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久振:十四岁我参加了八路军

发布时间:2024-12-19 10:42   本文被浏览过:

图为赵久振近照

      赵久振,1922年3月4日生人,1938年参加冀中军区第六分区王先臣的抗日队伍,1944年入党,同年在文安一次战斗中眼部受伤,1946年,部队精简退伍返乡,回村后在村里任村委委员,管理学校,终身未婚。现生活在深州光荣院。他一生中动人的故事非常多。拙笔难以记述,只摘取他在抗日战争中的片断往事,整理成文,以表对赵久振同志的敬仰之情。

赵久振老人向笔者讲述苦难的童年

      苦难的童年

      1922年3月4日,赵久振出生在深县大屯乡赵家屯村,赵家屯村坐落在冀中平原黑龙港地区,上个世纪,由于古滹沱河的冲积,盐碱地成片。春天,地面泛起一层碱,一眼望去,一片片白花花,碱丘连绵,红荆碱蓬丛生,可以说是寸草不生,涝了收蛤蟆,旱了收碱蓬。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正常年景亩产不过百斤,家家户户生活非常困苦。加上旱涝灾,碌碡不翻身,逃荒要饭的逐年增多。

      赵久振家里没有正房,只有二间土坯东屋和一间草棚子,也没有院墙和宅门,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真是苦水了泡大的孩子。赵久振童年时常常跟父亲下地干活,放羊,辛勤的劳作,家里还是生活非常清贫,在久振九岁时,由于他父亲长期劳作,营养跟不上,脸浮肿,脚发膀,无钱医治,终于离开了人世。母亲不堪困苦,只好另嫁他乡。久振和奶奶一起苦熬混日子。

      小久振长到十几岁,个子不高,身子长的敦敦实实,在小伙伴群中是一个十分聪明机灵的孩子,常常和小伙伴们上树掏鸟窝,下河逮小鱼,但他听奶奶的话从不惹事。

      聪明机警的通讯员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者华北大地,全国各地奋力反抗。1938年8月,深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总队下设基干游击队,王家井设区小队,赵家屯建自卫队。

      九月的一天晚上,小久振和奶奶在家里吃完饭,赵屯村的自卫队长赵光丹(他在识字班任识字教员)来到他家,先和他奶奶说:冀中军区六分区卫生队找一个通讯员,让久振小兄弟去吧。奶奶说:孩子小,怕耽误事。赵队长说,我看行,他在识字班上是最机灵的孩子。

      奶奶把小久振叫过来说:孩子,你愿去打小鬼子吗?

      小久振说:我愿去,我听赵先生说,小鬼子可坏了,净干坏事。那你现在就可以去。赵光丹队长说。

      当晚,在皎洁的月光下,赵光丹领着小久振到邻村张家屯(深州市大屯乡张屯村)张根兴家(本村的抗日村长,共产党员)见到了冀中军分区六分区卫生队季医生,季医生当时医治照看着两个伤病员。

      赵光丹队长和季医生简单地进行了说明。季医生和蔼地摸着小久振的脑袋,你跟着我们走,可不能想家,我们的行动不能对外人讲,万一被小鬼子和皇协军逮住了也不能说,你能做到吗?

      小久振说,我记住了。

      1938年9月,赵久振就这样参军了,当时,赵久振只有十四岁。

      当晚,季医生一伙,在张根兴的护送下,来到了宁晋县大陆村。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赵久振在冀中第六分区王先臣司令部工作。司令部机关有四个连,一个是警备连,一个是号召连(宣传连),一个是教导连,一个是特务连。赵久振在警备连一班,担任王司令的通讯员,负责联络工作。

      由于当时战争的形势,司令部经常打游击转移地方,今晚在宁晋,经一宿的行军,天明就到辛集城北的旧城,住上三两天,就转移到深县城北,常常漂浮不定。赵久振担任通讯员时经常见到冀中军区的刘子厚、阎同茂、林铁和刘晓光等领导人,送通知,传情报,下命令,从来没有耽误事。

      足智多谋的大枪班班长

      1940年9月,王司令为了充实下属区队,赵久振下派担任六分区三十一区大枪班班长。

      赵久振生得五短身材,墩实个子,虎头虎脑,细眯眼,大嘴茬儿。虽说是貌不惊众,但他却内心秀气,思维敏锐。他生性憨厚,善结交,能联系群众,和战士,关系很好,深受人们的尊敬。他说话慢条斯理儿,话不多但很幽默,虽语不惊人,可是说出话来非常有份量。他还爱说个笑话,所以无论官兵和群众都很喜欢接近他。他虽然文化不高,表面是个粗人,实际上却机智多谋,很有心计。

      六分区特务连得到情报,最近,赵家圈(现桃城区赵圈镇)日伪军要到南麦洼(因南麦洼盛产小麦,当时属衡水管辖,现在为深州市大屯乡南麦洼村)抢粮。

      六分区王司令全面部署,设伏在距离南麦洼村东二公里处的大护驾庄村北(现深州市大屯镇北护驾庄村),大护驾庄村盐碱地严重,村北蒿草、碱蓬达一人之高,便于隐蔽。

      赵久振他姨家是小护驾庄(现桃城区赵圈镇东护驾庄村),地理环境熟悉,小护驾庄是日伪军必经之路,他和排长商量,在此设伏,更能对战斗有力。赵久振率领大枪班战士隐藏在小护驾庄村西。

      11月10日下午约三点,赵家圈据点的日伪军150余人,前面为伪军的自行车队,一边走一边瞧,中间为满载粮食大车20余辆,后面为日伪军。战斗打响了,前面设在大护驾庄村北的一营发起攻击,日伪军迎头反击,边打边往赵家圈方向溃退,眼看要进小护驾庄,日伪军认为安全了,放松了警惕。排长吴国志一声令下“打”。赵久振的大枪班战士一跃而起,窜到公路上,把日伪军打蒙了,扔下劫粮的大车十八辆,骡马二十多匹,自行车三辆,大衣六十余件,及其他战利品。此战的胜利,杀了日伪军在深南的威风,同时也充实了六分区的给养,也显示了赵久振的机警聪慧。

      漂亮的半壁店伏击战

      1942年,日寇企图用“治安强化”以巩固其“后方”,实行“以战养战”。对我冀中根据地用重兵,进行了有名的“铁壁合围”的“五一”大扫荡,敌人是在五月十一日开始大扫荡,尤其是石德铁路沿线,敌人扫荡过后,立即安据点,修岗楼,挖界线沟,修公路,企图用“囚笼政策”对我抗日武装,抗日干部进行“围剿”,“剔块”。当时的冀中形势是“出村见公路,抬头见岗楼,村村有戴孝,处处见狼烟”。环境非常残酷,“五一”大扫荡后,各抗日机关及武装进行隐蔽转移,冀中军区司令部和随行部队在深、武、饶、安、束、宁一带活动,行军到朱家庄村(现辛集市新城镇朱家庄)休息。

      半壁店村(现深州市大屯镇半壁店村)是和束鹿县接壤,有深束界限沟(深宽各两丈的大沟)。日军在其村西五百米处建有岗楼,伪班长王庆西得到消息向日军报告说,冀中司令部在朱家庄(朱家庄距半壁店五公里),日军纠集石德线上的王家井、新城、前磨头据点上的日伪军到半壁店集合,准备袭击我冀中军区司令部。(实际上,我冀中军区司令部早已转移到武邑县北部。)

      一九四三年夏,六分区司令员王先臣接到情报后,带领三十一区一个大队,从宁晋县大陆村急行军赶来,其中就有赵久振的大枪班。白天他们化装成农民,潜伏在甜水井村(半壁店邻村,现辛集市新城镇甜水井村),那时的人民把我们当亲儿子。亲兄弟对待,赵久振说:我到一家后,老大娘让儿子去扫掉我们留下的脚印,告诉我,若日本鬼子来了,那个叫哥哥,那个叫姐姐,那个叫妹妹,做了妥当安排,真是一家人。晚上,他们就在半壁店西北角的坟地里设伏。

      日伪军来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正规军出现,放松了警惕,王先臣司令员一声令下,全体将士全部在坟地里冲出。赵久振的大枪班冲锋在前,经激战一小时,全歼日伪军,趁机端掉了半壁店岗楼。

      深入虎穴救村友

       “五一”大扫荡后,日军在赵久振家乡建了两个岗楼。

      岗楼建在村西南,一个是在赵文华的瓦房里,另一个是在赵桂仁的瓦房里。现到此处考察,踪迹全无。

      日伪军为了监视和统治潘家村张家屯和赵家屯的村民,日伪军挖了深、宽各两丈的护村沟,且一面出土,各村的出口全部在赵家屯的岗楼处,三个村的人员往来、下地干活必须从这里通过,接受日伪军的检查。岗楼周围挖了深、宽各两丈的大沟,把附近的民房全部拆掉,用来修建岗楼,最惨的是赵秀元的家整个房屋全部拆掉,一家人无家可归。岗楼的日本军官叫二阶堂进,伪队长是韩福成,驻扎着日军小队和伪军,有轻重机枪各一挺。

      日本为了达到长期统治中国,开展“通化”“教化”村里的少年儿童。日军在岗楼开训练班,小班是三村的12-13的儿童,大班是14-15岁的少年。学习的内容,军体科目跑操,文化课日语(日本的课本)。赵家屯的少年儿童全在这里。

      赵久振通过赵光丹知道村里的情况后,向上级进行了汇报,请求解救这些小朋友。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由他制定方案。

      赵久振回村后,大家都认识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在小护驾庄姨家住着,帮他干活。

      他和二位战友,化装成训练大班的人员,和伪军说,我们也要参加训练班。有大班的人认识他,就让他们去了训练班,他们一边训练,一边侦查。

      忽一日,不知日伪军有什么喜事,岗楼大摆酒筵。由于赵家屯岗楼比较稳定,从来没有出过事,这天,连站岗的也喝了起来。训练大班的人们,在赵久振的带领下,把居住的宿舍掏了个大窟窿,把三个村训练大班的人全部救走。其中,大部分的人跟着赵久振参军了,像李保存(在解放石家庄时牺牲),李清源,赵大增等8人。其余的人投靠亲戚去了。

      冒死救排长

     日本修建石德铁路后,在王家井建了车站,修了据点,日本在铁路沿线的村中抓壮丁白天维修铁路。抗日军民开展“破袭战”,经常晚上扒铁路,抬枕木,平路基,给日本的运输线制造“麻烦”。

      1941年8月,冀中六分区响应上级号召,根据地军民在“不留一条铁路,不留一条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口号下,积极踊跃地参加了破袭战。配合当地群众破坏贡家台——王家井区域的铁路。冀中六分区召开专题会议,一营负责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掐电线,刨电杆,由西高村、侯村、靳村的民兵组成。二营负责抬路轨,扛枕木,由大屯村、张家屯、后屯、陈家口村的民兵组成,负责运走。由于六分区指挥得当,措施有力,在这场“破袭战”中,共收回电线六百多斤,电线杆一百多根,铁轨一百多根,使日军的火车中断了约一个月,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

      在这场战斗中,赵久振他们负责王家井车站,和前来增援的日本新城站援兵接上了火,经过激烈战斗,排长张友石身先士卒,不料,张排长的后背中枪,赵久振背起张排长就跑,一口气跑到西高村的堡垒户,对张排长进行了简单包扎,赵久振又背起张排长跑了十里地到了大屯村,做进一步的治疗,由于张排长失血过多,终于牺牲,年仅25岁,并葬于大屯村。

      文安战役立功负重伤

赵久振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1944年5月,赵久振所在部队参加了冀中司令员杨成武亲自指挥的围攻文安县城的战斗。

      在解放文安城时,赵久振带领着18名战士夜里到文安城摸敌情。这天夜里,他们爬进了城内,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摸清了城东北角和东门的岗楼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清晨,他们又化装成外出讨伐的部队,越过敌人的岗楼撤出。在撤出的过程中,不料,日军准备清点人数,赵久振为掩护战士们撤出,和日寇周旋,发生了枪战,不幸左眼被子弹打中,战友们把他背了回来。此次行动,可以说是深入虎穴、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的侦查,为大部队发起总攻提供了必胜的把握。

图为赵久振残废军人证书

      1946年国共进行谈判,国民党要求共产党裁减部队,赵久振退伍,回到了家乡。

      后  记

      赵久振退伍后,从不居功自傲,在村里一直担任村委委员,在赵家屯小学长期任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歌颂共产党,讲抗日故事-----。赵久振老人现幸福地生活在深州市光荣院中。赵久振老人说:在我们党内,应树立一种风气,要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辛福生活,永远跟党走没错。

      (此文写于2015年7月.   作者:刘新奇)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