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元,男,1927年9月生,江苏扬州人。1941年加入地方少先团,1942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参加战斗数十次。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9月,转业到淄川医院。1973年离休。曾获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2015年3月28日,在淄川区医院宿舍区,我们见到了88周岁的抗战老兵李书元。因为2003年得了脑中风,现在老人走路得靠拐杖,说话也不太利索,但提及年少时刚刚参加革命与敌人斗智斗勇传递情报的场景,老人立马精神抖擞,并笑言自己就跟小兵张嘎一个样。
受父亲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9月,李书元出生在江苏扬州。那时家里特别贫困,只有一亩多田地,父母还要给别人家做短工。家里人多,兄弟三人中李书元是老大,两个弟弟都很小,粮食根本不够吃,生活很困难。当时李书元年纪小,干不了重活,但为了补贴家用,就给富裕人家放羊、放鸭。
1940年,新四军解放了李书元的家乡,实行减租减息,广大穷困群众翻身做了主人。李书元所在的村子成立了农救会,他的父亲担任农救会会长,领导农救会会员斗地主、分田地,从此日子慢慢有了好转。也就在这个时候,受新四军革命思想的影响,李书元投身革命。
“当时能走上革命道路,与我父亲关系很大。”李书元坦言,就因为父亲是农救会会长,他亲身感受了革命带来的变化,也有机会接触先进思想,否则,不可能那么小就走上革命道路。1941年,李书元如愿参加了当地的武装大队。因只有14岁,年龄太小,只能编入少先团,为地方武装开展斗争传递情报。
水性好能办大事
李书元出生在南方,从小水性就很好,加上在芦苇荡里给富裕人家放鸭子,而且他对本地的地形格外熟悉。每当有任务时,李书元就自己撑一艘小木船在水中穿梭。
李书元清楚地记得,敌人“扫荡”时,都会开着一种汽艇,大老远就能听到“哒哒哒”的响声。“一听到这种响声,我就知道敌人来了。如果离得很近,我会把船藏到芦苇荡里,自己躲在水下。等敌人过去后,就撑着船抄近路,给我们的地方武装报信。”想起这段经历,李书元非常激动。尽管现在手脚有些不利索,但他仍高兴地给我们比画他是如何在水中隐藏那么久:“我把脸露出水面,手伸出水面托着衣服、帽子啥的,因为里面藏了情报,不能弄湿,全靠双腿蹬水,保持平衡,待个20分钟是没问题。”
尽管李书元如此小心,但在送情报时仍避免不了与敌人打照面。当敌人问他是干什么的时候,李书元从未害怕,总是笑着说:“大大的良民。”因为年龄小,见到敌人又不害怕,因此他从未被怀疑过。就算有时候任务很艰巨,其他人提出来帮忙,李书元也都会拒绝,他觉得送情报这种事情,坚决不能假他人之手,万一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正是有这份胆量和责任,他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从未发生过失误。
十五岁正式成为军人
1942年9月,父亲带头给李书元报名参军,李书元成了一名正式的军人。当时同村一起参军的有42 个人,李书元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参军后,李书元被安排在新四军第二师五旅政治部当通讯员。“皖南事变”发生后, 新四军军部就驻扎在盐城,离李书元的家乡扬州不远,军部下分3 个师部,一师在江南, 二师在江北,李书元就在江北的二师,当时部队驻扎在大铜镇。“我们师长叫罗炳辉, 管着四旅、五旅、六旅。我在五旅,旅长名叫咸军,部队主要驻扎在津浦路西一带, 四旅驻在淮南路西,遥相呼应。”李书元介绍,当时他们五旅的任务是控制津浦铁路东西,打游击破坏铁路,反“扫荡”;对解放区则宣传革命思想,领导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942 年,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日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蚕食”,加上严重的干旱等,给淮南军民造成严重的困难。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李书元在部队首长的教育培养下,开始学文化,学政治, 学军事,慢慢地懂得了为什么要参加新四军,真正领会了参加革命的目的。
转战多省参加战斗上百次
1942 年1 月至3 月,李书元所在的部队新四军第二师击退日军2000 余人对津浦路西地区的“扫荡”。
“平时白天,我们就在驻地隐蔽,因为部队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老百姓也保护着我们。如果遇到敌情,群众会给我们通风报信,部队会迅速转移。”李书元说,那段时间的晚上,部队都会进行急行军,一晚上就能步行几十公里,神出鬼没,打击日军。参军一年来,李书元先后在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参加战斗几十次。
1943 年6 月,津浦路东我军在东南边区发起反“蚕食”、反伪化的斗争,攻克仪征县谢家集据点,收复仪征、江都县20 多个乡,成立甘泉县,打通二师淮南抗日根据地和一师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同年8 月,二师主力一部,击退进犯六合县解放区的日军,取得桂子山战斗胜利。
1944 年12 月,由于工作出色、作战勇敢,组织上安排李书元给时任团政委肖望东同志担任警卫员。之后,跟随首长南征北战,先后在江北参加过马鞍山战斗,在皖北攻打驻蚌埠的日军,经过淮南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打到上海、山东等地,参加过大小战斗上百次。
胜利缴械时与敌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这一消息传来,李书元和战友们非常兴奋。当时他们的部队在蚌埠附近的一个县,当他们要求日军缴械时,对方强烈反对,双方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激战。
“当时日军拒绝向我军缴械,不管怎么劝说,都不管用。”李书元说,之后双方发生冲突,我军需要越过一个很深的水沟,然后炸毁一个占据高点的炮楼,形势非常不利。因此,李书元所在部队伤亡惨重,到了晚上八九点,还没有攻下此地,支援部队未到,他们只能先撤离。
当时李书元是副班长,先掩护其他战友撤离。等他撤退时,部队已经没有了踪影。为此,他连夜寻找部队。“走了一夜,一个老奶奶收留了我。”李书元说,自己被老人藏在地瓜窖里,饿了就啃两口生地瓜。然后,李书元背上几块地瓜开始了寻找部队之路。经过两天三夜的寻找,他终于找到了部队。
1946年11月,李书元主动要求下连队锻炼,冲锋到战场的最前线。1947年2月,李书元在莱芜战役中负伤后在华东军区第一后方医院养伤;当年3月,转移到渤海华东军区第三分校养伤。养伤期间,李书元在华东军区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军事医学。后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9月,转业到淄川医院担任医生。1973年离休。
“如今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老兵们也越来越少,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李书元说,他希望老兵们的故事被人熟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老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认为只有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才能不会遭受外来国家和势力的侵略。
采访结束后,李书元老人从屋里拿出自己参加革命的各种证书。那枚金光闪闪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更加衬托出一名老兵的拳拳爱国之心。
(采访 撰稿:高绪强 吕永刚 马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