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3 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为吞并全中国,就首先谋取冀东。1933年初,日本就兴兵攻占冀东长城各口。驻守在喜峰口、冷口、古北口一带的国民党爱国官兵,曾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奋起反击,后因国民党政府不予援助而失败。同年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竟同日本政府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把冀东划为“非军事区”。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华北的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密谈,把冀东主权拱手让给了日本,11月,日本又唆使汉奸殷汝耕组织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从此,翼东就完全沦为日本妄图吞并全中国的又一军事跳板和兵站基地,600万冀东人民,就变为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亡国奴,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冀东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的。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反动统治,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早在1934年初,迁安县就发生过人民抗日的武装暴动。随后,兴隆县的孙永勤又扯起抗日的旗帜,组织了数千人参加的救国军,辗转游击于长城内外给敌伪以沉重打击。后来遭到暗算,被诱骗到遵化县茅山,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孙永勤率部英勇冲杀,给了敌人以大量杀伤。战斗中,孙永勤壮烈牺牲,部队伤亡1000余人。曾使敌人惊心丧胆的这支义勇军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战斗精神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为抗日救亡而继续战斗。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2次合作,形成了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全国抗日的新局面。中共中央于10月下旬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定我军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担负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曾指出,红军可出部分兵力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根据地。同年9月,李大章同志代表中共河北省委到山西临汾向中共北方局汇报工作。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当面指示说,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北省委的中心任务是配合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城市工作由公开和半公开的活动转入秘密工作,埋头苦干,积蓄力量,动员干部和党员去农村,准备发动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当时我任河北省委书记,所以北方局根据毛泽东、刘少奇的指示,即令我回冀东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争取各种抗日势力,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武装抗日,扩大在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河北省委还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将设在天津的华北各界救国会改组为“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吸收国民党人参加,并派王仲华同志到武汉国民政府备案,取得了合法地位。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领导机构由共产党员李楚离、王仲华、张致祥、朱其文等同志和国民党人王岩喜、张子政等共同组成,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组成后,曾召集冀东各派抗日代表人物开会,讨论冀东起义和组织抗日联军等问题,对促成和扩大冀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援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12月,我代表冀东党组织在滦县多余屯召开了冀东10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爱国人士洪麟阁、杨十三,民团首领高志远也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正式成立“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推选我为主任,王平陆为军事部长。会议除讨论加强抗日的宣传、组织工作外,着重讨论组织冀东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会后立即组建了以王平陆为司令员,史贞为政委的华北抗日联军冀东第1 支队,开展游击战争。不幸,这支队伍在攻打清何沿据点的战斗中,王平路同志就以身殉国。接着,由彭关、高存等同志领导,继续战斗,攻克兴隆县药王庙据点。这两次战斗虽未取得显著成绩,但却在斗争中锻炼了骨干,增强了胆识,取得了经验,鼓舞了斗志,为后来的大起义准备了一批骨干。随后,游击队化整为零,在冀东各地开展游击小组活动,打特务,除汉奸,搜集枪支,为起义作准备。
除着重武装斗争的准备之外,冀东党组织还发动了工人、农民有组织的群众斗争。1938年3月,在唐山工委书记周文彬同志领导下,开滦煤矿的3 . 5万多矿工,为维持起码的生活条件,要求提高工资,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同月,与英帝国主义及其豢养的矿警、保安队展开了激战,在战斗中缴获步枪一批。经过60多天的斗争,以数十名矿工伤亡的代价,终于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在罢工的影响下,当年6月,乐享县、滦南县一带的3000多名雇工,在党的领导下,联合起来,要求增加工钱,并喊出“青纱帐起来抗日”的口号。经过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加入武装自卫会和抗日救国会。到1938年7月大起义前为止,参加自卫会组织的正式会员达1.5万余人。参加救国会的人数也不少,仅蓟县救国会就发展成为有中小学教员、青年学生、贫雇农、士绅、民团骨干上千人参加的抗日组织。
根据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晋察冀军区于1938年2月,以红军骨干较多的第1军分区第3团为主组成了邓华支队,决定进军冀东。邓支队于1938年2月20日从徕源出发,逐步开辟了房山、涿县、徕水、良乡、昌平、宛平等平西地区,在一部分县建立了抗日政权,组织了地方武装,扩充了部队,使平西成为挺进冀东的前进基地。同年5月,为了加强八路军挺进冀东的力量,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将在雁北地区活动的第120师宋时轮支队调到平西与邓支队会合,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由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部队随即进行东进前的准备。在此期间,河北省委曾前后两次派李楚离同志去阜平和平西,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同志汇报了冀东起义的准备情况,并与邓华等同志商定了八路军的东进计划和冀东起义的有关事项。
第4纵队挺进冀热辽长城内外,人民大众欢欣鼓舞,伪军、伪政权纷纷瓦解。对此,日军惊恐万状,惊呼:延安触角伸进热河,已使行政权无法行使,敌人匆忙调集日伪军和民团对4纵队进行堵击和围攻。
7月初,中央电示第4纵队,要他们迅速向迁安、遵化、卢龙等县挺进,冲破敌人的包围,同抗日联军会合。时值盛夏酷暑,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徒涉非常困难。7月中旬,邓华同志率部排除一切困难,继续向东挺进。8月初,31大队进入迁安县境,一举攻克迁安城。33大队开进丰润、遵化、玉田边界,在遵化县的卢各寨建立了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政府,刘慎之任县长。8月中旬,邓华率第4纵队领导机关进驻遵化县的铁厂镇,与我抗联主力胜利会合。宋时轮同志率部在西部积极活动,一面钳制敌人,掩护邓华部队向东挺进,一面在平谷、蓟县、兴隆一带开展地方工作。在平谷县建立抗日政府后,积极筹建救国会,组织群众投入抗日工作,同时,抓紧时间进行争取改造民团的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组成了以张之捷为总队长,马维密、蔡景茂、王蕴山、王长生、李俊廷等人为大队长的游击总队,总数约2000人。34大队攻克蓟县县城后,任命王巍同志为蓟县县长,他派人与冀东地区西部起义武装建立了直接联系。
在昌(黎)滦(县)乐(亭)地区,7月6日,由李润民、高培之、赵玉清、张鹤鸣、张振宇等同志领导在滦县港北村首先发动起义。一夜之间,他们就集中了秘密发展的骨干会员300多人,成立了抗联第5总队,李润民为总队长,高培之为政治主任,张鹤鸣为副总队长兼参谋长,下设3个大队。起义后,按计划活动于昌黎、滦县、乐亭3县之间,宣传抗日主张,收缴民间枪支,摧毁敌伪政权。起义队伍所到之处,群众欢欣鼓舞,纷纷要求参军,有的带枪入伍。几天后,滦县城内伪保安队300多人向我起义军进攻,被我设伏于杨家院的第5总队彻底打垮,生俘大队长刘韬以下200余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200余支。我军首战告捷,军民异常振奋,进一步掀起了参军热潮,5总队迅速发展到3000余人,军威大震,乘胜南下,一部在茨榆佗与曾家湾起义的高小安同志率领的1000余人会合,编为抗联第13总队,后发展到3000余人;一部到司各庄与吴绍周起义军会合,编成抗联第14总队,一部在价城与高志远起义军合编为抗联第6总队后,攻克了乐亭县城。
这期间,在昌、滦、乐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还有:北宁路北安各庄站警察所长周维斌率100余人起义,与于振忠领导昌黎起义军合编为第8总队,随后又与铁局寨、商家林一带的起义军合编,迅速发展到1200多人。在乐亭县由阎达开、黎巨峰、李振华、田自修、张其予等同志领导1 000余人起义编为抗联第10 总队。黎巨峰为总队长(后为李海涛)、田自修为副总队长、侯辅廷为政治主任。乐亭县沿海的盐警起义后一举攻下了汤家河敌人据点,扩大到3000多人,编为抗联第39总队,刘汝俊为总队长、钱再生为参谋长。
在滦县的李永玺成立1个独立大队。在渤海滨的渔民石占山和乐亭县的驻静安的起义部队共1000多人,分别编为抗联第1 、第2 独立大队(以后扩编为第3特务总队)。
在滦县南部柏各庄一带还有曹致福成立的独立大队。到8 月底,我党在昌、滦、乐地区组织抗日联军约1 . 5 万人。
在丰(润)滦(县)迁(安)遵(化)地区:7月7日,我驻迁安县西庄村的冀热边特委和抗联第2 路军司令部,直接领导了岩口起义,由苏林彦、魏春波、孔庆同、张志超,阎锡九、杨文汉等同志集合了西庄、铁厂、王官营、新集等地400 多名基本队员,编为抗联第4总队,孔庆同任.总队长,阎锡九任副总队长,丁振军任政治主任,辖3个大队。7月10日,我率抗联第2 路司令部进驻铁厂镇。此时,遵化县保安队130余人,向铁厂镇扑来。孔庆同同志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到铁厂镇以北的玉皇庙迎击敌人,激战两小时,将保安队全部击溃,俘80余人,缴获战马11匹。从此,吓得遵化敌人紧闭城门不敢外出。接着,起义军乘胜攻克兴城镇。 三屯营的警察巡官宣布起义,迎接抗联部队进城。不久,抗联第4总队从遵化南下,平息了丰润王官营一带民团的叛乱,进一步推动了参军抗战的热潮,许多人自带枪支参军,地主、士绅自动献枪捐款,伪警察、民团自动投诚。几天内,抗联4总队就发展到4000人。子是,将丰润县刘家营一带起义的部队,编为抗联第13总队,刘锡彤为总队长,谷云亭为政治主任。又以第4 总队一部成立了第11 总队,阎锡九为总队长,徐振铎为政治主任。
这时,在这个地区的武装起义,如山洪暴发,一拥而出。在喜峰口、洒河桥,三屯营起义的部队编为抗联第12总队,以队长张秉东,副总队长叶田,政治主任程铁军。在新集、杨子店,兴城一带由魏春波、韩东征、周治国同志发动起义的部队,编为扰联第14总队,总队长陈汉民,政治主任韩东饥副总队长才永昌。在遵化西部有李子华、马子敬成立的新第5总队,在遵化南部有石林、甄风阁成立的第1特务总队,在唐山北有刘锡纯、蒋林斋、岳武成立的第15总队,在丰润、玉田之间,有李介入、张树婉、王维新等成立的丰润第5总队,在率润县南部有鲍子蔷成立的部队,在遵化东北有高进忠、高存成立的第2特务大队,在王官营有高树轩、播润之,王文龙成立的第3特务大队。截至8月中旬,我党在丰润、滦县、迁安、遵化地区成立的抗联队伍2万余人。
以蓟县为中心的冀东西部地区:7月14日,正式拉开了起义的序幕。这天夜间,中共蓟县县委领导了邦均起义。第3区民团副团总王建国(救国会骨干)带领川多名救国会员,攻克了邦均镇伪警察局,活捉伪警30余人,缴获步枪30多支,正式成立蓟县第3区叽王建国为区队长、冀扶朽为政治主任。7月15日,蓟县县委又领导了各区救国会员同时起义,以第5、6区救国会员为基础成立了第5总队(即原定的第3总队),商香阁任总队长,县委书记王崇实任政治主任。以第2区救国会为基础成立了第16总队,刘卓群任总队长,李子光任政治主任。接着由白纸中、郝希武带领救国会员打下了第7区下仓警察所,缴获步枪20多支,随后发动各地人民起义,编为第伟总队,在第2区南部,廖广荣组建了第17总队.在第2区西部,以救国分会为基础组成了第18总队,王济川任总队长,张子丰任参谋长,王作勋任政治主任;以第5区的民团、救国会员和蓟县、三河,平谷交界处的7股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了3县联合总队,胡香圃任总队长、卜静安任副总队长,个似遵化县起义的警察、民团为基础,组建了第19总队,朱绍卿任总队长,胡光任参谋长,在我党直接领导下,冀东西部地区起义武装很快发展到5000人。前后在蓟县城东壕门、城西贾各庄、大王庄、龙王庙、盘山、邦均以南,马道、别山等地,与敌伪军作战10余次,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并配合洪麟阁部打下玉田县城,配合八路军攻下蓟县县城。
7月16日夜,我抗联第2路部队策应开滦矿工起义,派出5个总队和1个大队1万余人,破坏北宁路,占领了佳里、古冶两车站,把唐山至昌黎间100 多公里铁路截成数段,使北宁路停车半月之久。赵各庄、唐庄子几林西等地的矿工,在周文彬、胡志发、节振国等同志的领导下先后起义,有70多人参加,编成4个总队和1个特务大队,曾和唐山敌伪军多次作战。后在日机轰炸下退出矿区。节振国带领的工人大队是一支纪律严明、勇敢善战的模范部队。
在起义期间,群英并起,传奇颇多。卢龙县简易师范学校校长高敬之,一向为人耿宜,急公好义,在群众中颇有威望。7月中旬,他听说滦县抗联第5总队成立的消息后,便在家乡沈官营组织几百名农民起义,并带着部队攻打卢龙县城。他站在关闭的城门外面,大骂伪县长,历数伪县长和日军的罪行,指出他的出路只有一条,欲是投降抗日联军。在他的政治攻势下,促使伪军打开了城门。进驻卢龙县城后,许多人纷纷参军,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被编为抗联第23总队,高敬之任总队长,搞在起义后期加入共产党,阮务德(张德民)任政治主任。洪麟阁、高志远等,根据田家湾子会议的决定,也相继起义。洪麟阁和杨十兰在遵化县地北头村起义后,在李楚离同志指导下,成立了第1 、2两个总队,约4000人,活动于玉田、丰润一带,曾在蓟县起义军第16总队的配合下攻占玉田县城。高志远和胡各庄一带的联庄会头目陈宇寰,在多余屯、小陈庄一带起义,成立了第6 、7 、81魂、冶、16、20 、23等总队,发展到1万余人。在王仲华同志的指导下,活动于漂县、乐亭一带,曾在第5 、10总队配合下,打下滦县价城敌据点,攻克乐亭县城。还有在兴隆县有共产党员高升组织的起义队伍约400人,配合八路军活动。在青龙县有刘青山组织的义勇军1000人,以后开进冀东编入抗联第伙总队。此外,在武装起义浩大声势的影响下,还有多股自动组织起来的队伍。在昌黎南部有自发组织狱伍的丁万有部3600人,以后参加抗日联军,曾围攻昌黎县城。在兴隆、遵化一带有绿林英雄杨二拉起来的2000多人,夸称救国第5路军,抗日很坚决,后被敌人包围击债,杨二被俘牺牲。在唐山附近;还有贩卖鸡鸭的小商贩组织的抗日游击队。
整个冀东武装起义,从7月6日港北开始,经过1个多月的暴风骤雨,首先在以滦县、昌黎、乐亭、迁安、遵化、丰润、王田、蓟县、平谷、三河地区和开滦煤矿为中心的广大山地和平原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周围各县人民参加起义,如卢龙、抚宁、密云,顺义、昌平、香河、宝低、宁河、武清、兴隆、青龙县等,共计22 个县参加起义,仅抗联系统就组律了有7万多人全副武装的30个总队。此外,由地主、旧军人拼凑起来的“忠义救国军”1万多人,流氓、土匪也打起抗日旗号拉起队伍,约几千人;各地闻风而起没有名义的队伍1万多人。8月2日,中共中央与北方局致电冀热边特委并转抗日联军。电文说.“中共中央与中共北方局以十分高兴的心情庆祝抗日联军反日反汉奸起义的胜利及与八路军纵队的会合,并向在起义中前线上死难的烈士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礼。”“我们相信这支在抗战中新成长壮大起来的生力军,定能在冀东各党派领袖合作与正确领导下,继续胜利,创造冀热边特委新的根据地,长期坚持抗战,给日寇野蛮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望你们继续团结,集中注意力,打破敌人对你们的进攻,扩大与巩固部队,组织民众,建立冀热边抗日政权,肃清汉奸,扩大与巩固你们的胜利,为驱逐日寇建立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这一电报,既肯定了起义胜利的意义,又明确了“抗联”的奋斗目标,给冀东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8月中旬,八路军第4纵队指挥机关一部由邓华同志率领与冀东起义队伍会师于遵化县铁厂镇,随即由4纵队党委和冀热边特委及第4纵队各大队和抗联各路的主要负责干部在铁厂镇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由邓华同志主持,对冀东大起义后的形势作了正确的分析。指出冀东大起义是胜利的,但部队多,秩序乱,纪律差,需要统一领导和指挥,要抓紧整顿。同时,提出建立抗日根据地,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由宋时轮任军区司令员,邓华、李运昌、洪麟阁、高志远任副司令员,下设5个军分区,并确定了各分区的领导干部。会议还决定成立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县的抗日政权工作,负责统一筹粮筹款,保证部队供给,建立抗日秩序,训练抗日干部,组织抗日救国会等。这次会议的决定是正确的,对于巩固冀东大起义的胜利成果,建设根据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肖克为司令员的冀热察挺进军。肖克同志明确提出巩固平西,开展平北,坚持冀东三位一体的任务,统一了冀东部队的指挥,增强了坚持与开展冀东游击战争的决心和信心。在上级党委和挺进军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不仅渡过了1938年冬季和1939年春季的最困难时期,并在1940年重新打开了局面,开展了游击战争,也战胜了1942年敌人第4、第5次“强化治安运动”中残酷的“扫荡”“清剿”。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到1944年夏,终于实现了铁厂会议所确定的目标,落实了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到1945年秋日本投降时,冀热辽已建成有25个联合县,5万党员、约3万军队、20万民兵、560万人口,包括冀东全境、热河大部和辽西的大块解放区,这就为以后收复热河,解放东北准备了突击力量和前进基地。当然,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前后约有5万多军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包括王平路、包森、周文彬、丁振军、刘诚光、陈群、杨大章、才山、魏春波、张志超、田野、王崇实、节振国等县以上的党员干部200多人和一批党外爱国人士,如洪麟阁、陈宇寰等人。
回忆冀东大起义这段不平常的历史,我们感到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革命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冀东大起义的胜利和受挫,从正反两个方面又一次证明了这个真理。
冀东大起义,在不到两个月内,就发动了20万人参加,组织起拥有全副武装10万多人的起义军,而且打了许多胜仗,并很快建立了以我党为核心的指挥机构,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1月25日的一封电报里说.“宋、邓支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和促成了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恢复了冀东的中国主权,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冀东游击区,扩大了我军在敌人深远后方的影响,给敌人以打击,一般说来是获得了成绩的。”胜利的取得,首先是由于中共中央为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确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威力,深入人心。我们就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冀东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和抗日联军,团结了广大工农基本群众和青年知识分子,争取了许多地方士绅、民团头目、教育界人士,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和社会关系,把广大抗日爱国力量吸引团结在党的周围,带动了武装大起义。这是起义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二,是由于党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军区的正确领导和指挥,尤其是及时地派出大批干部加强对冀东的领导;派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不仅牵制和震慑了敌人,直接配合了人民起义,而且振奋和坚定了冀东人民的抗日信心,扩大了起义的规模;晋察冀军区指挥所属各部队全线出击,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第4纵队东进和冀东人民武装大起义。第三,是由于冀东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及其战斗力和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此外,当时,敌人正集中兵力进攻武汉,后方兵力空虚,也给了我们有利时机。
冀东大暴动胜利以后,确实又受到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在当年的电报中也讲道:“… … 没有尽可能保持和发展这一胜利,没有很好地团结地方党和群众,没有镇静地应付那里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区,军队及群众武装均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从认识问题上来说,由于当时的部队和地方党一些领导同志,对冀东形势缺乏正确的分析,高估了敌人的力量,忽视了自己的有利条件,缺乏在冀热边创造根据地的决心、信心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对起义队伍不可避免的混乱情况缺乏整顿措施,因而认为主力部队少了不能坚持,部队多了,目标大也会遭到敌人围攻。地方党有依赖部队主力的思想,缺乏单独坚持冀东武装斗争的信心,也就没有独立自主地及时地进行部队整训,加强政权建设,以及创建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以致第4纵队主力一撤退,冀东党政民干部几乎跟着一齐走,把一个大好的局面轻易地断送了。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很可惜的。幸得1 939年2月,党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和区党委,明确提出坚持冀东游击战争为冀热察一项基本任务,这才稳定了冀东局势,克服了悲观情绪,并采取有力措施支援冀东游击战争,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86年6月)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