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底,平、津陷落后,日军把夺取山西作为它在华北作战的主要目标,雁北地区则首当其冲。9 月7 日,日军突破晋军天镇县盘山防线,阎锡山的部队不战而退,13 日大同失守,至28 日,雁门关以北广大地区陷落敌手。从此,日军便把雁北作为其南下进攻太原的主要补给基地。
面对这种危急的形势,我党先后派出120 师雁北支队(也称宋时轮支队)、警备6 团深入西雁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西雁北是指同蒲路以西、雁门关以北地区,包括平鲁、朔县、左云、右玉四个县和大同、怀仁、山阴三个县的部分地区,以及绥远(今属内蒙古)南部的丰镇、凉城、和林、清水河等县,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雁北支队和警备6 团同中共晋绥边特委领导的地方抗日救亡组织一起,根据党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精神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宣传我党抗日救亡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组建抗日游击队和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发动、组织广大人民和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很快形成了西雁北地区人民抗日的大好局面。我们在这个地区进行的游击战争和各项工作,对于迟滞日军的进攻,配合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和开辟雁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1937年9月下旬,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20 师决定组建一个支队挺进雁北,围攻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个支队由第358旅716团2营组成,团长宋时轮任支队司令员,伍晋南任政治主任,下辖5 、6 、7 、8 连和机炮连。支队成立后,于9月29 日星夜奔赴雁北。临行前,朱德总司令亲自同宋时轮谈了话,要他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的战略思想,带领少部分部队,深入雁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那里的抗日根据地。当雁北支队向北开进时,敌人正在进攻平型关、雁门关、阳方日一带,长城沿线处在严重的战争环境中。敌人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土匪散兵又乘机滋扰,原来的各地方政府及群众团体的负责人有的向南逃走了,有的躲开了,使这一地区形成了极端混乱的局面。雁北支队在开进途中,迎面遇到不少败退下来的国民党骑兵部队。他们见到雁北支队北上,惊异地说:“我们骑马还跑不及,你们这点步兵开上去顶什么事!”骑兵军长何柱国也对宋司令员说:“日本人可不好对付,我们的炮弹落在他们的坦克上都毫无作用,我自己几乎送了命。”依他们看来,我雁北支队此去是凶多吉少了,但是我雁北支队的指战员却不受这些影响。同志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冒着敌人的炮火,坚持向北挺进。一开始出击便以积极的军事行动在敌人侧后方英勇奋战,10 月1 日进攻平鲁县的井坪镇,打了第一个胜仗。初战胜利,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说明只要按照毛主席确定的游击战的原则去作战,就可以战胜日军。10 月2 日,部队进至岱岳镇附近。3 日,分途袭击了马邑、安荣桥,击降守敌一部;同时另以一路进攻岱岳,给敌以重创。4日,收复平鲁县城,胜利完成了师首长交给雁北支队的第一步占领井坪、收复平鲁的光荣任务。
收复平鲁后,为了摸清大同地区日军的部署与活动情况,支队领导研究决定,由大队长唐家礼、教导员王季龙带领两个连队,到大同附近执行侦察任务。其他连队在支队直接领导下,寻机打击敌人。10月10日,在怀仁县南辛庄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南辛庄位于怀仁、岱岳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当时正在进行忻口战役,日军从大同出动车队,日夜不停地向沂口地区运送武器弹药、给养物资,南辛庄是敌车队南行的必经之地。支队领导根据群众提供的情况和实地侦察,发现南辛庄的地形条件十分有利于我方打伏击。公路上有1 座大木桥,桥北几里长的路段西侧是二三十米高的土坎子。我军如设伏在土坎后,居高临下,敌车队完全在我火力网内。因此,支队决定在这里设伏,打敌一个措手不及。宋时轮司令员召开会议,进行了战斗部署:5 、6 、8 连(7 连执行侦察任务未返回)由南到北,在长达四五里路的高坎上一字排开,机炮连在后边山下进行策应和支援。为了更有把握地把敌人车队堵歼在我设伏地段内,战前派5 连连长杨树元带领一个班潜至大桥,撬掉了桥上的一部分木板并进行了伪装。这样,敌人前头的汽车一旦上桥便会陷下去,后边的车队必然被堵塞,我设伏部队则可趁机集中火力杀伤敌人。
傍晚时分,一切战前准备工作就绪,等待着敌人车队的到来。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满载着武器弹药的敌上百辆汽车朝大桥开了过来。第1 辆汽车刚一上大桥便抛了锚,后头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堵塞在我伏击圈内。当时敌人既骄横又麻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儿打伏击,所以车上的敌人毫无战斗准备,见车一停下来,不知前边出了什么事,便纷纷跳下车来,拥挤成堆。这时,我3 个连队一齐开火,瞬间,汽车着火了,车上的弹药爆炸了,敌人被打得乱作一团。战斗正在胜利发展,谁知天不作美,随着一声雷鸣电闪,下起了雁北少见的瓢泼大雨。这时敌人的坦克、装甲车又开了上来。为了避免久战不决,我军便主动撤出了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宋司令员冲到大桥指挥,他的警卫员就牺牲在大桥上。当部队后撤时,宋司令员还亲自把受重伤的5 连班长韩子英背回机炮连住地。这次战斗,共击毁敌汽车18 辆,毙伤日军200 余人,同时破坏了公路,炸毁了桥梁,截断了怀仁至朔县的交通,打击了日军的锐气,迟滞了敌人其南侵的力量。
随后,我雁北支队又分路袭击了北辛庄、安营村、周庄、织女泉、口前、尚希庄、马邑、岱岳之敌。每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
10 月14 日,警备6 团1 个营和1 个骑兵连,在团长孙超群、政治处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贾丕眸带领下,由偏关县北上到达右玉县西山云石堡村。晋绥边工委派右玉县牺牲救国同盟会特派员傅生麟随部队一起返回右玉县。我军随即向右玉县维持会提出进驻右玉县城的要求,双方代表谈判无结果,我部队便于次日强行进驻,解除了伪保安队的武装,缴获步枪200 余支、战马50 多匹,扣押了伪县长樊瑞伍等人,收复了右玉城。然后警备6 团又分兵到乎鲁、清水河等地区,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开展清剿土匪的斗争。
与此同时,我雁北支队分兵各地,与地方游击队紧密配合,寻机袭击敌人。10 月16 日,雁北支队两个连,在大(同)怀(仁)左(云)游击队配合下,在山阴县的北周庄附近伏击日军汽车队,毁坏敌汽车13 辆,击毙日军30 余名。11 月上旬的一天,执行扩军任务的5连,在雁儿崖公路上与日军汽车队相遇,他们在大同游击中队配合下,猛冲猛打,击毙日军12名,缴获轻机枪两挺、长短枪20 余支,并烧毁汽车一辆。12 月初,雁北支队派出的大怀左地区工作团负责人高克恭,带领一个排护送罗迈(李维汉)西渡黄河去陕甘宁边区,归来途中,在偏关县北一个山村,发现一伙日军正在那里沿街追赶、强奸民女,战士们顿时怒火满腔,立即冲进村去和敌人拼杀;在这同时,由女游击队长李林率领的游击队,也从村北打了进去,双方密切配合,很快把这伙日军全部歼灭,缴获长短枪10 余支。
我雁北支队、警备6 团和各地游击队在雁北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搞得日军厚宫师团惊慌不安。11 月8 日,日军占领太原,为巩固其后方,确保交通线的安全,配合其对晋南的进攻,于1938 年1月上旬,集中了2400多人,分四路对我雁北支队实行大规模“围剿”:一路由岱岳进至吴家窑,一路由左云进至马道头,一路由大同进至高山镇,一路由怀仁进至鹅毛口,汇攻我长流水、黑流水上下山井一带的根据地。我雁北支队及时发觉了敌人的企图,由游击队和自卫军牵制迷惑敌人,主力则突破敌人的包围圈,转移到大同附近活动,使围攻之敌扑了空。这时,我转移到大同附近的主力部队,袭击敌车站,仓库,破坏道路交通,搞得大同附近之敌十分紧张,于是各路“围剿”之敌纷纷撤退。在敌撤退中,我方又乘机进行了截击。
日军第一次“围剿”失败之后,于2 月底又集中3000 余人的兵力,对我雁北支队和游击队进行了第二次围攻。敌人这次仍是兵分四路:一路由朔县而来,经林马口 、下面高,进至乱道沟,一路出岱岳经水头进至口前,一路由怀仁、左云而来。在马道头会合后,经向阳寨、毛官屯,进至观音堂、史家屯;另一路由朔县经井坪镇进至平鲁城以东,堵截我军西退。我雁北支队一发觉敌人的活动,便立即采取行动,在敌分进而未合击之前,首先分途袭击了东来之敌,然后突出包围,转移到敌人侧翼活动,又使围攻之敌扑了空。
日军连遭两次失败仍不死心,不久又纠集伪绥蒙骑兵师及炮兵1000余人,从右玉县城及缓远省的香黄地、厂汉营3 路出发,对我雁北支队进行第3 次围攻。这一次,我雁北支队选择有利地形与敌展开决战。在宋司令员指挥下,我全体指战员英勇杀敌,激战一昼夜,将敌全部击退。
雁北支队深入雁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四处袭击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到1938 年5 月初,7 个多月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00 余次(包括分派出去的各挺进队的战斗在内),毁坏敌人汽车390 余辆,毙伤敌人2000多名,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牵制了敌人对晋南和晋西北的进攻。在战斗中,我雁北支队不断发展壮大,由开始的5个连队900 余人,扩大到3 个步兵营、1 个骑兵大队、8 个挺进队,共2000 多人,战斗力也大大提高,对开创西雁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20 师首长对雁北支队给予很高的评价。贺龙师长当时指出,宋支队在雁北的英勇斗争,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敌人后方的民众抗日胜利的信心。直至今日,敌人还不能很快的南犯,宋支队的英勇、积极、坚强的斗争,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肖克副师长发表了《论宋支队在雁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长篇文章,全面论述了宋支队胜利的意义,总结了他们开展游击战的新经验,指出:宋支队独出塞外,与群众打成一片,创建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和敌人侧后方坚不可摧的堡垒。
地方抗日武装,是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和保证,没有地方武装的发展,根据地就难以巩固。因此,西雁北地区的地方党在雁北支队和警备6 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始终把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摆在中心地位。1939年9 月20 日,根据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中共晋绥边工委,由赵仲池任工委书记,对外公开的名义是牺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和牺盟会雁北游击司令部,由梁雷任主任兼司令员,成员有柏玉生、郭子杰、王平、任晨、李寒等。这时,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分配到山西的八名红军团以上干部到了太原。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薄一波等接见了他们,了解到刘华香曾担任过红军团长、师参谋长,于是决定让他去雁北开展游击战争,后来又增加了从雁北各地撤出的牺盟会特派员李林、张干承、武养民、韩燕如、傅生麟等。他们一行三十多人到达平鲁后,召开了西雁北几个县的牺盟会特派员会议,作出了关于发展抗日武装和培养干部两项决定,并进一步充实了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的机构,成立了军事政治组,组长刘华香;组织组,组长屈健;宣传组,组长李林;动员组,组长柏玉生。会后即着手组织抗日游击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这时,由于日军侵占平鲁城,晋绥边工委转移到偏关县,随即又派屈健、李精忠、苏绳武化装返回平鲁西山组织抗日游击队。
10月间,我雁北支队不断打胜仗的消息在群众中传开,大大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的情绪。晋绥边工委顺应发展的新形势,公开打出了雁北游击司令部的旗号,并大胆地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屈健等人重点做农村中一些有影响人物的工作,然后通过这些人到附近各村宣传动员,很快就有近百人自愿参加抗日游击队,组建了第6 支队,由刘华香任支队长,屈健任指导员。在这同时,李林在偏关县也组织了100 多人的游击队,命名为8 支队,由她任支队长兼政治主任,王零余任副支队长。
由于日军的奸淫烧杀,汉奸、特务的剥削压迫,土匪、散兵的祸害,当时西雁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经过宣传发动后,要求参加抗日斗争的呼声很快遍及各地,青壮年参加抗日游击队的热情很高,甚至一些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武装斗争的行列。
怀仁县的鹅毛口村,扩军第一天,就有70 人参军。在平鲁城东南的胡山一带,有个名叫陶小峰的村庄,村里有位远近闻名的老医生,叫蒙蔚,他早年在旧军队当医宫,因与欺凌士兵的军官不和,辞职回乡行医,在当地很有名声。当我八路军雁北支队在那里开展活动后,他很快成了我党的同情者,支持他大儿子蒙养正担任了抗日政权的村长,接着又送二儿子蒙亦民到雁北支队当了八路军,还全力支持女婿王宝组织抗日游击队,蒙老先生自己也在陶小峰一带组织起一支六七十人的抗日自卫队。后来,他和他女婿的游击队都加人了我第6 支队,被编为步兵2 营的4 连和5 连。蒙老先生担任了5 连连长,成为当时雁北抗日游击队中最老的、留着长胡子的连长。尽管他年纪大,行动不便,经常得骑马行军,可是在向敌人冲杀时,有他指挥,打胜仗就有把握,他为6 支队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雁北支队7连指导员钟辉馄在凉山地区,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很快就招收了五六百名新战士。在右玉县李家窑村,有个15 岁的男孩叫王明,父死后母改嫁,跟着爷爷过活。扩军中,他也找到部队要求当八路军。钟辉砚了解到他的身世,认为他是独生孙子,不能收留,要他回家好好照顾爷爷。后来他爷爷又找到钟辉混哀求说.“遇到你们这么好的队伍,一定要收下我这小孙孙,让他跟你们一起去打日本,救中国,我放心。”最后批谁他参加了八路军。
各地游击队组建后,除了为大部队送情报、带路,配合主力作战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任务是剿灭土匪。那时,这一地区上匪很多,例如右玉县西山一带,土匪成堆。其中有一大股土匪,头子叫夏军川,刚开始拉队伍时仅有1个排的人,后来扩编为1个连,两三个月功夫就拉起1000 多兵马,扩编为1个师,夏军川自任师长。这些土匪手拿武器不打日军,专门对付老百姓和抗日力量。他们到处抢劫好淫,无恶不作。因此,我各地游击队当时集中力量剿匪,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有的游击队正是在剿匪斗争中组建起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右玉县1区的区委书记石生荣,开始整天背上个包包,跟上老乡转山头,躲土匪,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后来在群众要求下,他成立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区游击队。没有武器,刘华香给了他1 支缺准星的四川造步枪,凭着这支枪和一些自己造的武器,他们在刘家窑伏击了一股土匪,一下子缴获了5支步枪、1挺机关枪、1支法国造的二把连枪。之后又经过几次剿匪战斗,这支区游击队变成了一支武器精良的队伍,有的武器比正规军还好,成为6 支队的第3 大队。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雁北支队、警备6 团的帮助下,西雁北各地的抗日游击队象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除上面提到的第6 支队和第8 支队外,比较有名的还有:右玉县第7 支队。它是由警备6 团解除右玉县伪保安队的武装,用缴获的武器、战马,协助地方党在10 月底组建起来的。全支队200 余人,1个步兵大队,1 个骑兵连,战马80 多匹,战斗力比较强,由右玉县牺盟会特派员傅生麟担任支队长。后来,以7支队骑兵连为基础,又组建了第5支队。支队长开始由骑兵连连长赵英担任,后由石青山继任。10 月底,在雁北支队民运股长刘国梁帮助下,还组建了大怀左游击大队,由蔺子明担任大队长,王再兴(雁北支队原2 营教导员)任政治委员,下按区域成立了大同、怀仁、左云3个游击中队。12 月底,120 师民运科长饶兴率领的武装工作队,协助地方在神(池)朔(县)地区组建1个骑兵连、1个步兵连,后又把步兵连扩建成独立营。武装工作队成员、老红军张明才,原是贺龙师长的警卫员,打仗英勇善战,留下当了独立营营长。
除了抗日游击队以外,有些地方还组建了不脱产的抗日自卫队、自卫军。因为当时敌伪人员到处扩大他们的维持区,派出奸细进行侦察活动,加之散匪三五成群进行抢劫,只靠游击队应付不了,必须建立起人民抗日自卫队的组织,保卫人民的村庄及支援抗日游击战争。因各地情况不一样,一般是根据自然村的大小,成立自卫小队、分队和中队,区成立自卫大队。主要任务是:自卫本村,站岗放哨,检查行人,捉拿汉奸,报告敌情,肃清散匪,运送军粮,带路送信,护送伤员,破坏敌人的交通等等。各地大小游击队加上自卫军,西雁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共约8000 余人。
1938 年5 月初,雁北支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挺进平西与晋察冀军区的邓华支队会合,成立了八路军第4 纵队,扩大平西抗日根据地,并东进冀东,支援冀东人民武装大起义。雁北支队离开雁北之后,中共晋绥边特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把在雁北各地活动的第5 、6 、7 、8 支队合并,组建为雁北独立支队。支队设支队部和司、政、后机关,成立了警卫连、侦察连、通信连等直属分队,下辖1个骑兵营、2个步兵营,共有300 多人。独立支队组建基本就绪之后,晋绥边特委即派刘华香专程到岚县向120 师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作了汇报。120师首长对晋绥边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正式命名独立支队为“120师独立第6支队”,并任命了6 支队领导人:支队长刘华香,政委姜胜、胡一新〔后为陈云凯),政治部主任李传珠。
独立第6 支队一诞生,就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拚杀。特别是骑兵营,是一支铁骑劲旅,它转战长城内外,频繁作战,屡建战功。这支铁骑部队,是由原5 支队、7 支队和8 支队的骑兵合编而成的。营长王零余 (人称王老虎),原是我党派到国民党军骑兵第2 军何柱国部队的地下党员,很有军事素养,骑射拚搏,有智有谋,作战勇敢,是难得的骑兵指挥员,著名归侨女英雄李林任教导员。骑兵营建营不久,奉命护送绥南工作团到长城边二十边村,全程50 余公里。经过1天急行军到达目的地后,为转移敌人视线,他们又东进袭击50 公里外的大同口泉镇以西的长流水敌据点,激战半小时,歼敌大部。稍事休息后,他们又赶回二十边村,随即开往右玉南,途中又袭击了敌人一个火车站。由于这支铁骑驰骋雁北,横扫敌寇,屡建战功,所以日伪曾以6000 元重金,换取李林首级。
在抗战8年中,独立第6支队在长城内外、同蒲、平绥路沿线,籍制了不少侵华日军,作战上千次,消灭敌人数千名,用鲜血保卫了以洪涛山为中心的西雁北抗日根据地。
为了尽快改变西雁北地区的无政府局面,领导人民群众和组织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我党政军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抓紧进行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重点放在县及县以下,哪里条件成熟,就在哪里成立抗日政权。雁北成立最早的县级政权组织是“神朔抗日委员会”。
1937 年10 月初,在雁北支队挺进雁北不久,120师首长便派民运科长饶兴,带领一部分干部组成武装工作队,深人朔县西山区开展工作。为了搞好统一战线和发动广大群众一起抗战,他们和神池县负责人杨叶澎、袁克宽接头后,又找到了当地开明人十谷滚生先生。此人在这一带几个县很有声望和影响。通过一段酝酿、协商,大家都同意成立“抗日委员会”。经报关向应政委和甘洒淇主任同意,10 月中旬,在神池、朔县交界处的利民堡正式成立了“神朔抗日委员会”,由饶兴任主任,谷淑生和袁克宽任副主任。委员除八路军干部外,还吸收了知识分子代表周元儒,朔县绅士支逢忠,妇女工作由朔县第二女子高等小学校长杨华甫负责。委员会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在各阶层人士中顺利开展工作。到1938 年2 月,阎锡山要委派一个叫刘维周的县长来接管“神朔抗日委员会”,为了使斗争有理、有利、有节,从统战出发,甘洒淇主任指出,把政权性质的“抗日委员会”改为群众性质的“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并由党派去给县长刘维周当秘书的康世恩,接替饶兴担任动委会主任。这样既消除了刘县长等人对共产党的疑虑,又使我们的工作不间断。它仍是以我党为核心的直接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实际工作中继续代行政权职能,对解决这个地区的混乱局面,团结抗日力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同一时期,宋时轮司令员率领一个营,深人朔县、平鲁、右玉南山一带,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了右(玉)山(阴)朔(县)怀(仁)抗日救国委员会,由雁北支队民运股长刘国梁任主任。10 月下旬,中共晋绥边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给贺龙、关向应及华北各地党组织的电报指示,要求各县在雁北支队、警备6 团的支持下,迅速成立行使政权职能的抗日救国委员会组织机构,加快了政权建设的步伐。10月底,在警备6 团的帮助下,右玉县抗日救国委员会宣告成立,由傅生麟任主任,警备6 团总支书记贾王漠任副主任。11 月上旬,在120 师民运部副部长徐文烈的具体指挥下,平鲁县战地动员委员会成立,由屈健、柏玉生任正、副主任。12 月初,中共晋绥边工委派张生瑞率武装工作团,到右玉马头山一带开辟左(云)右(王)凉(城)抗日根据地。在这以前,雁北支队、警备6 团都曾在这一带活动。他们到后,很快成立了凉城县动委会,由张生瑞任主任。同时,雁北支队民运股长刘国梁在大(同)怀(仁)左(云)地区成立了大怀左抗日救国委员会,由梁任主任。后来,为了更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经上级同意,将抗日救国会改组,成立“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由饶兴任主任,吸收长流水村地主曹门家的子弟曹和担任战动总会的副主任。各县在建立抗救会或战动总会之后,又逐步建立各区及基层战动总会的组织,并自上而下建立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等群众性组织,广泛联系社会各阶层人民,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工作,支援抗日战争。在成立各级地方政权组织时,我们都注意吸收当地的开明士绅、知识分子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参加。这一政策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和支持,调动了他们的积极因素,以各种方式为抗日斗争贡献力量。左(云)右(玉)凉(城)抗日根据地,虽然是个贫困山区,但还有不少富户大户。他们有钱有粮又有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是不愿当亡国奴的,是愿意抗日的。因此,我左右凉县委和武装工作团按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精神,亲自上门去做大户富户人家的工作,使他们积极为抗日出力。二窑子村有个富户,七七事变前当过甲长,听说游击队缺少武器,一次向县委交出步枪10 支。厂汉营有两户富户一次为扩大地方武装捐出了大洋5000 块。几家商号联合为县大队提供了各种物资,解决了医疗药品和日用物资的困难。李达窑村的左华甫,为骑兵中队献了战马。不少富户子弟积极参军参政,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在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对友党、友军中赞成抗日的将士,我们也尽力与其合作,争取他们共同抗日。我晋绥边工委书记赵仲池到达雁北后,马上带领屈健赴平鲁县三层洞,会见了阎锡山部的61 军军长陈长捷,商讨互相配合共同抗日的间题。在攻打平鲁城的战斗中,何柱国部的一个骑兵连与我雁北支队5 连配合作战,宋时轮司令员亲自交代钟辉琅指导员,一定要尽力照顾好骑兵连,做好统一战线的工作。我雁北支队初到雁北岱岳地区时,国民党山阴县警察署有20 多人,见到我军很害怕,马上打开枪库让我军接收他们的枪支。我军人员当即向他们宣传我党团结抗日的政策,对他们说:“你们的枪自己留着,只要不与我军为敌,不伤害群众,我们就欢迎。”并要求他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把枪口对准日军。这使他们很感动,以后他们曾多次帮助我军筹粮筹款。对于一些伪军政人员,我们也区别对待,一方面狠狠地打击那些死心塌地的汉奸、特务,同时尽量进行分化瓦解和耐心教育,争取那些愿意改恶从善不与我为敌,并把他们拉向抗日的道路。在岱居南边的王个大村子里.我们抓到一个维持会长,他儿子在国民党部队当团长。宋时轮司令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和他谈话,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讲清当汉奸的下场等,希望他选择抗日救国的光明道路,然后把他放了回去。在凉城地区,有一股以王慰先为首的投靠日军的地主武装,共50 多人、好多匹马,开始经常与我军捣乱。7 连指导员钟辉垠带领七名战士到该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通过地下党员了解到王憋先并不真心想投靠日本人,曾说过中国人不该打中国人,对与我军为敌感到有些后悔。钟辉瑶一方面教育战士不与其交战,同时通过王的亲友做工作,唤起他的民族觉悟,使王憋先不仅不再与我捣乱,进而掉转枪口参加了抗日斗争。所有这些事例都证明,组织最广泛的杭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在建立民主政权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的过程中,各地都重视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在县级抗救会、战动总会成立前后,分别成立了中共和右清(和顺,右玉、清水河)县委,书记贾工漠;朔县县委,书记侯绍贵;右山朔怀(右玉、山阴、朔县、怀仁)县委,书记贺德胜;平鲁县委,书记陈凯;大怀左(大同、怀仁、左云)县委,书记苏兴。他们有计划地积极地在县区级各领导机关,群众团体、连队和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的组织。晋绥边工委,各县委还举办了党员训练班。因为当时党不公开,对外用干部训练班或政治训练班的名义,对新党员或培养对象进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教育、阶级教育和党的常识教育。在和右清县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上,宋时轮司令员、警备6 团孙超群团长、张达志政委等,亲自给学员讲课。经过短期培训,学员们的阶级觉悟、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成为政权机关、武装力量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和骨干力量。
随着西雁北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1937年12月初,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决定,成立了中共晋绥边特委,由赵仲池任书记,郑林(北方局派来的)任组织部长,胡一新任宣传部长,王宝珊任军事部长。特委机关由偏关县城移驻平鲁县城,就近加强对全区工作的领导。同时,设立了晋绥边战动总会办事处,由郑季翘、朱宝珠先后任主任,统一领导各县战动总会。至此,以洪涛山为中心的西雁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成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西北联系绥蒙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走廊,党中央联系晋察冀边区的重要通道。在对敌斗争中,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东部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