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44年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已经开始局部反攻,我主力部队打击日寇的机动作战范围越来越扩大,跨地区、战略区作战已是常有的事。这年11月的一个夜晚,大约十点多钟,刚刚参加过“反扫荡”战斗不久的我滨海地区沭水县政府宿营地的熄灯时间早过,同志们大多已经入睡。突然一阵敲门声,我们财粮料的同志迅即起床开门,八路军115师后勤部粮秣科苟友贵科长正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前,他是接受任务后和通讯员一起火速赶到我们驻地的,手里都还牵着马,我赶忙上前把马接过来拴到门前树上。这位老红军进门来不及坐下,便对我们王恒康科长说:“我军主力部队一个团队近千人有紧急作战任务,从鲁南方向连夜赶来,今夜黎明前赶到你们县板泉区沙窝村,宿住一个白天,夜晚继续向前赶路。要求你们为这支部队准备到达后的早、中、晚三餐饮食。”苟科长还说,为了保密,一切食需就地解决,勿得向外扩散,以免暴露军事秘密。
这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距部队到达时间还有不到五个小时,而我们当时的驻村是在兴云区,离部队到达地点尚有十五公里多路,时间已非常紧迫,不用动员,王恒康即率领我们全科五人(除留一人外)骑马飞奔沙窝村,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凌晨一点多。找到村长向其说明来意,要求即速连夜帮助提供部队一顿早餐食品,并组织民兵沿村各路口设岗,防止有人外出走漏消息。村长接受任务后一边集合村干部、民兵布置岗哨,一边向我们介绍说,本村有近三百户人家,沿沭河东岸居住,村外沙滩栽植了大片栗子树。苟科长当即插话表示说,部队来到后可不进村,隐蔽在沙滩树林里休息即可。关于早餐问题,村长说,村里当时无现成的公粮熟食,现做也来不及,只有向百姓挨户收集现成食物(当然不能有霉变的),因为村子穷,住户们可能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来。苟科长又说,不要求什么好的,只要能吃的什么都行。村长接着说,部队需要量大,到各家各户去凑,仅村团长、妇救会长几个村干部一时难于完成。王恒康科长当即表态说,咱们大家一起干。于是我们几位同到的同志就和村干部配合一起,每两人分一二十户,彻夜挨家敲门进户,边进行宣传动员,边过称收取熟食,还有的收集马草饲料。大家每到一家,户主们都是拿出自己的粗粮煎饼,并向我们解释,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将就着给你们。忙了整个下半夜,天明前总算“完成了任务”,凑起了千数斤熟食,可是把它们集中起来一看,全是些地瓜、糁子煎饼和地瓜饼子、地瓜干,高粱煎饼、花生饼算是最好的,可也为数不多,白面馒头、小米煎饼一点也没有。为使部队能喝上口稀饭,村长只好暂向驻村小学教师借来了些小米(那时公办学校教师发薪粮),菜也都是些咸菜疙瘩。相比之下,凑集的马草都是些清脆味甜的花生秧,不用加料马儿就爱吃。而给人准备的却都是些粗得不能再粗的东西,大家心里都十分地内疚和不安。
村长当然看出了同志们的心思,其实他和我们大家一样,也是在内心责备自己“任务完成得不好”。于是一再解释:这里群众生活实在太苦了,连年河水泛滥成灾,庄稼欠收不说,更主要的是本村离河那边敌据点很近,敌人不时前来袭击骚扰,有点好吃的粮食和其它好东西都被他们抢了去,所以百姓们被弄得一贫如洗。说到这里,苟科长和我们来此执行任务的同志除对村长和百姓们报以极大的同情和理解外,更被村民们的拥军热情所打动,只有一再表示安慰和感谢。
这时,苟科长也向我们大家介绍说:这次过往的部队是过去中央红军、现在八路军115师的一部分,他们在参加平型关大战、歼灭千馀日寇后转战晋东南、冀鲁豫,来山东后又在各次“反扫荡”战斗中连连取胜,重创了敌伪军。听介绍后,我们大家包括村干部们对即将到来的英雄部队更加崇敬和热爱。本来大家都想弄些细粮食品给有功的亲人们吃,更何况他们又是连夜行军辛苦劳累,可我们现在凑到的却都是些粗的不能再粗、拿不出手的粗粮,深感没有尽到责任和对不起部队。
说话间天已黎明,一夜急行军的这支部队已经来到了村头,大家一齐迎上前去,苟科长把王恒康科长和我们大家介绍给了带领这支部队的王部队长,讲述了当夜的筹粮情况,没等我们说句表示慰问的话,王部队长即开口道:“你们忙了一夜,同样辛苦,现在部队需要尽快吃饭休息。”王恒康科长忙向王部队长和其他首长汇报说:“部队担负紧急重要作战任务,又是初次来到我们这里,本应献给指战员们一点可口的东西吃,可我们没有做到,实在对不住亲人们。”苟科长在旁忙作解释:“这里群众生活条件差,又加接受任务紧急,没有时间准备。”王部队长看了征集到的粗食,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埋怨,反而更加和蔼地说:“你们已经尽上努力了,有东西填饱战士们的肚子就行!”当时王恒康科长还请部队饭后进村休息。王部队长说:“沙滩土地干燥,又有席草铺着,树叶虽然落了,但有树林掩护和隐蔽,部队就不进村麻烦老乡了。”
吃饭间我们看到彻夜行军后的指战员们,既疲劳又饥饿,不管什么饭粗不粗,拿起来就吃,个个“狼吞虎咽”。有人问,战士们饿成那个样,身上背的干粮袋为什么不拿出来吃呢?苟科长回答说,这是部队规定的纪律,干粮袋的干粮是为在战斗十分困难、几天受饿吃不上饭的情况下准备的,而且是上级不下命令谁也不得随便开食。早餐后,指战员们即刻有组织地疏散,战士们在树林里,整装合衣盖被而睡。虽是初冬,但也不免有些寒冷,然而他们没有一个嫌吃睡不好发牢骚的。我们亲爱的八路军战士,就是这样保持和发扬了老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对敌人——日本侵略军,他们是那样英勇善战,狠狠打击,不怕流血牺牲,连连取胜;对人民,他们是那样的温馨爱护,时时处处把老百姓的利益、方便挂在心上;对部队,他们是那样的心爱,铁一般地服从命令听指挥,遵守纪律;对自己,他们是那样的刻苦,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再苦再累也毫不松懈斗志,始终乐观向前。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坚强?一句话,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立新中国。正是在这些亲人面前,我们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与鼓舞,也使我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早餐过去了,内心歉疚的王恒康科长和我们大家商量,下决心在午、晚餐上努努力,尽量让部队吃得好一点,但是单靠驻地一个沙窝村已办不到。于是经和当地区公所商量,在保密的原则下,决定把征集部队饮食的范围扩大到周边高榆、临沭几个附近村,这里群众生活虽然困难,但有公家粮库所在,把库存面粉、小米(那时小米是二等细粮)拿出来,不够再从百姓家凑上点,大家动手蒸馒头、米饭、烙小麦煎饼,可以满足部队两餐需要。蔬菜方面虽没有肉食,但有粉皮、豆腐、白菜和咸菜、辣椒,再加上少有的鸡蛋,这样做成一锅锅“大杂烩”,算是“吃饱吃热”,保证完成了后两餐的供应任务。
晚饭后日落不久,部队整装出发了,当然又是连夜急行军。时过不多久,传来了我军攻克莒县城,打走驻守日寇,并争取驻城伪军莫正民部三千五百人起义的胜利消息。事后得知,我们接待的那支部队就是我军参战部队之一,是他们和兄弟部队的共同战斗,才夺取了日伪军坚守的所谓“固若金汤”的莒县城,使当时的滨海、鲁中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来源:《济南文史资料》2005年第3期,总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