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华1911年3月19日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营于镇一个农民家庭里。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时期。1927年,张北华离开家乡,到益都报考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来源:《济南文史资料》2001年第3期,总12期)
1929年下半年,共产党员马石庵被聘为省立四师国文教师。他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1930年12月,经马石庵介绍,19岁的张北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6月,四师训育处主任燕有林到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说张北华等是共产党分子。据此,省党部密令益都县党部逮捕张北华、马石庵、吕风桐等人。张北华得知消息后,通知了马石庵和吕风桐,分头逃出益都城。后辗转到北平,很快与北平党组织取得了联系。7月,张北华被组织分派到乎汉路长辛店,以小贩的身份为掩护,在铁路工人中开展工运工作。
1932年2月,张北华奉命回到山东,在新建立的共青团山东省特别委员会工作。当时白色恐怖十分猖獗,他不顾随时被捕入狱的危险,与孙善帅等人深入工厂、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工人和学生运动。同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和津浦铁路大厂党支部的领导下,举行了以津浦铁路大厂为中心的津浦铁路工人大罢工。张北华积极参与领导了这次大罢工。经过反复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
“一·二八”上海抗战爆发后,张北华再次深入津浦铁路大厂,号召工人支援上海“一·二八”抗战。全体职员每人捐献两天工资,工人每人捐献一天工资,将捐献款汇到上海,慰劳抗日将士。张北华还深入济南正谊中学,组织学生进行反对校方解聘进步教师及开除进步学生的斗争;他还发动了省立一中学生举行罢课,反对校方压制学生的爱国主义活动。
1932年7月,共青团山东省特委决定,正式建立共青团济南市委,张北华任书记。在张北华的领导和努力下,济南市的共青团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重要的工厂及一些学校都建立了团的组织。同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青岛遭敌人破坏。不久,在济南组建了中共山东省临时省委,张北华调任省委秘书长。1933年2月,由于叛徒陈衡舟的出卖,团省特委、团市委和山东省委机关及一些基层党、团组织都遭到了敌人的大破坏,省委书记任作民等20余人被捕。济宁、泰安、益都等地党、团组织也相继遭敌人破坏。这时山东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党组织均失去了联系。幸免被捕的张北华,不顾随时被捕的危险,积极联络未被捕的共产党员,立即组成了中共山东临时省委,并勇敢地担当起临时省委书记的重担。他确定,临时省委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设法与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取得联系,恢复和建立与各地区党组织的联系。随后,张北华和临时省委成员分别到鲁南、鲁东、鲁北等地巡视,恢复和建立各地的党组织。
1933年7月,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致使临时省委、团省特委和一些基层党组织再次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临时省委张北华等20余人在济南被捕,押在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张北华威武不屈,大义凛然,怒斥叛徒;在敌人的法庭上,他沉着坚定,慷慨陈词,毫无惧色。最后,国民党反动当局以“危害民国”罪,判他7年徒刑,关押于益都第四监狱。在狱中,张北华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英勇顽强地同敌人展开了狱中的斗争,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为了领导狱中的共产党员和难友与敌人进行各种斗争,张北华联络了狱中被捕的共产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他任书记,开展了对敌斗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国共形成合作抗战局面。为推动山东国共合作抗战的形势,中共中央派红军将领张经武来济南,开展对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的统战工作。8月,中共华北联络局又派张友渔来济南,成立了中共山东省联络局,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帮助下,共同开展了对韩复榘的统战工作,促使韩复榘同意释放在押的“政治犯”,并守土抗战。9月至11月间,包括张北华在内的数十名坚强不屈的共产党员第一批在党的营救下先后出狱。这时,日本侵略军已陈兵黄河北岸,准备进攻济南。山东的形势十分危急。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地方局的指示,由济南迁到泰安,认真分析了社会形势,制定了在山东各地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张北华出狱后,顾不得回家面见久别的亲人,就立刻与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省委书记黎玉接见了张北华,被派到泰西地区领导抗日斗争。泰西地区,是指泰山以西的泰安、肥城、长清、东平、平阴、东阿、汶上、宁阳等县。这一地区有泰肥、大峰、平阿3个山区,北靠山东省会济南,西跨黄河、东临津浦铁路,南有汶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此后的8年中,张北华与日寇、伪军、顽固派开展了千百次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北华到鲁中区党委工作。1946年2月,中共华东局派张北华、蒋方宇、亓象岑组成新的中共济南市委,张北华任市委书记兼鲁中区党委委员,蒋方宇任副书记。新市委受华东局、鲁中区党委双重领导,并协调和指导渤海、冀鲁豫区党委在济南的工作。同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华东局成立了中共华东局济南国军工作委员会,任命张北华兼任书记,统一领导鲁中、渤海、鲁西区在济南市内的国军工作。从1946年2月到1948年9月,特别在济南战役期间,张北华领导济南市委为我军解放济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8年初,华东局曾指示济南市委搜集,侦察济南国民党各方面的情报,为我解放济南作准备。为了确保侦察任务的圆满完成,张北华、蒋方宇多次开会研究、部署侦察工作,并拟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就在这时,我闻讯赶到,在历城西营的枣林村,见到了张北华。他非常热情,见面就说:“你捎回去的泰安二区(王耀武家乡)还乡团的组织配置情况,很及时、很重要,对我军帮助很大”。接着我便向他汇报了济南仁丰、成通、成大三大纱厂及成丰面粉厂、津浦铁路大厂等单位的罢工情况。还有正在酝酿罢工的原山东机器厂(现机床一厂)的罢工准备状况。他还问了四十四兵工厂(现机床二厂、柴油机厂)的情况,及反动党、团活动情况等。他对每一个工厂情况问得很详细,如住址、人数、产品、职工情绪等,并作了详细记录,最后他对济南市的下一步工人运动作了及时、准确的指示,总的要求要机智、隐蔽、发 动群众,为迎接济南解放作准备。这一指示,对原山东机器厂250多名职工于7月21日至24日的3天罢工取得圆满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济南市委领导的国军部和情报部,收集侦察到国民党空军配备情况、空军电报密码、济南飞机场配置、济南敌军防御工事、第二缓靖区营以上军官简历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情报等,并绘制了《济南敌防御工事构筑图》,为华东野战军制定济南战役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7月,山东兵团召开的师以上干部会议上,张北华、蒋方宇全面汇报了这些重要的情报,受到山东兵团首长的赞扬。
在济南战役期间,张北华、蒋方宇领导济南地下党,积极配合华东局统战部,开展了争取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战场起义的工作。9月16日晚,济南战役打响了,争取吴化文起义的工作已到关键时刻,这时,张北华与蒋方宇一起,利用电台及时与兵团司令部和吴化文取得联系。吴化文的起义决心虽然多次出现动摇,但在张北华、蒋方宇和济南地下工作者黄志平、辛光、李昌言等3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打入敌人内部进行明争暗斗和反复动员教育。加上在我军强大攻势打击下,吴化文终于在9月19日晚率部两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加快了我军解放济南的进程。1948年10月29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九十六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任命吴化文为军长。同年12月吴化文率全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次年4月,参加了渡江战役,他的部队率先攻入和占领了蒋介石的总统府,升起了八一红旗,这不能说不是个历史的极大讽刺。与此同时,张北华领导济南地下党,组织市民保护工厂、机关、学校、商店、仓库等,维持社会秩序,给我军作向导、运送伤兵,送水送饭,帮助部队肃清残敌,为我军顺利解放济南做了大量工作。历史俗称“纸糊的济南”。这是由于我们党、军、民各方做了充分工作而取得的胜利。1948年9月25日,济南解放的第二天,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委员会进入济南市区办公,刘顺元任市委书记,张北华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11月,为了支援淮海战役,济南市特委于22日成立了支援淮海战役委员会,张北华任主任。他领导该委员会组织全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工厂都义务加班、商店自动延长营业时间,各界各阶层人士捐钱、捐物,群众热情很高,仅机床一、二厂、柴油机厂等单位,工人义务加班修枪、修炮等达6万余支。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全市共缝制军服75万套、军鞋50万双,捐献北海币60余万元,出民工13900余人和大批车辆,并向淮海战役前线运输粮食7000万公斤及大批各种军需物资,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淮海战役胜利后,张北华调任徐州市市长、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北华调任全国总工会第一机械工会主席,国家计委劳动工资局、干部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张北华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有两件事使我终生难忘:一件事是1953年春我去北京参加一年一度一机部召开的计划会议(我那时任济南市机械工会副主席,后调省五金工会)他高兴地接见了我,并谈了怎样做好工会工作。另一件事是同年3月,他带领全总一机工会的3位同志,由北京去上海,路经济南住了3天。我陪他先后看了济南机床一厂、二厂。每到一处他都亲自询问、热情对待每一位职工。白天参观,晚上汇报研究工作至深夜。应我的邀请,先后给工业局机关党委和市产业工会200余名干部,还有各机械厂工会组长以上400多名工会干部,分别作了“关于学习赵国友(东北机械厂劳模)马恒昌小组先进经验的报告”。他作报告,深入浅出,道理清楚,语言精练,举例生动,大家说“听了报告,增长见识,真开窍”。这两个报告,对济南市机械工业,学习先进经验,群众生产热潮起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经济效果。
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炼,使张北华做工作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光明磊落。1959年下半年,他调任甘肃省委工交政治部部长。这一年正是刮“共产风”、“高指标”等不正之风严重的时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发现大办钢铁有问题,便向省委写了一篇较长的报告,提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不久,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敢于反映事实的张北华也成了省里的批判对象。当时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却时时想着人民群众,深入到问题严重的通渭县开展粮食救灾工作。1961年下半年,张北华担任了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他深知这项工作对端正党风的重要性。他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省委的领导下,对冤假错案一一进行甄别,使被错划为“右派”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同志得到了平反,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恢复农业,发展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党组织和同志们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问题不论多少,找到他自有回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北华受到了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在一次批斗会上,他突然晕倒瘫痪。在长期患病卧床的处境中,他坚持与林彪、江青、康生的倒行逆施的行为作斗争。当有人逼迫他承认是叛徒时,他愤慨镇定地说:“你们不懂历史”,“你们要拿出真凭实据,否则,别进我的家门!”“共产党办事,是讲‘实事求是’的,如果把真革命打成反革命,不仅违背党的办事原则,而且是丧尽天良,人民不容,历史不容”。这些“造反派”对他施加软磨硬折的非法审讯,使他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严重摧残,于1975年7月2日,悲愤地含冤去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粉碎“四人帮”后,中共甘肃省委给张北华彻底平反昭雪,对他革命的一生重新作了公正结论,高度评价了他为党的事业所做出的毕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