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民:我的抗战教育宣传生涯

发布时间:2025-01-17 16:03   本文被浏览过:

        徐晓民,原名徐顺臣,男,1923年10月18日生,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徐家村人。194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博兴县第七区李林乡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蒲台县史口区刘集抗日中心小学教师、校长,蒲台县委组织部干事,中共渤海四地委工作队分队长,渤海四地委、垦利地委宣传部干事、秘书,垦利地委、惠民地委秘书,惠民县二区(地委基点区)区委书记,《大众日报》惠民地区记者站首任站长,惠民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惠民地区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惠民地区科协主任、党组书记,惠民地区科委顾问等职。1986年11月离休。享受市厅级待遇。
        革命生涯从这里开始
        1940年9月,八路军解放了我的家乡史口一带。当时这里属博兴县第七区,解放后随即建立区政权和各乡、村群众组织,发展壮大抗日革命力量。遵照当时的政策,区政权的区长由民主人士范玉瓒担任,副区长是共产党员杨公田。随后上面派工作人员伊觉非来我村开展工作,建立村级群众团体,推举徐开田任农民抗日救国会会长,我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徐大娘任妇女抗日救国会会长,徐维墉任抗日自卫团团长。接着,在伊觉非同志主持下,召开李林乡各村青救会负责人会议,组织建立乡青救会,会议推举我任李林乡青救会会长,林家村林善政任乡青救会指导员,西南李村李兰章任副会长。从此以后,我同乡青救会的同志们一起天天宣传抗日道理,教儿童、青年唱抗日歌曲,全乡各村到处歌声飞扬,充满浓厚的抗日气氛。
        10月的一天,我带领乡、村青救会的干部到广饶县第九区商家村参加一次大会。庆祝八路军在高苑县魏家堡村打了一次大胜仗,消灭日寇一个小队和一部分伪军,俘虏了日军卫生员大喜正南。为了鼓舞士气,清河区领导机关举行了魏家堡战斗祝捷大会,清河军区耀南剧团演出了话剧《魏家堡战斗》,清河区党委和清河军区领导人讲话,参加祝捷大会的八路军直属团做了刺枪表演,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看了大快人心,很受鼓舞。会上还把被俘日军卫生员让群众观看,俘虏周围架起栏杆保护,由八路军看管。周围参观的人都遵守优待俘虏政策,友善地对待俘虏。
        这是我参加革命工作后较大的一次活动,打开了眼界,树立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
        同年11月,我参加了博兴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在史口举办的青年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学员是新解放区史口一带的基层青年积极分子,主办人是齐光熙,授课教师是马华和王廉。学习内容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职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等各个抗日群众团体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法。开学没几天,由于顽军山东保安第十六旅成建基部的进犯,训练班连续转移到培李、林家、盐坨等村,最后在博兴县第六区李家村安顿下来。这一带群众生活十分困苦,训练班临时敛来的干粮都是糠饼子、菜饼子等。在这里学习几天后,清河军区主力部队基干二营北上击退顽军,训练班又转移回史口继续学习,前后共学习一个月,训练班结束,培养了一批抗日革命骨干,增添了抗日救国的新生力量。而同时,也有些富家子弟,经不起艰苦环境的考验,被革命洪流抛在后面。
        针锋相对地反“蚕食”斗争
        1940 年9 月,史口一带解放后半年时间,在博兴县第七区委领导下,各项抗日救国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很大成就,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政权,成立了乡、村各群众团体,成为清河区根据地向北发展战略转移后建设的一片新的根据地。但在1941 年春节后,斗争形势逐渐恶化,境内敌人先后建立起了三里庄山东保安十六旅成建基部顽军据点,小刘村、龙居村两处伪军碉堡和岗楼,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封锁、分割、“扫荡”、“蚕食”,这一带成为敌军占优势的游击区,成为抗日斗争的前沿,形势十分危急。
        清河区党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在广饶八区西部、博兴七区、蒲台四区建立三边区,专门成立了中共广、博、蒲三边工作委员会和广、博、蒲三边行政委员会(政府),加强了对这一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三边工委书记是张力生,三边政府主任是蔡恩溥、副主任是杨公田。在三边工委和三边政府的领导下,对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是夜间对敌人进行破袭战,捣毁敌人的防御工事,破坏敌人的封锁沟。二是把各村之间的大道挖掘抗日沟以改造地形,堵死村头街道口,使敌人走投无路,便于我方灵活机动。三是控制村两面政权,向敌人送“平安无事”的假情报,以迷惑敌人。四是开展反资敌斗争,不给敌人送钱送粮,困死敌人。五是向伪军开展分化瓦解工作, 给他们记“黑点”“红点”账,使伪军做有利于抗日的事情。六是开展反奸反霸斗争, 消除敌人安插在各村的“钉子”。这些工作颇有成效,经过一段时间后,小刘村、龙居村伪军据点龟缩到许家据点,形势逐渐好转,这一带转化成为我军占优势的游击区。1943 年5 月28 日,清河军区部队展开了对已经成为汉奸的成建基部的进攻,并摧毁了三里庄据点,从此这一带成为巩固的根据地,清河区和以后的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就在这块根据地居住,一直到1945 年日本投降以后。
        坚持就是胜利
        1941 年12 月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加紧侵略中国,家乡一带的抗日斗争形势严峻。1942年1月的一个晚上,区委书记田浮萍来我村同成卓田联系统战工作,同时向我传达党的指示。他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更加疯狂,我们要做好更加艰苦斗争的准备,党中央指示,现在形势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曙光在前,要坚持斗争,坚持就是胜利,不要妥协,妥协就是投降,投降等于灭亡。他告诉我,要在游击区建立灰色教育,成立灰色的抗日小学,由村里出面筹办,对外念私塾,小学教师就是教私塾的先生,隐蔽地进行抗日工作。他要我在担任乡青救会会长的同时,担任本村抗日小学教师。
        村里开始筹办抗日小学,听说我担任教师,儿童纷纷报名上学,很快就有30多名学生,年龄都在十到十四五岁。由村里再聘请徐学文为教师,我们两人分别在两处上课。学习内容对外念《论语》《孟子》《诗经》等,重要的是学习抗日知识,作抗日宣传,教材就是当时清河区党委机关报《群众报》、清河区青年抗日救国会编辑出版的《青年人》杂志。我认真勤奋地工作,扎扎实实地教学,很受学生欢迎。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学生学习到了很多抗日救国的道理,学会了多首抗日歌曲,他们不断向家长和青年群众作抗日宣传,教唱抗日歌曲,如“春天的太阳放光彩,抗日的歌声响四方”“烈火燃烧在清河战场,鬼子们四面八方来‘扫荡’……兄牵弟,儿别娘,前拥后呼上战场,齐心协力打东洋”等歌声不绝于耳。学校从1942年2月一直办到1943年5月28日,三里庄成建基伪军据点被摧毁后才公开抗日小学的招牌。在这段时间里,三边工委和三边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常来学校联系抗日活动。学校培养了一部分人才,许多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有的担任了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
        参加“制止内战,挽救危亡”大会
        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撤销河防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全国人民义愤填膺,纷纷加以谴责;各个解放区军民举行声讨大会,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反共阴谋。山东清河地区于1943年8月的一天,在广、博、蒲三边区陈家庄子村举行清河各界“制止内战,挽救危亡”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共清河区党委书记、清河军区政委景晓村,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清河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人凤,清河区参议会参议长李植庭,清河区各界代表和名流士绅。我奉命陪同护送清河区知名士绅聂作才出席会议。清河区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士绅名流分别在会上讲话,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反共罪行,会场上全体军民同仇敌忾,义愤填膺,一致表示要把夏季反“蚕食”战役进行到底。
        在此之前,住在博兴县南部的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二十四旅周胜芳部,在蒋介石“曲线救国”卖国反共政策的驱使下,实行蒋日伪合流,投降了日寇,对我博兴根据地大举进行“蚕食”进攻,侵占了我根据地重要村庄王文村,修筑据点,妄图长期盘踞在这里。清河军区领导决定乘大会东风,对进犯敌人发起反攻,并一举歼灭他们,于是在会议上发出了向伪周胜芳部进行反攻的命令,会场一时沸腾起来,“驱逐周胜芳, 活捉刘子刚(作恶多端的伪营长)”的口号此起彼伏。大会结束的当晚战斗开始,八路军英勇进攻,经过一夜激战,实现了“驱逐周胜芳,活捉刘子刚”的预期目标,这是继5 月28 日捣毁三里庄伪军成建基据点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夏季反“蚕食”战役的重大胜利,从而巩固扩大了根据地。
        刘集抗日中心小学的教学生涯
        1944 年12 月,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加强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决定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对全县小学教员统一考试,评定教员任职资格:县高级小学高小教员、初级小学中心教员、正教员、副教员、代用教员。二是加强县高级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教员人数。三是在联防区设立中心小学,中心小学设校长、中心小学教员,各村设小学。县教育科任命我为史口区刘集抗日中心小学校长,同时担任中心教员。
        刘集抗日中心小学内部小学教师安排,由我负责进行并报史口区政府备案。刘集中心小学我任中心教员,刘冠军、刘岳任小学教员,刘明庚任曲家小学教员,王明伦任小刘村小学教员,孙铭三任油坊村小学教员,林善政任林家村小学教员,徐学文任徐家村小学教员。刘集抗日中心小学于1945 年春节后开学,我从此开始了新的教学生活。
        中心小学的任务,除本校学生的教学任务外,还负责指导中心内各小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负责驻村的各项地方工作。中心小学在刘集村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生产运动,实现区里制定的“耕三余一”的计划;二是实行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开展反奸反霸斗争;三是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开展妇女放足运动,举办妇女识字班。
        刘集中心小学在史口区文教助理员薛绍九的指导下,同史口中心小学联合举办了抗日歌曲歌咏比赛,各村小学全部参加。通过两天比赛竞争,以村为单位,评出集体前三名,又评出个人前三名。集体和个人前三名都受到了表扬和奖励。
        6月,接史口区委书记田浮萍通知,蒲台县委决定调我和盖振序、于邦贤到县委分配工作,我被安排在县委组织部。从此,结束了我抗日小学教员的工作,离开家乡走上了新的岗位。
        蒲台城解放后的宣传工作
        1945年6月,我从蒲台县史口区刘集抗日中心小学岗位上调到蒲台县委后,安排在县委组织部,先要我到驻蒲台城北关的县政府工作,人员不多,有县政府秘书兼县教育科长陈仁泉和我们几位工作人员,陈仁泉负责领导工作,还有县公安局的一个武装班,负责县政府的警卫和通讯。当时蒲城刚刚解放,日寇飞机曾来北关轰炸过,整个城里断垣残壁,弹痕累累。日伪涂写的反动标语,诸如“大东亚共存共荣”“英美必败”等残留在大街的墙壁上。县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做好新解放区的恢复稳定工作,主要是开展宣传教育,稳定秩序,安定人心,推动生产,建设新开辟的根据地。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记忆犹新的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一是组织宣传队,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工作。1943年秋季,蒲台中东部地区全境解放,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龙居区万家村创办了县立高级小学,受到根据地人民的欢迎。蒲台城解放后,为开辟新解放区工作准备干部,决定将万家高小改办为青年训练班,培养干部充实县区领导机构。训练班有两项任务。培训干部并在新解放区进行宣传工作。学习内容是《论联合政府》。训练班集中授课学习,分散工作,进行宣传。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抗日大反攻准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宣传队两个月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其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群众觉悟,推动了生产建设,初步改变了新解放区的面貌。训练班后期又集中学习了一段时间,结业后学员都分配到各区和县直单位,增加干部的新生力量。
        二是揭露奴化教育的本质。日伪统治时期,在各村设立学校进行欺骗宣传奴化教育。为了揭露敌人欺骗奴化中国儿童的阴谋,由宣传队组织的小型话剧团,排演了话剧《铁蹄下的孩子》,在蒲城、北镇和较大村庄巡回演出。话剧这种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有效地揭露了敌人奴化教育的真相,宣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提高了群众觉悟。各村因战争停办的小学很快恢复起来,原来没办小学的村子也办起了小学,为各村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采访:孟庆永 康吉堂 刘兴云 赵利华 撰稿:康吉堂)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