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抗战中的冀热察挺进军

发布时间:2023-11-15 11:40   本文被浏览过:

朱彭总副司令,下了一个命令,成立一路精兵,军名叫做挺进。
本军出师华北,转战冀热察晋。忠愤耿耿在心,杀敌决不后人。
坚定胜利信心,中国决不会亡。大家起来救国,个个拼命来干。

      这首共有150 句的6 字韵文布告,是1939 年初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成立时,我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起草的。当时,在冀热察边及京津地区曾有不小的影响。但事隔多年,我有点淡忘了。前不久,一位同志从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了原文,转送给我。看着这发黄的纸张,吟诵着这熟悉的韵文,冀热察挺进军三年的战斗历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形势与使命

      1938 年10 月,侵华日军占领了武汉、广州。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基本告一段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沦陷区及敌人的侧后,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积极打击敌人,恢复和保卫敌后抗日政权,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敌后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斗争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迫使敌人不得不增调兵力对付我们的游击战争。
      由于前两种情况,抗日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侵略军对正面战场基本上停止大规模进攻,对国民党及其军队采取以诱降为主的政策;对其后方则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频繁的“扫荡”。至此,抗日战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的抗日力量虽然有很大发展,但还不平衡,有不少空隙,也有些地区抗日力量起来以后,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原因,受到挫折,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才得到巩固和发展。冀热察边区的情况就是这样。在七七事变以前,这里是伪满、伪蒙及冀东伪自治政府统治的地方,是关内外衔接的枢纽地带,又是我军收复东北及热河的前进阵地。我党从抗战开始,就很重视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1937 年8 月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红军可出部分兵力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根据地。同年9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指示河北省委,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北省委的中心任务,是配合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具体指出,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动员干部和党员去农村,准备发动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冀热边特委根据党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精神,做了大量发动群众起义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工作。很明显,我党在燕山山脉及冀热察边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是明确的,是有战略远见的决策。
      由于我党及时确定了要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及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所以,1939 年7 月,中共北平市委在平西地区组织起抗日游击队,配合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抗日军和八路军活动,初步开展平西工作;9 月,120 师派出宋时轮支队挺进雁北地区;11 月,115师分出一部分兵力,由聂荣臻同志率领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军区。1938 年3 月,晋察冀军区又派邓华支队进至平西,发动群众,建立了三个联合县政府,平西根据地初具规模。5 月下旬,宋时轮支队奉命开到平西,与邓华支队会合,成立了八路军第4 纵队,于6 月上旬由平西向冀东出动。他们连克昌平、延庆、四海、居庸关,东渡潮白河,攻入兴隆城,向冀东挺进。7 月,冀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滦县、昌黎、乐亭、遵化、丰润、蓟县、迁安、平谷等20 个县共20 余万人的抗日武装大起义。开滦煤矿7000 多工人也举行了武装暴动,使北宁路中断了半个多月。冀东起义,是我党领导的以工农兵为主体,联合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武装大起义规模宏大,声震中外,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华北山地游击战争很快发展起来了。1938 年春末,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量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接近北平、天津郊区的大清河两岸人民的抗日斗争,也随着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了。这样,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北平四周地区,不时出现八路军及我党领导的游击队的活动,对敌人控制的北平、天津,构成很大威胁。不幸的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只有三个月就失败了。
      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失败后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就决定要我去冀东工作。当时,正在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彭德怀、王稼祥同志同我谈了冀热察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建立根据地的问题。11 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由我负责组建。我随即找中央组织部长李富春同志要些干部,还向毛泽东同志请示并要了20 万分之一的热河地图。会后,我与贺龙、关向应、彭真、程子华诸同志一同从延安回到晋西北。在晋西北,我们又进一步研究了组建冀热察挺进军和调干部等问题。1939 年1 月初,我们一行近百人随120 师师部东越同蒲路,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一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聂荣臻等同志热烈欢迎我们,在联欢会上,情绪之热烈,溢于言表。

二、挺进军成立

      1939 年1 月初,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主持召开会议,讨论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冀热察挺进军的决定。他还就冀热察挺进军及地方党和政府的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彭真、贺龙、关向应、马辉之和我,还有其他几位同志。
      会后,我和程世才同志便向平西进发。当时一想到在冀热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前景,心情就十分激动。记得我还作过一首诗,内容是这样的:“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抗战虽持久,笑我力正壮。”这的确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对于冀热察地区的抗日斗争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1 月下旬,我们到平西,就和宋时轮、邓华、马辉之、姚依林等同志商量着手组织挺进军的工作。根据党中央、八路军总部的决定和120 师、晋察冀军区的部署,于1939 年2 月7 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的三坡(现称野三坡)正式成立。编制序列直属八路军总部,由晋察冀军区代管。同时,还成立了以我、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后为程世才)、邓华等5 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成立了由马辉之为书记的中共冀热察区党委。挺进军由我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接着,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随营学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也陆续建立起来了。这年秋天,在区党委领导下,又创办了《挺进报》 。
      接着,我们开始对挺进军下辖部队进行整顿工作。挺进军的主力是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其他还有来平茜整训的冀东抗日联军,蓟县、遵化游击队等武装。其间,整顿抗日联军的工作是比较费力的。冀东抗日联军是国共合作建立的抗日武装,干部成分较复杂,我们将抗日联军大部和由白乙化同志领导的抗日先锋队进行了合编。抗日先锋队的干部多数是东北的流亡学生,党员占很大比例,七七事变前在绥远屯垦,事变后,在山西敌后与八路军协同打游击,是一支军政素质很好的游击支队,是王震同志介绍他们来平西,准备打回东北的,这两个部队的合编,使党对抗日联军的改造进了一大步。
      3 月间,军政委员会和区党委召开了全区党员代表会议,冀东党的组织和平津地下党组织也派同志来参加了会议。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 等著作,初步总结了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确定了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并且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展冀热察游击战争”,为军队和全风人民当前的斗争任务。但是,这个口号还不具体。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我们没有提出具体办法,在那年的四五月间,还曾计划主力再度东进,发动冀东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由于整个抗日形势已进入相持阶段,华北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方案,但我们对如何发挥这个地区人民觉悟高,地形好,青纱帐季节利于游击战等条件和优势,则一直在考虑。正在这时,我们收到了4 月21 日朱德、彭德怀给我和聂荣臻、彭真等同志的电示,指出:根据敌情,我军暂时不宜深入冀东、热河。你们的行动方针是:以北平西山及攀山堡、东西斋堂地区为根据地,巩固地向北发展。求得创造赤城、龙关、丰宁、昌平地瘫之游击根据地;在冀热察三省边仄山岳地带之游击,根据地建立后,再相机向冀东,热南及察哈尔省沽源县三方面发展。因此,我们根据朱德、彭德怀的指示,决定采取巩固发展的方针,主力不再东进,只派出刘诚光等20 多名干部去冀东加强工作。
      1939 年冬,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挺进军取消了支队的建制,将平西地区的部队进行了较大的整编:撤销了原第4 纵队第11 、12 两个支队的番号,将第11 支队的31 、32 、33 大队和房(山)、沫(水)、琢(县)游击队改编为第6 、第7 两个团,把第12 支队第34 、36 大队及平西游击队一部分编为第9 团,原已合编的抗日先锋队和冀东抗日联军及平西游击队之一部,合编为第10 团,冀东临时来平西整训的800 多人编为第12 团,仍在冀东的包森支队编为第13 团部队在整编后,一边战斗,一边进行了三四个月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普遍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建立了各种制度,加强了党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军事、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增强了战斗力。在部队整训的同时,平西党还在群众中掀起了参加子弟兵的热潮,进一步充实了部队。这时期,平西全部兵力已达到1.2 万多人。在老部队中,党员比例在30%以上,游击队也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从当时冀热察这个地仄来说,力量不算小,但和冀热察地区日伪军的数量对比,仍显得悬殊,也较之华北其他杭臼根据地为薄弱主观力量和所担负任务的需要不相称这个矛盾,此时已在逐步显现出来。在主力不东进,平西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冀东地区的恢复又已证明其能够长期坚持发展的时候,如何使这两块交错相连的地仄协同作战?怎样利用地理上威胁日伪指挥中枢和便于进入伪满洲国境的条件?怎样配合华北各地以及正面战场创造反攻前进阵地等问题,就提到冀热察挺进军领导的议程上。1l 月间,我在区党委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上 提出,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这个三位一体的任务,来代替年初确定的战略口号。经过酝酿讨论,大家都同意并报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批准之后,我给干部作了一个报告,在报告中对三位一体的内容、相立关系,实现这一任务的条件、可能性和困难,以及要克服的各种错误倾向,都作了论述。这个报告在《挺进报》 发表并一再进行宣传,基本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认为,“三位一体”的任务,是在党中央关于坚持整个华北敌后抗战总的战略任务下,在冀热察地区的具体任务甲这一任务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平西是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晋察冀根据地北面的有力屏障,是向冀东、平北发展的前进基地,也是冀热察地区的指挥中心,因此,挺进军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平西”。但是,平西的巩固,如果没有平北、冀东斗争的密切配合,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开辟平北,坚持冀东,对平西的巩固有很大意义同样,开辟平北也需要有平西的巩固与冀东的坚持。因为只有平西巩固了,才能支援冀东的坚持与发展;才能直接派遣干部和武装到平北。当时的平北不同于冀东,这个地区没有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武装,只有一支统一战线的骑兵队,约100 人。因此,必须派部队和党政干部一起去。平北是平西和冀东的交通枢纽与结合部,是我军在热察的前沿阵地,地域广大。开辟平北,有利于冀东和平西间的联系,成为坚持冀东的战略回旋区。坚持冀东,固然是与“巩固平西”和发展平北同时进行的,而在统一的战略部署上,冀东也可得到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平西是冀东游击战争的后方和直接支援者,平西的巩固,可使冀东得到军事上、政治上和干部队伍的直接援助与精神上的鼓励。平西部队可去冀东,支援冀东的游击战争。冀东地方干部和部队在必要时也可来平西整训。至于平北与冀东的关系,也是很明显的。平西到冀东,冀东来平西,都要经过平北,平北是冀东与平西往返的中间转运站、联络站。
      “三位一体”任务的提出,从战略上统一了三个地区广大军民的思想,对于创建冀热察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三、巩固平西

      平西,当时是指北平以西、北岳恒山东北的宛平、百花山、琢县、涞水以西以北小五台山一带,约12 个县的地区,这个地区万山重叠,千水奔流,东南临平汉路及涞(水)易(县)支线,北界平绥路,南到紫荆关、易水边,纵横一二百公里。东南方面,还是一块人员稠密,粮产较丰的小平原。从战略上讲,这里逼近平津,是晋察冀根据地北面的屏障,是向冀东和平北发展的前进阵地,因此,巩固平西就成为挺进军向东北地区发展的先决条件。
      巩固平西,首先是要统一这个区域武装的领导和指挥。当时在平西一带活跃着几个方面的部队,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东北流亡学生组织的抗日先锋队,还有冀东武装起义后,来平西整训的抗日联军及其他五六支抗日武装,他们各不相属,各有防区,自筹粮饷,行动不大协调。这对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对敌斗争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和区党委协同,提出“巩固平西”的口号,并加强党政组织的领导和政治宣传工作,逐渐使所有部队在这个口号下团结起来,统一归挺进军指挥。我们边战斗,边整训,在执行4 个月扩军计划中,扩大了主力3000 人,成立了平西各县游击大队及房、沫、琢游击支队,边沿区还建立了游击小组。之后,6 团去雁北(划归北岳区第5 军分区领导), 10 团去平北,12 团去冀东(13 团原在冀东),平西只留下第7 、9 两个团。
      在整训主力部队的同时,我们还抓了平西的地方武装建设,扩大和巩固县、区游击队。在工作有基础的村庄,建立起游击小组。各县、区、村还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这些群众性的武装,在巩固平西根据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40 年1月,挺进军主力一部出击宛平、房山境内的王平口、佛子庄、长沟峪、周口店一线,袭占了南窑、北窑等日伪军重要据点,破坏了从这里运煤至北平的高线铁道,歼敌200 多人。在永定河畔、门头沟地区、北平近郊,挺进军也频频出击,连获胜利,给北郊日伪军以很大震动。3 月初,敌从察南、平郊各据点集结了日伪军9000 多人,分10 路向我平西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敌人在这次“扫荡”中,除以航空兵配合外,还使用了毒气。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我军适时转移到外线,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机动灵活作战。在褐石防御战、齐家庄伏击战、谢家堡夜袭诸战中取得胜利,又在杜家庄全歼日军坂田中队和猛袭双扩涧,共毙伤敌伪军900 余人,并击落敌机一架,敌伪军纷纷败退。这一次敌人对平西根据地单独举行的大“扫荡”,只半个月就被打破了。我们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部队战斗力更加提高。此后,平西除了不遗余力支援平北、冀东以至雁北及冀中10 分区等地外,百团大战时,还攻袭了上下河、巩山堡、佗里车站、阳坊镇,连克蔚县以北以东六个据点,并派小部队活动于西山、妙峰山,震动了北平、张家口等地。秋后,我们的部队外调,敌遂乘隙向我大举进攻,我军民经过协同苦战,恢复了大部分中心地区,斋堂川虽被敌占领,但宛平大部地区,仍然保持了抗日政权。被敌侵占的村镇,也保持两面政权和秘密工作。恢复的地区,工作更深人,军民受到更大的锻炼,根据地更巩固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 年秋。这时期我主力和游击队常常向根据地边缘及外线行动,打击敌人,破袭敌人从北平沿永定河到怀柔的修路工程。9 团在上下河战斗中还取得全歼敌1 个中队100 多人的胜利。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西根据地,开辟北平近郊的工作,从1939 年上半年起,我们派出1 个营的兵力,以连、排、班为单位组成武工队,经常到十三陵、妙峰山、卧佛寺、周家花园、潭柘寺等名胜古迹和风景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打击汉奸特务活动,以教育群众,扩大游击区,缩小敌占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星期天,是游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我们宣传的大好时机。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和各阶层人民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联系,逐步建立了一些精干的秘密抗日组织和据点。
      此外,我们还大力开展对伪军官兵的宣传教育和争取工作。当时,在平西周围约有4000 名伪军,经过艰苦的工作,他们大都和我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关系,其中表现较好的还能暗中掩护我们。在敌人要“扫荡”根据地时,出发前,他们有时就事先通知我们,成为我们获得敌人情报的渠道之一。所以,当时敌人的行动,我们差不多都事先知道。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之所以能掌握战斗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是依靠军民团结抗战,而瓦解、争取伪军工作,也起了重要作用。
      在巩固平西的工作中,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作了大量工作,他们从抓紧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开办党校训练班,发展党员。仅头三个月,党员就发展了500 人左右,并很快建立了县、区党委和平西地委。到1941 底,平西5 个县党员已达3900 多人。同时,又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了平西专员公署及各级政府,与各种群众团体以及地区性的群众武装。在反“扫荡”中,地方党、政、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带领群众和部队一起打击敌人,真是全民战争。
      抗日民主政府还创办了各级中、小学校和夜校,并普遍开展了扫盲识字运动,广泛进行抗日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和文化水平。我还以挺进军司令员名义颁发了一些政策性的布告。这些布告和报纸、传单,不仅在根据地、游击区广泛张贴,有时还散发到华北日伪统治中心的北平。对团结敌占城市上层进步人士,打击、警告日伪反动势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财政经济政策方面,区党委也做了不少工作。平西人员约30 万,面积约4 万平方公里。按当时平西根据地的人口和生产情况,经济负担和抗战勤务是很重的。区党委和挺进军为减轻人民的负担,认真贯彻执行《双十纲领》 ,发动基本群众,实行减租减息,推行合理负担,实行统筹统支,精简节约,减少脱产人员,减轻抗战勤务,并整理财政,调剂贸易等,还从10 分区调运了一部分粮食。同时我们还对游击区、敌占区的商人、小贩开展了争取、团结工作,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通过他们把平西根据地的一些土特产品运出去,换回根据地军需民用的布匹、食盐等急需物资。(1940 年8 月13 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在总结了执行政策的经验和体会后为了用纲领的形式把各项政策固定下来,制定了一个地方性的具体行动纲领—— 《 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 这个施政纲领,共20 条,所以又称为《 双十纲领》 对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和支援抗日游击战争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冀热察党政军民认真贯彻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及晋察冀军区关于创建、巩固和发展平西根据地的一系列指示、方针和政策,经过全体军民3 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把平西建成了一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以平西根据地为依托,逐步开展与建立了张家口以南,包括蔚县、琢鹿、宣化、万全、怀安、阳原等县的察南根据地,西部与北岳区的雁北连成一片,为日后解放察哈尔省全部领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坚持冀东

      冀东地区是东北伸向华北的走廊,当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要冲敌人把冀东作为兵站基地,以便于扩大对华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冀东地区人民富于反抗外族入侵和封建压迫的光荣传统,明清之际就曾多次发动过反抗外族人侵的武装斗争,民国以后又受封建军阀的残酷摧残,奉直军阀在这里三次混战,人民在军阀混战中有自卫的传统和组织。土地革命初期,玉田县一带曾经举行过暴动,1934 年迁安也发生过抗日武装起义。这里民间武器甚多,约有20 万支枪,并普遍有“联庄伙会”、“民团”,等形式的武装组织。这个地区人员多,物产丰富,人民政治觉悟较高,共产党组织建立的早且较普遍,和群众有密切联系。因此,毛泽东同志指示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 雾灵山为中心区域有广大发展前途,且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部队应较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新环境之能力,出发前应作充分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前后几次指示的精神,除地方党就地布置武装斗争外,八路军也先后派干部及部队到这个地区工作。1938 年夏,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后,八路军第4 纵队留下的3 支各100 余人的小部队,自西而东地在密(云)平(谷)蓟(县)、兴(隆)遵(化)、遵(化)迁(安)3 个地区坚持武装斗争,李运昌同志率领的抗联一部返回滦县、迁安、丰润一带,并到北宁路以南一带活动,针对敌人“围剿”,他们灵活机动,相继袭敌。包森支队还在战斗中生俘日本天皇裕仁的表弟、宪兵司令赤本大佐。
      挺进军指挥机关及冀热察区党委成立以后,冀东大部分干部和部队,先后分批来到区党委、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和抗大轮训,受训的干部和来平西整训的部队又都先后派回冀东。冀东的领导和斗争力量加强了,武装力量进一步壮大了,县、区、村政权和党群组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1939 年6 月,北方分局召开军事会议,为了充分依靠冀东党组织和人民坚持发展冀东根据地,决定将冀东抗日联军和八路军原第4 纵队留下冀东的部队,统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3 支队,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离任政治委员,包森任副司令员。改编后的部队进到北宁路南的昌黎、滦县、乐亭地区活动。8 月间,挺进军又派34 大队到冀东,到9 月初,冀东部队己发展到4000 多人。经上述工作和半年的游击活动,我们在冀东北部逐步建立了很多小块游击根据地。随后,平西主力一部(10 团)开赴平北、热河西部,在长城内外开展游击战争,与冀东密切配合,互相呼应。
      1940 年元旦,为了便于分散活动,扩大游击根据地,中共冀东区分委在遵化县葛老湾召开会议,决定将冀东部队又分为九个游击总队。一部到丰(润)、玉(田)、遵 (化)地区,以鲁家峪为中心向平原发展;一部以盘山为中心开辟蓟县、平谷、三河地区;一部巩固和发展丰(润)滦(平)迁(安)游击根据地。1940 年春,又以盘山、鲁家峪、潘家峪三块小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蓟(县)平(谷)密(云)、迁(安)遵(化)兴〔隆)、遵化、丰(润)玉(田)遵(化)等县政府。1940 年3 月,中共北方分局在北岳区召集了挺进军和冀东部分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分析了冀东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有利条件和光明前途,提出了“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进一步确定了各项具体政策。明确指出:冀东当前的任务是巩固已有的游击根据地,创造新的更多的小块游击根据地,注意向现有区域的间隙发展,力求连成大块区域。没有开辟的山区应力求开辟,使山区和平原联系和配合。使这个地区的同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趋一致,坚持冀东游击战争的信心更为提高。
      1940 年6 月下旬,我挺进军一部于盘山百草洼全歼日本关东军的武岛骑兵部队之后,日伪军2 万余人向我根据地“扫荡”,我即分兵三路转到热河、滦东和路南。此时,12 团偕党政干部数十人由平西东返,在鸦鸿桥、三女河、任各庄打了几个好仗在敌人分散“清剿”时,我军又适当集中打击敌人。在1 个多月的反“扫荡”中,共作战47 次,毙伤敌伪军1500 余名,使冀东的东西两块根据地基本相连。1940 年7 月25 日,根据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的指示,决定撤销挺进军第13 支队番号,成立冀东军分区。军分区和先已成立的冀东区党分委共同领导抗日斗争。李运昌、李楚离分别任军分区司令员和分委书记。下辖第12 、13 两个团。进一步加强了冀东部队的统一领导。在冀东区党分委的领导下,冀东军民团结一致,积极配合百团大战,向冀东敌据点发动进攻,先后袭人唐山市,攻袭蓟县城,围困赵各庄和古冶车站,打下一些据点,对整个战役起了较大的配合作用。不久,在军分区和专署统一部署下,7 个县又发动了8 万人的大破交通活动,予敌以重创。我游击队还在工人的配合下,不断袭击敌人占据的工厂、矿山和铁路,地方党组织在乡村发动群众,对敌人据点实行经济封锁。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使冀东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到1940 年底,各小块根据地已发展到2700 个村庄,人口120 万,初步打通了东部和西部的联系,1941 年五六月间,在粉碎敌1 个师团零两个旅团的大“扫荡”后,我在青纱帐期间又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时期我在长城内根据地比较巩固和发展的情况下,为贯彻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的方针,于9 月组织3000 余人打出长城到了热河,创建了雾灵山与军都山之间的大块游击区。由于长城外是山区,人烟稀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过去没有党的组织,工作比长城内困难得多。经半年的艰苦工作,我们终于在长城外站住脚了,并在这里成立了晋察冀的“东北工作委员会”,负责收集东北地区情报,争取伪方人员,在伪满建立点线关系,并参加根据地工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华北方面军为了推行日军大本营“不惜对美英一战”的战略计划,实行以军事为主的总体战略。宣称把冀东变为日本管辖下的“模范区”,让“中国人执政”, “中国军队统治”执行日本的政策,建设“王道乐土”,以便把日军抽走,执行其南进计划。因此,日军抽调大批伪满军和伪治安军进驻冀东。我主力从热南回师,自11 月中旬起进行了一个80 天的“打治安军战役”,歼其5 个团,溃其两个团和1 个集团军司令部,缴获了大批武器,使冀东人民武装得到了大力补充,其中两个主力团全部换补了新枪。这使敌酋冈村宁次又慨叹:“对冀东八路军要重新认识!” 1942 年六七月间,分区又发起以工人大队长节振国、团长陈群、分区副司令员包森、政治部主任刘诚光等同志为动员口号的“复仇战役”,歼敌3000 人,使我主力一部又换上了“日式装备”。在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我冀东军民越战越强。此时,主力部队连同新建的团达5000 人,地方武装近2000 人,民兵2 万人(多数有枪),根据地也更加巩固了。
      越过长城的部队,此时,一部向热南深入,进至平泉、叶柏寿、宁城之间,开展游击战争;一部深入到伪满统治的兴城、绥中(辽西),这是中国最早打回东北去的部队。

五、开辟平北

      平北,是指北平北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是敌人经营已久的占领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人又增强了统治力量。在平绥路东段和平古(北口)路沿线,分别驻有日军独立第2 、15两个旅团的大部和伪满、伪蒙的军队。在张家口,敌人除设伪蒙疆自治政府外,还设蒙疆派遣军司令部,在蒙疆广大地区建立战略基地。我挺进军对于这个地方在战略上予以极大注意。因为开辟北平、承德、张家口之间的冀热察3 省边界广大地区,将使平西和冀东连接起来,使3 个地区的游击战争互相配合,也可同大青山的游击战争相呼应。这是坚持长期斗争和将来反攻的重要阵地。
      开展平北游击战争,早在1938 年6 月就开始了。那时,八路军第4 纵队挺进冀东时,就留下纵队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的一支武装,在昌平、密云、滦平一带进行游击活动,在3 个月的游击活动中,对日伪统治下的平北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民情、地理等情况作了普遍性的调查和了解,并一度开辟了昌(平)滦(平)怀(柔)地区,成立了昌滦怀联合县政府,并建立了各种抗日组织。因敌我力量悬殊,不久,我军即被迫撤出。1939 年青纱帐时节,我挺进军第34 大队又向平北发展,首先进入十三陵地区开辟根据地但是,在执行对土匪的政策上有偏差,又没有站住脚,只1 个月即返平西这两次开辟平北虽没有成 功但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同时这几次活动,在平北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使这个地区的群众对我党我军有所了解,这给以后的开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鉴于平北地区是伪满洲国、伪蒙疆政府统治较久,并有一套较严密的统治机构的地区,同时又紧靠伪华北统治中心北平及日军的重要战略基地张家口、承德,这是我开辟平北工作的不利条件。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这里地处伪满、伪蒙疆、伪华北这三个政府统治区的接合部,使我有隙可乘,敌人对这里残酷的掠夺和奴役,激发了各族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和抗日要求;此外,又有平西和冀东人民的斗争相呼应和依托,这是开辟工作的有利条件。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人增强了后方的统治。因此,要开辟平北,不仅要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还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在军事战略方面,我们吸收江西红军游击战争初期的经验,采取波浪式的发展,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在战术上以小部队(加上党、政、民、干部形成一元化的对敌组织)多点渗透,发动和依靠群众,隐蔽开辟,站稳一点再找一个新点,逐次展开,先开辟几个小块根据地,随着根据地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巩固,逐步连成大块根据地。因此,1939 年底,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根据北方分局关于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决定采取以小部队渗透的办法,开辟平北地区,并于1940 年l 月,派钟辉现同志率20 多名党政干部和第9 团8 连,进到昌平、延庆之间后五村一带,同原有的一支小游击队会合,很快建立了包括5 个区的昌(平)延(庆)县政府。此后,继续向怀柔、延庆、赤城、龙关之间的广大地区发展。经过4 个月的努力,他们基本站住脚。四五月间又派第10 团去丰(宁)、滦(平〕、密(云)之间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和区党委派去的地方党政干部密切配合,开展地方工作和游击战争,也很快站稳了脚。这样,平北西部和冀东的游击战争也能呼应了。在10 团去平北稍后,又派段苏权同志任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地方党这时也建立了中共平北工委,苏梅任书记,当时还建立了平北办事处,张致祥任主任。这样就组成了平北地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
      1940年六七月间,又派程世才同志率第7 团进入平北,计划开创更大局面,但由于7 团是个正规大团,目标大,很快引起敌人的注意。敌立即增兵前来,不断“围剿”,加上根据地小,容不了那么多人,发生了物资供应上的困难。第7团过去较习惯于集中作战,还不熟悉也没有适应该地区的斗争环境和方式,虽然消灭了一些敌人,但消耗较大,最后不得不撤回平西这种结果,在思想上,是前期在较顺利的发展情况下,我们有急于求成的情绪。在战术上,一次派出兵力太多,敌人在我游击战争处于发展时期已有教训,所以很快警惕,不让我站稳。这是我们在发展中的一个挫折,也是我军事指导上的一个失策。
      1941 年开始,平北中心区大海沱、龙(关)、延(庆)、怀(来),经常处在反“扫荡”的环境中。我取得阎家坪阻击胜利后转到外线,攻袭刁鹦堡、东山庙、怀柔车站等地,这时期,我们取得了自莲峪、沟门、柏查子、一撮毛等战斗胜利,恢复了基本地区。10 月,敌开始大规模扫荡,丰滦密地区,在柏查子、白马关等地区受到打击后,伪满又成立了“西南防卫司令部”;伪蒙疆也配合华北日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大挖封锁沟,制造无人区、“绝缘体”,仅在古长城以东的黑河川,就设置7 个“无人圈”而我军则一直活动到沽源县境内,增编了一个第40 团,又开辟了两个县,成立了专员公署。经过近两年的苦斗,从初创的几个小块根据地发展为大块的平北游击根据地。至1941 年6 月,平北主力部队已有第10 团。1942 年4 月,又从平西派第7团到平北,后与40 团合编。这时,又抽调了一批得力干部,开展了组织群众和建设政权及统一战线工作。相继成立了昌(平)延(庆)、龙(关)崇(礼)赤(城)、龙(关)延(庆)怀(柔)丰(宁)滦(平)密(云)、滦(平)昌(平)怀(柔)等5 个联合县政府和滦(平)昌(平)怀(柔)办事处。在2奶个村中,发展了2250 名党员,并建立了民兵、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地方武装也在不断加强。虽然自1941 年10 月至次年七八月,根据地遭到敌人不断地“蚕食”“扫荡”,损失不小,但从总的情况看,我们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图是实现了。正如1942 年l 月31 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关于平北两年来工作的指示》 中所指出的:分局“…… 认为平北两年来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根据地。”

六、难忘的历史一页

      从1938 年八路军第4 纵队东进配合冀东人民武装起义,尤其从挺进军成立到1941 年,这段时间,经过同敌人的反复斗争,在平西、平北、冀东的广大地区,消灭了不少日伪武装,基本上摧毁了日伪的区,村政权,迫使敌人龟缩到大中小城市和重要城镇,小股武装和汉奸特务也不敢轻易出来活动。冀热察挺进军和区党委亲密合作,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下,执行了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控制了广大农村,根据地人口320 万,建立了7 个正规团和几个区队共1.6万余人,还有其他脱产的游击部队1 万人,并建立了广大民兵组织。根据地以军分区为单位(平北前期以团为单位,后期以分区为单位),形成该地区党、政、军、民一套完整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斗组织,各军分区都有无线电台和挺进军、晋察冀军区相联系,实现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二开辟平北,建立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1941 年6 月,北方分局在《对冀热察工作意见》 中指出:完成上述任务,“这是由于正确地执行了开展冀热察游击战争的方针与抓住敌人的某些弱点与空隙”的结果。 同时,分局在《 关于冀热察形势及今后任务向北方局、中央的报告》 中,对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报告说:“以冀热察边区为中心,创造大块游击根据地的任务,目前基本上已经实现因此,冀热察党目前工作中心,应放在巩固现有阵地,在巩固中向前发展。”

      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说明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仍然可以在敌后甚至在伪满、伪蒙长期统治的地区发展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但是,由于是处在关内与东北的衔接地带,处于华北抗战的前线,正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心脏,直接威胁着敌人在华北、伪满的统治和交通要道,因此,敌我斗争就一直十分尖锐、残酷。在1940 年上半年以前,敌人大规模扫荡”的方式是全面、多路进攻,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从1940 年下半年起,敌人改变策略,以“蚕食”政策为主,对根据地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制造大片无人区。敌人在冀东和平北、平北和平西之间沿平古路、平绥路及永定河一线,以及平西与北岳区之间从沫源到徐水、易县一带的主要交通线上(如紫荆关等地),构筑了一系列碉堡;在平西与冀中10 军分区之间沿平汉路两侧,深沟高垒,碉堡林立。敌人每次向我根据地进攻和“扫荡”,都要建立一些据点,以分割和缩小我根据地。例如,在宛平等县,敌人首先在军响、镇边城、青白口、东西斋堂、十字道等重要村庄建立据点,强迫群众在各据点之间修筑公路,然后把各据点附近的小村庄全部烧毁,把群众赶人据点修筑碉堡,建立战略村,实行连保连坐制度。他们不断“蚕食”,扩大其占领区,缩小我根据地,使平西根据地受到了严重摧残。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41 年前,平西158 个村庄被烧毁142 个,被无辜杀害的群众达1670 人,被抢走牲畜7.2 万头,平西腹地成了敌人设在南苑空军学校的靶场,每年多次“实习”都有一些村子被烧毁。当时平西比较大的村子,大概只有霞云岭一个村子没有被烧和被炸。
      冀东根据地,仅1940 年日军就推行了3 次“治安强化运动”,有的村子竟被烧10 余次。年初,敌人在烧光鲁家峪后,又血洗潘家峪,屠杀1300 余人。在平北,敌人同样残酷“扫荡”,划定无人区,烧毁房舍,残杀军民。1941 年秋,日伪军l 万余人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扫荡”,仅怀柔境内,烧毁房屋2400多间,死伤人数近千,方圆250 公里沦为无人区。挺进军第10 团及平北地区地方干部,长期搭窝铺,住山洞及长城楼子,和敌人周旋。处于北平之北不远地区的乎北根据地,和长城一样,雄峙云燕。
      由于敌人残酷“扫荡”,根据地的困难越来越大。平西部队的给养是个大问题,尽管巩固区的群众尽了最大的努力,交售公粮,但是仍难于解决越来越尖锐的供求矛盾。为此,就派部队到敌占区去弄些粮食和补充兵员。这样,又加重了游击区人民的负担。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很关心我们的困难,将冀中10 分区一度划归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领导。虽然10分区物产丰富,但该地区处于平津两大城市之间,敌人对这里也象对平西一样,从1939 年起,就开始了频繁的“扫荡”与“蚕食’,当划归冀热察区领导时,已开始由根据地逐步变为游击区。因此,供求矛盾仍未能解决。
      这一时期,平北有发展,冀东有大发展,但根据地一开始建立就处于敌人不断的“扫荡”中,这些地区也和平西一样困难。到1941 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精兵简政的决定,我们遵照上级的决定和指示精神,根据冀热察3 个地区的党政军组织,都能各自独立领导各地区战争的情况,提出撤销区党委和挺进军一级机构,充实基层单位和战斗部队,这样就减少了层次,缩小了目标,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更利于持久作战。经中共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决定,于1942 年春天结束了区党委和挺进军的工作。经过精兵简政,人民负担减轻了,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抗日的积极性更高;党、政、军、民的基层组织得到充实,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这时,冀热察地区的斗争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各地区按照原区党委和挺进军的部署,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到1943 年,敌人对平西、平北和冀东的分割政策基本上被破坏了,3 个地区大体上连成了一片,斗争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用精兵简政来克服“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以后事实证明,这个地区继续得到很大发展,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挺进军从成立到撤销共3 年,时间不算长,但由于所处地区与斗争的特殊性,使它具有比较突出的影响和历史作用。根据地的建立及建立以后,都和北平、天津这些大城市的地下党的工作密切配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班威廉、林迈可、史平烈等国际友人,就是从北平进入平西根据地去延安、重庆的。美国飞行员奥利握欣斯德尔,在山海关附近被我救起时,异常惊讶地说:真想不到这里还有中国军队下由于对日伪军工作做得较好,反正起义或能够掩护我活动的伪军伪组织,为数不少。由于敌占区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地下党的艰苦斗争,使我们同东北抗日联军与城市点线工作声息相通,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平津的进步青年学生,在地下交通员的引领下,一批批地来到根据地;我们的干部也可以到平津去办事或治病。李运昌同志1939 年初夏为迅速赶往冀东,就是从平西化装进北平城然后转去蓟县的,我们用的药品、纸张、电讯器材、服装染料以至某些武器弹药、小型车床,都可以从敌占城镇弄到。我们的宣传品,经常出现在火车里、城门上,连《挺进报》 和画刊,也偶而被带进北平城。
      在开辟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挺进军的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干部、战士,如白乙化、包森、王仲华、陈群、刘诚光、刘开绪等同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地方党、政权、群众工作、文艺工作等各条战线上,同样有很多同志为革命事业光荣地牺牲了,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里!

  (1988年2月定稿)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