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绪友:冲锋在前打碉堡

发布时间:2021-05-22 16:02   本文被浏览过:

        魏绪友,男,1926年11月生,山东省平阴县玫瑰镇李屯村(现搬迁到大站西村)人。1944年4月入伍,1944年6月参加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的特务连,1946年2月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平阴、博平、茌平等地参加过多次战斗。后任冀鲁豫军分区司令部警卫员、十六军先遣支队四连副指导员、聊城专区公安大队大队长等职。
        2015年3月13日,我们到聊城军分区干休所采访了离休干部魏绪友老人。
        亲历暴行 立志参军
        我1926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平阴县,父亲是魏羽元,母亲魏丁氏。家中有2亩8分薄田,父亲常年在济南打工。小时候家里比较穷,1941年,父亲母亲都去世后,我和大哥去济南投奔了叔叔,一起干掏粪打工的苦累活。1944年3月,我和哥哥出车挖粪,走到一个下水道的时候,被日本人看到,其中一个提着马刀跑过来,嘴里骂着,抬手就往我大哥肩上砍了一刀,顿时,大哥肩头鲜血直流。从那之后,日本人的残暴行径,在我脑子里种下了刻骨的仇恨, 发誓要打鬼子。
        到了1944 年4 月,我已经18 岁了,对目睹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了识别和判断的意识和能力。一天,我离开了济南,来到了泰安城里,历经曲折,与共产党接上了头,共产党的同志把我带到了泰安县夏张镇附近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是泰安县大队二中队的驻地,发给我一个米袋子,一颗手榴弹,从此我就成为抗日武装的一员。
1944 年6 月,野战部队扩充兵员,县大队升级转成野战部队,我报名后同县大队的王光水等十几个战友一起开拔到长清县的黄崖村,补充到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特务连,每人配发了一支单套筒的步枪。
接着,我们渡过黄河,开拔到茌平县沿黄一带,这里是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的所在地。几天后我参加打平阴县牛角店据点,日伪汉奸刘绪安所属一个大队全部被消灭。之后,到了茌平县蔡屯一带,正遭遇一中队逃命的日伪军,趁他们慌乱之际,又打了一个小伏击,全部歼灭了这支汉奸队伍。这次胜仗缴获2 门迫击炮, 2 挺重机枪,120 支马大盖,9 挺半轻机枪,分区为此召开了庆功大会。
        到一分区后,我参加了打平阴县东阿镇的战斗。打阳谷县时,我们特务连是打增援的部队。在打完茌平县后,我被抽去当纠察队,昼夜在县城巡逻,确保县城的安全。到了8 月,又参加了打博平县蔡屯据点和茌平县三十里铺据点的战斗。
        在打茌平三十里铺的据点时,还同铁杆汉奸李其山的三支队交了一次火,他们到村里抢粮,我们闻讯赶到,进入阵地后,机枪射手是陈广银,副射手是我。我们只打了3 发子弹,就打死1 名伪军,2 名伪军受伤,其余的全部缴械投降。
        冲锋在前 攻克敌人碉堡
        茌平县广平村的汉奸据点,修得既坚固,障碍物又多,非常难打,是扎在根据地前沿的“毒牙”。碉堡四周是8 米多宽,1 米多深的河。敌人凭借坚固的碉堡, 严密的防守,胡作非为,无恶不作,残酷地欺压老百姓,当地群众恨之入骨。分区司令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拔掉这颗“毒牙”。开始,为了劝导敌人,对其进行了喊话,劝其缴械投降。他们不但不听劝导,反而从碉堡口大骂不止,十分嚣张。我们分析,敌人认为我们没有重武器,他们的碉堡“固若金汤”,我们攻不破。副连长常福生看到敌人如此顽固不化,怒火中烧,拔出手枪,一枪将在垛口大骂的伪通讯兵击毙。连长命令平射炮瞄准碉堡射击,随着两声炮响,碉堡被打穿了一个洞。连长下命令实施突击,我是突击队的成员,纵身跳入水中,双腿陷入烂泥里,枣树针刺直刺在腿上,向前走一步,似乱箭穿心。我一次又一次倒在水中,脸、手和腿上被扎得鲜血淋漓。我全然不顾,奋力冲上河岸,同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敌人被当场打死,一部分见势不妙,从后门仓皇逃窜。鲜血将河水染成片片红色。在那次战斗中,我第一次负伤,由于枣树针刺有毒,腿部全部扎烂,伤口又进了脏水,很快发炎浮肿起来,连裤腿都穿不上了,高烧不止。经住院治疗,才有了好转,至今还留下深深的伤疤。
        茌平县张楼是附近抗日的模范村,全村有100多名民兵,日伪军“扫荡”时,在这里吃了不少亏。到了1944年下半年,日军在东亚的战局形势急转直下,但他们还要做垂死挣扎,更加凶恶,更加残暴。有一次,日本鬼子出动了100多人进村抢粮,民兵连见敌强我弱,就动员老百姓钻进了地洞,在洞内,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哭了起来,为了不暴露百姓,保全全洞人的生命,孩子的娘生生地把孩子掐死了。鬼子什么也没抢到。隔了几天又杀回来了,民兵连凭借坚固的围墙,居高临下,打死了几个鬼子兵,这下子惹恼了他们,从临清县调来两个中队200多名日军,对张家楼进行疯狂的报复。日本鬼子用2发炮弹炸开了围墙,冲进了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死了300多人,打伤300多人,俘获了300多人,其中有7户大人小孩全家被杀。这就是“张楼血案”。
        鬼子的凶残,激起了军民的更大愤怒,战士们纷纷请战,为死难的老乡报仇,消灭茌平、博平及临清的日军。莘县张宅乡东节村农民刘二民更是义愤填膺,他借着给鬼子驻地当杂工的有利机会,趁鬼子兵睡觉的时候,用大刀将一个班的鬼子全部砍死,后被授予“抗日模范”的光荣称号。
        (采访 撰稿:陈 旭)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