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掉队的李维肇
口述人:李维肇
采访人:王礼生 王金鑫 陈于可慧 卢珊
采访时间:2016年7月14日
采访地点:盐城市滨海县城城区
整理人:王金鑫
我家中兄弟姊妹共五人,我排行老三,不满六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结果老地主俞舜臣和他的两个儿子俞亚同、俞奋同收回了给我家的土地,在乡亲们的说亲下,才保留下了土地,平时我的母亲在家种田,从七八岁起我开始上私塾,在老师郑凯文和胡广昌的教导下,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书籍,和学习写字,就这样我读了三四年的私塾,读书结束后我便待在家中,此后则时不时的帮家里捡粪球、割草和种田。1940年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来到盐阜地区,1942年在随哥哥到张维贤的家中喝山芋茶的时候,我见到了女干部顾群,两人坐在床边喝茶,顾群认为我可以发展为党员,此后顾群时常带我参加党员大会,于是十七岁的我于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我担任了树东村的首任村指导员,同年二十岁的我同自己十七的未婚妻结婚。当初我的妻子原本家住滨淮区长兴村,很早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改嫁,与自己的叔叔住在一起,我的外公看到后进过说媒后,将我十三岁的妻子带到了我的家中,然而我直到事后才知道。1946年秋天我参军入伍,由区民运大队长沈志健、彭中华带队,同去的还有树东村中队长唐育仁。但是起初我的母亲却不愿李维肇参军入,我参军后,还时常来到部队看望我,参军后我在新兵连担任排级文化教员。然而民运大队长王明清在组织海防队,招揽散兵游勇,由于王明清与我很熟悉,结果骗我说已经和滨淮区交接好了,于是将我骗到了海防队,同时骗走了我在任村干部时得到的外国产的榔头小枪,但是最终我被区政府找回,并在阜东县中队做了文书。
几个月后部队上升,我同沈志健一起调至第12纵队教导队做学员,当时的教导队由文化队、政治队、军事队组成,后文化队与政治队合并,我在政文队学习,沈志健则在军事队,我随教导队驻扎在阜东县四汛港的一户江姓人的家中。也就在1947年这一年,国民党前来偷袭,我随部队紧急转移至东墩,然而敌人紧追其后,我们被迫继续转移,刚走到包墩(待查),便被告知东墩已被敌人烧毁了,部队只得继续转移,准备经千秋港转移至合德,然而在千秋港渡河时,由于大船无法靠岸,只得用小船先将人送至大船边,当时随行的有一个新兵连,于是上级下令让我们那些老兵下来让新兵先上船,结果新兵上船后拥挤在同一侧导致船翻了,最终船弄好后,我随部队转移至离合德六七里的地方,部队的领导让我和一名来自海门的战友前往千秋港探查情况,结果返回千秋港后没有发现什么,我们两人回到合德后发现和四处混乱,各处正机关四处转移,于是我只得随着战友一起寻找教导队,最终找到了十一纵队后勤部队,在第11纵队吃了饭后,我在谢岗一带找到了12纵队,此后1948年初,学习结束后的我被调至12纵队政治部民运科,负责了解部队驻扎地的风俗民情,以及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员送至医院,并负责记下尸体帽沿里的身份信息后埋葬尸体,之后将名单上交。
在民运科待了一年多后,我和战友在射阳外出找地方部队组织担架队,我先让自己的战友带着几十副担架队先走,但是我回去后却找不到12纵队。于是我前往阜东县政府报到,向县长张子荣寻求帮助,于是政府食堂发给我几元钱作为一个月的伙食费,在县政府等了两三个月后,县长张子荣建议我南下寻找第12纵队,但是我最终没有找到部队。于是我只得回到县政府,在县政府民运科工作,1951年我前往扬州苏北党校学习六七个月。1952年我的长子出生,1983年我以行政十七级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