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军开始往北撤,到了陕甘边地区实行整训,加强时事教育和思想动员,党中央则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的报告,阐明民族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热忱,二十九军的抗日战斗,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在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方面加紧同国民党谈判,一方面红军从陕甘边界向西安附近集结。
1937年8月23日,红军第一军团在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115师被编为两个旅,一个旅两个团。343旅是红一军的部队改编,344旅是红十五军团部队改编。杨永松所在的红二师就改编为343旅685团,红四师改编为686团。
在出发之前,召开了誓师大会。因为要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所以红军也要换衣服、换帽子。当时红军的帽子是红五星帽子,要换成青天白日帽子。很多战士因为随红军征战多年,对红军有深厚的感情,舍不得换下红五星帽子,但是为了抗战的需要,忍痛把帽子摘下来放到包袱里面,作为永久的纪念。
1937年8月24日,杨永松所在的685团作为前卫,首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部队经过富平、韩城等地,在芝川渡黄河向侯马前进。经过荣河县、万泉县(现为万荣县)时,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桌子上面摆着点心,八路军战士们没有一个人过去拿,可见纪律非常严格。
在侯马等了三四天,火车才来。这些车皮,有的运过骑兵,车皮又脏又臭;有的运过煤,上去以后弄得人的脸都是黑的。但是大家想着要上前线抗战,这种脏和臭又算得了什么呢。
按照与阎锡山商定的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向平型关前线大营集结。在原平下了火车后,115师急行军奔赴大营。在路上碰见从前线退回来的阎锡山军队。杨永松看到这些队伍非常整齐。有的八路军战士们就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整齐?原来,他们离敌人还有几十里路,听到炮一响或者飞机一响,就往后撤。他们还给八路军说日军的炮和飞机好厉害。八路军战士们问他们:厉害到什么程度啊?你们伤了多少人?他们又说不知道。这使得八路军战士下决心,非得打个好仗。
当时,晋绥军和中央军在平型关内长城沿线集中了20多个团,准备抵抗日军进攻,八路军则负责深入日军后方寻找机会打击敌人。那时,在灵丘、广灵一带已经沦陷,有一部分日本兵。当地老百姓报告,日本人非常野蛮,老百姓在庄稼地里干活,离公路几里地,日本兵拿着三八式的枪把干农活的老百姓当靶子打,所以群众非常恨日本兵。
9月24日晚上12点,部队冒着大雨连夜出发了,部队来到伏击地点,在山上等着进攻开始。战士们都淋湿了,但这并没有影响战士们的情绪,大家还是想着第一仗一定要打好。
担任隐蔽伏击任务的是343旅685团和686团。687团接应,另派出小部队打援。25日清晨,设好伏击圈等待了一夜的八路军将士们终于等到了钻入口袋里的日军。
进入伏击圈的是从平型关撤下的向东开进的日军汽车队。发起进攻时,师部、旅部发出信号弹,团以下就吹冲锋号。当时685团在左翼,686团在右翼,战士们冲下去,敌人退到对面山上老爷庙和东西泡池村负隅顽抗。大部分被打散的日军藏入公路里的雨裂沟里。按照国内战争的经验,这时可以下去抓俘虏了。结果日军非常狡猾,枪也打得很准,你要一露头,他一枪就在你头上打个洞。八路军也马上改变策略,朝那里扔了一两个手榴弹,再下去就没有日本兵抵抗了。
686团负责解决老爷庙里的敌人,687团也加入战斗,战斗非常惨烈,我方伤员很多。被八路军昼夜攻击的敌人乘夜向西北蒋军、阎军阵地突围,由于蒋军、阎军放弃阵地,被围残敌得以突围而逃。
这场战斗成为八路军出兵抗战的第一战,顽固的日军遭遇了战斗意志坚决的八路军,八路军在武器装备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取得了首战的艰难胜利。
据《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115师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炮1门,步枪300多支,机枪20多挺,炮弹3000多发及大批军用品。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
(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