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章:忆好指导员——陈星

发布时间:2021-05-26 11:05   本文被浏览过:

        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优秀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和生命建造的。我的好指导员陈星同志,就是这座大厦的奠基砖石之一。
        陈星,原名熊凌云,1924年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家有庄园一座,内有大小炮楼十几个,外有濠河吊桥,还有一个警卫连看门保家,平时吊桥口站有双岗……
        陈星的父亲熊养和,当过国民党的洋河大队长、阜宁县县长、常备10旅旅长兼实业保安司令。日寇占领上海、南京后,又把魔爪伸向苏北,连阜宁、东坎也驻上鬼子兵。1939年4月麦黄季节,驻东坎的日寇纠集一队人马,对25公里外的熊家庄园——三截沟进行突袭。因为熊养和在当地是有影响的人物,敌伪方面有人将此信息送给熊家。陈星的二哥熊友云,血气方刚,听说鬼子要来扫荡,他便将自家警卫连及一些会射击的佃户组织起来抵抗。他们与日伪军从早上10点一直战斗到下午4点,击毙日寇数人,直到发现敌人东坎援兵已到,方才主动撤出战斗,退至民便河东。熊家警卫连牺牲二人。
        日寇待援兵到后,见圩内已无枪声,便进了圩子,放火焚烧庄园。顿时,熊家数百间房屋毁于一旦。熊母陈氏见家园被毁,又遭日寇惊吓,加上年迈多病,不久去世。
        陈星本在家乡读书,此时无家可归,老母又去世,于是携带小妹芳云离乡背井,投奔在上海约翰中学教书的大哥熊梯云。熊梯云原在上海读书,上大学时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大学毕业后经组织安排,在约翰中学任校长,继续从事地下工作,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陈星在哥哥的熏陶和影响下,于1942年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哥哥做些通讯联络工作。
        不久,因叛徒告密,熊梯云身份暴露,经组织决定离开上海,返回苏北老家——三截沟。陈星兄妹二人,也随哥嫂一起返回苏北。因当时老家滨海已经解放,地、县、区、乡政权已建立,熊梯云返回苏北后,筹建一支河防大队,任大队长。陈星在大队1排当排长。这支队伍不久扩大到100多人,后来上升到主力兵团。陈星被调到县政府工作。
        日寇投降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大举向解放区进攻。广大农民为了保田保家,纷纷要求参加革命军队。陈星也报名参了军,在阜东总队3连任指导员。我是农村会长,也带头参了军,在3连当上士。我家和陈星老家仅有一河之隔,我家住河东,他家住河西。参军后,我俩又在一个连队,朝夕相处,无话不谈。有一天我问他:“我们参军是保田保家,你是为什么?”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为正义、为革命!”
        陈星虽然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但是没有一点阔少爷的作风和公子哥的习气。在3连担任政治指导员期间,他成天和战士在一起摸爬滚打、说笑、逗趣。在他的带领下,100多人的连队,就像一所学校,每天三操六课排得井井有条。尽管战斗频繁,但他仍能安排一定时间学文化,教唱歌,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陈星与战士们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出操、上课,夜晚查铺查哨,冬天给战士盖被子,夏天帮同志掖蚊帐。连部有个司号员,年仅15岁,陈星帮司号员缝被子,补袜子,有空还教其认字。按规定,夜行军时,连长、指导员可把被包放在炊事员的担子上,可是陈星在行军时依然背一条重米袋,有时还帮病员战士扛枪,背被包。有一次,行军一夜,他还与战士们一起磨小麦糊子,做车轮饼。
陈星在战斗中经常是冲锋在前。1948年3月,在阜宁境内三灶地区,与国民党51师及还乡团战斗中,他带领二排,冲在前边,距敌20多米。由于他求战心切,急欲抓俘虏,抬头观察时,被敌击中头部,因流血过多,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4岁。
        在他的追悼大会上,总队政委任建兴在悼词中说:“……陈星同志不幸牺牲,是我们总队的一大损失,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基层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我们失去了一位年轻的战友,我和大家一样,心情无比悲痛……”
        我们3连干部、战士,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指导员悲痛不已,强烈要求尽快组织新的战斗,讨伐敌人,为陈指导员报仇!不久这股敌人放弃阜宁,逃到益林,被我南下的华野2纵全部、彻底消灭,为陈指导员讨还了血债!
        陈星同志牺牲63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活在我们的心里。

       (来源:《大江南北》2011年第11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