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亚:记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

发布时间:2025-01-18 10:45   本文被浏览过:

夏光亚:记新四军苏中四分区1943年1944年的反“清乡”斗争

 
       新四军苏中四分区1943年春季至秋季在粟裕、陈丕显、叶飞等同志领导下所开展的反“清乡”斗争,是我军在抗战期间所经历的最为残酷的斗争,许多同志为争取斗争的最后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斗争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军事斗争经验。谨以此文,怀念为这一斗争中献身的同志。

一、反“清乡”的由来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蒋介石消极抗战,在敌后采取“曲线抗战”,大批国民党军队投降日本,当了伪军。汪精卫投降日本后,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茂林地区,围歼新四军北撤的九千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日本裕仁天皇发布了在华北、华中占领区彻底“整顿治安”的诏命。日军在华北残酷地实行“三光政策”,采用“铁壁合围”“梳篦战术”等等,妄图消灭八路军。鉴于以往“扫荡”“清剿”成效不显著,特别是新四军地跨长江两岸,威胁长江航道、京沪铁路、南京、上海和广大富饶地区,日军拟采取彻底消除方针,决定实施“清乡”。这个决定,先训令日军在华总司令畑俊六,由他向汪精卫转告。“清乡”计划总的精神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日方负责军事,汪方负责政治,结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等各种力量,实现中日合作、军政一体、建设模范理想之目标。日本与汪伪政府联合成立了“清乡委员会”,日方指定汪精卫任“清乡委员会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为副委员长,李士群任秘书长,陈璧君任总干事。
       畑俊六和汪精卫的最高军事顾问柴山商量,要求在苏北实行第一期“清乡”中绝对驾驭汪政权。具体实施要点如下:日军绝对握有军事指挥权,汪军行动绝对由日军控制;苏北清乡开始后,撤销苏北行营;今后的重点是防止和平军向新四军靠拢;苏北和平军战斗力不强,但人数众多,约三万人枪,日军在苏北清乡前将其整编,使用于守备;结束苏南、苏北分治的局面;暂时支持拥汪的李士群势力伸向苏北,但要特工机关严密监视其扩军野心;重视对清乡区战略物资的开发。畑俊六将上述要点作为绝密中之绝密,即使对汪精卫也不可泄露。
       汪精卫对李士群,密谈了“清乡”。其基本方针是一面必须肃清苏北、苏南的中共势力,一面重视扩展实力,握有军事实力,对地方势力可取灵活方法,与之联系,加以控制。
       李士群接受汪精卫指令,回到苏州后即紧锣密鼓地投入苏北“清乡”的准备。对“苏北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苏北区分区区长姜颂平、“苏北清乡公署”政工团长孙永刚等也做了类似的交代。

二、反“清乡”的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人们习惯把中共苏中四地委、第四专员公署、第四军分区、新四军一师三旅统称四分区,地辖启东县、海门县、南通县和如东县,东临黄海、西接运粮河,北至奔茶河、海安河,呈牛角形,属水网地区。四分区土地肥沃,盛产粮、棉、盐等,人口三百多万。苏中四分区总面积18185平方公里,我占7763平方公里,占42.69%,游击区占7379平方公里,占40.57%,敌占区仅为3043平方公里,占有16.74。
       日伪军用分区封锁包围,天天出动的方式,逐步推进“清乡”。第一期“清乡”目标是苏南的苏(苏州)常(常熟)太(仓)地区。由于我方缺乏经验,仓促应战,主力不得不分散突围,地方遭受损失。第二期“清乡”目标是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西部)地区。我方采取公开力量全部转移,留少数短枪队秘密坚持,敌人很快控制该地区。
       粟裕同志分析了苏南“反清乡”的经验和苏中的实际,提出了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方针:“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采取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相结合,以党员军事化,农村兵营化对付敌人的武装特务化、特务武装化等错综复杂的斗争。反“清乡”斗争的方针得到了新四军军部和中共华中局批准。
       四分区执行这一方针的有利条件:一是四分区背靠大块根据地,有苏中全区支援;二是苏中有坚强的武装力量,有在平原、水网地区,同日伪开展游击战争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在军事斗争中取胜;三是苏中根据地是同敌人反复激烈斗争中坚持、巩固起来的,全区人民和各级组织受过锻炼和考验,并已取得了1942年反“清剿”斗争经验;四是苏中区领导已经为应付最坏形势的到来,在领导体制、组织形式、斗争方针、作战指导、资源储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全区领导处于备战状态;五是四分区领导班子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有经过长征的吉洛、陶勇、张震东等同志,有大革命时期参加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和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芦胜同志,有执行党的号召脱下长衫拿起枪杆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钟民、梁灵光等同志。三旅七团三营是粟裕同志亲自领导的抗日先遣支队和三年游击战争骨干,他们已经分散在三旅各部队,把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主力红军和地下党的斗争经验和作风融合在一起。
       粟裕同志在1944年1月1日著文指出:在清乡未开始之前,我们如果不贯彻精兵简政,不实行统一领导,我们的战斗组织、领导机构,是不能应付1943年的严重斗争的。四分区为迎接反“清乡”斗争,具体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一)实施党的一元化的领导。根据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级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经华中局批准,建立中共苏中区党委员会,作为苏中区最高领导机关,经粟裕、陈丕显、管文蔚、周季方为委员,粟裕任书记。随后在一、二、三、四和兴(化)东(台)特区分别建立中共地区委员会。四分区的中共地区委员会由吉洛(姬鹏飞)、陶勇、钟民等组成,吉洛为书记、钟民为副书记。原书记向明因身体不好、原专员季方因年龄大,另行分配工作;在政治“清乡”后由南通县县长梁灵光调任专员。各县也相应地建立党的委员会。
       (二)精兵简政。1942年8月4日,毛泽东致电陈毅:“有一点须请你注意,即伴随着极端残酷斗争,根据地缩小必然要到来,而且可能很快到来,这一点如不预先计及,将来要吃大亏。”“明年必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其困难程度为目前许多人所不能想象,高级领导机关必须予为计及。”1943年9月26日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分会发出《关于精兵简政的通知》,四地委、四专员公署、军分区机关的人员减少一半以上。海门、启东两县合并成一个县,为了便于反“清乡”的指挥,据如东县的三个区划归南通县。县级机关除县委书记、县长和秘书外,组织、财粮等部门只留少数人。区级机构留十人左右,减下的人员,加强基层或学习深造。
       (三)改善了三结合的武装体制。旅部兼分区机关直属队减少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等非战斗人员。第七团与第八团合并,番号为第七团。原八团之三营(原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为该团三营,该团二营与七团合编。第七团有1411人,为苏中军区机动兵团之一,归第一师师部直接指挥。
       原七团之三营与如皋地方武装(如东两个营、如西一个营)合编,重建如皋警卫团,调七团第二营营长康林任该团参谋长,调七团三营教导员刘春山任该团政治处主任,该团有832人。
       原八团团部一部及其一营与海启警卫团合编,番号为东南警卫团,该团有1367人。
       南通警卫团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和加强,下辖3个营和1个通西独立营,该团有1660人。
       七团在夏家渡战斗后,东南警卫团和如皋警卫团编为小团,团辖5个连和1个特务队,其余人员编入七团。
       与此同时,我主力部队抽调大批干部、战士骨干,进一步加强了县区武装和民兵指挥机构,整顿了区、乡武装、自卫队及民兵。整顿后,全区共有区、乡武装有3659人,此外还有民兵、自卫队5.42万人(其中脱产的自卫队、民兵7500人)。通过整编,我四分区进一步加强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与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为迎接新的更艰巨斗争进一步做好组织准备。
       (四)1942年11月,区以上政权经过改造实行了统一战线的“三三制”,对基层政权逐步进行改造。
       (五)加强党的基础组织。全地区290个乡党支部,5100多名党员。为了迎接残酷的斗争,全区建立了“乙种组织”,即把在社会上面目还不太红的共产党员,以某种职业为掩护,转入地下,组成秘密党支部。一旦某地反“清乡”暂时失利,我党机关被挤出“清乡”区,分布在城乡的“乙种组织”可以留下来继续坚持斗争。四地委和各县有专人负责领导,他们深入敌据点神出鬼没,飘忽无常,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加强伪军工作。通过各种关系,派遣一些党员打入敌伪内部。经华中局批准,党领导的灰色武装汤景延团打入敌人内部。
       (六)加强海防建设。四分区东濒南黄海,海岸线长达二三百里。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没有投放舰队,只有一些运输性和警戒性船只。汪伪无海军,改编了一些海匪充当水巡团。从1942年,我们建立了海防团。后来通过争取和改造海匪部队,先后成立海防二、三团,建立了海上交通线。海防团组织军需物资的运输,护送干部来往,协助机关的转移,保护渔业生产等,使南海黄海的近海走廊成了四分区的后方。
       (七)布置反清乡斗争工作。1942年12月22日,地委召开扩大会议,各县、区委书记出席会议,粟裕在会上布置反“清乡”准备工作,吉洛布置“三冬”工作,即冬防、冬学和冬耕。“三冬工作”以“冬防”为中心,“冬防”就是要在四分区组建强大的藏兵于民的人民武装。到1942年年底,419个乡建立民兵组织,拥有民兵自卫队54200人。“冬学”就是全区学文化、学政治,发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从思想上把300万人民动员起来。各县、区、乡党政领导人亲自做爱国士绅的工作。反“清乡”斗争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爱国士绅是站在人民一边的,其中有的人为保持民族气节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爱国士绅经受各种考验之后,参加了共产党。“冬耕”就是组织人民群众发展生产。鉴于灾害严重,农业欠收,四分区组织生产自救。全区放贷387万元,救济粮165万斤。人民群众在“二五”减租中得到实惠,在灾荒中除了组织生产自救外,得到贷款和救济粮,加强了抗日斗争自觉性。“三冬”工作为反“清乡”打下良好基础。
       (八)先发制人。1943年2月23日,粟裕亲自指挥特务一团发起曹家埠战斗,把轻易不用的山炮拿出来参战,全歼伪军1个营200余人。七团、南通警卫团和东南警卫团乘胜拔除孙家窑等12处据点,还以部分兵力挺进长江北岸,掩护群众烧毁日伪军用以构筑篱笆封锁线的大批毛竹。与此同时,我加强伪军分化瓦解工作,促使南通伪军逃亡500多人,海门伪军中立。
       (九)深入实际,检查落实。粟裕来到三旅旅部问陶勇:反“清乡”战斗打响前夕,你们的战斗部署如何制定?陶勇汇报后,粟裕指示:“要十分重视使用短枪队深入据点捕杀汉奸,要引导民兵广泛开展破击战,要号召每个乡每月消灭1个敌人。”1943年3月16日,四分区接到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给苏中区党委和一师发来的2份电报,粟裕和吉洛、钟民、陶勇等逐字逐句阅读电文。电文指出:“你们对此空前严重与高度复杂的日寇‘清乡’,必须有明确的估计和充分准备”;“我们只要熬过今后两年就有胜利”。粟裕代表区党委召开了四分区党政军有关负责同志会议,组织学习华中局和军部的指示,理解怎样“熬”,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具体研究了坚持原地斗争的办法。在谈到怎样减少敌伪军行动的机动性时,三旅参谋长张震东等人提出,我们可以发动群众改造地形。群众对地形熟悉,可以在水面底下筑坝。这件事我们只要号召群众,肯定会创造很多好办法。当讨论如何对付敌伪特我、“清乡”人员时,大家说:最重要的是一条是靠全民武装。粟裕说,可以考虑用专署和保安处的名义,颁发一个《反“清乡”期内紧急治罪条例》,让人民有法可依。吉洛说,既要发动群众锄奸,又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最后,由陈伟达把大家意见整理成5条,《反“清乡”期内紧急治罪条例》惩处的对象为下列5种人:1,为敌伪特务机关派出至我根据地侦察我军情或组织情报机关者;2,阴谋组织暴动以破坏我根据地治安者;3,参加敌人“清乡”组织阴谋危害祖国及人民之罪行者;4,乘敌伪“清剿”“清乡”时散布谣言淆乱人心者;5,内奸阴谋叛者。陈伟达抓紧整理《治罪条例》,尽快公布于众。
       会议最后确定,由地委搞一个反“清乡”斗争动员提纲,发各县、区,供下边作思想动员用。

三、决心和部署

       日军61师团长、苏北地区“清乡”最高指挥官小林信男计划寻找陶勇主力第七团并与之决战。小林制订的“清乡”计划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定为6个月,前2个月是军事“清乡”,后4个月是政治“清乡”。总共兵力15000余人,4月1日开始“清乡”。
       日军兵力部署是:日军61师团的菊池联队3200多人,下辖4个大队。南浦旅团的石原大队暂归小林指挥,待交接防后归建。南浦乔瓜宪兵队留一半给宪兵少佐川村敬三。具体分布为:1个大队驻海门,1个大队驻启东,1个大队驻南通金沙镇以北,1个大队驻南通作机动。扫荡行动开始时,各大队可以临时决定突击某一点。扫荡的中心目标是陶勇部主力经常活动之南通中部,得手后转往海门、启东两县,要务求寻找陶部主力第七团决战。分驻各县守备。34师布于掘港、丁堰一线,保障北线封锁,必要时抽一部兵力陈于启东、海门,作配合扫荡。
       小林与菊池联队长研究认为汪军32、34这两个师受共军渗透,必须严加监视和控制。扫荡作战主要靠皇军。对伪军的整编问题,命令:32师2个团和34师合编为“清乡”派遣队,由田铁夫中将任司令。该部以2个团的兵力布于海门、启东,其余部队布于掘港至丁堰一线,担任封锁线之警卫。32师和如皋警察部队800人合并,改编成4个保安大队,原则上驻海门、启东、南通各县,保安大队之主要任务是守备、治安。各县保安大队除本指挥官统一指挥外,同时受皇军驻各地之最高指官直接指挥。
       根据小林的部署,日军从江南调来的警察大队、特工人员、政工人员等陆续抵达南通城。各县的地方警察和自卫团,在菊池联队的军官和日军南通宪兵司令部派出的宪兵监视下,组成了“清乡”警察总队。
       四分区通过各种渠道,逐步弄清了小林的“清乡”部署。伪军34师副师长兼团长施亚夫参加“清乡”会议后,把敌“清乡”计划送到陶勇处。打入南通敌特机关的共产党员把“清乡”的情报送到四地委。陶勇旅长和吉洛政委分析判断后认为:敌人“清乡”重点是要与我主力交手,达到歼灭三旅主力的目的,同时要把分区首脑机关消灭。敌人的兵力超过我三四倍,但要对付通、如、海、启这么大的地区,是扫不过来的,很可能是重点地轮番“扫荡”。兵力不足是敌人的一大弱点,估计“扫荡”的第一个重点可能在通中地区,那是我们根据地的心脏地带。其次是启海地区。
       从四分区的实力看,我方兵力有七团、南通警卫团和东南警卫团及18个区队约1200人,另有分区及两县、苏中及一、三分区短枪队200余人。
       我军兵力部署:分区首脑机关和七团移到清区外;南通警卫团的一、二营由罗桂华副团长,韩念龙主任率领到清乡区外,从侧面打击敌人;南通县县长兼团长梁灵光、县委书记兼政委周一峰率领南通警卫团团部和三营七连、八连(抽出骨干加强金沙、余西、石港等区队)和通西独立营(缩编为加强连)坚持内线斗争;三营九连加强通海地区配合区队作战。启海方面由县长兼团长王澄,县委书记兼政委洪泽率领东南警卫团团部和原八团一营3个连,后来觉得行动不便撤出1个连编分区特务营,留下2个连,又合并1个加强连以打仗能手张贵西为连长,(把大半个连,分散给区队)和1个特务排坚持内线斗争。公安局长赵一德领导的短枪队开始行动。计划月初趁“清乡”未全面展开之前,全县搞一次据点破击行动,增强军民反“清乡”之信心。

四、“清乡”中的较量

       1943年3月29日16时,小林签署了菊池联队之山本大队和南浦旅团之石原大队的行动命令。本次作战行动的现任指挥官为山本中佐。1943年3月30日7时整,苏北第一期“清乡”开始了。
       山本中佐率领800余日军从金沙出发,向二鹞骑岸、十总、双墩一线进击,200余伪军尾随于后。金沙至骑岸的道路原来可以行汽车,现被挖得坑坑洼洼,每隔一二公里被挖断路面。日军士兵扛着武器装备无法跳越,只好从路边下到干沟底下,然后再爬上公路。迫击炮的士兵扛着炮身、炮脚,炮弹箱,十分费劲。山本每过一个沟头便狠狠地咒骂。山本大队和九门闸、三余的日伪军同时到达指定地点。掘港的日伪军因路远,迟到了1个小时。总数为2000以上的日伪军对骑岸、二鹞方圆几十里的农村进行了包围合击,来回搜索新四军。日军在二鹞的街道上找不到一个老百姓,更未发现一名新四军。山本叫士兵砸开了一家店门,叫士兵用店主的灶烧水,哪知烟囱被堵塞没法烧。
       山本中佐指挥2000余日军、汪军在骑岸、二鹞方圆几十里地方面来回搜索了四五天,却没有搜到一个新四军。山本向小林和菊池发电称:“皇军搜4日未见敌踪影,只有数处发现穿老百姓破衣之人扔榴弹,待皇军追捕,扔弹者即逃逸。”小林加电山本:“你大队派出几个小队接石原部在三余、掘港、九门闸之防务,其余撤回金沙。上述几处之汪军由皇军率领返回朱处待命。”
       1943年4月5日。如皋警卫团强袭小洋口之敌,全歼守敌,俘伪军官兵142人,缴步枪144支,轻机枪2挺。陶勇找到七团长严昌荣,要他立即在南坎和九门闸之间捕捉战机。严昌荣奉命指挥团队,不仅在南坎附近,而且在丁、掘线上,猛烈地袭击了日伪军。在“清乡”区边上,陶勇咬住小林的北部封锁线,这里打,那里攻,闹得日军山本大队和伪军22师心惊肉跳。
       日军第二次“扫荡”,除使用山本大队外,还使用了在南通机动作战任务的土屋大队。石原大队已归建12旅团去如皋,参加本次行动的汪军是徐召南的如皋保安大队和南通县保安大队。张北生派出“清乡”警察 尾随于后,姜颂平派出部分特工人员随日军行动。这次行动时间为4月11日上午。第一步先扫荡如皋境内的汤家园地区,那里是陶勇通读四分区经常活动之地。第二步由汤家园转兵南通县中部地区之十总、二鹞、花家园一带。第二天凌晨2时,山本报告,汤家园一带未发现陶部主力,只遇到小股民兵反抗,皇军正在追剿。山本在汤家园一带“清剿”数日,枪杀了一些可疑“刁民”,一无所获。遵照小林部署,日军展开在丁堰至掘港的封锁线上的一些集镇,以加强对“清乡”区抗日军民的封锁,并对丁堰、掘港线以南的双甸、岔河、马塘等地实行“清剿”。
       1943年4月3日,南通警卫团三营营长贾鸿钧率领七连掩护团部向通西转移。在梁灵光带领下,七连由通中转向通西,发现敌人大队人马来扫荡,还有不少伪军。梁团长立即命令七连原地隐蔽待命,由尖兵班担任警戒。从望远镜内发现日伪军在远处村庄搜查,抢劫,百姓纷纷奔逃。“尖兵班!隐蔽接敌,掩护群众把敌人向北引!”梁团长发出命令。贾营长,我们带七连向南转移40分钟后,枪声大作。尖兵班射击了。日伪军的轻重机枪都有向尖兵班射击,打了一阵,枪声稀落下来,入夜,尖兵班班长陈长友带着战士回到连队,全班无一伤亡,击倒两三名日伪军。随后,梁团长率七连去西亭地区活动,贾营长转到八连,带领战士们在通中地区坚持斗争。贾营长和战士们脱掉军服,换上当地群众穿的土布服装,和群众混在一起,与敌人周旋。有一名侦察员被日伪军追到一位大娘家里,大娘在他头上扎了一条毛巾,让他躺在床上装病。日军搜查时,大娘说是他儿子病了,日军把大娘的儿媳叫来对质,儿媳说:“是我的男人”,日军没奈何走了。
       王锦荣连长带连队袭扰刘桥、石港据点后,把连队拉到南通城东边郭里头袭击伪警察所,打死伪警察并缴了枪。南通城内敌人听说城郊遭新四军游击战袭击,立即派兵去搜捕,但王锦荣连早已撤走了。营长李兆培让战士们穿上伪军衣服,扎上黄绑带,歪戴着军帽,倒背着枪,三三两两到南通城郊去“查户口”,杀死伪乡长和伪保长并烧毁户口壮丁册。随后大摇大摆去板桥,换下“黄皮”重新化装。这次行动,惊动了城内日伪军。他们把城门关起来,戒严了10天,群众兴奋地说:“日本鬼子清乡,新四军清城。”
       南通警卫团留在“清乡”区的部队,经常派出游击小组与基干民兵相配合,伺机打击敌人。2个月的“军事清乡”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损害我八连一根毫毛。
       小林与菊池于4月18日制定出“扫荡”海启县的方案,命令龙本、樱井2个大队从通中出发奔袭海启;伪34师的133、134,2个团投入“扫荡”,目标是新四军老窝的海门中部地区,尔后向东推进直至黄海边,行动的指挥是菊池大佐。4月20日,各部日军按照菊池大佐命令,向海门中部地区奔袭。在海中“清剿”一天半、未找到陶部主力,又得以老百姓为对象,施以种种暴行。日军随后转兵东进,合击富安镇,继而合击利民镇,由西向东逐乡、逐保昼夜不停地搜索,直到黄海边,仍未打到陶部主力。菊池向小林报告:“海启行动6天始终未见陶部踪迹”。小林复电:“龙本大队驻启东的汇龙镇,向阳、久隆、曹家、寅阳等要点派兵构筑据点;樱井大队以2个中队驻南通之四甲镇,另2个中队返回南通城。”伪军之133、134两个团分别驻汇龙和三厂,并分兵附近集镇和皇军一起构筑据点。沿江之主要点、立即着手设立检问所。
       “清乡”前后,敌抓紧构筑竹篱笆。从1943年2月开始,日伪从天生港向北,经白蒲至丁堰再东经马塘、掘港、南坎至黄海边,构筑了绵延200余公里的竹篱笆,并封锁沿江沿海港口对“清乡”区构成了一个封锁圈。他们沿封锁线设立大小检问所150多个,每个检问所均驻有日寇和伪军,碉堡、瞭望哨林立,彼此呼应,以隔断“清乡”区内外的联系。
       在海启活动的东南警卫团二连,这几天日夜行军作战。日伪军齐头并进,多路合围,二连是分散行动,机动游击,碰上敌人坚决打,打了再迅速甩开;甩开这一路的头,追上另一路的尾,从敌人一个又一个合围圈里打出来,打进去。大家人不离枪,脚不停,眼不眨,只有夜半以后才少许休息,吃点东西,睡一刻觉。可见,东南警卫团二连所处环境有多么艰苦,但他们始终未被敌人吃掉。5月26日雨夜,二连攻打了东兴镇张三宅伪军,击毙伪军连长。仗虽小,却象征着敌我兵力对比处于绝劣势的二连,已经主动寻机歼敌了。
       在日伪军如此梳篦的“扫荡”中,海启县委竟然还在清乡圈内出版《东南报》,传播反“清乡”斗争的声音。
       1943年4月,敌伪在海启大扫荡后,委派了一批“清乡”办事处主任和伪乡长。东南警卫团参谋长黄辉和公安局长赵一德一起,加强对短枪队的领导和指挥。东南短枪队长沈志刚带领短枪队首先除掉启西区七乡“清乡”办事处主任孙祖贤,把他击毙在三丫支镇。这就把海启的锄奸斗争发动起来了。四、五2个月,仅海东区就被区队、民兵、自卫队锄掉奸逆72名。在这种形势下,一批伪主任、伪乡长都吓得躲在据点里,不敢下乡视事。
       吉浩、陶勇注视着四分区数万民兵的初战情况。钟民副书记于5月下旬由“清乡”圈外进入“清乡”圈内,指导南通县党政军民的斗争。
       4月28日,吕四据点出动近百名日伪军,到二补乡来“扫荡”,遭到东南警卫团伏击。日伪军慌忙向石陀港撤退,埋伏这里的二补乡民兵向这群日伪军打了一个排枪。日伪军惊慌万状一面打枪一面向北撤退。警卫团战士和民兵奋勇追击,1个日军小队长和伪军被我打死在河中。民兵王召祥和尔尔喜等人缴步枪2支和子弹数十发。第三天,吕四据点和包场据点的日伪军,于清晨分两路来偷袭。民兵一面鸣枪阻击、一面掩护群众转移。日伪军进村后,连人影都找不到,于是把162户人家的房子全烧毁。海启县的领导人洪泽、王澄发动各区捐款捐物,帮助二补乡162户被烧房屋的人家重建家园。
       吕四区合堤乡民兵大队长朱大玉,当敌人以烧房子威胁他就范,他就烧掉自己的房子,带民兵埋伏在青纱帐,看到一个日军士兵走过,他扑上去把日军拖到青纱帐里,用绳子将其勒死。
       骑岸区民兵、爱儿乡民兵,在敌伪“清乡”时,他们机智地活动到日伪岗哨附近。一名特工刚走出岗哨几十步,被民兵用绳子套上脖子,背走勒死,民兵叫“背娘舅”。5月初,金沙区张沙乡民兵和群众,乘敌伪军“军事清剿”后短暂空隙,在乡支部书记张学成带领下,500多名民兵和群众进行了一次大破击。他们在夜里冲进骑岸镇,拆毁了敌伪工事,炸毁了公路闸桥,在王家埠口挖断了公路。
       如皋岔河的民兵在敌伪军调防时,冲入据点平毁碉堡,和几名来不及撤走的伪军展开肉搏战。汤家园区委书记东惠文和区委同志以杨曹乡为重点,发动群众在反“清乡”前改造了地形。这里的河沟密如蛛网,呆沟死塘多,且有较宽的活水沟。民兵把多数桥梁折断,河内筑暗桩,在坝路上筑起了一丈多高的“生死门”一天,三角渡据点里的日伪军分子水陆两路进犯杨曹乡,陆路日伪军走到“生死门”附近,只能一个人鱼贯侧身而过。这时,埋伏在“生死门”附近的民兵开枪打“活靶”。日伪军一看两边都是深沟,荒着一团,丢下死人,背着伤员,向后逃跑。一个日军军官站在船头上用望远镜张望,船过转弯时被水下暗桩卡住,进退不得,设伏的民兵当即开枪。日伪军一看船不能动弹,立即跳上岸追击民兵,可又碰上地雷。
       1943年夏,如皋警卫团派指导员许布洛带1个排40余人到汤家园区发动群众,袭击日伪军,惩治汉奸。10多天后,这支游击队被敌人打垮。张志礼率领1个排重返汤家园,召回被打散的队伍,把区中队成立起来,攻打高码头据点,歼敌40余人并打死告密的汉奸,发动群众平毁了工事,群众性的抗日斗争又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被日军称之为农村长老的士绅们也和新四军站在一起,参加反“清乡”的行动。马南乡民兵为活擒日伪军而牺牲了3个民兵,地方士绅捐赠了30亩地恤民兵家属。马北乡顾尊三参议员被捕,敌伪军要他供出民兵、农抗会名单,马拒绝说出,最后被敌人活活烧死。金沙区有位士绅,夫妻俩人捉住一名伪“清乡”特工,押交给民兵处理。不少的士绅都有坚决拒绝受聘伪职。当时在士绅中流行一句话“我现在出来打游击了”,说得很自豪。曾任东南参议会长陆措宜,冒着身命危险,积极治疗身患伤寒病的县公安局长赵一德,并亲自为他治病,派人外出购药,终于使赵转危为安,重返战场。
       经过批准打入敌人营垒中的汤景延团长利用关系打入敌人营垒。汤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受到李士群的赏识。李士群写一手令给南通张北生,让他委任汤景延为苏北“清乡”公署警察大队长。李士群凭着自己的职权,晋升汤景延为少将旅长,但不给人枪,要他自己拉队伍,扩充为1个旅。
       汤景延在日汪营垒中初步站稳后,便开展党赋予的重大使命。为突破日汪对四分区根据地的封锁,汤部开办了协记公行。总行设在海门汤公馆内。在宋季港设一分行,主要传递情报。在牛洪港设一分行,主要为根据地搞军火和药物运输,接送四分区有关人员安全过境,同时负责警卫设在附近的汤部秘密电台。在青龙港设一分行,既搞情报又做生活,筹措经费。
       协记公行成了四分区反“清乡”初期突破敌汪封锁的一个地下通道。尤其在启东陆洲舫部遭敌暗算后,四分区在启东东部与江南、上海联系的江海通道遭遇困难,协记公行的位置就显得更为重要。
       汤部的活动,不限于协记公行。且他利用汪伪间的矛盾,剌探到小林与张北生密谋的“清乡”计划,将此重要情报及时报告四分区的领导。
       陆洲舫在抗日初期拉过游击武装,但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经我们党做了大量工作后,终于站到人民一边,划启东2个区为陆部防务,对外以灰色面目进行抗日活动。我党派出干部去陆部工作,同时通过陆的关系疏通了大江南北及海上运输线,陆做了一些有益于四分区根据地的工作。反“清乡”斗争中,陆决定采取假投降的策略,把散居在东部一隅的部队带动到汇龙镇。
       1943年5月6日,日军龙本大队令陆部参加联合操练,乘陆部集中时,将陆部缴械,枪杀了8名排以上人员,交保释放了500人,将无人保释的200人送浦口集中营。几天后,陆洲舫的儿子陆建平奉父命,率70余人到“清乡”圈外打到陶司令。一见陶勇,陆建平痛心地诉说不幸,要求编陶部,以报仇雪恨。
       小林颇为得意,未放一枪,解决了陆部。但他不知道,如此残暴对杂色军队下毒手,对于驻守汇龙镇的伪34师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伪34师的暗地寻找新四军并与之联络。
       1943年5月,畑俊六到南通视察,听取小林的汇报后,指示下一步皇军军事行动不可减弱,只能增强。61师团可以集中兵力,分期、分地区逐一加以扫清,为“官治”扫平道路,然后过渡到“自治”、“自卫”。
       政治“清乡”1943年6月,日军进行政治“清乡”。在日寇军事行动未得手的情况下,汪伪匆匆推行“官治”、“自治”、“自卫”一整套伪化措施。政治“清乡”进行的顺序,是占领一个乡,就委派乡、保长到任,然后编保甲,接着成立自卫团。
       日伪把分期进行政治“清乡”第一个重点放在启东,把警察大队大批调往启东。
       怎样支援启海县粉碎日汪的这一阴谋?吉洛、陶勇、钟民为粉碎日伪的政治“清乡”作出一系列部署。
       第一,强化海启县的短枪队。王澄、洪泽把本县原有的30名短枪队员和苏中军区派来的百名队员合编一个行动大队,由团参谋长黄辉任大队长,公安局长赵一德任政委。大队隶属4个分队分赴各区开展据点的游击战争。
       第二,军事行动配合。在四分区西部和北部,小林花很大气力把竹篱笆筑起来。广大民兵、自卫队和抗日群众不断破坏篱笆,但声势不大,往往第一天破,第二天小林又让部下修起来。陶勇想,我把你三百里的竹篱笆都烧了,你二、三天能修起来吗?陶勇的想法与吉洛商量,认为这个办法好,上报了一师师部,粟裕同意这个办法,并作了统一部署。7月1日傍晚,300里封锁线沿线的群众共有4万余人与如皋警卫团、南通警卫团、区队和三分区的部队参加了破袭战。晚上九点钟光景,封锁线上出现了第一片火光。随后,火光闪亮越来越多。不到个把钟点,整个封锁线起火,如一条蜿延数百里的火龙,满天浓烟滚滚,人声鼎沸。
       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向世人报导了苏中四分区火烧竹篱笆300里的要闻,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陶勇又派旋部特务营营长陈广德袭击九门闸的日军。陈广德率二连从苴镇出发,乘黑夜潜入“清乡”圈内,走了四五十里,于次日黎明前埋伏在大同镇附近的青纱帐内。上午10时许,一队日军大摇大摆走来,二连战士等待日军进入伏击区。陈广德一声令下,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打得日军死伤过半。其余日军和二连展开肉搏战,整个战斗进行20分钟,消灭日军14名,缴机枪1挺,步枪11支,短枪1支。日军门坂小队长被打伤后,日军用门板把门坂抬回九门闸。
       第三,策略思想的正确。1943年6月18日,吉洛、钟民给海启县委发出指示信,指示为继续坚持原地斗争,可以从区队抽调人员插入民兵组织。对自愿转移的士绅应予协助,对边缘区的士绅、乡保长固无法脱身,参加了编保甲敷衍敌人者可予谅解。锄奸对象是区以上积极破坏我根据地之“清乡”人员,一般乡保长只可打击个别罪大恶极者。对边缘区群众、乡保长自首不能以叛逆看待。这封指示信防止了“左”的策略思想,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
       第四,把陆洲舫余部重新派往启东地区活动。陶勇把陆找回任命他为海防第三团团长,把东南警卫团1个连归入启东人民军建制,并派干部去陆部工作。经过整训,陆部奉命率部进入“清乡”圈内,开设办事处,重开江北与江南的秘密水上交通线。
       日军政治“清乡”的重点是编保甲,彻底伪化,搞掉我党我军的群众基础,因此粉碎敌伪编保甲成为一场关键的斗争。据“乙种部队”的党员报告,启西区伪化进展相当迅速。因此,党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对该区班子进行了调整,派得力干部任区委书记和区大队长。洪泽、王澄在会后,向全县转发启西区委扩大会议的情况,并发出必须勇敢地发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在县委号召下,游击战争出现了如火如荼的大好势头。短枪队大显威风,他们袭击汇久公路检问所,俘敌2名,击伤保甲指导员危国法。他们袭击汇龙镇伪区公所,击毙保甲督导主任及特工多名。他们是化装成日军翻译,潜入吕四镇收缴户口牌。启东区短枪队潜入日军据点,击毙日军2名。北新镇青年队配合短枪队击毙保甲指导员杨立清,摧毁了伪保长训练班。
       与此同时,各区区队、民兵、基干队也奋起行动,一夜扒光了2个保的门牌。新民乡民兵烧毁了10个保的户口牌。海东区队在陆茂荣窑伏击敌人,毙伤敌人多名,再6次伏击日军,毙伤敌4名。洛伽乡、芦沟乡民兵多次烧毁门户牌。启西区民兵在区委书记、区长领导下,把全区门户牌全部烧光,并冲进6个乡公所,活捉2名伪乡长,在圩角镇内外先后杀死汉奸10余名。使一批伪乡长、保长吓得向我自首……
       洪泽、王澄密切关注着全县游击战争的形势,他们逐区加以指导,随即召开县委扩大会,提出发展军政攻势相结合的全面游击战争。
       日伪在启西区强制编保甲遭挫败后,即把重点转到海中区和海东区,要进行“高度强化清乡”。日军集中一部兵力,对这两个区实行烧、杀、抢的高压政策,一个乡、一个乡地实行“清剿”,增设了13个据点,妄图摧毁抗日力量。
       在日伪军“清剿”时,青壮年迅速转移,只留下耳聋、眼瞎的群众对付日伪军。海中区区队教导员张清薪在同仁乡领导游击战争,组织民兵天天同敌人斗,有一天杀伤日军六、七名。海东区成立了狙击组,在敌人大军压境时,继续伏击日伪军,六天五捷,毙敌17人。启东区陆洲舫的部队也开始了行动,归陆指挥的启海团的连队向大同村日伪发动攻击。耕南乡民兵出乡锄奸,杀死16名敌特分子、汉奸和伪乡长。短枪队在二厂击伤日军特工队长施行,后潜入麒麟镇打死保甲指导员钱亚俊。
       吉洛、钟民适时签发了《敌汪伪清乡人员自首暂行条例》,使锄奸斗争与宽大政策相结合起来。海启县根据此条例开展政治攻势,新民乡当即有9名伪人员自首。悦来镇伪乡长自首后,为我方办事,争取立功赎罪。久隆镇伪警察署长向我方自首。其他乡镇的汪伪“清乡”骨干除零星自首外,普遍收敛了气焰。
       至此,日伪在海中区、海东区的强行编保甲的阴谋破产,海启根据地依然坚强屹立着。
       陶勇指挥民兵烧毁了300里竹篱笆,小林受到军团长茂田中将的训斥。日军在启东、海门的“政治清乡”进展不顺利,于是采取武力手段来镇压。
       1943年7月24日至26日,日军山本大队按照小林旨意,驻剿通中十总店一线,参加驻剿的还有伪军一部。日伪军下乡,一个保、一个保地抓人,共抓了200多人。26日晚,日伪军把被抓的人赶到一起,一个一个拷问。日军强迫被抓的群众挖坑,不挖当场就用剌刀捅。
       日军拷问百姓,谁是共产党?谁是新四军?百姓回答“不知道”,日军将百姓推入坑中活埋。宁死不屈的十总人民,在日寇屠刀面前,没有一个低头。就这样,在这个血腥的夜晚,十总有53个百姓被日军活埋了。与此同时,日军山本大队在如皋县童家甸村一带杀戮了一批群众。山本向小林报告“战果”,小林非常满意。
       日寇一手制造了“十总惨案”,县报、地区报都作了揭露,激起四分区300万军民的无比仇恨,同时也震动了我方的各级领导人。吉洛、钟民认为“十总惨案”是个信号,可能是日寇“清乡”政策的一个转信号,企图用残暴手段来强迫群众接受伪化。为此,吉洛、钟民立即给南通县委书记周一峰发去指示信,强调面对日寇的高压政策,我们的方针仍然是坚持积极斗争,决不卷起反“清乡”斗争的公开旗帜。指示指出,南通县是今后反“清乡”斗争的枢纽,是成败的关键,要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和对敌政治攻势。苏中战略区的领导人叶飞、陈丕显、管文蔚也给四地委的吉洛、钟民、陈伟达发来急电:敌在四分区“清乡”,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破产后,必然发展到九分高压群众手段。为此,电报指示对策说,对付敌人高压斗争,仍以高度斗争为主,虽只有小的战略意义的地方,不论任何情况要设法坚持着,可把坚持斗争的干部家属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某些地方因敌人高压手段,群众斗争高度性可能开始往下降,在此情况下,应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但应随时注意在适当条件时,即可转变方式,采取积极斗争。这一策略运用,地委和县委应密视斗争情况,灵活进行,不能让各地轻易使用。
       南通县委领导党政军民向日伪展开坚决的斗争,同时注意斗争方式的灵活性。七月,南通警卫团留在“清乡”圈内的八连和短枪队决定在杨港打个伏击战,9月10日上午8时左右,日伪军200余人由东社经杨港镇去金沙。我们将长短枪混合编组,埋伏在杨巷镇东西大待两边商店的柜台里。下午3时,敌人果然由西向东来了,等敌人进入我们的伏击圈,我机枪突然开火,当场打死2人,其余敌人仓惶向街道两侧商店躲避。这时,我埋伏在柜台里的长短枪混合组出其不意的冲出来,或用长枪刺,或用短枪打,敌人狼狈而逃。一个日军小队长逃跑时淹死在河内,来不及跑的都当了俘虏,我一无伤亡。
       8月,张沙乡的易又新父子3人在据点附近杀死了作恶多端的1名警察。张学成捕杀了据点里汉奸王金候。一天,4名伪军下乡,被张沙乡民兵包围活捉,缴枪4支。日伪军派出增援的士兵,遭到民兵射击后逃回居点。9月,张沙乡民兵在基干队配合下,伏击下乡伪军1个班。敌人下乡烧杀,民兵奋起抵抗,救下被敌人抓去的群众4人。就这样,日汪在张沙乡始终没有编成保甲,没有抽到壮丁,没有收到一文捐。
       为了支援通中地区反“政治清乡”斗争,启海县团、区队、民兵作战81次,活捉日军1名。陶勇指挥三旅、如皋警卫团等部强攻丰利镇据点,击毙团长以下40余人,生俘伪军80余人。南通警卫团一部在白蒲附近,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毙伤日伪军10余人,俘日军1人。
       1943年9月29日夜,汤景延团在这节骨眼上,从金沙等据点内破腹杀出,对粉碎敌汪“政治清乡”阴谋起到了重大作用。汤团击毙了金沙镇敌特工站正、付站长、伪警察局长等3人,俘虏了全部特工人员,缴到轻机枪1挺,快慢机3支。汤团在南通警卫团团长梁灵光部掩护下撤出金沙。与此同时,其他点上的汤团部队也在我方掩护下顺利撤出,并摧毁了石港、季家灶伪区公所,平毁了余金碉堡。汤团顺利返回四分区驻地。
       汤团破腹杀出的胜利,使敌汪一片惊慌。小林下令:给山本大队长严重警告,记大过一次;削去张北生兼的苏北绥靖公署参谋长一职;给姜颂平以警告处分。
       与此同时,南通县县长兼南通警卫团团长梁灵光同志调任四分区行署专,殷逸同志任南通警卫团团长。汤景延任联抗副司令员。

五、延期“清乡”中的斗争

       由于第一期“清乡”失败,小林报告要求“延期清乡”。报告称:苏北清乡之军事工作初期的几次规模性扫荡,未能得战机,只打击了新四军之小股武装,继而构筑据点和封锁线,继而配合华方开展政治工作,然而华方工作进展甚微,至目前,官治不足三分之一,且清乡人员损失逾百,自治自卫无从谈起。从苏北第一期清乡工作之要求作反省,目标未能达到。为此,他建议苏北第一次清乡再延期3个月,务求实现预期之目标。畑俊六没有预料到61师团会陷入苏北“清乡”区之泥潭而进退两难。他指示说:鉴于太平洋战局日趋危殆,中国沿海可能为盟军登陆之战区,我军务必加紧做好战场准备,而上海对岸之苏北,必须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以利日后对盟军作战。苏北“清乡”必须推进,不仅南通地区要坚决完成清乡,而且要向泰州、东台及盐城扩展“清乡”。为此,我们务必督促61师团尽快达成第一期“清乡”的目标。
       小林接到畑俊南的指示后压力很大,设计出新的战术方案并召开作战会议。小林新战术的构想是:
       一,汪军。海门的沈超、启东的赵伦仪有与共方联络之嫌疑,很不可靠34师之范杰,配合扫荡不力。刘专一部是白吃皇粮。唯北线汪军22师、35师之徐容部,对“清乡”军事有热情。苏南来的汪特、汪警、“清乡”人员,因其后台李士群被处死而情绪消沉。近半年来,“清乡”军事行动的保密性极差,因此十扑九空,这表明有共方谍报人员渗透汪军而造成机密被窃。二,共军。6个月来陶勇部主力逃遁,剩下小部队游击,战斗力低下,民兵不堪一击。我皇军完全可以分成小股活动。三,我军惯于正规战法。四,现在青纱帐即将凋谢,河沟的水也逐渐干涸或者水位下降,有利于我,不利于共军。我师团从现在起采取新战法:以我之分散对付敌之分散,以我之游击对付敌之游击。我军在编组上纯粹由我军组成小型机动队,以1个小队兵力为宜,每县配置两三支这样机动队,一般不穿军装而穿民间土布服装,夜间行动,白天隐蔽,即做到正规军特务化,甚好处是共方不易发觉,使共军防不胜防,保守机密有保障,不和汪军在一起了。二是,编组宪兵特务队以我方宪物人员为主,吸收部分汪特人员,这个武装宪法规定特通常20人为宜,每区配置三、五队,既打游击,捕捉敌方人员,还可争取共方动摇分子,扩大情报网络。宪特队也穿民众服装,可伪装共方人员。概括起来,这两类型的小股力量,前一种武装特务化,后一种是特务武装化。另外,在红色区域内增加小据点,每个小据点由皇军三至五人,配备汪军保安队三、二十人就可以了,使共军小游击队无法活动。在我方游击战胜之下,推动华方确立官治、自治、自卫,最终达成清乡之目的。我完全相信我师团制服共方,为皇军反游击战开创一个范例。
       四分区对敌情进行分析,敌人新的阴谋是敌以分散对我之分散。敌军据点从“清乡”前的46个猛增加到1943年12月的121个。敌实行军队特务化,特务武装化,以游击对付游击,日夜出动。夜间冒充我军,叫群众开门,如果开门即对群众殴打甚至屠杀,以离间我军民关系。敌军白天小股出动,四处搜索,遇到我军并不进攻,只盯住不放,枪声一响,附近各据点即出动来合围,我有的部队打到天黑才能甩开敌人。敌人强迫壮丁编自卫团,到处筑高台,夜间上去站岗放哨,要求群众一见新四军要打锣打鼓,否则严惩。
       10月9日至21日,日军在南通捕捉群众500多人,许多群众遭到灭绝人性的残害,如活埋、剥皮、点天灯、吞火龙、腌咸肉、灌肚肺、戳钢针、上电刑等酷刑。22日,日军大队长山本在石港镇土山下用马刀砍死23人,将人头装在竹篮里示众。其中有个孕妇,被日军捅腹致死。11月29日,山本率机动队在石港附近围剿,我南通警卫团团长殷逸带一个连在石港镇外埋伏,将山本及10余日军打死,为石港同胞报了仇。1个月后,南通警卫团一部在严家灶附近与机动队相遇,当场击毙日军12人。同日,我基干队8人带斧头2把,手榴弹数枚,进入南通城天生港据点,砍死日哨兵,俘伪军11名,缴枪18支。
       由于日军机动队采取高度分散驻“剿”,我军在南通活动余地越来越小,决定将八连撤到“清乡”区进行整训,团部只带七连在“清乡”圈内坚持。团部机关精简,只有1个秘书和1架电台,由2个排负责掩护县、团机关。营长贾鸿钧带1个排插入通西地区和群众一起坚持斗争。一天,贾鸿钧宿营在严家灶西南约4里路的地方,第二天清晨忽然遭到杨家港据点的袭击。我负责侦察、警戒的同志发现得早,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敌人一到,我们立即与敌交火。狡猾的敌人见我们有三四十人,不敢接近利用地形向我开枪、投掷弹筒,企图拖住不放,以待我侧后的滥港桥、金沙镇等据点向我合围。针对敌人阴谋,贾同朱曾伟连长商定,由患眼疾的赵明桂排长先带1个班及炊事人员,撤向滥港桥至金沙一线以西隐蔽,贾带1个班撤至金沙与滥港镇一线以南地区;朱连长带1个班负责掩护,分组撤出战斗,晚上会合。我们化整为零,从敌人眼皮底下走得无影无踪,使敌人的“胶着战术”破产。
       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各据点的敌伪军也变得更加狡猾、更加凶残。他们经常穿便衣,袭击我游击队和民兵。有时夜间出动,在要路口埋伏、偷袭。
       在日军机动队“清乡”和武装特工队搜索下,我南通、如皋一些地方干部和民兵遭到血腥屠杀。余西区委书记周济凡,遭敌偷袭被捕。日军挖好坑,以活埋来威胁周济凡投降,周怒斥敌人后被敌杀害。姚坞乡民兵队长马许生,在日军化装偷袭下被捕,他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正当日军在“清乡”圈内实行新战术之际,陶勇、吉洛决定“清乡”圈北侧狠狠打一仗,以减轻敌人对“清乡”区内我军民的压力。我军于10月21日深夜突然包围李堡,全歼守敌4连。粟裕发电指示陶勇,下一步要精心组织攻打丰利的攻坚战,务求全歼敌人。粟裕率特务一团一连,赶往丰利前线。
       我情报获悉,日军61师团生“延期清乡”3个月后,并无结束“清乡”的打算,四分区开始面临敌伪“高度清乡”的严重威胁。粟裕分析了四分区的情况,于1944年1月9日给四分区发出紧急指示电,关于四分区“清乡”圈内群众情绪问题,我以为尚不能算是退潮,而是斗争中的疲劳现象。然而此种疲劳现象如不及时克服,则可能使群众斗争发展到退潮的危险。因此要加强时事宣传教育,鼓励继续斗争。苏中敌我力量的对比和苏中的战略地位,使反“清乡”斗争成为长期纠缠的艰苦斗争,因此我们必须适时地运用各种更巧妙的手段,配合更复杂的斗争方式,继续作更分散、更残酷、更艰苦的顽强斗争,以达到完全的坚持,直至最后胜利,粟裕强调指出:武装斗争仍是最主要的斗争形式,采取其他复杂的斗争方式,也正是围绕武装斗争进行的。为使这种复杂的斗争得到更好的效果与预防这种转变造成损失,地委必须精确地分别检查和研究各地情况,审慎地加以周密部署,决不能普遍采用。因此这一斗争方式采用,必须经过地委的讨论和经得到区党委的同意,而不能任各地自由采用。由于苏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敌我力量度对比不过于悬殊,虽然需付出一些代价,但武装斗争胜利坚持是完全可能的。
       吉洛、钟民、陶勇认真领会指示,于1944年1月10日给予各县发紧急指示:继续坚持公开的武装斗争,发挥多种抗日组织的作用,不断打击日伪,消耗日伪有生力量,打破与阻挠伪化统治机构的建立,并加强运用多种隐蔽的辅助斗争方式,麻痹、欺骗敌人,以缓和斗争形势,减少群众损失,保存有生力量。在方法上,采取激烈的与和平的斗争方式、公开的与隐蔽的组织形式的紧密结合,以达到坚持四分区抗日民主阵地与隐蔽的组织形式的紧密结合,以达到坚持四分区抗日民主阵地与积蓄革命力量,熬过当前难关,迎接反攻到来之目的。
       1944年2月14日,四地委召开扩大会议。吉洛在会上总结了1943年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对1944年反“清乡”斗争策略、方法作了详尽阐述,为四分区争取反“清乡”斗争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反敌伪1944年1月开始的“高度清乡”的斗争中,陶勇遵照粟裕的指示和四地委部署,号召四分区各武装部队继续积极开展公开的武装斗争。尽管辅助斗争要加强,但公开的武装依然是反“清乡”斗争的旗帜,必须坚定、勇敢地举起来,而辅助斗争是围绕武装斗争进行的。陶勇对一些团长、营长说:“谁把武装斗争旗帜收起来,而只顾搞辅助斗争谁就是犯错误,你们必须寻找战机,不断地打击敌人。”为了积聚力量,迎接反攻,陶勇遵照粟裕指示,立即着手组建一支机动部队,即三旅特务四团。任务命程业棠为团长,韩念龙为团政委,舒雨旺为副团长兼参谋长,姚力为政治处主任。
       在陶勇号召下,南通警卫团团长殷逸率领七连积极打击敌人。一天,七连宿营在离兵房据点10余里路的七管。中午,战斗们正在午休。营长贾鸿钧不放心,走出宿舍去看看,发现东北方向有10余人穿便衣,不像当地渔民。他判定是特务化的日军,立即叫:“殷团长,敌人来偷袭了!”“快叫七连准备战斗!团部转移!”殷团长率七连战士利用地形,狙击逼近的日军。殷团长手里的枪还未开火,就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倒地。七连分两路向敌人冲去,日军机动队见我人数多,机枪火力猛,知道遇上新四军的主力,便慌忙撤退。贾营长回来一看,殷团长和1名战士已经牺牲了。政委周一峰沉痛地对指战员说:“为革命牺牲是值得的,我们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要为民族的解放战斗到底。”贾鸿均为了给团长报仇,带领七连设伏在丁家店附近,战士们用刺刀剌死2名日军,还俘虏了一批伪军。殷逸团长牺牲后不久后,如皋警卫团参谋长康林同志任南通警卫团团长。
       通海地区成立才几个月的通海总队,虽然处境险恶,仍以高昂的斗志主动打击敌人。1944年3、4月间,通海总队得悉牛港日伪军在大安港骚扰,即派短枪队袭击牛洪港。短枪队进入据点,先把日军的哨兵捅死,然后突袭日军营房。鬼子来不及反抗,各自逃命,仅有两三名鬼子跳江逃走,日军小队长和其余日军被我消灭。不久,通海总队总队长崔德耀率4个班宿营在川港镇志浩村。这天,姜灶镇日伪军20余人窜到志浩村捕捉我抗日干部。总队长崔德耀率4个班出击,经十多分钟战斗,敌军仓皇撤退。这次战斗俘伪军8人,缴机枪9挺,步枪8支。
       通西独立营在1944年初春粉碎了日伪军成立自卫队的阴谋,杀死了一批参加自卫队的地痞流氓。庵东乡民兵押送来2名投诚的日军士兵,交独立营处理。李兆培决定将这2名投诚的日军士兵送交四分区司令部处理。走了一夜,独立营在沈家店宿营。侦察员突然大喊:“敌人来了”,部队立即迎战,4挺机枪同时向敌人开火。在机枪掩护下,营长带领战士向敌人冲锋,几十名“清乡”队员当场投降。日军机动队的10余人见我方人多,与我们拼刺刀。我们采取3个拼1个的战术,拼了5分钟,日军全被刺死。只有一个扛“弯夹子”机枪的日军逃得快,未丧生。李营长命令查点人数,当点到副排长李锡芳时,听不到应声。王锦荣连长命令快找。几名战士分两组向两边寻找,发现李锡芳抱着一个日军在河边扭打。双方手里没有枪,是徒手搏斗。战士朝日军背后狠戳一刺刀,日军松开了手。
       打扫战场时,李营长让当地乡长把被刺死的日军小队长装在棺材里并留一纸条。纸条上写:“日军指挥官先生,你部下来打我部,我部只好奉陪。现在你部尸体都在,请查点。苏联红军大败希特勒,意大利已经投降。太平洋上你们也大败,你们注定要灭亡,请三思。中国新四军某部指挥官手书。”处置完日军尸体后,几十名“清乡”队员经过教育后大部释放。下午,白蒲出动100多日军来到沈家店,看见小队长尸体装在棺材里,其他尸体放得整整齐齐。日军没有烧房子,把尸体抬走了。
       1944年1月21日,日军松川大队率日军150多人,从青龙港乘快艇抵达汇龙镇,驻剿永阳村、汇和镇。警卫团二连击退了敌人的搜剿,掩护县团机关安全转移。二连和区队在七甲桥伏击吕四出动的日伪军,俘伪军18名,还捉住2名日本人,1名日军淹死在河内。赵一德指挥的行动队,锄杀了日军特工队长小施行。行动队潜入海复镇据点,击伤了日本宪兵和伪区长助理。他们还陆续在各乡镇锄杀了多名叛变投敌的危险分子。
       南通骑石区沧南乡乡长刘剑人,从一个国民党员、旧乡长转变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刘剑人有3个儿子,2个儿子先后在反“清乡”斗争中牺牲,他说:“我这条老命拼出去了。”他潜入骑岸镇据点侦察,得知汉奸刘振声的家。他带领三儿子和民兵到刘家把汉奸打死。一次他发现骑岸到南通的班船上常驻有汉奸搭乘,于是他带领民兵在船上除掉3名汉奸。敌人逮捕他的妻子、儿媳威胁他,他说:“要我的头可以,要我自首办不到!”苏中行署授予他“正气却敌”的锦旗,四分区授予“满门忠义”的称号,后来批准他加入共产党。
       吉洛与副书记陈伟达分析:有的两面派乡保长是敌人安排的,我方去做争取工作,使他成为两面派;也有的两面派是群众推荐的,他们一般做到表面上应付敌人,内底仍能帮助我方干部、民兵和群众。南通县的情况是,南通余西乡9个伪乡长中有7人,海中区21个伪乡长中有18人,都在不同程序受抗日军民的控制和利用。有的在摊派伪税时,既应付了敌汪,又设法减轻了群众的损失。有的还想办法掩护了干部和民兵。这种做法能麻痹敌汪,为我们今后反击带来有利条件。总的说,两面派策略是反“清乡”斗争达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创造,今后有必要深入地总结经验。他们研究了2个县利用“爱儿会”、“保丁会”等灰色组织应付和破坏敌汪训练壮丁、构筑嘹望台站岗放哨等情况。群众利用嘹望台放哨,往往虚报情况喊新四军来了,或者等新四军走后再去报告。有些区的群众明知日军化装成老百姓下乡,故意把他们说成是新四军的密探,抓起来打几拳,然后押送据点去。日军吃了苦头,还表扬“自卫团大大的好”。在南通县100多个乡中,真正编成“自卫团”的只有少数几个。编起来的“自卫团”对敌汪也是阳奉阴违,心里依然向着新四军。

六、反“清乡”胜利

       1994年初,粟裕分析了国际、国内和苏中形势,认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逐步失利,在中国战场大势已去,已到了穷途末路。在苏中战场上,日军还坚持“延期清乡”“高度清乡”,但兵力使用上捉襟见肘,而且老兵越来越少,士气低落。我们地方兵团已能独立担负坚持原地斗争任务,主力部队可以随时用于机动作战,苏中实行局部反攻条件已经成熟。苏中区的领导重点要从以坚持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采取更顽强地坚持原地斗争和更有效地准备反攻的方针。
       1944年3月,为贯通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的战略联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苏中解放区,在华北日本派遣军与华中派遣军结合部发动了车桥战役。车桥镇位于苏北、苏中的交界处,地临淮南、淮北,是日伪的重要据点。过去,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拥兵数万,盘踞该地,作为反共反人民的巢穴。1943年,日军进至该地,韩德勤顽固派闻风而逃。顽军大部投降日军当了伪军。日伪军占领后,以车桥为中心构筑了大小几十个据点。粟裕集中了一团、七团、五十二团和师特务一团一部和地方兵团,并请三师部队配合。以七团为主攻,由叶飞副师长担任战场指挥。此场战役,七团攻下日伪碉堡53座,营房11座,仓库1座,毙伤日军28人,伪军270人,俘伪军148人。同时打援部队对淮安东援之敌予以歼灭性打击,全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0余人,俘日军24人,伪军460余人。三师部队在涟水车桥间攻克朱圩子据点,歼伪军400余人,对保障攻克车桥起了重要作用。在车桥战役胜利震撼下,日伪仓皇放弃曹甸、泾口、塔儿头、鲁家庄等12处据点,我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广大地区,进一步沟通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的联系,打乱了日伪“扩展清乡”和“屯垦”的阴谋,有力地配合了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
       车桥战役后,粟裕对苏中斗争方针作了如下考虑:当时日伪对四分区的“清乡”已转为以政治伪化为主,同时对一、三分区进行“扩展清乡”,对二分区进行“强化屯垦”。我军应采取打破的方针,对四分区仍提“坚持反清乡”。为此,四分区北侧的敌人的封锁线上,集中我相当数量之主力兵团配合地方武装展开攻势,打一个较大的战役。第一个战斗,先打南坎据点,然后再向四分区“清乡”圈内扩展攻势行动。决定七团、特务四团归建,尽快地在四分区发起攻势作战。特务四团团长程业棠、政委韩念龙向陶勇报到。陶勇指着地图分析形势,反“清乡”前,敌据点从46个猛增到1943年12月的121个。敌人“延期清乡”,今年一季度后又搞什么“高度清乡”,小据点又增加一批。目前敌据点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大战略据点,如南通、三厂、汇龙镇等;二是,一般性战略据点,如吕四、金沙、三阳等;三是,封锁性据点,如南坎、六甲、包场、青龙港等;四是,伸入我腹地的大批伪化小据点,三、五里路一个,简直满全分区。敌人据点政策是困我活动。陶勇说,我和吉政委商量过,特务四团头一炮打童家甸这个伪化据点,打掉它,可在封锁区打开个口子,对周围的据点是个震动。这个据点是2个月前,日军迟田小队和伪军1个连进驻后构筑的。吉洛指示,童家甸一仗,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四分区反清乡攻势作战。那种伪化小据点,是来推行伪化的。反据点攻势作战,打击重点是小据点;对封锁性据点,视条件去打;对战略性据点、一般性战略据点只作破坏、骚扰而暂时不打。要把小据点的敌人赶到大据点去,收复广大农村,摧垮敌人在我中心区的一切伪组织。反据点作战,由主力带头,更多的伪化据点靠地方武装和民兵来拔除,可采取奇袭,里外配合、围困逼退等多种方法,力争把全分区的伪化据点都要拔除掉。
       特务四团攻克童家甸时,二鹞据点的日伪军增援,我日军小队长中根正和3名日军,缴获九六式轻机枪1挺。后来敌又重新占童家甸,特务四团派个营进行奔袭,除6名伪军逃走外,其余被歼灭,海启警卫团二连和区队、民兵攻占竖和镇,全歼一个“清乡”队,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40多支。
       粟裕决定打开封锁线上的缺口,便于主力进入清乡区。决定先攻占南坎据点,得手后再打八总据点。南坎镇是日伪军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1个小队、伪军1个连和警察,共有360人,四周有几个据点相呼应。1944年6月22日,七团分左右两个梯队,以每天60公里行军的速度归建。23日上午12时左右,团队进入如东地区,在耙齿凌与日伪军500余人遭遇,双立即展开队形。六连长彭家兴牺牲后,指导员袁俊继续指挥战斗。教导队击毙日军加交朋友大尉,教导队长秦镜把加腾的军帽交给团首长,继续指挥战斗。经过3小时的较量,七团干脆利落地消灭日军加腾大尉以下百余人、伪军百余人、俘日军14人、伪军200余人。枪声刚停,七团直奔南坎方向。此时,粟裕调整了部署,原定主攻的七团,改为特务四团,七团担任掘港方向打援。
       南坎战役于1944年6月26日夜间发起,进展顺利。先攻占了伪军据守的4个碉堡,歼灭伪军百余人,接着集中兵力攻击据守的核心阵地的日军,又歼日军12名。向南坎增援的日伪军,被七团全歼。各部队密切配合,乘胜连克八总、鲍家坝、六甲和北新桥等日伪据点,给坚持在清乡区内斗争的军民极大的鼓舞,掀起了夏、秋季攻势。
       县委书记周一峰和贾鸿钧商量,派南通警卫团在“清乡”圈内的七连夜袭海晏镇据点。这个据点设在我中心区,对我活动妨碍极大。据点驻有日军1个小队和1个排的伪军。敌人固守,我们用火攻,伪军全部投降,日军除1人冲出被俘,其余日军全部烧死,并缴获弯夹机枪1挺及掷弹筒等。我们又在莫家园设伏敌人,缴弯夹子机枪1挺,4枚掷弹筒弹,日军大部分被打死,10多名伪军被俘。
       康林团长率二营从“清乡”外打进来,战士穿着整齐的军装,每天晚上集合点名,军号嘹亮,敌人吓得不敢出动。群众见到新四军大部队又回来了,精神更加振奋,民兵、区队也更加活跃,经常困扰据点或直接进入据点抓伪乡、保长及办事人员,闹得敌伪惶惶不可终日。从此,团部也转入通中、通西地区活动。七、八月间,贾参谋长带通西独立营在汤家园地区活动。有几个伪军据点伸进我活动区,我决定先拔掉这几个钉子。首攻拿下东岳庙据点,贾参谋长和如皋警团副团长刘春商定。同时攻打2个据点。那天晚上战斗很顺利,如东警卫团张志礼,在敌人固守碉堡时爬上敌人碉堡顶,从上往上打,迫使敌人投降。由于连续攻下了3个据点,沉重打击了对汤家园地区“清乡”骚扰的敌人。
       1944年秋,为了支援“清乡”区内的斗争,分区决定派特务四团三营营长徐彪率七、九连在“清乡”区封锁线附近打击敌人,教导员陈炎率八连回“清乡”区寻机歼敌。贾带八连和通西独立营伏击日军,南通团八连奉命回“清乡”区参加工反攻。贾带八连和独立营伏击日军的流动“扫荡”队。上午10时许,敌人进入我们的伏击区,轻机枪和掷弹筒立即开火。姜守仁连长带2个排吹响冲锋号,冲向敌群,不到半小时就结束战斗。这一仗全歼敌流动“扫荡”队,共打死日军11名,俘日军伍长以下3名、伪军6名,缴获“弯夹子”2挺、掷弹筒1个、步枪15支,驳壳枪2支。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这个消息,赞扬“这一仗创造了我在‘清乡’区歼敌灭战的光辉战例。”不久,贾参谋长又奉命带领部队南下通海,配合通海总队打了几仗,打下川港镇,歼伪军1个连。不久,东南警卫团王澄和政委鲍志椿不幸牺牲,贾鸿钧同志任东南警卫团团长。
       1944年3月13日,只有20余人、武器装备低劣的海东区游击队,在川流港南边寻机作战。民兵报告日军出动,他们埋伏在青纱帐等候。一会儿,日军果然来骚扰。他们发现日军扛着“弯夹子”机枪,区队的战士一齐开火。看到那挺扛机枪的日军倒下,黄建新纵身冲过去。负伤的日军机枪手挣扎着挪动机枪,另一个日军举起刀向黄建新劈过来,杨德新发出一枪,把日军击倒。可是那个倒地的日军机枪手又把机枪拖回,其余6名日军一齐向区队开火,黄建新手臂负伤。在区队战士掩护下,黄建新和杨德新不顾一切扑向那个机枪手,迅速把日军机枪手击倒,夺得了这挺“弯夹子。”
       几天后,启西区区队指导员黄启新带领区队和民联合作战。久隆镇日军在高家园附近抢粮,黄指导员决心痛打这股日军,先派1个班从侧面迂回过去,自己带2个班冲过去,打死1名日军。这时日军机枪开火,黄指导员命令战士冲锋。陆才发刺死1名日军后中弹牺牲,施文道瞄准日军机枪手将其击毙,夺得了“弯夹子”1挺。
       海南区游击队大队长程鹏生是采取割电线,引蛇出洞的办法伏击日军。一天在悦来镇附近的八匡河头,他指挥海南、海中2个区队的4个班设伏。悦来镇据点的5个日军和12个伪军出动,遭到区队痛打,当场打死5名日军,生俘了12名伪军,缴“弯夹子”1挺和16支步枪。
       久隆镇据点和驻汇龙镇的日军经常用电话联系,团参谋长梅永西叫人割断电线再用黑线接起来,使敌人不知断在何处,只好一根根电线杆查过去。这天早上,梅参谋长带1个连设伏,日军来查线时有5名日军。他们拉响地雷,警卫团战士当场炸死、打死日军4名,1名日军滚进路沟里顽抗被击毙,缴到“弯夹子”1挺。
       王澄带团部和二连驻在朱家饭店活动,发现日军11名带着翻译和乡长下乡。王澄当即部署战斗,将11名日军全部击毙,缴“弯夹子”1挺,翻译和伪乡被我活捉。赵一德带行动大队在敌崇海镇据点夺得“弯夹子”轻机枪1挺。
       陶勇同志号召全区缴“弯夹子”轻机枪后,全区掀起杀敌缴枪的热潮。分区警卫营缴“弯夹子”1挺,南通警卫团和启海部队、民兵缴“弯夹子”、轻机枪各6挺,超额完成任务。
       张志礼带领如皋汤园区的游击队奇袭石港据点。石港镇是日伪军设立的重要据点,驻有日军2个加强班,1个伪军中队100余人。张志礼率领的区游击队只有48人,他们化装成伪军进入区公所,伪军正在站队准备吃饭。张冲进去后缴了他们的械,俘虏区队伪军三四十人,二三十箱弹药、十几箱银元和伪币。对俘虏经过教育,发足路费,让他们回家。
       夏、秋季攻势中,据不完全统计,主力部队作战133次,地方兵团作战192次,区队和民兵作战131次,共攻克据点25处,迫使日伪军撤走据点44处。毙伤日军700余名,俘日军58名;毙伤伪军800余名,俘伪军1200余名;伪军投诚、反正100余名;缴枪1500多支、火炮11门、摧毁碉堡200余座。“清乡”区内各地日伪军政人员异常恐慌,伪组织中的中层人员更是动荡,南通地区一日之内有7个伪区长辞职,伪乡、保政权、伪自卫团大部瓦解,很多人向新四军自首、帮助新四军攻打日伪据点。启海地区三阳镇有8名日军自杀,东兴镇有30余名伪军开小差,海七、海八区有2名伪区长逃跑,570名乡长、保长和伪事务员公开或秘密向我当地政府自首,伪基层政权大部解体。
       四分区在夏、秋攻势中不仅恢复了“清乡”以来被日伪占领的地区,而且根据地有所扩大,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决定胜利。在斗争中,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提高。南通警卫团姜守仁连长、施仲俊领导的八连是由石港区中队上升的。清乡开始后,为加强区中队,该连三排回到区中队。八边经过反“清乡”锻炼,何家桥伏击战和川港镇攻坚战打得很成功,后编入特务四团,在天目山第二次反顽战斗及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都立了新功。按照粟裕的部署,苏中其他地区开展了打破与粉碎敌“扩展清乡”“强化屯垦”的作战,连连获胜。日伪于1944年初设立的伪“苏北屯垦总署”被迫于1944年11月1日宣布取消,日伪的“扩展清乡”“强化屯垦”彻底破产。
       1944年夏、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处境危殆,败局已定。日军为作垂死挣扎,以重兵进犯湖南、广西并以一部兵力向东南沿海进攻,占领温州福州等地,企图阻盟军登陆。国民党又一次大溃退,浙、闽沿海地带迅速沦陷。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指示我军为了反攻,造成配合盟军的条件,对苏、浙地区应有新的发展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经中央批准,粟裕率领七团、特务四团、特务一团渡江南下,并决定陶勇和粟裕一起南下。张震东任四分区司令,芦胜任分区政委。”行期在即,陶勇既为招待新任务而兴奋,又为离开四分区而依依不舍。回顾四分区从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反“清乡”取得决定性胜利,军民作战2600余次,毙伤日伪军2700余人,缴获枪支2700余支。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为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民群众死伤上万人;指挥员、战斗员伤亡上千人。七团长严昌荣在兴化战斗中牺牲,南通警卫团长殷逸、东南警卫团长王澄、东南警卫团政委鲍志椿等3位同志均在“清乡”区内牺牲。这4位同志的牺牲在我军的军史中都有记载。

七、反“清乡”的体会

       反“清乡”斗争是四分区三百万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经验非常丰富。从事这一斗争,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是由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
       革命根本的问题是政权问题。抗日战争中广大地区成为沦陷区,我党、我军进入沦陷区后,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积极打击敌伪,建立各种抗日群众组织,建立政权;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建立和健全党的组织;努力发展生产,进行合理负担,改善群众生活,壮大人民军队;根据地逐步地成长发展和巩固,有计划地建立“三三制”政权等等。“清乡”是敌人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体战,企图摧毁我政权各方面的基础,达到全部伪化的目的。“清乡”与反“清乡”的斗争,实质上是日伪与我抗日军民争夺政权的斗争。在敌强我弱的特定条件下,我需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动员和团结各阶层的力量,使我们党、政府、军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是力量的泉源,将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四分区在组织上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斗争方式上,坚持武装斗争为中心并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同时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斗争,使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团结争取一切抗日力量,集中打击敌伪的主要“清乡”力量。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抗日民主政权和武装斗争,这四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党的领导是核心。在反“清乡”斗争中,党、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政权等都得了锻炼、提高和发展,取得了反“清乡”的胜利。
       二,改善三结合的武装体制,是反“清乡”斗争中获取胜利的重要经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体制是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中军区三结合的武装体制已经形成,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力部队长期频繁作战,消耗过大,缺少整训,不利于今后的大发展。地方武装数量上已超过主力,但还不能独立坚持原地斗争任务。从发展趋势看,斗争更加紧张,回旋余地更加狭窄,部队过多拥挤,容易遭受损失。这种状况不仅对坚持原地斗争有影响,而且对将来实施战略反攻影响更大。为此,必须改善三结合武装力量的体制。四分区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七团,其余主力地方化,与当地武装合并,加强坚持原地斗争的武装力量。这样,主力部队得到作战和整训的条件,而分区和县也都有较强的武装作为机动兵力,配合区队和民兵,担负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清乡”后,日军小林师团长千方百计地企图与我主力决战,而我主力跳出“清乡”圈,留下地方兵团的500余官兵和区队、民兵坚持原地斗争。日伪兵力不足,采取重点“清剿”和重点政治“清乡”。敌采取之重点、我采取非重点;敌之非重点,而我采取重点,与敌进行斗争。我短枪队配合民兵钻到敌伪点内打。敌之内线,我之外线,形成了内线与外线犬牙交错,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斗争要不断研究敌人的策略变化,做到敌变我变。
       三,正确的策略(反“清乡”斗争)克敌制胜的法宝。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运用团结多数、反对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策略原则。在日、伪、我的关系上,敌人驱遣伪军攻我,伪军依靠敌我矛盾求生存;我则利用敌伪矛盾以坚持。如果能够在军事上制服伪军,在政治上控制伪军,就等于粉碎敌人的“清剿”“清乡”。反“清乡”的总方针,是团结一切反“清乡”力量,集中起来反对敌人“清乡”。对于日伪“清乡”阵营中对“清乡”不满的消极分子,不论其出发点和立志如何,也不论其力量大小与时间之久暂,我们均应争取,以便孤立“清乡”的主要敌人。日军与汪精卫之间的矛盾、日军小林师团与南浦旅团之间的矛盾、以张北生为代表的新派伪军与杨促华为代表的旧派伪军的矛盾等等,我均充分利用。我们利用小林与南浦之间的矛盾,着重打击主持“清乡”的小林师团,对南浦旅团的打击则适可而止,促使南浦旅团对“清乡”持消极态度。以张北生为代表的新派伪军是“清乡”的坚决执行者,日军给予支持而对旧派伪军则实行打击和吞并,日伪矛盾加深,引起新旧两派伪军之间的激烈斗争。我们利用日伪之间,伪伪之间的矛盾,利用旧派伪军打击新派伪军,而对伪军中最反协之徐容部则坚决歼灭之。新旧两派伪军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既不支持旧派伪军向新派伪军妥协,也不支持旧派使新派完全失败,而使新、旧两派的矛盾加深,影响到“清乡”。对旧派,我要加强其内部工作和政治攻势,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向人民靠拢,这样孤立了“清乡”的先锋新派伪军,达到了打击主要敌人的目的。
       抗战期间新四军苏中四分区所从事的反“清乡”斗争,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斗争的胜利,为抗战后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在苏中地区准备了条件。
 
        (来源:《新四军研究》第三辑)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