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必业:沂蒙军民反“扫荡”

发布时间:2023-10-25 11:06   本文被浏览过:


      1941 年冬,日军为消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摧毁鲁中(亦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调集5 万多兵力,以多路多梯队分进合击的战术,对沂蒙山区进行毁灭性“扫荡”。我军民在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50 多天的艰苦作战,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取得了歼敌2300 多人的重大胜利。

审时度势 周密部署
      1941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德、意法西斯承认其建立所谓“大东亚新秩序”霸主地位的策动下,在德、意威逼英伦三岛及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刺激下,决心乘机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诸岛。为此,日军急谋在巩固其侵华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或稳定在中国的战局,以把中国变成它南下夺取东南亚和南洋群岛的后方补给基地,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于是,日军一方面继续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逼降,以迫其屈服;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更加残酷地“扫荡”。
       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根据地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加速准备一切条件,准备对付最黑暗、最困难的局面。1941 年9 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山东纵队(简称山纵)和115 师两个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为书记。山纵归115师首长指挥,从而加强了山东地区的军政领导和统一作战指挥,为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奠定了基础。
       1941 年7 月,以残酷毒辣著称的冈村宁次调任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上台后,即加紧对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攻。日军在大规模“扫荡”我晋察冀之北岳、平西和晋冀豫之太行、太岳,以及山东清河、鲁南等抗日根据地之后,调集日伪军5 万余人,于11 月3 日向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八路军115 师和山纵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扫荡”,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以“铁壁合围”“辗转电击”“分割封锁”“抉剔”“清剿”等作战手段,一举歼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指挥这次“扫荡”的是日军第12 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
        敌人非常重视这次“扫荡”、把它看成是在山东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重大军事行动,对这次“扫荡”作了严密部署。除10 月下旬将“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的第21 、33 师团调来参战外,还调驻山西日军第1军一部接替泰安等地的守备任务,以增强扫荡”兵力。
       具体部署是:
       以第17 师团主力、33 师团一部,集结于临沂地区,向临沂以北及东北进击;以第犯师团主力和独立混成第10 旅团,集结于新泰、蒙阴地区,向蒙阴以东及以南进击;以第32 师团一部集结于大平邑(今平邑县)、费县地区,向西蒙山进击;以第21 师团主力和独立混成第5 、6 旅团各一部,分别集结于沂水地区,向沂水西南进击,从而,对我鲁中沂蒙山区构成合围态势。另以一部协同临沂之敌抢修营县、临沂间公路,防我向东南转移;一部于沂水、东里店之线防我军向北转移;各县伪警备队分别参加各路日军的“扫荡”,并担负“清剿”、构筑守备临时据点、遮断壕沟,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等任务。
       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和敌人对晋察冀边区等地发动“扫荡”的情况,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华北军分会于1941 年9 月11 日发出指示,指出整个华北正处在敌围攻的严重形势当中,各根据地应当紧急动员起来,发动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争,采取正确的作战指导方针,粉碎敌人的围攻,以坚持华北的抗战。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认真研究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华北军分会的指示,并结合敌情,于10 月7 日向全区发出备战指示,要求党政军民各界紧急动员起来,实行空室清野,发动群众积极参战与支前,紧缩机关和后方,加强民兵的地方武装;同时,确定了反“扫荡”的作战方针:(一)发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二)以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坚持内线的游击战,主力部队适时跳出敌之合围圈,转到外线,寻机打击敌之一路,或乘虚袭击敌之后方,相机攻克一些据点;(三)当敌“扫荡”某一地区时,其他各区应积极对当面之敌进行破袭,或挺进敌之侧后,打击和牵制敌人,断敌交通和补给。
       13 日,115 师又发出反“扫荡”指示,强调要加强对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的领导;要掌握跳出敌之合围圈的时机,情况未查明前,先以敌为轴心转动,不宜跳得过远;要加强情报工作,力争独立地了解、掌握敌情,这是对付敌人“扫荡”的重要一环;要切实保护群众,动员坚壁清野,注意掩护群众撤退,不使敌人残害人民和抓走壮丁;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这时,山东分局、1 15 师师部驻青驼寺一带;山纵机关驻马牧池;山纵第1 旅 (不含第3 团)在沂(水)蒙(阴)公路以北抗击顽军的进攻,第2 旅在滨海北部;115 师教导第2 旅(简称教2 旅)在滨海南部;抗大1分校和蒙山支队分别在蒙山的西部和东部活动。
       为了有力地进行反“扫荡”作战,11 月2 日,山东军政委员会又就敌人“扫荡”开始后,我各部队的具体任务作了研究,决定:山东分局和115 师直属队适时转移至鲁南地区;山纵直属队转移至泰山地区;山纵第1 旅转向敌合击圈的外围,待机作战;抗大1分校转向泰安、洒水、宁阳地区;鲁中军区、分区和县、区武装则在当地领导民兵武装坚持斗争。同时,要求教2 旅在滨海风南部;山纵第2 旅在滨海仄北部,第1旅一部在鲁南及泰山区,第3 旅在胶济铁路线上,第4 旅在新泰以东地区,第5 旅在烟台一带,对当面之敌积极展开攻势,破路炸桥,袭击据点,造成敌人后顾之忧,全力配合沂蒙山区反“扫荡”作战。

军民同心协力巧破敌人合围
       11 月2 日,敌开始对我沂蒙山区进行“扫荡”首先行动的蒙阴、沂水、营县之敌,以大纵深包围的战法,于4 日拂晓突然偷袭我军驻马牧池的山纵指挥机关,山纵机关遂分散向东转移至南墙峪,经激战又转移至新泰西南的石莱一带,跳出敌人的合围圈。
       5 日黄昏,敌从临沂、费县、大平邑、蒙阴、沂水、营县出动2 万余人的兵力,采取“铁壁合围”,即所谓的“全面包围滚推式”战法,在7 架飞机、10 辆坦克、数十门大炮配合下,分多路向临沂北的青驼寺、孙祖、留田地区进行合围,企图聚歼我山东分局和115师等领导机关。同时,敌根据以往“扫荡”时我军多向滨海地区转移的规律,在沂河沿岸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待我向东南转移时予以歼灭。
       师部和分局机关,是11 月4 日晚从青驼寺转移到留田牛家沟的。5 日,机关和警卫部队隐蔽在山沟里,警卫部队化装成老百姓在山头警戒。派出去的各路侦察员像穿梭似地跑来向师首长报告敌情。我当时任115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那天,我觉得天特别长,太阳迟迟落不下山。
       在牛家沟东头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师首长一面听取接连不断的情况报告,一面仔细地查看着摆在条桌上的地图,沉着镇静地思考着,同时令机关和部队提前吃晚饭,做好走远路的准备。
       下午4 时左右,罗荣桓召集分局和师部的领导同志开会,认真研究了获得的全部情报。考虑到东面的沂河、沭河和台(儿庄)潍(县)公路都被敌人严密封锁着,并布置了一个口袋阵,我们若东移,正中敌计;北面敌人正疯狂地向南压来,且有顽军阻挡,我军北移,必受敌顽夹击;西有津浦路,敌人碉堡、据点林立,戒备森严,不易通过;只有西南面,敌人兵力正向我中心区合围,后方必定空虚这就给我们闪出了突围的空隙。罗荣桓集中大家的意见,定下决心:向西南方向突围。师特务营担负掩护任务。黄昏后,敌人在留田周围燃起堆堆大火,枪声、炮声、马嘶声不断传来。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机关人员及师特务营指战员经过紧张的简单准备后出发了。罗荣桓、陈光等领导同志率领侦察连和特务营的一个连走在队伍的最先头,亲自观察情况,选择突围道路。
       部队逢山过山,遇水膛水,从留田东南10 余公里的铁山子附近东西不过1.5公里的间隙里迅速秘密地通过了敌人第一道封锁线。这是敌人由东西进的一条主干线,敌人刚通过不久,在村子里烧的开水还是滚热的,大家顺手舀满茶缸,边喝边赶路。
       接着又在一个2.5公里的间隙中通过了敌人第二道封锁线。这是临沂到蒙阴的公路,也是此次敌人“扫荡”的主要交通线。当时敌人的大批汽车刚从南向北驶去,我们即乘机而过。三星垂西,部队折转向西,越过临蒙公路。正如罗荣桓同志判断一样,敌人后方空虚。戒备不严。6 日拂晓,我军没费一枪一弹,胜利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安全转移到留田西南50 公里的外蒙山南端的黄埠前,而合围之敌却于同时纷纷向空空的留田扑去。
       这次突围成功,改变了我们的不利地位随军采访的国际友人德国记者希伯同志,曾热情歌颂这次突围是“无声的战斗”,称赞突围的指挥神奇。各路敌军合击留田扑空,随即以一部兵力在我们根据地内建立临时据点,主力反复寻我军决战。8 日,敌人合击卢山地区,鲁中军仄司令部被袭,遭受一些损失。12 日,敌人转而对我们实行“清剿”。

内外线紧密配合反击敌人的“清剿”
       敌人合击扑空,即将沂蒙山区划分为四个“清剿”区:以南墙峪为中心的“北蒙山”区,以孙祖为中心的“西蒙山”区,以铜井、界湖为中心的“东蒙山”区,以诸满为中心的“南蒙山”区,其中又以“西蒙山”区与“北蒙山”区为重点。敌人每“清剿”一地,都挨户搜查我们的地方干部、失散人员和伤员,大肆捕捉壮丁,实行“三光”政策。敌人各据点周围,都有机动兵力,发现我军,立即合击。我们基本区内很多村庄被洗劫空,或被烧成一片废墟。仅在马牧池一村,敌人就三次纵火,房舍化为灰烬。沂南一百三十户的南寨村被付之一炬,青壮年被抓走八十余人。
       为了反击敌人“清剿”,并考虑到我军留在内线作战的部队过于薄弱,根据地会遭受更大损失,由山东分局和115师首长断然决定师部暂不向外线转移,改向沂蒙山中心区挺进同时决定:调山纵第2 旅一个营、抗大l 分校两个队、蒙山支队一个大队和分局警卫连也挺进沂蒙山中心区,协同地方武装和民兵反击敌人的“清剿”,坚持根据地里的斗争。
       11 月14 日,敌人集中7000 余人的兵力,对山东分局和l15师所在地西蒙山区进行合击。17 日,师首长判断敌人主力在西面,决心出敌不意率部东越临(沂)蒙(阴)公路,进入沂蒙山区。当晚,我们的机关、部队由西向东进发时,正遇敌人的大队人马由北向南,沿临蒙公路运动。我部队、机关即退至路旁的山林中隐蔽,严令全体人员不许高声说话,防止马嘶叫;凡易发出响声的东西,都要采取措施。大队人马虽然挤在一个小山窝里,但万籁无声,人们手握刀枪、棍棒,随时准备战斗。待敌通过,我们迅速由西向东疾进。天亮后,正遇满天大雾,我军如同腾云驾雾般地越过公路,突破了敌人的重围。
       山东分局和115 师师部重返沂蒙山区后,立即抽调大批干部分赴各地,加强反击敌人“清剿”斗争的领导。师部直接指挥特务营和山纵第2 旅4 团3 营,在垛庄、旧寨、三角山、绿云山等地,用伏击、袭击、阻击等手段,连续给分散“清剿”的敌人以打击。活动于东西蒙山地区的蒙山支队和抗大1 分校的部队也多次扫击“清剿”的敌人,使敌人不敢轻易离开据点。由于内线部队力量的加强和积极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对敌斗争,鼓舞了群众的斗争情绪,逐渐改变了被动的形势。
       11 月底,山纵机关进入坦埠一带,山纵第l 旅也转回北沂蒙地区,其中一部插入南沂蒙地区,参加反“清剿”斗争。
       在主力部队支持下,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地方武装和群众游击小组积极活动,展开了破袭敌据点、公路及反伪化、反捉丁、反抢掠、反搬住敌占区等斗争.群众斗志不断高涨有的实行三空(搬空、藏空、躲空)以对付敌人的“三光”政策。沂水县名党员率领三十余人的游击小组,坚持在卢山、艾山、牧虎山,神出鬼没地打击小股“清剿”的敌人。费县南部的徐庄民兵一直在村周围坚持斗争,阻击出人抱犊固山区的敌人,保证了我南北联络道路的畅通。沂南鲁山后、艾山后等五个村庄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分散掩护了我们1300 余名伤病员。沂水西五拱桥村长因保存我军大批重要的军用物资,被敌抓去。敌将他三次投进铡刀,刃破脖子,逼他交出物资,他宁死不屈,一言未发。蒙山区鞋厂女工,在敌清剿中,带着鞋料,长期居住山洞,坚持军鞋生产。抗日群众的英勇业绩,极大地鼓舞了我主力部队的斗志。
       这次反“扫荡”战斗中,115师特务营和分局特务连的指战员,在保卫机关和与敌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特务营,是很值得称赞的。这个营只有三个连队、2 连是红军连队,特别是1 连,从1930 年起先后为红4 军、红1军团的特务连,参加过反“围剿”和长征以及直罗镇、平型关等著名战斗,是个功绩卓著的连队。3 连是抗日战争开始时组建的连队。全营三个连人员充实,武器较为齐整,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班排连都可以独立作战,曾在三角山战斗中,以一个班坚守阵地,抗击敌人,掩护机关顺利转移。在绿营山战斗中又以全营主力夜袭敌人骑兵部队,给敌人以打击。在这次反“扫荡”中,他们十天连续作战七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为人民立下了新的战功。
       与在内线部队坚持艰苦斗争的同时,我山东地区各部队也都广泛展开打击当面的敌人:教2 旅在滨海区南部多次进行了破袭战;山纵l 旅在鲁南及泰山区多次袭击敌据点,截击向沂蒙山区调运的敌兵;2 旅在滨海区北部攻克临(沂)营 县)公路上的小梁家、塔墩、批石头等据点七处;3 旅在胶济线的张店、周村间多次伏击敌人;4 旅在新泰以东的上门一带阻击配合敌人向我进犯的顽军;5 旅一度袭人烟台,并攻克市郊的四个据点;鲁南铁道游击队在徐州以北炸毁敌机车一辆,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些斗争,都有力地配合了沂蒙山区的反“清剿”斗争。
       11 月29 日,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先向东蒙山转移的部分人员遭敌合击,机关干部战士在较少的警卫部队的掩护下,按战前组织的机关战斗班、排、连,英勇战斗,分散突出敌人包围,并在突围后迅速集中归回建制。战斗中,省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秘书长陈明、山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刘子超、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115 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人等同志以及德国友人希伯同志光荣牺牲,机关中也有干部战士牺牲和负伤,他们以自己的鲜血争取了反扫荡’的胜利。
       12 月4 白,敌人又向瓮城子、大沟、王林一带我军指挥机关合击,我军指挥机关迅速分头向北和西转移,摆脱了敌人。为了保证指挥的安全山东分局和115师首长决定向外线转移,内线斗争由山纵统一指挥。此后,敌人在我内外线密切配合的打击下,被迫据守临时据点,“清剿”计划宣告破产。

乘胜追击恢复和保卫根据地
       12 月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敌人除留6000 余人兵力在沂蒙山区巩固点线、防我反击外,以部分兵力分别向天宝山区和滨海区进行“扫荡”,掩护其主力撤出沂蒙山区。退集费县之敌3000 余人,分9 路合击天宝山西南的常庄、自彦一带。我山东分局、l15师师部及鲁南军区及时安全转移。担任掩护任务的第1 旅3 团,与敌人激战,在苏家固两个连又一个排顽强地与敌人搏斗,歼敌两百余人,最后,坚守阵地的三十余名战士,抱敌投崖,壮烈殉国。不久,敌即南撤。山东分局和115 师等领导机关也由天宝山区转往滨海区。中旬,临沂的敌人对滨海区进行“扫荡”,遭到我教2 旅和山纵2 旅的内外夹击,遂纷纷撤走。11 、12 日,曹县残敌一千八百余人分路合击马鬃山,撤退时,将山内十多个村庄全部烧毁。营县西南的渊子崖村群众不甘受敌迫害,奋起自卫,以土炮、土枪英勇抗击敌军夕刃余人的进攻,歼敌近百人。12 月23 日,敌主力开始分路撤退。我军乘势收复蒋庄、诸满、大桥、马牧池、岸堤、河阳等村镇,至28 日,我们基本恢复了沂蒙山区根据地,历时五十余天的反“扫荡”战役终告结束。
       在这次反“扫荡”战役中,我军共作战150余次,歼敌2300 余人,连同邻近各根据地的配合作战,共歼敌4400 余人,攻克据点160 余处。这次战役,我军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军伤亡1400 余人,群众被杀害和抓走1.4 万余人,鲁中根据地面积缩小1/2, 但是,我们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妄图消灭我山东领导机关和主力军,彻底摧毁我鲁中根据地的计划、并取得了反对敌人毁灭性“扫荡”的重要经验。这一胜利,对于坚持和发展山东的抗日斗争有着重大的意义。
     
  (1987年完稿)
 (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