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子时期,苏北里下河的海安仇湖一带,东至富安四纵沟、五纵沟,南至马家舍、陆家窑,方圆七十多平方公里,尽是芦苇荡。春天,芦柴返青发芽,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绿色地毯;夏季,芦苇超出一人多高,风吹芦苇摆,煞像大海起伏不断的波浪;秋天,芦花白了,又是一个银色的世界……当年,由黄文元、黄敬树等领导的联抗支队就活跃在这片神奇的芦苇荡里,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伪军。
我们老家在芦苇荡边上住,不远处有座小桥,是连接仇湖庄与芦苇荡的必经之桥。说桥小,一是因桥桩是各两根弯曲小杂树,成“人”字形插入水底,桥面分三搭,各由两棵杂树,用铁丝捆绑,搁在桥桩上。人走上去,吱吱喀喀,东摇西摆,胆大的脚侧面向前,慢慢挪步通过;胆儿小的妇女、儿童得手脚并用爬过去。别看这座不起眼,人们戏称它的“晃荡桥”,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年,日本鬼子由“二黄”(伪军)陪伴,十五、六人,肩扛三八大盖,从东台县的安丰镇南下,经流星港,过肖庄口,来到仇湖庄,寻找联抗支队的踪迹,顺便捉鸡抓鸭,还找花姑娘。老百姓们闻风东躲西藏。联抗侦察员小赵(赵大洪,后在李家舍战斗中牺牲)发现了敌伪军的行动,决定马上向联抗支队报告。小赵当时才十几岁,经验不足,一下见来了这么多鬼子、二黄心里又害怕又紧张。一着急,脚底生风,向南奔跑。谁知这一奔跑坏了事,敌人判定,这孩子必是联抗“小探子”,一路跟着追,还喊叫:“站住!”敌人大概想捉个活口,同时,又怕打枪惊动联抗队员,一直不开枪,紧追不放。
身轻如燕的小赵,冲上晃荡桥,“蹭蹭蹭”顺利过了桥。事有凑巧,附近曹老爹正在河边码头上洗小猪食槽儿,老远见小赵飞奔过桥,又听后面百米开外一伙敌伪兵追过来,情况已明白了八九分,他凭着一身好水性,一个猛子扎下水,潜到桥下,悄悄抱住桥桩,等敌伪兵冲上桥时,桥身摇晃,曹大爹感到桥桩颤抖,在水下一个发力,两棵树捆起来的“桥板”一下脱离桥桩,滑落水中,冲在最前面的那个想“立头功”的伪兵下了“汤圆”,后面一个伪兵脚步刹不住,也“哎呀”一声下了“汤圆”。剩下的敌伪兵见桥塌人落水,折腾了半天,才把两个落汤鸡捞上岸。这些蠢猪,只知道落水原因是晃荡桥在晃荡,做梦也没想到有人会潜水暗地里使了劲。只好自认倒霉,没精打采折返仇湖庄,回到安丰据点。
时过境迁,20世纪70年代,仇湖一带大规模开荒造地,群众从各大队(村)搬至草荒地,取名“春风大队”“杨柳大队”,修了几回晃荡桥。后来重建桥梁,取代它的是四根水泥桩,两个水泥桥枕和六块水泥桥板,老百姓推车挑担,顺畅通行。到了90年代,老区经济大为改观,手扶拖拉机、挖墒机、小收割机等不断增加,一米多宽的水泥桥已不适应需求,水泥桥又进行改造,宽度加到三米多,中型拖拉机、中型收割机、中型运货车都能通行。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多个一号文件的春风吹遍老区,还在这条小河上,修起了高标准、高质量的五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的桥梁,安全设施齐全,大中型拖拉机、大中型收割机、挖掘机、运输车等畅通无阻,老区人民正过着梦里都能笑醒的和平幸福日子。当人们谈起晃荡小桥的时候,谁都感慨万千,人们的心中总泛起饮水不忘挖井人,过桥不忘共产党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意!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五周年)
七一抒怀美酒陈年味更浓,稀龄老迈意犹融。
红船破浪经风雨,宝塔生辉炼将雄。
天宇群星皆拱北,神州万水总流东。
擎旗逐梦杨帆远,欣看锤镰灿若虹。
(来源:南通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