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晋西北一九四〇年夏季反“扫荡”战
(一)
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晋西北地区一直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1937 年9 月,我们120 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后,即奔赴晋西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同时开辟抗日根据地。到1940 年春、夏,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西起黄河,东近同蒲铁路,南抵汾离公路,北临长城,远到内蒙古大青山,统辖着49 个县(其中我占有县城并建有民主政权的有6 个县,敌占领县城而我在农村建立政权的有43 个县)。这块根据地,既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同时也是连接党中央所在地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枢纽通道,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贺龙师长在1940 年5 月30 日师召开的运动大会上,向晋西北军民发出号召;我们要打败日本鬼子,夺取抗战的胜利,就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巩固和发展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只有把晋西北这块地方建设好,我们才能像鱼在水中游,虎在山中行,任我们自由地开展抗日工作,使敌人变成聋子、瞎子、瘸子,到处碰壁,寸步难行。
(二)
经过对敌我情况的深入分析,师首长确定我军反“扫荡”战役的方针是:以广泛的分散的游击战为主,尽可能杀伤与消耗敌人,并相机歼敌一部,争取在战役末期集中我优势兵力,抓住有利时机、歼敌一路于运动之中。据此,我军作了如下部署:120 师机关及新军总指挥部设在兴县李家湾、蔡家崖地区;358 旅并指挥第2 支队,活动于岚县、静乐以南地区;独立第1 旅并指挥第5 支队活动川庙县以南及西南地区。当敌向兴县进攻时,358 旅、独立1 旅相机进至临县、岚县、兴县之间;独立第2 旅和暂编第1 师活动于奇岚、五寨县之间及其西北地区;师特务团及工卫旅活动于文水县西北及交城地区;决死队第2 、4 纵队主力活动于临县、方山以南及汾离公路沿线,破坏敌之交通线;独立第3 支队由静乐、娄烦地区转至岚县以北河口地区集结;359 旅驻守黄河以西之绥德、米脂、茵县、吴堡、清涧地区,担任河防与警备任务,其718 团相机派兵东渡黄河,在柳林县军渡至离石公路线上配合作战。
对这次反“扫荡”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斗部署,各参战部队都认真进行了传达讨论,并抓紧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反复研究行动方案,补充弹药器材,勘察地形道路,破坏敌人必经的道路。地方党和政府也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征集军粮,缝制军鞋,空室清野,使整个晋西北根据地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日军胆敢来犯,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三)
果然不出我军所料,日军这次大“扫荡”,是从攻占岚县开始的。6 月7 日下午,驻静乐县日军分两路向岚县发起进攻,8 日8 时占领该城,随即连夜赶筑工事,抢修遭我破坏的公路,运送补给,增调兵力,企图为其大规模进犯我根据地建立起第一个“桥头堡”,并不断以三、五百人四出活动,向东土峪飞东村等地区进犯。我独立第3 支队不断袭击岚县敌军,伏击静(乐)岚(县)公路上往返之敌运输车。在我打击下,敌少数人再不敢外出。此时,我358 旅以第4 团进至东村东南地区活动,控制静乐至东村的大道,破坏道路,准备伏击静乐,岚县来往之敌,以威胁进占岚县之敌退出该城。6 月12 日,驻静乐之敌又派出村上大队南下,与文水、交城出动的日军共2500 余人,分9 路向双龙镇、对久地区合击,企图歼灭我特务团、工卫旅和第8 分区党政机关。当时文水交城一带,敌我各占一半地盘,平原地区被敌人占据,山区则是我们的天下。敌人首先在这一地区对我进行9 路合击,企图为其深入我根据地大“扫荡”建立一个后方基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合击,当时我军采取了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战术,当敌人进攻时,我集中兵力给予痛击,并开展敌后游击战,然后我又迅速跳出包围圈,转移到敌人占领的平川地使敌之9 路合击扑了空,挨了打,只好又返回各自据地。
自称为日军最精锐部队的村上大队,自恃装备精良,行动敏捷,竟敢独当一面,行程百里,深入我山区根据地,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该敌在对久地区“扫荡”扑空后,于16 日回窜米峪镇。米峪镇,四面环山,一条峡谷,有利于我军攻击而不利于敌人机动,且敌远离巢穴,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增援,因此,这是我军歼灭该敌的有利地形和有利时机。
当时,我358 旅作为反“扫荡”战役的机动部队,正在静乐西南的曲井、上马铺地区待机,得悉上述情报后,立即根据“无机不恋,有机不放”的原则,旅长张宗逊和政委李井泉指挥716 团、独立第4 团和独立第2 支队,于6 月16 日,火速进至大夫庄西北山区设伏,决心在米峪镇地区全歼该敌于运动之中。
6 月17 口拂晓,担任左路纵队第1 梯队的4 团,在米峪镇北面国练村,与行进中的敌人迎面接了火。一听枪响,我马上率全团(欠1 营)跑步投入战斗。我们一上去,看到4 团已插到敌人侧后,占领了南面和西面的两个山头“他们的动作好快啊!”我说着,立即指挥全团抢占了北面几个制高点,拦住了敌人的去路。骄横的村上大队,与我军展开了逐个山头的激烈争夺经过反复较量,到中午时分,四面的高地全部被我军占领这时敌人才意识到他们已身陷险境,只得退据几个小山包和国练村中,固守待援。
担任右路纵队的第2 支队和我团1 营也都赶了上来,形成了对敌重重包围的绝对优势。为了歼灭该敌,张宗逊旅长利用战斗间隙,在一个高地上召集各团指挥员开会,研究了总攻击的方案。正在我们开会时,突然随风飘来阵阵令人恶心的臭味,我们循风望去,只见敌军阵地上升起团团黑烟。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敌人正忙着焚烧尸体。这表明,敌人要突围逃跑。根据这一情况,我军又及时调整部署,做好总攻击的各项准备,决心一举歼灭该敌。我们716 团是这次总攻击的主力部队之一,全团经过思想动员,指战员们人人信心百倍,纷纷请求参加突击队,最后,从1 营、2 营各选了30 名勇士,分别编入由投弹班、刺刀班组成的两支突击队。下午3 时,旅指挥所发出了总攻击的信号,我各部队一齐向敌人阵地开火。顿时,我迫击炮和机枪组成的火力网撒向敌阵,在我猛烈火力的打击下,敌人连头都抬不起来。突击队趁势发起冲击。投弹手们在距敌三四十米的地方投出了颗颗手榴弹;刺杀手迎着滚滚硝烟,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直插敌群。
在我军沉重打击下,黄昏时分,敌人已全线崩溃。被我716 团击溃的一股敌人退到山下以后,以骑兵为先导,企图乘夜掩护突围,却又遭到我4 团预伏部队的迎头痛击,打得逃敌在大川里乱窜,最后纷纷毙命。经过约1 个小时的战斗,各处相继发出了被我军占领的信号。这时,我们又发现在国练山和国练村仍有少数残敌。为了待天明时消灭这股残敌,我们除派出小部队严密监视敌人行动外,其他部队分别在米峪镇、国练村等地宿营休息。18 日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原来借黑夜躲藏起来的残敌偷偷摸摸地露出头来。据观察员报告:国练山,有四五十个日本兵拖着两挺机枪龟缩在工事里;国练村中还有100 多名日军伤员隐藏在几孔窑洞里。根据这个情况,我军一方面继续休息,一方面向敌军喊话,劝其投降;但敌人还是负隅顽抗。黄昏,我716 团和4 团分别发起猛攻,两处残敌彻底被歼。米峪镇一仗,我军一举全歼日军500 多人。曾经不可一世的村上大队,做梦也没想到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可耻下场。当我们打扫战场时,缴获了敌人丢下的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打开一看,全是一只只血污的断手。原来日本兵在作战前都按下了手印,以便死后以此核对姓名,因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惨重,他们要运走死尸是不可能了,于是就把每个死尸的手掌砍下一只,准备带回去“销账”。
在这次夏季反“扫荡”初期,我军趁敌人大的合围圈尚未形成之时,果断地抓住一路孤军予以歼灭,初战告捷,狠狠地挫击了敌人的锐锋,大大鼓舞了我根据地军民彻底粉碎敌人大“扫荡”的信心。
(四)
正当米峪镇战斗进行时,日军已从东、北、南三面大举进犯,对我根据地纵深施行分片包围和连续合击。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军反“扫荡”战役进入了第2 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军的作战方针是:暂避锋芒,分散游击,适时转至敌之侧后,打击、消耗、疲惫敌人,使其无法立足,迫其撤退,为我军在战役后期运动歼敌创造有利条件。依据这一方针,我120 师暨新军各部队,在晋西北广阔的区域内,向各路日军展开了积极、广泛的游击战,东面,日军独立混成第9 旅团,因为其村上大队在米峪镇的覆没而恼羞成怒,急急忙忙从静乐、文水、古交等县出动2500 余人,于20 口合击米峪镇,扑空后立即分3 路向赤坚岭、马坊、开府进犯。普明之敌400 余人,大武之敌1000 余人,也分别向赤坚岭和方山县开进,企图再次合击我358 旅。我358 旅为避敌锋芒,在赤坚岭与敌人进行激烈战斗之后,于6 月21 日迅速突出合击圈,到达阳坡、寨上地区;接着,在兴县康宁镇附近,与岚县出动之敌相遇,经过一场苦战,将敌军击退,随后顺利转至兴县附近同师部会合,摆脱了敌人。
北面,日军4500 余人于6 月16 日由偏关、五寨、宁化堡分头出动,先后侵占奇岚、河曲旧县镇、沙泉镇和保德等城镇。我独立第2 旅和暂编第1 师,在奇岚至保德大道沿线,频频出击,有意吸引敌人西进,减轻了敌人对我晋西北领导机关的压力。
南面,是日军“扫荡”的重点。由大武、柳林、离石出动之敌3500 余人,其主力于6 月20 日进占三交、碛口。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我独立第1 旅留下715 团和2 团各两个连队迟滞、袭扰敌人,在敌行进途中给以突然、猛烈的杀伤,而主力部队则趁机转移当敌人从晕头转向中清醒过来时,我袭扰敌人的小分队也已安全转移。21 日,日军占领临县,井开始对我独1 旅进行连续合击,22 日又兵分3 路向清凉寺扑来。我独1 旅迅速将主力转到梁家会,同时派出4 个连进行阻击。敌军与我阻击分队激战1 小时,才进占了清凉寺;当晚敌军又遭我军夜袭,整夜不得安宁。次日,疲惫不堪的日军向黄河沿岸继续扑去,途中又接连遭到我军的伏击和侧击。而此刻我独1 旅主力又转至侧翼的刘家塔地区集结。此外,由大武出动之敌1000 余人,在6 月22 日侵占方山县,并对驻兴隆湾地区的决死队第2 纵队追踪袭击。23 日,该敌与临县之敌会合。到25 日,南面之敌已陆续占领了磺口、克虎寨罗峪口等黄河东岸的主要渡口,并隔河向我陕甘宁边区河防部队炮击。
至此,东、北、南各路日军均向我根据地中心集中,形成了合击的态势。日军自“扫荡”以来,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始终未达到寻歼我军主力的目的,因此,这时敌人决心要对我中心区作最后的合击,尤其是敌独立混成第9 旅团,一自对其村上大队在米峪镇被歼耿耿于怀,所以进攻气焰十分嚣张。该部纠合了临县白文镇北上和从保德南下之敌4000 余人,在其旅团长越生虎之助亲自指挥下,于6 月28 日分4 路扑向我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兴县,30 日占领兴县城。敌人哪里知道,我党政军机关和群众早已安全撤离,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座空城。
在这一阶段的反“扫荡”作战中,我军避敌锋芒,寻其间隙,巧妙地从内线跳到外线,转移到敌人侧翼和后方,抓住有利战机,采取游击战的方法,对敌人进行了袭击、伏击、侧击、尾击,从而大大消耗了敌军;同时地方武装和民兵也运用地雷战、破袭战和钻山林骚扰敌人等方法,打击消耗敌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在陕甘宁边区担任何布防任务的我师359 旅,也不时派出部队由碛口渡过黄河,在柳林,招贤一带不断袭扰、威胁敌之后方据点。截至6 月26 日,在短短20 天的时间里,我军各部队与日军作战200 余次,使深入我腹地“扫荡”的敌人始终无处立足,疲于奔命,消耗日增,难以为继。他们除占领了几座空城和一些村镇外,一无所获,其攻势已如强弩之末。
(五)
日军费尽心机进行的1940 年夏季大“扫荡”的破产已成定局。南、北两面的日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攻占兴县的行动外,大部于6 月26 日开始后撤。到6 月30 日,南面敌独立混成第16 旅团和第41 师团一部,撤离至柳林地区;北面敌独立混成第3 旅团和第26 师团一部,也撤向奇岚、偏关等地;唯有东面的敌独立混成第9 旅团在兴县城内纵火烧房,掠劫财物,疯狂发泄着兽性。
7 月1 日,我120 师首长命令外线各部队积极打击仓皇撤退的敌军;同时,估计在兴县的敌人已成孤立状态,必然会很快向东撤去,于是决定集中358 旅、独立第I 旅、第3 支队、第5 支队共6 个团的兵力,在兴县以东的二十里铺地区,选择有利地形,伏击东撤之敌,以彻底粉碎敌人的夏季大“扫荡”。
二十里铺地区,山高林密,一条干河蜿蜒而过。这是敌人自兴县向奇岚县东撤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军伏击歼敌的好战场。接到师部命令的当天夜里,我358 旅和独1 旅便分别由康宁镇和清凉寺向二十里铺急速开进。一路上,高山连绵,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再加上大雨滂沱,山路泥泞,真可谓困难重重。但是,我军指战员由于自反“扫荡”以来所目睹的日军暴行,早已在心中燃起熊熊怒火,激励了歼敌的坚强意志。因此,大家自觉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顶风冒雨,脚踏泥泞,爬山越沟,奋勇向前。经过两昼夜的强行军,358 旅和独1 旅分别按时到达冯家沟和明通沟以南伏击地域。
7 月4 日上午,兴县城内的日军果然向东撤退。2000 多敌人分成3 个梯队,沿着山川大道拥来。11 时,我独1 旅2 团1 营和715 团2 营先期进人明通沟至奥家坪以南伏击位置,只见敌第1 梯队1000 余人已进人我伏击圈,正在路旁休息,后边的第2 梯队也缓缓拥来。“打”一声令下,我军立即向敌部队猛烈开火。顿时敌军中人喊马叫,队形大乱。715 团2 营乘机发起冲锋,勇猛地冲到敌人面前,但这股敌军毕竟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很快从混乱中稳住了阵脚,就地开火,顶住了我军的冲锋,并随即展开战斗队形施行反冲击。敌我双方激战冲杀数次,伤亡都很大。2 营为避免更大伤亡,撤回原阵地敌军更加疯狂,他们凭借着炮火和兵力的优势,一窝蜂地向我军阵地反扑。我军虽只有两个营,但不畏强敌,奋力顽强地堵击敌人东退之路。13 时,我独1 旅部队主力赶来,并迅速在两个营阵地的左右展开,抗击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凶猛进攻。在激战中,715 团团长顿星云12 营营长罗坤山皆负伤,2 团1 营的连排干部也伤亡不少,敌我双方形成了对峙状态。17 时,358 旅716 团进到二十里铺至石槽沟一线山梁,并立即从敌侧后发起突然袭击。战至黄昏,敌人又被我杀伤一部,被迫退入阳会崖、明通沟等村落,转入防御,我军也抓紧时间进行休息和调整部署。夜晚,我军趁敌不备,冒雨发起总攻。当时我们参战的各部队分别隐蔽到山下,又悄悄摸到村边,然后突然冲进村去向敌人猛烈开火,给敌人以很大杀伤。天明前,我军又主动撤回原阵地。
二十里铺战斗打晌后,贺龙师长很快就赶到驻洋湾里的师部前线指挥所,他详细了解了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情况,并联系整个反“扫荡”战局的发展变化,作了许多指示。5 日拂晓,师前指获悉:由保德南下之敌1000 余人,经兴县向二十里铺增援而来。这样,敌军总兵力已达3500 余人,而我军实际参战部队未能达到原定的数量,且又经过长途行军后仓促投人战斗,不可能全歼这股敌军。为避免打消耗战,贺龙师长当机立断,命令各部队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主力迅速撤出战斗。天明时分,兴县日军1000 余人携小炮数门进至二十里铺与贾家坪之间,与我716 团接火。3 架敌机也飞临战场上空,并向我715 团正在转移的部队轰炸扫射。我军各部队交替掩护撤出了战斗两股敌军会合后,不敢恋战,匆匆向东继续撤去,沿途又遭到我第3 支队、第5 支队的尾击、侧击,于6 日狼狈逃回岚县普明地区。至此,我军以歼敌700 余人的战绩,结束了二十里铺战斗,从而也胜利结束了整个晋西北1940 年夏季的反“扫荡”战役。
晋西北1940 年夏季反“扫荡”战役,前后历时1 个月,进行大小战斗250 余次,共歼日伪军4500 多人,收复了除奇岚、岚县以外所有被敌侵占的城镇,使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
此次反“扫荡”战役的胜利,充分地证明我军的战役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证明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完全正确的。在反“扫荡”战役的初期,我军首先以米峪镇歼灭战挫敌锐锋;在中期,则以广泛的游击战大量消耗、疲惫敌人;在末期,趁敌撤退时在二十里铺歼其一部,击其惰归,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创造了将游击战与运动战有机结合的成功经验。
此次反“扫荡”战役的胜利,是在我根据地各项建设急待发展的形势下取得的。 我晋西北的党政军民在对敌斗争中,统一领导,相互支援,共同御敌,从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为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此次反“扫荡”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晋西北根据地,使之更好地发挥屏障与枢纽作用,也相应地配合了其他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6年11月)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