次子去世后,在乡间忧郁而终。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村人民曾斋醮追悼黄子炎与蔡又成两位抗日先贤。国民党政府追认黄氏一门两代为“抗日烈士”。壮哉,黄氏父子!
本文材料由黄子炎长子黄伟南、侄黄俊伟提供。
(来源:《广州文史资料》第六十四辑,广州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