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义:当年鏖战急 ——记两则战斗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26 11:06   本文被浏览过:

我曾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军旅生涯中,战斗数十次,刀光剑影、血刃疆场,激烈的战斗场面、战友们的壮烈气概,历历在目、终生不忘。这里,讲述两则战争年代的战斗故事,以纪念党的生日。
摧毁碉堡
        1943年,我所在的部队——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第54团(团长吴彪)第9连(连长陈龙全),驻扎在江苏淮安一带。临近岁末之际,部队接到了上级关于要给鬼子以重创的指示。
        不久,我们摸清了在淮安城的外围,有一个叫做“蔡桥安丰草点”的地方,在方圆几公里内总共排列着53座碉堡,每个碉堡内龟缩着一小队的鬼子兵,而日本的大部队通常驻扎在城内,或离城较近的筑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高大岗楼内。
        1944年元旦前夕,随着新年的降临,“和平军”和日本兵都在饮酒作乐,放松了警惕。一天傍晚,部队紧急集合,指导员将战士们分成3个小队:第一队手拿大剪子,负责开路、剪铁丝网;第二队手拿炸药包,负责炸碉堡;第三队则负责掩护。还要求大家按时到位,不得打草惊蛇。
        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有人催着连长:“快,快下进攻命令吧!”连长冷静地说:“别急,沉住气!”原来,他是在等待着兄弟连队分别进入各自的指定位置。
        到了后半夜,闹腾了大半宿的鬼子们纷纷进入了梦乡。这时候,连长突然发出进攻命令。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第一批负责开路的战士,箭似地飞了出去,冲到铁丝网跟前,喀嚓喀嚓在那网上剪出了一个个大窟窿。然后,负责爆破的战士紧紧地跟了上去,穿过第一道防线,向着碉堡靠拢。这时,碉堡里的鬼子发现了异常,响起了机枪声。
        我们瞄准了鬼子的碉堡眼,哪里探出火舌,就往哪里打“排枪”。果然,这一招很奏效,鬼子给我们打懵了。敌人一迟疑,我们的战士就飞快地躲藏到了碉堡的死角里。
就这样,一个碉堡旁的有利地形被我们占领了,紧接着第2个、第3个、第4个……
        当然,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有的战士被敌人的机枪射中,这时第2批爆破手冲了上去。一队队、一批批,前仆后继。
        当黎明前的曙光即将露出的时候,53个碉堡全都成了“开口笑”,顶部飞走了,墙壁倒塌了,许多鬼子兵成了四分五裂的碎片,没炸死的从碉堡的破口里爬出来四下逃命。
        我们乘胜追击,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活捉了13个鬼子兵。当我们背着一大批战利品,踏着轻快的步伐,唱着战歌回到营地的时候,已旭日东升。
攻占机场
        那是1949年1月6日,正值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总攻开始了。战斗从1月6日凌晨,一直打到1月10日结束。我23军的任务是主攻和围歼驻守在陈官庄——青龙集的国民党邱清泉兵团。当时,邱清泉的敌司令部就设在青龙集。
        我当时担任第23军69师207团突击连连长,任务是攻击和突破敌邱部设在张洼——芦老家的防线,占领陈官庄敌邱部的飞机场,切断邱清泉兵团的逃路,阻击敌军的增援。
        当时,上级给我们作出了指示,提出了“三不打”的作战原则,即“打不着不打,打不准不打,单独不打”。要打就打他个稳、准、狠,要打就打他个痛快、彻底、坚决。我们想出了“掏心战”的战术,即在总攻前5日的晚上,借助夜色,悄悄地迂回进军,抢先进入了敌军的腹地,占有了极其有利的地形。
        6日清晨,我接到总攻的命令后,立即率领全突击连首先向驻张洼的敌军发起进攻,拉开了围歼国民党邱清泉兵团的战幕。突击连战士们情绪高涨,英勇地向敌军发起冲锋,激战一天一夜,攻下张洼,突破了敌军第一道防线,驻守在张洼的邱部不得不向芦老家节节败退。我又率领突击连奋起追击,一路上狠追猛打,很快又突破了敌邱兵团的芦老家防线。
        随即,我又命令突击连直插陈官庄,全力向敌军冲击。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战斗,突击连占领了敌邱清泉飞机场和敌邱兵团的司令部,为围歼邱清泉兵团立下了战功。
        这次战斗我突击连俘敌500余人,缴获手枪、驳壳枪16支,加拿大轻机枪6挺,战马1匹等等,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此后,我们进军台儿庄,与大部队会师,准备挥师南下。我又调到了第20军军部,改任政卫连连长……渡长江,战上海,抗美援朝,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来源:《大江南北》2011年第11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