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富:叔公拆桥阻敌被打残

发布时间:2021-05-30 16:29   本文被浏览过:

 【讲述人】周奎富 【年龄】80岁 【住址】盐都区尚庄镇朝阳巷 【寻访时间】2015年3月1日下午

        【口述史】

        我的老家在尚庄野于垛,现在叫民胜村。1944年,日军在我们这一带很猖獗,那一年,我刚9岁,对日本人在这块的抢掠行为有印象。如今回想起来,当时家里穷,满眼都是家里被翻得狼藉一片、坏棉被散落一地的场景。

        那时,正处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的黑暗时期,我要讲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叔公周如昆,一个普通老百姓,在抗战时期的一次经历。 1944年冬月十三(农历),周如昆和往常一样,早饭后在地里干活,忽然听到从南边传来敲铜锣的声音。那个时候,铜锣声是地方上防鬼子进庄的一种信号,告诉人们有敌情,赶快跑反,听到这个声音,大家就知道敌人又来了。一处锣声响,庄庄有锣声。我们庄南边的古殿堡当时有日军的炮楼,里面驻扎十几个日伪军,老巢在兴化沙沟。

        周如昆正在地里干活,听见锣声,急忙回家催家人跑反,并关上门,向西北方向跑去。他让家人往前跑,自己断后。周如昆刚过一座浮桥,眼看要被鬼子追上了,他忽然生出念头:如果把桥板撤掉,断了通行,鬼子就不好进庄了。 这是一座五档木桥,横跨长沙河东西,原本是一座雄伟完整的木制桥,非常漂亮、牢固,名叫“广福桥”,因为打仗,为了阻断敌人进庄的交通,庄里人把大桥毁坏,紧贴水面搭起一座简易浮桥,给人行走。

        周如昆立即动手,三下五除二地掀掉了桥板。那时河水不像现在这么平静,而是哗哗地急流,没有木桥就很难过河。掀掉的桥板很快就被冲散到下游去了。 十多个日伪军望到有人破坏桥,就边跑边叫喊。刚刚掀掉桥板的周如昆正想从桥头上岸跑掉。此时,被激怒的敌人向他开枪射击,连打3枪,其中一颗子弹打中周如昆的右小腿。周如昆顾不上疼痛,一步一个血脚印,拼了命地往前奔,被一家房屋遮住,这样才躲过接下来的子弹。被挡住了,他还不敢停下来,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在舍头(相当于现在的村头),钻进草堆躲了起来。 敌人可能对地形生疏,不明情况,加上桥板被撤掉了,一时没有办法过河进庄,周如昆幸运地逃脱了,也给庄上人家争取到了逃离和藏东西的时间。

        后来,敌人通过其他方式进庄,这个时候,家家关着门,庄里空无一人,闯进几户人家,翻箱倒柜,没捞到什么油水。 快到中饭的时候,敌人还想在庄上找点吃的。这个时候,我们县抗日的部队已在来的路上,准备打伏击战和阻击战,敌人听到风声后迅速撤走。 桥被拆掉之后,敌人再来扫荡,就开汽艇过来。还是在长沙河那段,敌人叫当时的保长周学文领着他们挨家挨户搜查。周学文没有理睬,还被吊在河边的树上示过威。周学文和周如昆,他们都是保护百姓的平民英雄。 这次扫荡中,周如昆的腿肚子被子弹击伤筋骨,后来成了瘸子,走路一颠一跛。当时他58岁,拆桥阻敌的事情很快在老百姓中传扬开来,区里、乡里领导特意登门慰问,庄上的老百姓也对他的勇敢竖起大拇指,夸他有一颗抗日的心。 周如昆瘸了16年,直到1960年去世,但他勇敢机智的抗战故事已经流传71年,并且还会更久。

        【采访手记】 跟随周奎富的脚步,走了一趟周如昆的逃离路线。71年,万物变迁,时景皆移,想象着枪弹炮火、危险丛生的岁月,不寒而栗,何况整天身处其境的老百姓! 听着当年的故事,在心里为那时的同胞捏把汗。以前觉得“英勇奋战”、“顽强不屈”、“视死如归”这些成语是语文课本里又空又大的说词,现在发现,那个年代,每一位守护家园、保护同胞的前辈,他们的行为无不都在为我们诠释其中内涵,从中能看到希望的光。 我们回顾历史、铭记历史,从中吸取教训、以之为鉴是一种收获,然而,其中的人和事给今人带来希望和力量,也是历史的另一种价值体现。 

        (采访者:祁佳  采访时间:2015年3月1日下午  采访地点:盐城盐都区尚庄镇朝阳巷周奎富家  来源:《盐城晚报》)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