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胜,出生于1922年12月。1941年,19岁的他在山西安则县参加八路军,任二野四纵队38团五连战士,并参加决死队,自1942年8月到抗战胜利曾两次荣立一等功。1956年3月荣获“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各一枚,1988年9月荣获由邓小平签署命令的“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95岁的李付胜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打日军的情形:“当时打仗就跟吃家常便饭一样,差不多三五天打一回,十天半月打一回,我们的武器装备很简单。只有手榴弹和炸药包,部队不发子弹,自己不会造子弹,日本人真的不好打。”
“我打日本不到五年,主要在山西平遥、清源县、灵石等五个地方打仗。必须把这几个据点拔掉,否则只能进不能出,敌人把你挤到根据地,出不去。”李付胜回忆道。当时由于武器匮乏,没有炮,只有手榴弹,炸药包,清源城打了一夜没有打下来,部队撤退,损失不大。
李付胜讲到:“在平遥打得最痛快,一个营两个排的人把30多个日军全部消灭,拔了平遥的据点。拔据点的时候会先扒了敌人的铁路,为了不让他们增援,破坏铁路不用我们亲自干,老百姓和民兵帮忙把铁路破坏。”
据李付胜回忆,团里的教导队会专门培养视力好的年轻人进行训练,平时在训练的时候,射手在山上,山下的人在树林中布靶,来回动,山上射手找到目标后打一枪。训练好的射手每个路段会安排3-4个射手打敌人。
每次敌人来根据地扫荡,部队是部队,另外每个根据地一个团会派出几十个人打马圈战,各占一方,射手对当地地形都很熟悉,每个山头都有人。而李付胜主要负责长葛和新城两个区域。作为优秀特等射手的李付胜讲到:“我是个特等射手,一二百米的距离,我只要打过去,敌人准跑不掉。主要打的是太君,打一枪就赶紧转移到下一个阵地,敌人根本发现不了在哪开的枪。敌人一到根据地我就会带着民兵出去,上午在长葛,下午就会跑到新城。”目的不让日本人顺当走。
老兵向记者讲到:“打日本人的碉堡的时候,我们没有炮,就用土办法,三个人推着土坦克打,所谓土坦克,就是架子车放厚厚的被子,下面炸药包,炸城墙,炸碉堡。没把握的仗不打,不打阵地战不打消耗战。”
老兵现在身体健康,声音洪亮,思维清晰,除了耳朵有些聋,亲眼目睹过敌人的三光政策,李付胜告诉记者:“日本军真的不好打,你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啥有啥。不像我们当时只有小米,睡觉也睡不好。现在的生活来的不容易,年轻人要懂得好好珍惜。”
(2015-08-21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