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定:关于抗大五分校一段历史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1-05-28 14:30   本文被浏览过:

 抗大五分校的前身是新四军一支队创办的抗日军政学校。这个学校是1940年上半年,陈毅同志到苏北后指派我负责筹建的。我两次去上海,通过地下党动员和组织了一批进步知识青年来校学习。黄桥决战前,这个学校就在泰兴县的营溪正式开学了。
        1940年10月初,东进新四军一支队和南下八路军五纵队在盐城会师不久,大约是这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刘少奇同志还有陈毅同志找我谈话。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党的事业在苏北又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培养很多干部,现在办抗大,马上还要办党校。因此,刘、陈决定抗日军政学校同八路军五纵队的教导队合并,正式成立抗大五分校,校址在盐城孔庙附近。陈毅同志兼校长。赖传珠同志兼副校长,负责管理和组织工作。我是副校长,负责教育训练工作。还有一个副校长洪学智,负责后勤工作。教育长谢祥军,副教育长谢云晖。还有政治部主任余立金,下面设两个科,组织科长孙湘,宣传科长江岚、副科长吴强。
        分校一共有两千多学生,分成六个大队(其中两个女生队),一个大队是一个营的建制,有三百多人。参加学习的一部分是连、营干部,也有少数团级干部,大部分是本地和从上海、杭州等地来的进步知识青年。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时事政策,民运工作,军事方面学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每个大队中还分政治队和军事队。学制一般半年,也有一年、二年的。学习结束后分配到部队中去工作,地方来的回原地、原单位工作。
        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刘少奇、陈毅等同志率领军部向阜宁转移,抗大五分校的师生由洪学智同志率领,与军部的供给部、财经委员会、卫生部同志一起,转移到盐东县的盘湾、龙王庙一带。不久,日寇占领了盐城、伍佑、上冈等地,并不断向盐东县“扫荡”。在这种情况下,军部供给部、财经委员会、卫生部四千多人,分三个晚上,从新兴场到上冈这一地段,越过封锁线,经湖垛转移到阜宁,同军部会合。抗大五分校师生继续转移到东台县、兴化县境内,直到8月底日寇‘‘扫荡’’基本结束,才回到盐东县。9月间,接到军部来电,抗大五分校师生也向阜宁转移,因人多行动不便,我带了一个大队到苏中地区(后来成立了抗大第九分校),其余五个大队由洪学智同志带领,回到军部。在当时军部所在地——阜宁王家桥口,刘少奇、陈毅等同志还接见了大家。
在这次反“扫荡”中,抗大五分校在盐东县的盘湾遭到日寇袭击,被打死、淹死了十几名学生,别的没有什么损失。
        1941年底,洪学智调任新成立的盐阜军区司令员,韩振纪接替他当副校长。1942年初又成立了抗大华中总分校直属军部,抗大五分校改属三师。这时我已调到军政治部宣传部去工作了。

        (来源:盐城新四军军部原址纪念馆筹备处供稿)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