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山:归降伪连长3炮端了敌碉堡

发布时间:2024-04-25 10:02   本文被浏览过:

 老兵档案
       周如山,建湖县上冈镇西桥人,1927年出生。 1941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后至新四军建阳独立团建阳区队。 抗战时期参加过响水、清江淮城等战斗。 1953年复员回乡。

       长满青苔的院子的一角,放着几盆万年青。8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83岁的老战士周如山家中。老人1953年从部队复员后,就一直在小镇上弹棉花,一直到2008年才不弹了。因为战争旧伤,每当受凉受冷,他的左小腿总会隐隐作痛。
为打鬼子改了名
       周如山精神很好,他告诉记者,1941年,鬼子到处抓新四军。为了避免鬼子危及乡亲,很多人参加新四军后就改了名。也就那时候,周如山改名叫周成连,直到1953年退伍后才恢复本名。 1942年敌人大扫荡,上冈至草堰口一带都是敌占区。游击队人少武器差,只能到处打游击,很少和鬼子伪军正面冲突。有一次,周如山碰到鬼子大扫荡,为了保存实力,他和战友藏在百姓家的床肚里,才逃过一劫。 周如山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只能用经常打不响的汉阳造,子弹只有3颗。那时候,建阳就有一个小兵工厂,经常会生产些土炸弹、土地雷。后来打得仗多了,武器也越来越好,到区队他第一次拿到捷克式步枪的时候,特别兴奋。“子弹也比以前多,从3颗到5颗,等到区队的时候我身上的子弹有3排15颗,不过还是要省着用。”

打淮城用上“奇兵”
       1945年秋,周如山的部队攻打淮城。开始他们在外围地区围困伪军约一个月时间,迫使伪军困守穷城。总攻的时候他们打北门,后来他们又转攻东门。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从中午打到天黑。 发起总攻的时候,敌人碉堡的机枪火力很猛,我军多次下达拔掉火力点的命令。我军炮手瞄准比较差,不是打高就是打低。 由于没有火力掩护,我军不少战士在冲锋中牺牲。这时,一个伪炮兵连连长向我军投降。上级立即把他派到一线支援。在他的指挥下,3炮就把敌人碉堡打掉了。 为了尽快攻下城门,周如山所在连队安排了冲锋梯队,周如山在第七梯队。架好云梯,我军冲上城墙,但敌人也异常顽强。一看到我军战士快到城墙,他们用刀剁战士的手,很多战士因此失去了手臂。周如山的一位本家兄弟周右山也在这场战斗中失去了左臂。 周如山的连长是山东人,看到迟迟无法攻上城墙,这个山东汉子虽然着急,但也只得下令暂停冲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想了个攻城的土办法。连长命人用被子包住桌子,顶在头上,从而抵挡如雨的子弹,其他战士则怀抱着脚盆大的地雷,在“面包桌”的掩护下,冲到城下,把地雷埋在城墙脚下。“轰”得一声,城脚炸了一个大窟窿。

一个班回来吃晚饭的只有5人
       等攻进城的时候,敌人虽溃不成军,但仍有不少暗堡。伪军躲在里面,不时冒出头打一梭子,不少战士吃了暗亏。 周如山在追赶敌人时,突然一个踉跄,倒在地上。他一摸小腿,才发现左小腿满是鲜血,原来左小腿被敌人的子弹打中。随后,他被抬到后方约90里的医院。路上,送米送鸡蛋的百姓骆绎不绝。 “我命大,没伤着骨头,”周如山指着腿上的旧伤疤,“医生说差一点这腿就废了。”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周如山后来才知道,那天他们班能吃上晚饭的只有5个人。“战场上根本想不到生死,只想着向前冲,只有战斗结束后才觉得后怕”。 等伤好了后,周如山的部队去追击长期盘踞在陈家港一带的伪军徐继泰部。一路上,饿了吃口山芋粉,困了抱着枪打个盹。当时,徐继泰的伪军分散在各个碉堡。一看到新四军,就闻风丧胆。周如山所在的部队打下了两个碉堡,基本没碰到抵抗。遗憾的是,徐继泰后来逃到了徐州。 
 
(采访者:陈婷  采访时间:2010年8月18日下午  采访地点:盐城建湖县上冈镇大团村洪一清家  来源:《盐城晚报》)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