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7月12日上午,记者在亭湖区步凤镇见到了83岁的老战士杨志高。听说要采访当年的战斗故事,杨老从病床上爬起来,仔仔细细地穿上衣服,打开回忆之门。
芦苇荡里运药品
1943年6月,杨志高参加属地方武装的游击队。部队发给他一支小马枪,3颗子弹。当时,上海方面的抗日进步人士不断将各种药品偷运到苏北,支持新四军抗日。杨志高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芦苇荡里偷运药品。 这个任务不好办。运输药品的工具,都是寻常可见的小木船,颠颠簸簸的,既要防止敌人巡逻,又要防着药品沾水浸湿。鬼子经常来扫荡,开着小汽艇在河面上穿梭。韩德勤的部队也经常在这一带出没。杨志高他们十二分地小心,尽量不和敌人遇上。
“鬼子汽艇上都有机枪,凶得狠,他打得着我们,我们打不着他们”,杨志高说,自己的那把小马枪,对敌人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和鬼子在水路上正面交锋这种事情,想都别想。只能躲,躲得越远越好。 不过,在游击队的努力下,许多药品都顺利地送到了新四军正规部队的手中。对此,杨志高60多年后仍然十分快意。他说:“我现在经常吃药,药有多重要我是知道的。能把药品送到部队,这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不久,由于任务完成得出色,杨志高被调入新四军正规部队。 死斗顽抗的鬼子兵 抗日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里下河一带日伪军已失去优势,但还是有一些大据点的鬼子负隅顽抗。新四军随即决定武力解决,杨志高所部领命攻打扬州邵伯镇。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批不怕死的鬼子。 “那的一仗打得惨啊,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杨志高说着说着,眼圈开始红了。当时,他已经成为团里的警卫员,腰挂20发子弹的快慢机。不过,这些子弹是不能轻易用的,要用来保护首长。 和不久前采访李小龙老人一样,杨志高对于邵伯镇战斗的回忆,充满了伤感的成份。新四军久攻不下,许多战友浴血牺牲。已成困兽的鬼子则表现得相当强硬,不但战斗意志顽强,战斗技术也非常老道。 “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太累了”,战斗最后,几个鬼子兵也支撑不住了,纷纷开始突围。一个鬼子兵只穿着兜挡布,手持战刀一路砍杀,最后终于打出缺口,一路往扬州方向奔逃而去。 “太可惜了,没能抓到一个活口”,杨志高有些遗憾地说。随后他小声地靠近记者说:“那一仗,我们牺牲了好多战士啊!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了,他们都没能等到。”
1947年冬,杨志高所在部队参与了盐南阻击战。在便仓附近一片荒无人烟的庄稼地里,杨志高遇到了战斗岁月中最艰难的一战。由于对手是蒋军王牌部队,战斗场面异常惨烈。 杨志高所在的团伤亡惨重,团长和几个警卫员都直接参加战斗。杨志高瞅准机会,前往对方的一个驻点偷马。敌人的驻点在河对面。正值寒冬,杨志高穿着棉衣就偷偷渡过了小河,趁着守卫不便,翻身上马,再牵着几匹马,一路狂奔。 “那不是我们现在的矮腿马,是正儿八经的东洋高头大马”,杨志高比划说,骑在马上,只听见耳后不断地有“嗖、嗖、嗖”的响声,他知道那是敌人的子弹在飞。 骑着偷来的马一路狂奔,杨志高自己也搞不清方向了。此时身上开始发冷,棉衣上的水逐渐开始结冰。杨志高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晕倒在地,直到附近友邻部队经过的时候,才把他救起来。 回到团里,首长们正在商量如何掩埋战友的尸体。战斗十分残酷,2000多名战友牺牲后埋在五条岭。杨志高告诉记者,战前有个战友对他说:“小杨,你不要上一线战斗,我们得有一个人留下来,告诉后人我们是怎样战斗的。” 说到这些,杨志高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淌了下来。盐南阻击战对他的影响很大,由于身体严重冻坏了,他不得不长年卧床服药。
(采访者:姚梦、杨琰 采访时间:2010年7月12日上午 采访地点:盐城亭湖区步凤镇杨志高家 来源:《盐城晚报》)
杨志高:1927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于今日亭湖区步凤镇。 1943年参加兴化地区游击队抗日,1944年参加新四军。 曾参加过盐南阻击战、淮海战役等多次战役。1953年,在上海一海军军事工厂第一车间担任党支部书记。 1954年因身体原因回乡。
一场战斗终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