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娥:回忆我经历的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2021-05-22 09:57   本文被浏览过:

今年是日寇正式投降70周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略者疯狂对我中华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侵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企图以武力吞并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罪恶残酷之极。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一致抗日,对日寇进行了生死存亡的斗争。每当想到1942年和1943年日寇侵略胶东半岛的那段悲壮的岁月,我心中就燃起了怒火,永生不忘。
        我老家海阳县是胶东半岛八路军抗日救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日寇计划把此地作为永久侵略堡垒,以行村所在地作为中心据点,每年秋收之后,日寇便出动到海阳各地开始扫荡,实行“三光”(烧光、抢光、杀光)政策,侵略手段极为残酷。我永远记得,有一次天刚亮,日寇就包围了我们村,我和姐姐藏到屋顶棚子上,日本鬼子进屋后用刺刀捅顶棚(就像室内的屋顶),只要发现刺刀有血,就向顶棚开枪抓人,我俩紧靠墙边处未被捅着,躲过一劫。但有的人家躲在顶棚中央,不幸被鬼子刺杀。鬼子在全村杀人,抓人,抢走许多粮食和家畜。1943年秋冬是抗战最残酷的一年。日寇活动频繁猖獗,在一次扫荡中鬼子抓到一个孕妇后,两个鬼子兵各扯一条腿,用力分开拉,孕妇当即惨叫一声,孩子大人都死掉了,血流满地不堪入目,鬼子兵却哈哈大笑离去。在朱吴村的扫荡中有一位青少年被鬼子兵捉住了,鬼子兵用刺刀捅在青年肚子上,把肠子都拉断了,青年在惨叫中死去。
        更残酷的是在乳山县的扫荡中,鬼子在马石山用拉火网的方式把群众堵上山,用火烧,机枪扫射打死500多人,这便是人人皆知的“马石山惨案”。从此敌我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日本鬼子扫荡中经常在海阳山地区域使用火网圈围堵老百姓,即用一堆堆篝火围成一个很大的包围圈,步步推进,逐步缩小包围,最后抓住圈内的所有人。鬼子兵在篝火堆之间的黑暗处设下埋伏,当群众从黑暗中逃生,就被开枪打死。后来我们识破了他们的鬼计,就用一头驴在尾巴上栓一个手榴弹,打驴子冲向火圈,鬼子兵围上来拦截,我们就拉响手榴弹炸死鬼子兵,群众跟着跑出火圈,才使一些老百姓得以逃生。
        1943年冬天,大雪纷飞,敌人又开始扫荡,由于据点里鬼子没有粮食,此次扫荡的重点是抢粮食。各村庄在党组织领导下,实行坚壁清野,把粮食都藏到山洞里。敌人在村子里抢不到粮食便疯狂搜山,见人就抓。我躲在高山的一个小山洞里,亲眼看见鬼子把抓到的妇女一百多人,用绳子拴住胳膊,彼此串连起来,用驴子牵着走。鬼子边赶边打,把这批人带到外地去。日寇为了巩固他们的据点,把社会上为鬼子效过力的地主、恶霸、汉奸组成“新民会”为他们通风报信,残害老百姓。
        为了粉碎日寇的扫荡,按照上级指示,广大群众不分男女老少组织起来反扫荡,一般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进行活动。民兵都是三人一组,占据一个山头袭扰鬼子,见鬼子就放几枪,用手榴弹狙击,拖延鬼子的行动,让鬼子摸不清有多少八路军,不敢贸然搜山抓人。实行麻雀战术。海阳有个民兵英雄于华虎发明了石炸雷,用石头制造的地雷,用马尾发丝做成地雷拉线,埋在鬼子经常出走的路上,鬼子的扫雷器探测不出来,炸得鬼子人仰马翻。鬼子只好爬在地上用嘴吹气寻找地雷的马尾拉线,造成鬼子行军速度很慢,无法按计划完成扫荡任务。就这样根据地军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胜利。
        我当时除了参加反扫荡行动,还组织村里少年儿童站岗放哨。因为儿童有爬树的本领,在树上看到鬼子出动了,就用纸写上鬼子出动的条子,插上一根鸡毛(意思是情况紧急)一村传一村地去报信。我们组织少年儿童宣传抗日保家乡,我还记得一首歌叫《太行山上》的两句歌词“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根据地的老百姓响应号召把儿子、丈夫送去参加八路军保家卫国,场面感人。组织少年儿童监视地痞流氓汉奸,发现有汉奸给日本鬼子通风报信,就报告民兵把汉奸抓起来。
        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多难兴邦,我们只有铭记这些苦难,不忘那些英雄,把日本军国主义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珍惜今天的好日子,才能开创未来的新生活。

        (来源:《济南文史》2015年第1期,总66期)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