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启明:缅怀三位抗日战友

发布时间:2021-05-27 14:29   本文被浏览过:

我是如皋薛窑人,今年86岁。值此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我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70年前那一次次与敌迂回的游击斗争,一幕幕战火纷飞的激战场面,仿佛呈现眼前,尤其是一群群曾与我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他们年青、坚定、英勇、顽强的形象依然活在我的心里。此文仅记在如皋薛窑区开展游击战争时牺牲的三位战友,以示纪念。
        陈锋,上海市人,曾任薛窑区委组织科科长。
        朱保群,薛窑范湖洲人,曾任薛窑区政府民政助理。
        刘海涛,薛窑碾砣港人,曾任薛窑区委通信员。
        那是1943年,驻薛窑、姚家桥、郭家园的伪军薛仁杰部起义后,我薛窑全区解放,薛窑至长江边这一片都成为我根据地。何林秀同志担任区委书记,我任区长。此时,由南通到石庄的公路贯穿我区境内,伪军的运输线被我拦腰阻隔,犹如掐断了它的命脉。
        1944年春,驻如皋的伪军孟宪平部为打通南通到石庄的公路交通,增派兵力至姚家桥、郭家园,重新设立了伪据点。公路以南又沦为敌占区。为坚持公路以南的对敌斗争,区委派组织科长陈锋与朱保群、刘海涛到敌占区领导、组织群众继续开展工作。就在这一年麦收前,区委让我到碾砣港召集陈锋、朱保群、刘海涛三同志开会,共同研究对敌斗争问题。那夜,我乘一只敞篷帆船由长江向南到碾砣,在约定离江边不远的地点开会。将近中午会快开完时,被伪军发现,并向我方开枪射击。我立即拔下腰间两支驳壳枪回击,趁对方趴下躲避之际,我们四人飞奔至江边跳下水,我朝帆船方向游过去。这时伪军机枪向江边扫射并紧追上来。不料陈锋、朱保群、刘海涛三同志不会游水,被追上来的伪军抓走。帆船顺风向南快速行驶,伪军机枪不停追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坐在船舱的于世亮同志被打伤,子弹从他后背穿至前胸。掌舵的同志见我游来,迅即抛下一根绳索吊在水中,并就势躺倒在舱底,用脚掌舵。我奋力追上帆船,抓住绳头,随船向南游了几十里,两只手因抓绳时间长,吃不住劲了,就将绳索捆在腰上,再用手抓着,一直坚持到超出伪军机枪射程范围,我才爬上船,在长江中继续漂行,等到夜里才驾船回到薛窑。上岸后,找到沙家庄的樊汝梅医生为于世亮治伤。樊医生用手摸到了子弹的位置,用刀把子弹挑了出来,简单包扎一下,于世亮又继续投入斗争。听当地群众说,陈锋、朱保群、刘海涛三同志在被押往姚家桥据点途中,他们坚强不屈,一路怒斥日伪的滔天罪行。当日下午,三同志即遭伪军枪杀,尸首被埋在据点下面。
        陈锋、朱保群、刘海涛三战友惨遭敌伪杀害,我们悲愤至极,决心等待时机向敌人索还这笔血债。时值端午节将至,区委经调查,估计伪军在节前将往薛窑镇抢粽子、鸡鸭,决定派一个连于五月初三夜里埋伏在西三余庙里。初四清晨,姚家桥的伪军果然出动。我方以小部队从东、西两边枪击,引诱敌人窜向薛窑镇,埋伏部队迅即包抄上去兜住敌伪屁股,使其龟缩于镇内。我部追击并抓获俘虏100余人。孟宪平驻姚家桥余部闻风丧胆,向九华落荒而逃。
        敌军撤退后,我部烧毁了敌据点,拆毁姚家桥,用桥木做成一口大棺,将陈锋、朱保群、刘海涛三同志合葬于窦家庄。他们当时均年仅20岁出头。
        解放后,当地政府将三烈士移葬于马桥中学附近烈士墓。1982年,我曾回如皋前去烈士墓凭吊战友。我永远怀念他们——亲密的好兄弟。他们临死不屈,英勇抗敌的事迹激励过多少战友和当地群众,也还在激励着后来人。亲历过70年前的战火,目睹过多少战友在战场上倒下去,在纪念抗战爆发70周年的今天,我要告慰战友:祖国已日益强盛,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人们将更加珍惜和平,为共建和谐社会而继续努力。

       (来源:《大江南北》2007年第6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