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本:一上战场就不知道害怕了

发布时间:2021-05-25 14:30   本文被浏览过:

      92岁的徐之本家住宿迁市泗阳县卢集镇的薛嘴村。这里离洪泽湖很近,徐之本说抗战时期这里也是前线,他在这里打了很多游击战,洪泽湖边的芦苇荡就是他们的天然屏障。

      徐之本兄弟4个,他排行老三,老大是个残疾人(哑巴),二哥身体好,能吃苦,家里的活儿他干得最多。家里人口多,但没多少地,粮食不够吃。为了能给家里多赚点口粮,二哥除了跟父亲一起去种地,还在一个地主家做长工。

      1939年6月,日军从泗阳县众兴镇出动,向王集、张家圩、穿城“扫荡”,沿途杀老百姓、烧毁房屋。日军三天两头扫荡,附近的乡镇都没躲过,上百户人家在扫荡中被烧毁,很多村民被残害。徐之本家所在的卢集镇同样没有逃过战火,十来岁的他心中对日军充满仇恨,所以他早早就有了参军的想法,还告诉了二哥,二哥也支持他,并对他说:“你去为国杀敌,我在家照顾父母。”

      1944年2月,18岁的徐之本参军了,被编入淮泗独立团的一个机枪班。刚开始的一个月,新兵要接受操练,每天除了出操就是练习枪法,那个时候他们机枪班用的枪比别的战士要好,是捷克式的机枪,虽然重,但徐之本能扛着到处跑。

      1944年3月,日军从卢集北的陶圩村开始焚烧村庄,沿途向南烧了多个村庄,并在陶圩修筑起了防御工事。徐之本所在的连队多次接到命令,进攻这个日军据点,并最终把它拔除。“刚打仗的时候,我也害怕,但是上了战场就由不得你了,后来每次战斗前我都把衣服鞋子整理好,抱着为国牺牲的决心上战场,就不害怕了。”徐之本说。

      1944年冬,徐之本所在部队开拔到安徽灵璧。有一天下午,已经当班长的徐之本接到上级命令,带一个班去扰乱附近一个据点的敌人。他们找了两个老乡做向导,一直走到半夜才看到据点里的灯光。

徐之本与老伴

      随后,徐之本带着战士悄悄摸了过去,还没到跟前就听到站岗的士兵打呼噜的声音,他猛地冲上去一把掐住他的脖子,叫他不要出声,问他屋里有几个人。得知这个据点只有一个班的伪军,里面的人都在生火烤疥疮(当时条件差,许多人由于不洗澡等原因身上长出疥疮,他们通常会采取烤火、涂牛黄的方式治疗)。徐之本从门缝里一看,那些人都没穿衣服,还把枪放在了门旁边。他当机立断,一脚踹开大门,“不许动!各人穿上各人的衣服然后走出来!”他端着机枪大喊道。几个坐在门边的人直接被徐之本踹到了火盆上,烫得大喊大叫。徐之本一边用枪指着他们,一边喊话,同时挪到枪的旁边,一把把所有的枪都搂了过去,后面的战友也都冲了进来,就这样俘虏了这一个班的伪军。

      这之后不久,徐之本奉命带十几个人去安徽亳州阻击一列日军运送物资的火车,火车上有一个日军小分队。经过提前勘察,徐之本先是把鬼子必经的一座石桥炸掉,随后把铁路轨道也破坏了,并在距离那座石桥半里远的地方筑了一个简单工事,架起了机枪。

      鬼子发现铁路被破坏之后便派了一个三人小组下来查看。徐之本当时正用机枪对着他们,他一枪就击中了一个鬼子,另外两个看到后立即拖着受伤的鬼子往火车上撤。没多会,火车上又下来三个鬼子,副班长跟徐之本商量说要撤退,因为他们阻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徐之本不同意,因为距离很近,鬼子手里的武器轻且射程远,我军的武器重子弹也不足,拿着武器跑肯定跑不过人家,所以他主张打。

      随后,徐之本命令士兵王平(音)带着两个战士冲上去,距离近时一起向敌人扔手榴弹,手榴弹一爆炸徐之本就喊暗号:“上去抱活的”。听到暗号,王平立即趁着烟雾往回跑,边跑边继续扔手榴弹,炸得鬼子以为大部队来了,直往后撤,同时徐之本赶紧带人转移。这一次,徐之本因成功完成任务,并击毙两名日军,受到上级表彰。

      1945年,日军投降,徐之本因为表现优秀被推荐到干部学校学习了一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徽滁县(现在的滁州)人武部工作。

      1949年,徐之本因父亲病危返乡,后辞去公职在家务农。从一个农村青年,到抗日战士再到一名年轻干部,徐之本最后却选择回到家乡务农,他说:“打仗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能让老百姓过安稳日子吗,不打仗了,我觉得我应该回到家乡,种地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时间:2018年12月8日   来源:宿迁网    记者:顾园园 仲文路/文  杨群/图   实习生:林萍 郑芮)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