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东:忆莱阳战役

发布时间:2024-04-25 15:33   本文被浏览过:

       姜林东,男,1918年11月生,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前姜家村人。1934年冬,考入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队助理员,中共河南鹿邑县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二总队四团营政治委员,总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敌工科科长,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七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八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0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2月离休。

受进步思想影响到延安
       我在莱阳学习了大概3年半。我是1934年冬考入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我的教导主任,他自己讲他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他的穿着打扮基本上也是西方化的。当时那种进步的空气,对我们在那儿学习的学生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以后,我们那时就感觉到,这个国土受日本人的侵略,危机很大,蒋介石应该起来奋勇抵抗,结果呢,蒋介石不抵抗,他有个口号,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必须消灭共产党,把里面的中共铲除,这引起学生们很多不满。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当时我们在学校里,开展学生救亡活动,罢课示威,做宣传。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感觉不到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我和4位同学共同商量,以转学为名,到延安去,找找共产党,听听共产党的意见,看看中国是不是就这样衰败,无力抵抗,我们就这样走向了延安。路上呢,遇到一些困难,开始骑脚踏车,到了鲁西那里的山区,就不好走了,骑自行车也骑不动了,我们改坐火车,坐火车也没有好火车,坐了个拉煤的车,披了一条毯子,这个毯子不完全是毛毯,一般的毯子,结果被小偷盯上了,正在开车的时候,你不敢不给他,不给他,人就掉下去了,我记得那个地方叫文地镇。就这样我们到了通关,又遇到国民党一些部队,那时还是统一战线,他们盘问我们,我们说我们是转学的。11月初,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了延安以后,就在陕北公学第八队学习。
       我在陕北公学学习了大概有几个月,1938年3月,结业后留校工作,任陕北公学第十九队助理员。后来我在那儿工作了有一年的时间。以后我们要求参军,到前线杀敌,年底,我们几个人一起随李先念、谭希林等100余人南下华中,到了淮北,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那个部队,就这样我就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克复莱阳城
       1939年,为了创建淮北根据地,铲除敌人的据点,我们决定发起莱阳战役。打莱阳城的时候,莱阳城的外围攻得比较顺利,伤亡也不是很大。攻到最后,中间有个中心攻势,敌人在莱阳城里头,又做了个核心守备攻势,这个据点做得很坚固,敌人守备也很顽强,因为他们守备成功,就有活命,要是这个据点被打下来,他们就完了。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个据点攻下来,伤亡比较大。
       攻下来后,敌人不死心,又向我们发起了进攻。我们就反攻为守,守着前面的据点, 敌人用飞机炸、坦克攻,最后我们城区那个据点还是被敌人的坦克攻破了,我们就退到后面那个据点,我记得那个地方有一条河,我们在河这边,敌人在下边,敌人坦克爬不了山坡,爬不了河沿,所以我们在那里守住了。
       当时战斗比较激烈,装备上来讲,敌我双方差距比较大,敌人有飞机有坦克,那时我们打攻坚战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炸药包,战士埋伏在坦克必经的路上,敌人前进的时候,猛然站起来,把炸药丢在坦克顶上炸掉它,很多战士都牺牲了。莱阳战役我们伤亡大概七八百人,最后我们消灭敌人,俘虏了几百人。
       
(采访:烟台市胶东红色文化办公室 撰稿:王锡东 蔺延军)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